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一个超大型的航海事件,叫做郑和七下西洋。
说的是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前后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根据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在两万七千以上,约明朝军队五个卫,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后人对于这此壮举给了无数的溢美之词,什么宣扬大国国威,什么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等等肉麻的话。
但在杜荷看来就是鬼扯蛋,是那恶心的自尊心作祟,如此行径就如后世的暴发户一样,炫富,带着一大批的财宝,将财宝赏赐给西洋诸国,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而明朝自身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利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是实实在在的败国之举。
比起郑和的下西洋,杜荷更欣赏的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以不到三百人的船队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新航路,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利益。
明朝南下西洋的用心也许是好的,但那所谓的大国风范,散财之举却让这次壮举成了蛀虫,让明朝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点怎么样也要避免,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谋取福利,但若大费周章的作秀,反而成了劳命伤财的举动。
李世民是以为明君,但如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骨子里有些好大喜功,比较重视排场,这一点时不可取。
杜荷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眉头立刻就拧成了一条线,不悦道:“不让他国见识我天朝上国之威,他们又怎会有信心来我大唐贸易?”说着,还使了一个眼色,让杜荷配合。
杜荷视而不见,这以是原则问题,若是以炫富为主,海上丝绸之路未必能够取得意象中的效果,他高声道:“真正的实力不是作秀做出来的,要想得到他人倾慕,靠的也不是作秀。陛下意图大规模东航,这跟杨广耀武炫富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脸色难堪,耀武炫富说的是杨广继位后的一项壮举,他要举办一场宴会,于是邀请了三千五百人参加,客人都是一直跟大隋打交道的草原各部族酋长、首领。为了炫富,杨广下令长安悬灯结彩,中心鼓楼设接待楼台,扎制鳌山福海。入夜华灯齐放,灯火辉煌,烟花焰火灿烂,映红天宇。全城及方圆百里士农工商,皆着五彩锦衣,乘珠玉银车夹道相迎,奢侈之极。还不仅于此,仅仅突利可汗一人,就获得了杨广二十万段丝帛的丰厚赏赐。
杜荷这里的言外之意,几乎是要将他比作杨广了。
如此也可见杜荷此次下的决心,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公然的站在李世民的对面。
李世民有些不适应,脸色也微变,有发怒的迹象。
他这火还没上来,魏征再一次站了出来:“臣复议,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是为巩固大唐江山,劳命伤财,不可取,望陛下三思。”
向来与杜荷不和的褚遂良这一次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也觉得小杜大人,言之有理。真正的强盛在于内在,不是依靠耀武炫富就换的来的。要想让他国臣服来贺,靠的也只能是我大唐整体的综合力量。”
继任褚遂良之后,连续十余位大臣都站在了杜荷的这一边,没有一人与李世民同一阵线。
假若坐在龙椅上的是喜欢独断专行的秦始皇、汉武帝,后果难以预料。
但李世民却不一样,见群臣齐心,哈哈一笑,妥协不在坚持,看杜荷的眼神也愈发的器重。
第四章第二章杜荷改变大唐的决策(下)
第四章第二章杜荷改变大唐的决策(下)
“关于这航海,臣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小杜大人。”就在李世民妥协以后,兵部尚书李绩突然站出来。
杜荷会望着原来的上司一眼,笑道:“尚书大人,直说无妨”
李绩沉声道:“记得当初汉武帝开发丝绸之路时,曾历尽千辛。这海上远远不比陆地,想要成功更加困难,虽然如魏相所说,航海交通便利,海面四通八达,无任何险阻。可正是因为如此,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标记地点,天高海阔,一望无际,远行的船员如何能够确保不在海上迷失方向?这国与国之间的航线。一次来往,最少也需月余时间。航行时,还可能遭遇大风大浪,如此……又如何能够确定航线的正确与否?难道仅仅只靠司南吗?老臣认为,这个问题假若不能解决,海上丝绸之路将会存在极大的风险。”
李绩作为一位名将,对于地形方向非常的敏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的最大的不足。
李绩的这话让李世民眉头一皱,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名臣,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纷纷沉思,这方向问题若不解决,航海事情就无法执行。他们都是拥有真才实学的良臣,遇到问题也没有否认这一决策,而是在思考如何解决。
任何一样重要决策都无法避免出现细节上的纰漏,将纰漏解决就能得到成效,假若纰漏无法处理,也就意味着失败。
杜荷早已将这个考虑在内了,作为一个资深的航海时代游戏迷,一个历史老师,对于世界航海史也有一定的了解。欧洲航海兴起的原因在于得到了明朝发明的罗盘,有了精确分辨方向的罗盘,航海这一项触及世界交流的运动才会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
而据史记载,辨别方向的仪器真正的发展在于宋、元、明三朝,宋朝的指南鱼淘汰了一直使用的司南,元朝由于土地范围广阔,航海业发达,进一步改进了指南针,而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业已经居于世界之巅,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著名的海上利器罗盘也在那一时代诞生。
