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me”,意思为“伴我到老”,而阿西莫夫在引用时漏掉了“along”这个词,这样可理解为“和我一起衰老。”——译注尽管阿西莫夫自称从不迷信,但却认为这一错误是个不祥之兆。将错误改正后,他对这本书的感觉一下好了许多。出于巧合,他很快为它找到了出版商。在付印前不久,它最终被定名为《空中卵石》。
1947年5月,当时任《精彩奇迹》杂志编辑的山姆·墨维想为姐妹杂志《惊异故事》找一部4万字的头版小说,于是,《空中卵石》便诞生了。
想到写上40,000字就能赚到800美元,阿西莫夫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他立即开始了写作,仅用了一个多月便写出12,000个字。他持续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随着创作的不断推进,他也曾给墨维看过些片段。墨维总是对他带来的东西表示满意,每次都鼓励他好好干,并叮嘱他一写完就马上交稿。
1947年9月底,阿西莫夫带着全部手稿到了墨维的办公室。当时墨维的心情很不好,因为杂志社的管理层做了调整,老板决定改为刊登不同风格的故事。也就是说,《惊异故事》将摒弃长期以来一直刊登的文雅、有深度的故事,转而刊载那些充满血腥的、刺激的故事。
阿西莫夫并不为此感到担心,因为他与墨维已签了合同。但墨维却失踪了。一周后,他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小说被退稿了。阿西莫夫怒气冲冲地闯人《精彩奇迹》与《惊异故事》杂志社,找墨维的老板雷欧·马古莱论理。企图息事宁人的墨维拦住了他,说如果他能全篇改写的话,稿子还是有可能被采用的。接着,墨维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阿西莫夫认为他的修改还不如原来的好。
阿西莫夫有些大冲动了,他一把从墨维手中夺过书稿,叫他“见鬼去吧”,便冲出了杂志社。从此,两人结怨数年,阿西莫夫再未给过墨维任何作品。
事后,阿西莫夫承认自己当时是有点过分了,编辑理所当然有权选择作品,但墨维鼓动他将整个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写一部小说上,尔后又拒收,这没法让他不生气。
1947年,阿西莫夫在创作《空中卵石》这部作品的初稿时,长篇科幻小说还不多见。尽管科幻小说读者总体上年龄见长,科幻小说作品也更趋于成熟,但它仍是一种流行杂志文学,出版商尚未考虑将它引人成人文学市场。
弗雷德·波尔使这个故事得以再生,并为阿西莫夫开启了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大门。
与墨维闹翻后,阿西莫夫又带着《相伴到老》找到了坎贝尔。坎贝尔认为故事太长,得分成两部分,但两人谁都没能找出故事的自然分段处来。结果,经过反复的商榷,阿西莫夫极不情愿地将他的第一部长篇搁进了抽屉。
1948年初,此事经波尔的努力有了起色。他将这部书的手稿交给了一位朋友马丁·格林伯格,当时他的高曼出版社刚刚起步。格林伯格表示喜欢这本书,但因种种原因,他迟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这部手稿在他的办公室里几乎闲置了一年。
1949年初是阿西莫夫写作生涯中的一个最低点。一切似乎都停滞了。他当时正在创作基地系列的最后一个连载——《消失》,竟找不到一丝灵感;他的学术工作进展缓慢;摆脱流行杂志、进人更为宏伟的图书出版界的愿望似乎也成了泡影;而格林伯格拿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却无任何举措。
1949年2月,在波尔的帮助下,事情有了可喜的突破。当时,出版界巨头双日出版社正计划出版一套新的科幻小说丛书。阿西莫夫与波尔原打算将《骡子》交给他们,但最后决定给他们《相伴到老》,波尔从迟迟未动的格林伯格手中将书稿要出来交给了双日出版社。
1949年3月底,在坎贝尔收下最后一个基地故事的同一周,阿西莫夫终于从波尔那儿得到了好消息——双日出版社将出版《相伴到老》。他们将先付给他150美元,但他必须修改一遍,将字数增至7万。如果他们满意改写的作品,将再付给他350美元,并按销售业绩付给他版税。阿西莫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空中卵石》是个极其简单的故事,与阿西莫夫后来创作的几部长篇相比,几乎显得有些孩子般的单纯。尽管看每一页都让人有“处女作”的感觉,但故事写得很有意思,情节也比阿西莫夫后来创作的一些小说更精彩。虽然这部作品不足之处甚多,但时至今日,它依然畅销不衰。
阿西莫夫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英雄人物极为不同的形象约瑟夫·斯图瓦茨。这是一个小人物,一位退休的裁缝,由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故,他被送入了数万年后的未来世界。在整部书中,斯图瓦茨由始至终都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最后,还是由配角解决了问题。
