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却只字来提。
《公羊转·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这是十分重要的。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被改编成无数戏曲、传奇、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历史真相究竟如何,看来只能存疑。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头儿:项羽盗秦始皇陵(1)
作案时间:公元前206年
作案地点:秦始皇陵,西安市临潼县城以东,距西安35公里。
受害人:秦始皇
作案人:项羽及30万军队。
作案手段:项羽入关后,以30万之众“盗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运物不绝”。
作案后果:秦始皇陵遭受严重破坏。但据现代考古探测证明,秦始皇陵的地宫基本完好。
盗墓性质:官盗。秦始皇陵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过大规模的破坏。此次项羽盗墓是最大的也是最早的一次。
可信程度:《史记》等方献有记载。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的宏伟、空前的而闻名。从古城西安西行,经过著名的灞桥,临近临潼时,可以看到大路南侧一座高大的土丘。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虽然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面对渭水平原,依然显示着雄奇的气势。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公元前206年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也不例外。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姓赢名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公元前221年,他兼并了割据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统一全国的当年,赢政决定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称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以便千世万世地传袭下去。此后,中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便都沿用“皇帝”这个称号。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
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安稳长眠,秦始皇早在他刚刚即位之时,也就是13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只不过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陵墓内部结构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为烛,度不灭之者久。”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秦始皇竟然征发了70多万刑徒。如此庞大的工程,究竟是谁负责的呢?
众所周知,古代修建王陵是重大盛典,所以工程大都是由相邦主持的。如1978年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铭文说,国君命相邦“为兆乏(法)”,即指明了由相邦主持陵墓工程的事实。根据这一史实这推断,秦始皇陵工程的督建者应是当时的相邦。然而秦始皇陵的工程十分巨大,因此其修建可分为几个时期,据史记载,在不同的修建时期,主持人也不同。
第一时期:从选择陵址到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47年…前238年)。这段时间应是由相邦吕不韦具体负责的。吕不韦是秦始皇时代第一位相邦,秦始皇继承王位时只有13岁,所以当时的吕不韦已成为秦国的实际执政者。虽然他名义上是相邦,但是权力已达极点。秦始皇陵从陵园位置的选点到陵园的整体规划,从调配人力、物力到陵园的施工,作为陵园工程的第一位主持者吕不韦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时期:从吕不韦被罢官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37年…前221年)。这段时间,秦始皇陵墓工程由谁来负责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我们还是有迹可寻的:秦始皇九年,长信侯作乱,秦始皇“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被秦始皇罢黜相位之后,秦国相邦为昌平君。但是在昌平君之后,秦国仍有隗林等其它几位相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秦陵工程,应该是由这几位来负责的。
第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二世继位(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李斯是继隗林之后升任丞相的,那时陵园工程正处于大规模营造时期。《汉旧仪》说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隶徒七十二万人作陵。”说明李斯是修建陵墓的主要主持人。全国统一之后,李斯以廷尉的身份参与了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封建帝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因此由他继隗林来主持秦陵的修建是极有可能的。
第四时期:二世继位至工程停工(公元前210年…前208年)。秦始皇死后,秦始皇陵工程并没有彻底完工。此时,秦二世胡亥继位,由于他的懦弱无能,秦国内政混乱,丞相李斯被赵高迫害致死。毫无疑问,修陵工程也应换人负责。这一点历史上仍无确切记载。但《史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胜起义军进兵至戏水,少府章邯就向秦二世皇帝奏说:“强盗已经很近了,他们的势力又很强大,向附近的郡县请求增援已经来不及,但是给始皇帝修陵墓的人很多,请您现在下令特赦他们,我将他们编成军队抵抗强盗。”据此可以推测,章邯此时应是陵园事务的负责者,二世批准他的奏请,修陵刑徒被赦编为军队,由章邯率领去和起义军作战,直至秦朝灭亡,秦始皇陵园的工程也就结束了。
