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的意愿,废除殖民法律,恢复印度人民的一切权利。

    
这无疑是一个令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的文件。英国既不属于联合国成员,按理说对联合国的决议大可不必理会。但文件公布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在印度国内,此举非常迎合民心。

    
事实俱在,英国自1819年殖民印度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视印度民众为猪狗,供其驱策。英国当局制定的殖民法律公开剥夺了印度人几乎所有基本人权。长期的野蛮统治引发了印度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有识之士们其实早已看出这一趋势,力图变革。但主动变革和“兵临城下”的被动变革完全是两回事情。

    
丘吉尔无限担忧地意识到,不论英国是否接受这个文件,影响已经造成了。也就是说,联大一开,中国就在事实上、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出兵理由,同时获得了印度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响应。

    
“人权!该死的人权!”丘吉尔低声咒骂道。在这位精明的政治家看来,所谓“人权”不过是个隐藏着巨大图谋的政治幌子。可是,如果这个“幌子”的背后正好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战争机器,那么它爆发出的威力将是难以预料的。想到此处,丘吉尔暗自捏了一把冷汗。可以想象,打着“人权”“民族解放”旗号的中国军队,会受到印度人怎样的欢迎?更可怕的是,一旦中国在印度得手,大英帝国治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日后恐怕都不得安宁了。

    
正当丘吉尔在新德里的总督府内坐卧不宁时,北方喀布尔的天空上,再次迎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王啸飞大将的专机。飞机徐徐降落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舱门打开,第一个映入王啸飞眼帘的正是热情如火的纳第尔。

    “亲爱的中国朋友!”登上国王宝座尚未满月的纳第尔满面堆欢,张开双臂迎上刚走下舷梯的王啸飞:“欢迎您再次访问阿富汗,将军阁下!”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前往王宫的汽车上,两人并肩而坐。纳第尔由衷感叹道:“七年了,将军!您忠实履行了七年前的承诺。你们的军队帮助阿富汗结束了动乱,但是他们非常遵守纪律。”

    “是的。”王啸飞肃容道:“不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中国军人永远遵守纪律。我还可以向您保证,中国政府不会从阿富汗拿走一分钱,因为我们是穆斯林的朋友。”

    “当然。”纳第尔耸耸肩,笑道:“我非常清楚,你们只不过需要几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用来保护你们的石油,非常乐意为您效劳,将军阁下。”

    
王啸飞沉吟片刻,突然笑道:“不错,我们需要石油,但是我们更需要朋友。中国更愿意作伊斯兰世界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石油掠夺者。也许,眼下在南方就有一个机会,可以增进我们的友谊。”

    
纳第尔充满疑惑地望着王啸飞,他口中的“南方”自然是指印度,他实在想不出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会在印度有什么共同利益。却听王啸飞淡淡道:“这是一桩大买卖,我需要一个合伙人,而你,亲爱的国王,刚好可以做个中间人。”

    
1927年4月11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4月22日,印度籍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丘吉尔迫于形势,下令调动军队,用军舰和重炮镇压起义,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不可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统治了。”

    
就在印度水兵发动起义的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英国当局立即停止对印度人民的血腥镇压,与起义军民进行和平谈判,同时向印度派出一支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人权事务国际观察团”。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勉强同意联合国人员入境,但是拒绝和起义军民进行谈判。

    
国际观察团进入印度后,立即受到了印度各界的广泛欢迎。印度国大党、全印度穆斯林联盟等组织纷纷发表声明,热烈拥护联合国决议。甘地、真纳等印度民族运动领袖也与观察团取得了密切联系,联合声讨英军暴行。

    
形势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邱吉尔再也坐不住了,他在发回伦敦的电报中形容道:“印度现在就如同一艘着了大火、而且装满火药的轮船,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一旦引爆火药,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

    
英国王廷这时也乱了手脚。谁都清楚,从水兵暴动一直到联合国干预,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中国政府在暗中操控的。可是人家部署周密,环环紧扣,况且有大兵压境,一步步将己方逼入绝境,招招无懈可击。简单地说,中国政府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为出兵寻找借口,而己方对印度的野蛮统治正是人家最好的借口。

