《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个说不行了,我说了吗?好像是你自己惦记着要长我一辈吧?” 
  大山小心接过董洁手里的孩子,仔细端详。 
  是个白胖可爱的孩子,闭着眼睛,一只小小地半握起来地小拳头放在胸前,稍稍抵着下巴。 
  这么大点的孩子,让他想起董洁小的时候。他第一次抱董洁时,她也就这么大,似乎比这个婴儿更轻。 
  转眼间,她已经长成活泼可爱的大姑娘了。生命,真的很神奇,陈雪肚里的胎儿,一转眼就成了眼前活生生的让人怜惜的小生命。 
  新生命,总是让人感动和欢喜,陈雪看她的眼睛里满是喜悦,大山不无安慰的想,无论如何,至少这个孩子,有一个全心全意爱她的母亲。 
  他抱了片刻,把孩子送进陈雪怀里。“秀秀姐,你家女儿一直都喊小洁做姐姐的,你没注意到吗?” 
  陈秀秀想想,也是,自己就笑起来,“这还真得各论各的——哎呀,算了,不管说些了,怎么方便怎么叫吧。” 
  陈雪出院不久,邱鹏飞的父母从老家过来,买了一些婴幼儿的小衣小袄和奶粉提着,上门看望。 
  陈母开门时,脸上的笑忍不住就收了起来。 
  过去做亲家时,两家人隔的远,很少碰面,偶尔碰了面,彼此都客客气气的。只是年前两个年轻人离婚时,两人算是大大吵了一架,有点撕破脸,冷不丁又见面,这就有些抹不开面去。 
  “我们来——看看孩子。” 
  邱父陪着笑脸,把提来的东西放到身前换了个手,扯扯老伴,“亲家母。不管怎么说,小雪生了孩子,我们这当爷爷奶奶的,这心里——” 
  陈母把话说到前头,“当初离婚时,咱们是说好了地。孩子要生下来,归小雪,跟你们——” 
  陈父打屋里出来,截住她的话,一边往屋里让,一边客气道:“不管怎么说,你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能来看看孩子。我们也高兴,来,请屋里说话。” 
  事是这个理没错,可说实在地,陈母可真没有欢迎他们的意思。 
  闺女还在坐月子呢,好容易这几月下来,心情好了些,这不前不后的。他们上门来看孩子,这不是给她心里添堵吗? 
  陈雪刚给孩子喂完奶,就看到父亲领着从前地公婆进来。 
  “爸,妈,”她想了下,还是按从前的称呼打招呼,“你们来看孩子的吧?正好她还没睡——来宝宝,咱们给爷爷奶奶看看哦。乖。” 
  邱鹏飞的父母赶紧凑到跟前。“囡囡乖。乖哦,我是奶奶。乖孙女哟!” 
  小心抱起孩子,感受到孩子软软的充满奶香味的小身体,邱母的眼角就红了。 
  虽说生地是个女娃,但总归是他们老邱家的血脉。倘若儿子媳妇没离婚,这工夫,她不就能跟前跟后抱着孙女亲热了吗?用得着像现在这样,客人一样登门,还得瞧主人高不高兴? 
  儿子糊涂啊,过年时候他们老夫妻去了趟广州,他还是和那个女人在一起,这、这不是活生生气煞他们老俩口吗? 