这一点唐朝就略显不足了,由于唐以前,根本不存在什么航海一说,指辨方向的用具还是司南,虽然有所改进,但因用处不大,成效可见。
司南虽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可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东西,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不是很精确,故而是无法用于航海的。
杜荷此刻听李绩指出了关键,微微一笑道:“这一点小子已经考虑到了,并且已经入手研究,根据司南的原理,欲发明一个比司南更精确百倍的罗盘针。可用于航海……这里可以给诸位大臣看一样小玩意,算是罗盘针的前身吧”
他从官袖中拿出了一个半圆球,球体用琉璃制作,透明的琉璃球里有一根悬空的磁针,一蓝一红,分别指向南北,正是精巧的指南针。
说来也巧,杜荷在穿越前是历史教授,曾经教过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学的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知识,这其中自然不免涉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上这一课的时候,他特地制作了一个精简的指南针来教导学生。
对于特地查过这方面的知识,指南针的制作在南宋著名科学家、改革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四种方法,分别是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缕悬法。
水浮法是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可以指示方向。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就是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和搁在指甲盖上,指示方向。至于缕悬法是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书中对四种方法做了比较,特地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是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缕悬法是其中最稳妥的方法。
别看这几个方法简单,但却凝聚了古人智慧,即便是在后世水针和旱针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杜荷手中的指南针用的正是缕悬法,用蜡与蚕丝悬空在琉璃球里,虽然构造简单,但比起司南来却精确不少。
首领太监将杜荷手中的指南针拿给李世民,任他如何把玩,那指向南北的双尖头指针永远不变。
“真是巧夺天工”李世民想不到如此小巧的玩意,竟比流传了千年的司南还要精妙。
杜荷续道:“这只是小玩意而已,真正的罗盘针要比这个更要详细,更要精确。”
罗盘针的构造比指南针要复杂百倍,杜荷也记不得详细步骤了,但好在有大概的印象,又有指南针的原理作为依靠,也许做不到那么的精细,但用来航海,辨别正确的航线方向却是绰绰有余的。
杜荷的奏章共计十大条,二十小项,每一条都切合开发江南的实际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
李世民也每一大条,每一小项的细问。
几乎每一点每一条杜荷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便个别存在不足的地方,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这个大唐的功臣也都会一一想出更好的法子解决。
一直以来,杜荷在朝中都不怎么得人心,关键还是在于他太年轻,根基也太浅。他军功确实称得上是彪炳,然而在文臣的眼中,军功再高,也难以入他们的眼。故而在那些老臣心底,杜荷能够插手政务,那全是因李世民的偏袒,当初杜荷提出治理江南,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方案,确实让一些文臣另眼相看,然而他们一个个都倔强如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承认杜荷的能力,更何况当初的提议只是一个大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像说空话一样,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当如今他奏章里的十大条,二十小项,却是字字珠玑,让人不得不服。
初唐朝最大的优势在于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庸臣,他们或许是小人,或许有些心术不正,但是都是有能力,有本事,而且心向大唐的良臣。
为了大唐未来,他们个个都不吝啬的发表看法,让杜荷奏章上存在的不足得以改善,以致更加的完美。
李世民合起了奏章,他们刚刚讨论好二十小项的最后一项,水患的防护问题。
江南水资源极其丰富,几乎不存在什么干旱的灾情,唯独需要注意的,只有水患。
黄河、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河流,要说黄河是母亲河,那么长江就只能算是后妈河了,作用远远比不上黄河,而且还经常发生水患,当然这一切都跟人胡乱的破坏植被。
如今江南还未开发,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受到破坏,所以杜荷在奏章里提出了防范于未然的意见,开发江南可以,但绝对不能无度胡乱的开发,尤其是不能够破坏长江两岸的植被以及生态环境。
对此满朝文武也无不赞同,李世民感慨道:“小杜爱卿奏章中的十大条,二十小项,字字珠玑,将治理江南的注意事项,表露无疑,朕特此下令,奏章上所言条项,无不依从,此外朕升任小杜爱卿为尚书省右司郎中,协助尚书省处理一切关于江南开发的具体事宜。”
此时此刻李世民升杜荷的官,满朝文武,无人再说一句话。
“退朝”
为了开发江南这大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商议整整了五个时辰,早已经过了午餐时间,议事中尚且不觉,这商议结束,人人都有饥肠辘辘的感觉。
李世民也下了退朝的命令。
诸臣退去,杜荷几乎说了五个时辰,口干舌燥,肚子也开始叫唤了,正打算前往偏殿喝茶,吃糕点,却让李世民身旁的太监叫了住,让他前往膳房。
杜荷知道有好吃的了,赶忙走向膳房。
李世民已经在膳房吃喝着,对面摆放着空碗筷,见杜荷到来,让他一并坐下。
杜荷也不客气,一面往嘴里灌酒,一面塞着火腿肉,谁也没说话。
稍微填了肚子,李世民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贤婿啊,你说那个亚历山大大帝真的有如此了得,他打下来的土地真的有我三个大唐疆域?”