《空中卵石》的故事发生在银河时代927年的地球。由于全球核大战的爆发,大部分地区都遭到了放射性污染,成为不毛之地。地球被银河系的其他星球视为麻风星球,而地球人则称本星球之外的所有人为“外人”。地球上的人活到60岁便自行安乐死,以保持人口平衡。银河帝国残酷地镇压一切反抗,地球就处在它的统治之下,但它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40年代末,芝加哥某实验室里出了一次小规模的核事故,此后不久,斯图瓦茨被送到了数千年后的未来世界。他很快发现自己卷入了一起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此事还涉及利欲熏心的政府官员——巴尔基斯部长、科学家夏克特博士(他发明了一种能提高人类智商的机器),以及高大英俊的学者贝尔·阿瓦当。阿瓦当那时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力图证明人类起源于某一星球,而这个星球就是地球。
斯图瓦茨发现自己来到了芝加哥夏克特博士的诊所。而这个芝加哥正是他以前的家乡芝加哥,如今已是一片废墟,人烟稀少。夏克特医生把斯图瓦茨当成了试验品,用来实验他的大脑机器——神经转换机。当坏蛋巴尔基斯误以为斯图瓦茨是间谍时,情节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
当时,双日出版社负责阿西莫夫作品的编辑瓦尔特·布莱德伯利认为,有必要加人点浪漫情节,这是流行杂志很少要求的。于是阿西莫夫加入了一段阿瓦当与夏克特博士女儿波拉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夏克特、波拉、阿瓦当与斯图瓦茨都被坏蛋巴尔基斯拘捕并关押起来时,小说达到了高潮。这时,巴尔基斯正准备通过细菌战发动地球叛乱,灭绝银河系的大部分人口,唯有地球才能幸免。自然,是斯图瓦茨这个故事中最不可能的人物拯救了整个银河系。因为神经转换机产生的附带效应,他拥有了神奇的精神力量,特别是拥有了精神杀伤力。
然而,斯图瓦茨遇到的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他。被自己的经历弄得晕头转向的斯图瓦茨几乎不知该听谁的好,结果听信谗言,将自己的能力用于对忖好人——阿瓦当与夏克特父女。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与大部分情节我们以前几乎都曾见过。夏克特博士是基地系列最后一部《消失》中的艾伯林.米斯与达拉尔博士的混合。这个故事几乎是与《空中卵石》在同一时间创作的。巴尔基斯则是个常见的坏蛋。他是基地系列《将军》中克莱恩二世皇帝的宠臣布罗得里格与《市长》中威尼斯的结合体。故事的整体构想——下属阴谋篡权,也是在《基地三部曲》故事中反复用过的。
阿西莫夫显然有让弱者反败为胜的喜好,结果斯图瓦茨的功绩超过了贝塔·戴瑞尔、拉桑·戴维斯,甚至超过了基地本身。
这一时期,阿西莫夫显然对精神力量及大脑改换装置着了迷。神经转换机与戴瑞尔博士的脑静态装置如出一辙,而斯图瓦茨的精神奇能则是模仿骡子的天生威力。
然而,《空中卵石》与《基地三部曲》更深层的联系还在于对场景的选择上。如果我们对阿西莫夫的小说做个总体调查,就会发现他的故事有个明显的整体框架,那就是阿西莫夫一些作品的封面上所昭示的“阿西莫夫的银河系小说”。它指的是故事情节发生在银河帝国这个框架内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随著作品一部部地发表,各个故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复杂。起初,阿西莫夫并没有制定宏伟计划,但渐渐地,他有了写一组系列故事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越来越明确。阿西莫夫在《空中卵石》中又提到了特伦特星球,故事显然是发生在基地故事中提到的同一银河帝国时代的极早期。①①让人不解的是,在1982年格林纳达出版的《基地边缘》这个收篇故事的结尾,阿西莫夫说:“《空中卵石》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银河帝国的鼎盛时期。”这个说法有误,因为在早期基地故事中,我们一再看到第一银河帝国在哈里·夏尔登之前就已存在上万年了,只是在哈里生活的那个时代,帝国才开始逐步衰败。
在《空中卵石》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相同的构思,银河文明失去了根,忘记了它曾源于某一星球。这是50年代阿西莫夫在其长、短篇小说中经常写到的一个主题(80年代他又开始了这一主题的创作)。
从阿西莫夫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三条独立的线索。一条是以不远的将来为背景的机器人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如苏珊·卡尔文、鲍威尔与唐纳文等人的故事;第二条是以并非太遥远的未来为背景的,如《钢之洞》与《赤裸的太阳》;第三条就是银河帝国小说。第一条与帝国毫无瓜葛,第二条也只有些微弱的联系。
银河帝国丛书中的故事都发生在泛银河系文明中。银河系中数以千计的星球上都居住着人类,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的根。这些星球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但没有机器人。阿西莫夫曾不止一次地明确指出,他的银河帝国不是在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直道80年代基地丛书出版,我们才明白了他说这番话的原因。我们将在最后一章中讨论这些作品。