    
最致命的是,英国当局依仗其强大的海军,长期以来早已习惯了无限制地向全世界掠夺,因此完全忽略了被压迫民族的呼声。然而时移世易,随着东方的崛起,大英帝国风光不再,新兴的中国恰好可以在全世界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当“人权”、“自由”、“平等”这类词汇被中国政府应用于国际舞台时,真正的噩梦就开始了。

    
逼上梁山的英国王廷最终采纳了丘吉尔的强硬主张,为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宁愿授人以柄。4月25日,邱吉尔在新德里发布命令,驻印英军全面戒备,印度各大城市实行戒严,取缔一切反政府组织,驱逐联合国观察团,企图以铁腕手段力挽狂澜。

    
消息传到上海,联合国安理会于当晚全票通过决议:为维护联合国尊严,恢复印度人民的基本人权,由中国、苏联、朝鲜、阿富汗四国组成“联合国军”,驱逐印度殖民政府。

    
大战在即,英国政府自知不敌,但骑虎难下,只得向美、德两国求援。美、德两国自然不愿看到中国独霸中南亚,但印度问题毕竟和他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所以两国内阁都不愿为了英国的海外领地卷入战争。

    
此时的美、德远未从欧洲大战的阴影中走出,都在聚精会神地恢复国力,真要跟联合国正面对抗的话,就免不了要再打一场世界大战,这是他们不可能接受的。事实上,美、德从根本上就不赞成英国的强硬做法,两国首相都认为此事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在此背景下,美、德两国主动提出,愿意作为调解人,将中英两国拉到谈判桌前。至于劳师远征,那是不可能的。

    至此,英国政府已被逼进了墙角,邱吉尔的如意算盘也就此落空。

    
5月上旬,中、苏、英、美、德五国代表齐聚喀布尔,专为印度问题举行和平谈判。中方首席代表王啸飞,英方首席代表丘吉尔。中苏两国代表从一开始就为会谈奠定了基调,即印度必须独立自治,否则会谈将无法继续。

    
表面上看,中苏的谈判基调非常苛刻,实则是一个除英国外各方都赞同的提议。美德两国虽然站在英国一边,但从自身利益出发,英国长期独霸印度,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而一旦印度实现自治,反倒制造出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何乐而不为?因此,美德两国代表在听到这个提案时,内心实际上都在感谢上帝。至于丘吉尔对此事作何感想,大概没几个人有兴趣去研究。

    简单地说,这项提案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使英国处于被四国孤立的境地,就算有多少个不愿意,落单的英国都必须接受这个基调,否则便只能选择战争。

    
不过丘吉尔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随后的会议进程中,他主动提出了在印度实现自治的方案,其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他在方案中提出,为彻底解决在印度存在多年的宗教冲突,对印度“分而治之”,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各区(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同样是一个均衡势力的方案。既然各国都不愿为印度打一场世界大战,那么就必须重新划分出势力范围。对于这一点,中方原则上也是赞成的,其他国家就更没话说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到6月上旬,会议最终确定了印度分治方案,主要内容是:将印度东北和西北部的穆斯林聚居区划为巴基斯坦区。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是伊斯兰教。

    
1927年8月15日,一面英国国旗从新德里总督府门前的旗杆上缓缓降下,为大英帝国长达百余年的印度殖民统治划上了句号。而就在此前一天,8月14日,巴基斯坦共和国宣告独立。

    第一百一十一章轻取中东

    一

    
1927年的亚洲,政治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苏、英、美、德五巨头聚首喀布尔,彻底改变了印度的命运。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和谈。美、德两国在利益驱使下,破天荒的和联合国阵营联起手来,彼此心照不宣,一举推翻了英国在南亚次大陆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

    
喀布尔会议缔造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政治交换,独立后的印度仍归属于英联邦,美、德两国也得以在印度均占利益。而从印度版图中分裂出来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则归属于联合国阵营旗下。当年9月,巴基斯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真纳访问中国,10月上旬签署《中巴睦邻友好条约》,条约规定:巴基斯坦允许中国在卡拉奇设置海军基地。12月11日,联大正式批准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

    
到了这个地步,南亚局势已趋向于稳定。中英双方达成共识后,美、德两国首先松了一口气,英国虽然很不甘心,但也不得不忍辱就范。于是,各国政治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已在谈判桌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至少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了。

    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喀布尔会议刚落下帷幕,又一个令西方各国感到震怒的消息传来。