  他们还指望着抱孙子那,听说那个女人不能生了,又是害儿子媳妇离婚的第三者,一想到这个邱母就来气。儿子犹犹豫豫的,你跟他讲道理,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说浅了他听不进去,说重了他寻个由头敷衍你。 
  “孩子长的真好——鹏飞知道孩子出生了,做了父亲,他别提有多高兴了,在电话里像个孩子一样嚷嚷,这两天他一准回北京。”邱母没有抬头,眼睛只管盯着孩子,道:“小雪,不管怎么说,鹏飞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你就让他见见孩子吧。” 
  说不定、说不定有了这个孩子,两个人有机会重新开始呢?一家三口团团圆圆才是个家呀。 
  旁边陈母一挑眉,就要开口。却被陈雪抢了个先,“妈,鹏飞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他要是回北京,不来呢我没意见,要是偶尔想来看看孩子,我也不反对。不过我们毕竟离婚了,月子里我不方面见他,这点请您谅解,也请您把我的意思转告他。” 
  三月里,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热热闹闹开始了。 
  许多年轻地设计师云集北京,一时间,北京街头也多了许多俊男美女的模特。 
  东方元素服装公司是重要的赞助商之一,旗下亦有一些设计师报名参赛。 
  张牧最终决定不参加。 
  他在服装圈子里做了十四年了,在行业里算是相当知名的前辈级人物,不需要靠着这种赛式扬名。况且他手上的工作实在太多,也没有时间抛开这些不顾,一门心思放在参赛上。 
  这次大赛,主旨倾向于实用性,主办方希望票选出来的设计师,能在最短的时间跟市场接轨,设计出让大众接受和喜欢的时装,而不是在舞台上走走过场,博一阵掌声完事。艺术性地设计,再美也只能让人看看热闹。 
  商业社会,一旦跟商业挂钩,艺术性就只能给实用性让路。 
  不过这点大山和董洁俱是赞同。 
  有些所谓地知名设计师,材料用的也是千材百怪,做出来舞台效果和艺术效果都有了,那有什么用呢?最多博一个个性化地新锐设计师名号,报纸上热闹一阵子,很快就被人抛到脑后。鉴于国内时装设计的环节实在薄弱,知名的企业家和艺术界的相关人士可以做嘉宾,若是出任评委,占的比例过多,未免让人觉得不够专业。 
  因此,做为业内最顶尖的服装公司,东方元素服装公司主设计师之一的张牧,就有幸接到了邀请。 
  主办方邀请他做大赛评委,张牧算是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其中了。 
  当然,这种专业级比赛,所有评委里,做为中国唯一一位被国际时装界认可的时装设计大师,董洁绝对是重量级的,她的意见最具权威性。一时间,媒体的焦点对准了她,各种各样的采访邀约不断。 
  董洁不胜其烦。 
  中国的服装领域,这时候正是崇拜国际大师的时代。 
  人们津津乐道并试图解图、模仿他们的作品和理念,正与国际时装接轨的中国时装市场,他们的影子从所有设计师的作品中,隐约可见。 
  于是大山提议出门,去一趟大西北。 
  “你不是总说,设计师是需要亲近大自然,以便从中汲取灵感的吗?趁着这季节合适,咱们出去走走吧。” 
  能与大山一起出门,去从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董洁非常高兴,但又有些迟疑,“哥,这次活动我们不管了行吗?还有,你的工作呢?” 