50年代,阿酉莫夫创作了两部机器人长篇小说《钢之洞》与《赤裸的太阳》。它们与《空中卵石》、《繁星若尘》、《太空洪流》及《基地三部曲》中银河帝国的唯一联系,就是这两部机器人小说讲述了极早期的银河殖民过程。两部机器人小说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数百年后,地球刚被部分殖民化的时候。这时,由于殖民者们断绝了与地球的联系,地球的孤立时期开始了。而《空中卵石》的故事则发生在几千年后,这时的殖民者已彻底与地球断绝了联系,而且也忘记了自己由何而来。这一点我觉得极不真实。《基地》故事则开始与11,000年以后,这时的银河帝国已摇摇欲坠。
显然,阿西莫夫在开始创作银河帝国短篇与长篇小说前,心中并无整个宏伟计划。他不像托尔金,能够坐下来悉心编织自己的神话。这不是他的工作方式。他的神话是自然成长的,越来越复杂,最后以他生命中最后10年创作的四部基地小说自然收尾。
1949年,阿西莫夫按双日出版社的要求开始对《相伴到老》听起来过于浪漫,阿西莫夫同意了。他引用了文中的一句话作为书名,这样,他的第一部长篇最终定名为《空中卵石》。出版社决定于1950年2月出版这部书。
在小说出版前的那个秋天,双日出版社向阿西莫夫要一张相片做为封面照。他给了他们一张他与杰特鲁德5年前的合影,当时他才25岁。出版社把照片剪成了两半,阿西莫夫的那一半后来出现在他的许多书中。阿西莫夫特别喜欢这张照片——照得比他本人英俊,使他看起来有点象电影明星。他认为象加里·格兰特。直到70年代,阿西莫夫仍要求继续使用这张相片,但不得不承认自己老多了,而照片上的人却风采依旧。从50年代开始,众多的女性崇拜者开始不断地给他写信。后来,杰特鲁德告诉他,再用这张25岁时的照片似乎不太合适了,尤其是在所有崇拜他的女性在科幻小说迷聚会上初遇他时都会大失所望的时候。
这故事尽管是开玩笑,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阿西莫夫的狂妄自负与他那不善掩饰的虚荣心总是携手并行的。他对自己的岁数很敏感,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一定对自己的相貌更无信心。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表示对阿西莫夫有兴趣的女人都认为,阿西莫夫最吸引人之处是他的智慧、他的幽默感及后来的名望与财富,他的长相倒排在最后。阿西莫夫清楚自己并非相貌堂堂,所以当他找到一张如此抬举自己的相片时,当然就要物尽其用了。
1950年1月19日,《空中卵石》出版了。针对这部作品发表的书评,大部分都是赞美之辞,并且从第一天起,它的销售情况就不错。阿西莫夫当时不知道出版社有剪报处,会主动将书评寄给作者。结果,在这本书刚上市的头两周,他匆匆跑到街上买回了能找到的刊有有关该小说书评的所有报纸。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界的朋友们,包括他最敬重的罗伯特·亨纳恩与斯普雷格·德·坎普,都纷纷致信祝贺并称赞这本书。就连他当时任教的波士顿医学院的校长也对他说,他与学院均为能与这本书沾上边而深感荣幸。
不久,某图书俱乐部看中了这本书,这使阿西莫夫感到很意外。其实,这只不过是个名为独角兽出版社的小俱乐部,但它出1000美元购买阿西莫夫这本书的俱乐部版权。这笔钱将由双日出版社与阿西莫夫平分。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一本书在与出版商签约后,还可以通过连载在多家刊物上发表及国外版权销售等方式赚钱。
《空中卵石》得到了出版界的认可,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阿西莫夫开启了与双日出版社进一步合作的大门。
早在1949年10月,《空中卵石》出版之前,阿西莫夫就曾找过沃尔特·布莱德伯利,与他商谈另一部小说。布莱德伯利颇感兴趣,让阿西莫夫写个大纲及两个章节的样本。阿西莫夫一贯痛恨写大纲,总是尽可能地避开,但他深知,自己的写作事业已发展到了关键时刻,他得把长篇小说推销出去,而不能只向坎贝尔推荐短篇小说。他毕竟是和一家大型的国际出版社合作,所以必须按他们的规矩办事——至少暂时是这样。
他马上开始拟写大纲并创作章节样本,几周后就交给了布莱德伯利。布莱德伯利在一个星期内看完了样本,但不是很满意。他请阿西莫夫共进午餐并解释了拒收的原因。他认为阿西莫夫写过了头,过分的描写与过分的说明,患的是典型的“第二部小说综合症”:可以原谅第一部小说的幼稚,但不能允许在第二部小说中重犯类似的错误——阿西莫夫现在应将自己视为一名专业作家。
阿西莫夫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开始了第二次创作。布莱德伯利希望阿西莫夫从头开始,写出6个新章节。阿西莫夫做到了。1950年2月——《空中卵石》出版后的一个月,他的第二次创作完成了。
3月初,修改稿又被退了回来,仍是写过了头。这次,稿子上满是红墨水修改的痕迹,但退稿内还附了张便条,要求阿西莫夫进行第三次创作。
阿西莫夫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继1950年美妙的开端后,他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是“……一个被炒了鱿鱼的科幻小说家。”①①艾萨克·阿西莫夫:《记忆常青》第586页,纽约双日出版社1979年版。
4月1日,他撕毁了后来成为《繁星若尘》这部小说的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