    
11月初,波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马斯喀特、阿曼,以及阿布扎比、迪拜、沙迦、乌姆盖万、阿治曼、富查伊拉、哈伊马角13个中东国家代表,在中国倡议下,再次聚到了喀布尔,共襄盛举。关于此事,中方事先没有向任何一国打过招呼,在此前的喀布尔会议上也只字未提。原因很简单,抛开西方诸国,独揽中东事务。

    
这13个国家几乎覆盖了中东地区的所有土地,中国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中国一举使印度获得独立,力压三巨头,国际地位扶摇直上。其次,中国令巴基斯坦二千多万穆斯林教民获得自治,等若送给伊斯兰世界的一份大礼,亲和力倍增。最关键的是,中国从不搞西方殖民主义那一套,不掠夺财富,不欺压异族。关于这一点,韩国、越南和阿富汗都是先例。

    
况且,英国向来执中东之牛耳,绝大多数中东国家都是英帝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无不深受其害。遇上这天赐良机,还不趁热打铁,借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当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东13国在纳第尔政府居中联络下,竟然一呼百应,纷纷赴会。

    
所谓墙倒众人推。在中方代表王啸飞的倡议下,会议发表了喀布尔宣言,13国集体废除一切与英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各项利权。13国约定,倘若因此而遭到任何来自外部的攻击,即视作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挑衅,各国都有义务出兵相助。会议还决定,13国集体申请加入联合国,以此来寻求联合国的军事保护。

    
喀布尔宣言的背后正是中国强有力的军事后盾。会议期间,中国和13国分别签订了总额高达2亿8千万中元的军售合同,全部以原油抵价支付。众所周知,中国武器无论性能、质量、还是现代化程度,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即便有所保留的出口型装备,其实战威力也远超各老牌工业帝国。唯一的缺陷是,中国武器价格昂贵,小国往往无力购置。所幸中东诸国个个财大气粗,中国军火再贵,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多打几口油井的事。只要能抓住机遇摆脱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公平交易,富国强兵不在话下。

    
中方还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1928年开始,向13国无限量标购原油,每年的标购价由14国共同协商确定。这消息令中东各国喜翻了天,石油虽然属于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但在这个年代能源供应并不紧缺。一方面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炭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等石油消费大户都才刚刚起步。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石油并不算紧俏物资,甚至各产油大国有时还要为销路而发愁。一下子来了这么大个买家,哪有不喜出望外的?

    
中方的决策其实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主要原因是:一,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同时逐年缩减国内各大油田的开采量,使日后的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国内油田则备而不用。二,促使中东各国大肆开采原油,反过来令中东国家在财政上形成对中国的依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直接促进两地的经贸往来、交通建设和文化交流,于潜移中默化,结成基础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三,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对中东原油进行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度加工,以规模、低成本决胜国际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中国看成一个巨大的炼油厂,购进原油,出口汽柴油、化工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从中牟利。四,在国内鼓励相对清洁的石油消费,用来大量取代煤炭消费,保护环境。

    
另外,以标购方式购买原油,可以使单位进口成本压到最低。当然,这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如原油积压、出口受阻,都会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即便如此,此举依然利大于弊。首先触发的商机是铁路建设,中东各国为了向中国长期输送原油,必然以铁路开道,这就需要大兴土木,建设东西联通的铁路干线,中国公司当可从中分一杯羹。而一旦铁道贯通,中国产品即打开了倾销中东的门户,从此一马平川,稳占中东市场。由此而引发出的一系列良性后果自不必多言。总之,从宏观上看,中国政府的决定极具前瞻性。

    二

    
夜幕低垂,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上,依然灯火通明。这座占地数百公顷的中国军事基地,如今已是驻阿解放军的总司令部。基地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天24小时保持战斗待命状态。部署在该基地的第42战略轰炸机联队,其作战半径几乎覆盖了中南亚和中东的全部区域。根据最新签署的中阿军事协议,中国空军还担负着保卫阿富汗部分领空的职责。亮如白昼的基地跑道上,不时有战机呼啸着起飞,斜斜插向灰蓝色的天幕,闪烁着银光赴远空执行巡逻任务。

    
基地中央的一栋独立小楼内,王啸飞端坐在餐桌前享用地道的清真美食:手抓羊肉、大盘鸡、拉条子——。菜式不算多,却摆了满满一桌,肉香四溢。酒是从国内空运来的山西汾酒。同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