  “只要赶在最后的决赛前回来,或者在事后做一下总结式的点评就够了。” 
  此行,大山多少也有些躲避的意思。这场赛式,缘于自家农场里,那个私人会所的一些人的提议,在家里的话,各种规劝只怕躲也躲不掉。此例一开,以后董洁势必要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邀请。 
  “工作么——眼下也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算起来,我也该去西北那边看看,公司在那里参与了一些市政建设——” 
  东方元素集团公司在西北地区的投资事宜已经开始,款子年前就已经划过去了。那么大的一笔资金投进去,并且后续还要持续追加投资,他这个总负责人一面不露似乎也不好。 
  “再者说,咱们顺路也能去看看丁睿。”     
第三百五十一章 土地补偿款(二)   
  土地,是农民赖以为生的基本生产资料。 
  自从土地承包分产到户,多年来钱家宝一家就在自家的地头忙活。 
  除了种庄稼,也弄了一亩多地种菜。 
  每到节令时分,各种各样的疏菜都种上一些。除了供自家人食用,省去买菜的钱,三不五时的还能到五里外的镇上摆个摊。 
  他和姐夫两个,在院子里垒了个猪圈,从集市上买来两头小猪养。 
  这到了年底,猪养大了一卖,又是一笔收入。平时猪的排泄物,又可以挑到地里肥田。至少种菜的肥料总是够了的。 
  虽说谁家的日子都挺紧巴,房前屋后尽可能撒个种种上一点,但像他们家这么齐全的却不多。 
  日子再节省,哪家都短不了有个红白事啥的,或者偶尔改善一下伙食,这菜呀肉呀,总是有些市场的。 
  挑着担子靠步行去镇上赶集,辛苦归辛苦,钱家宝每去一次,多少都能赚回一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这些年间,靠着姐姐姐夫帮衬着,加上姐姐出嫁时,姐夫家送来的彩礼,钱家宝总算把欠村里人的钱,一点点还清了。 
  无债一身轻呀。往后就算再辛苦,赚来的钱总归可以留到自己兜里。 
  这次征地,包括菜地在内,钱家大部分土地都在里面。 
  钱家宝也不觉得有啥可惜的,他只盼着征地的钱尽快发下来,他要领着父亲去治病。 
  姐夫是从部队转业地。算是有些见识的,他俩个农闲时没少为将来盘算。 
  只要修了路,交通便利了,将来想做点啥都方便。 
  “要不是你侄子小,里里外外活计太多,你姐一个人忙不过来,我真想进城去打工……” 
  前些时候姐夫接到从前战友的来信了。 
  人家现在在北京打工呢。在一家装饰公司里干活,每月都有工资领。老板人不错,平时吃的用的住的都没亏着他们。去年一年算下来,收入正八经不错。 
  战友在信里告诉他,他们工程队里,绝大多数人都是退伍兵,大家彼此相处很融洽。而且,在大城市里做活,着实开了眼界。不说那高楼大厦和马路上跑的各种样式的四个轱辘的小轿车,单是他们一年里头,进进出出地可都是京城里数得着的高档小区和别墅,人家家里那装饰那设计那摆设,绝对是一般人连想都没办法想像的…… 
  钱家宝也很是憧憬。 
  “姐夫,会有机会的。不是说被占用的土地,国家都会给补偿吗?等这钱一下来,我送咱爹进城把病瞧好了。以后咱俩一块儿进城打工。咱家聪聪马上就该入学了。咱多挣点钱,让聪聪好好念书,将来当大学生……”聪聪是他的小侄子,钱家宝自己没能圆的求学梦,是他一直深压在心底地遗憾。 
  钱家姐夫嘴唇动了动,想说点啥,又咽了下去。 
  给瘫痪在床的岳父治病,是小舅子多年的心愿。可是、可是他托战友跟城里的医生咨询过。 
  岳父的情况应该属于脊髓损伤。即便是得到正确治疗,恢复的神经也是代偿功能,不能全愈。最关键的是,这种病治疗恢复在于早期,倘若受牵扯的神经,因为时间过长以致继发缺血变性,则恢复无望。 
  岳父病了十年了,便是那时候有治好的希望,耽误到现在……算了。不管怎么样试试也好,省得小舅子总揣着是块心病。 
  土地补偿款。就像在推磨地驴子前头挂着的一根胡萝卜,看着诱人,然而你怎么努力,都吃不到。 
  从去年开始,就被村里人传的沸沸扬扬的钱,过了冬,过了年,眼瞅着春天都来了很久,还是没个影。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由谁那里漏出股风,说是钱早已经到位,大队扣着,就是不发给村民。 