杜荷闻言,心头直乐,早已料到李世民会有怎么一问了:实话实说,压根没有。
亚历山大大帝虽然厉害,领土横跨东南欧、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但实际上的领地还比不上高宗朝大唐领土全胜时期,说什么有三个大唐那么大完全是瞎扯淡。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太了解李世民了,李世民是个完美主意者,他表面上很谦虚,但实际上自恋的很,他想当世界第一,目标是超过秦皇汉武,以大唐现在的发展趋势,超过秦皇汉武并不远了,在某些地方秦皇汉武也远不及他。
这人最怕的就是没有目标,尤其是一个皇帝,一但皇帝没有目标,剩下的只有享乐。
杜荷这里故意捏造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人物,就是要告诉李世民你还差得远呢。
李世民果然中招,目标已经不再是秦皇汉武了,而是那个打下三个大唐的“亚历山大”
第五章我想他了……
第五章我想他了……
其实在杜荷心底,亚历山大别说与李世民相比,即便跟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等人都比不上。
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军事家,或许是极其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君王却根本不合格,在中国比他优秀的帝王多的海了去了。他只能算是一个征服者,依靠武力让他人臣服的征服者。一但身死,他打下来的土地就会土崩瓦解,与中国那些文明盛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为了刺激一下李世民,杜荷面对李世民这“无意中”的一问,违心的道:“那是自然,亚历山大大帝雄才伟略,文武双全,开创了不亚于文景之治的超级盛世,还打出了不亚于彭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经典战役,可是了得。据说,他领地大的都管不过来呢”
这反正吹牛不犯法,杜荷这里更是没头没脑的一套乱吹,直将那个“亚历山大”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将他顶上了神坛。
李世民有些呆呆的,心底很不是滋味,一直以来,他都以秦皇汉武作为目标的,以唐朝如今的局势,文治武功都是前几朝代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近年因为杜荷的出现,唐朝的西破西域,南胜吐蕃,经济科技文化都有着十足的进展,只要江南开发的大战略成功,海上丝绸之路开拓,大唐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漠北、辽东、高句丽用兵,以血前朝之耻。
百战功成后,大唐的无论是对外战绩,还是对内治世,都是始皇朝、武帝朝无法相比的,对于这个目标,他根据大唐现今的发展,心底的计算是五年,如今却莫名多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出来,心中感受自然无比郁闷。
杜荷见李世民伸手夹着一块火腿肉,手就那么伸着,火腿肉重新掉回了菜盘里都不自知,看来刺激还真的不小,心中也不由暗想:“会不会刺激过头了”细细一想,贪图口快,似乎已经将“亚历山大”塑造美化成宇内第一明君了。
“呃,好像是夸张了些”想了想,他道:“不过嘛,这前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一个让后人超越的榜样,听说亚历山大活了八十岁呢,岳父大人今年才刚刚四十,还有大把的时间。小婿就不信,再过四十年伟大的岳父大人会比不上那个什么亚历山大。”
“咳”李世民听了这话,顿觉格外中听,眼睛一眯,捻着下巴黑须,自豪道:“朕朕十八岁起兵反隋,二十四岁平定天下,二十九岁登基称帝,四十岁定西域,万邦来朝,再过四十年,超越亚历山大又岂在话下?”
杜荷在心底翻了一个白眼,还真够自恋的,刚说是胖子,还就喘上了。他心中如此诽谤,但眉宇间却全是笑意。
先前那话出自他人之口,杜荷只当他是放屁,臭不可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