  再后来,耳朵里能听到的消息就更多了。 
  据说几里外的村子,人家大队拿了钱,买了很多吃的用的发到各家去了。又说再远地村子,听说人家都分到了钱,具体数就不清楚了,反正大队给钱了…… 
  钱家宝所在的村子,立刻像炸了锅。 
  “平时大家各管各的,好的赖的各家生活自理,也没见他村长支书发挥出点啥作用来。这一有了好处,腰杆子咋就立马挺起来了?说什么村委会也是一级政府,有啥事他们得慢慢研究个章程出来,我看哪,简直就像地主老财突然回来当家做主似的哩……” 
  “头前碰见村支书,我和二娃他爹、顺子他叔一合计,挂记着自家那块地,赶紧凑过去问问,你猜人家说啥?人家也不提钱到没到,分不分的事,人家不理咱这茬,转了半天圈子,就一个意思:钱是征地给的补偿,地是村集体共有地,得走村集体地帐,归集体共有。将来要怎么处理,他也做不了主……” 
  听的人立刻义愤填膺,“啥?啥叫归集体共有?土地早就承包到户了,做啥一提起来还是集体经济?这又不是过去搞公社那会儿了。这地平时说起来都是我们自家地,一有了好处,立刻就换户主啦?说啥归村集体,说到死,还不是归那几个村干部了?他们自己私下里分巴分巴没我们啥事了……” 
  然而气愤归气愤,议论归议论,也就是背后里说道说道,还真没有哪个站出来,坚决要求村长给个说法。 
  大家都在观望。没有地被占用的村民,站在一边看热闹;被占了地的村民,钱是想要地。可被村干部一句话就堵了回来,没辙没招的,也就剩生气不愤的份了。 
  这样的结果,出乎钱家宝意料之外。 
  他所有的打算都落了空,多少天的喜悦、多少个夜里的憧憬,全部化成泡影。 
  爹在床上瘫了十年,十个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钱家宝都是靠着一个念想支撑着自己过来的:要挣钱。要给爹瞧病! 
  现在地没了,钱也没有着落,共产党的天下,还有没有让农民说理地地方了? 
  他就不信了!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这是官方说法。 
  实际上,就大山和董洁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这个见诸于文件的说法,实在是太过于保守了。 
  他们开了两辆越野车出行。 
  越野车请人专门改装过,外部看上去不能光鲜的像刚出厂的新车,内部在不影响安全和性能地前提下。也做了少许改动。 
  董洁不算。大山另外带了六个人出门。 
  这六个人除了人人有一手过硬的开车修车技术、身手不俗外,基本上都有过在西北或高原等恶劣地区执行任务的经历。 
  乘火车或者飞机,当然是最安全也最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但考虑到他们出游一次不容易,大山想让董洁好好欣赏一下西部的沿途风光。 
  这也是董洁自己的意思,在她看来,自驾游是最好的出行方式。回程时坐火车坐飞机都无所谓,一来一往。总归得有一趟像个真正出门旅游的才好。 
  他们走地不快。三月底出发,清明节时还在路上。 
  除了经常停下来看风景,在一些景区流连,路上也时不时停车,留两个人开车慢行,其余人步行一段路。 
  董洁一方面是吃不消连续地长途行车,觉得累,也觉得闷——车里的空间到底有限。一方面在陌生的地方走走。也是颇有意思的一件事。 
  清明节。沿路碰到好几起学生,排着长长的队形。看模样是学校组织的去给当地烈士扫墓。偶尔路上也有军用卡车驶过,上面站满了一身绿军装的军人,看到他们一行,交错的刹那,忍不住投过来关注地目光,尤其是那两辆越野车,甚至引发其中一些人的议论,但不及听清楚,人车就已经驶远了。 
  大山忽然站住了,想了想,对走在身边的董洁提议道:“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去附近的烈士陵园走一趟吧。” 
  董洁点了点头,其余人当然更没有异议。 
  经过一番打听,他们在一个山脚下停了车。 
  不知道是赶上了这儿的一个集市还是怎么着,山脚下人很多,两边摆了一些摊子,正有些小贩叫卖,吃的喝的和一些小玩艺都有。 
  山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