秦始皇陵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汗水。在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不便的情况下,材料要从四川、湖北等地运来。骊山的河渠本来是由南向北流,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的安全,需大量的人工改变河道,使其由东向西流。同时骊山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从渭北诸山采运,这些全靠人力搬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据《史记》记载,陵内地宫设置有百官座次的殿堂;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用水银制作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大地;用珍珠宝石制作了日月星辰以象征天体。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白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入葬时,甚至处死宫人,活埋工匠以保密,杀害施工人员和葬事劳务人员数以万计。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头儿:项羽盗秦始皇陵(2)
项羽盗秦陵
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巨。最后,项羽将不能远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据人们推测,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但是关于项羽发掘秦始皇陵墓,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说法,有几种说法流传的比较广。
一个故事是说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命英布去盗秦始皇墓。当英布率众把地下皇城大门打开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来,乱箭如雨,当场就射死了许多没有任何防备的士兵。箭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从墓中飞的出无数怪鸟,这些怪鸟见人就啄,有不少士兵伤于鸟嘴之下。被吓得三魂没有七魄的士兵四散逃去,哪知道又被墓中冲出的怪兽追击,死伤无数。惊呆了的英布不敢进门,急忙派人向项羽报告。项羽一听大怒,亲自率士兵冲入墓门。至墓内,项羽定晴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里面星光灿烂,山峦起伏,草木青翠,这不是函谷关吗?项羽带兵往前冲击,这时又是一阵乱箭飞出,由于士兵伤得太多,项羽无奈之下,只好率兵退出秦始皇陵。
另一个故事说,项羽把秦朝灭掉以后,特派十万精兵挖掘秦始皇陵墓。士兵选在陵墓南面和西北面寻挖掘陵墓的穴道,挖了半月有余,也没有一丝的线索。项羽听说后,就赶到了现场,亲自督促士兵,可是仍没有结果。正在犹豫之时,忽然从西北方向走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对项羽说:“你不该动用如此众多的劳役来挖墓,秦始皇是怎么灭亡的,你应该心知肚明,万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啊。”项羽听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终有所悟。于是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们毕竟在此地挖了多时,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两条沟,在历史上被称为“霸王沟”。
还有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是说项羽挖掘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于南方。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日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张善一看,金雁身上还刻有字,说此雁乃秦始皇陵中之物。
不管传说怎样,历史仍是历史,据史书记载,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已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盗掘和火焚的破坏。
不过,以现在掌握的通过长期认真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秦始皇陵未曾经过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是否曾经被项羽破坏,众说不一,已经成为千古疑案。有学者推测,盗发秦始皇陵实有其事,但有可能并非项羽军官方有组织的行动。
现代考古证实,秦始皇陵只是部分被盗,地宫尚未被盗掘。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
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均远离地宫。
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秦陵历代劫难
据史料记载,项羽对秦始皇陵墓的挖掘应该是秦陵所遭遇的最早的劫难,但是秦陵并没有因此变得安宁,反而西楚霸王的这次行为成了秦陵之后劫难的导火索,从那以后的几千年里,秦陵就再也没有平静过。
当西楚霸王掘陵的阴影还没有消散,西汉王莽的败亡,赤眉军入关中,就曾经对秦陵进行过大规模的“发掘诸陵,取其宝货”。
据有关记载,后赵的当权者石勒和石虎,在盗窃战国时的赵简子墓失败之后,来到了秦始皇陵。经过一番周密的钻探,他们在封土不远处开始了挖掘。这次,苦心没有白费,鬼使神差,他们竟然打开了通往秦陵地宫的墓道,取走了墓道门旁安装的数根铜柱。正当他们打算进一步向地宫深入凿挖时,被守陵人发现。两人不得不含恨忍痛放弃了秦陵,背着铜柱落荒而逃。
还有更为离奇的民间传说:清朝道光年间,秦始皇陵封土遭到了暴雨流水的冲击,陵墓北面的半腰间,竟然被暴雨冲击中出一个很深的洞窟。这个洞窟被附近村庄的一个老头发现后,立即传播开来。消息传到了一个土匪头子耳中,他立即率人以探测陵园为由进入洞窟,令所有入洞者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洞窟竟通入陵墓地宫。土匪头子对此大为兴奋,命人取了大批的珍宝出洞,溜之大吉。守陵人得知此事后,马上报告官府,官府派人堵死了洞窟,随之加紧了对陵园的看管,洞窟再未被掘。清朝灭亡之后,随之而起的是军阀混乱,陕西军阀又一次派兵挖掘了秦陵,取走了地宫大批珍宝。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其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不过我们只要对上述的传闻稍做分析,就可以发现大多并不可信。试想,如果石勒、石虎两人的力量,连赵简子的墓都没有办法盗成功的话,又怎么能轻易就打通了坚如盘石的秦陵地宫?项羽当年率领千军万马,也对秦陵无计可施,二石难道有特异功能?退一步讲,即使是打开了隧道,依秦陵的坚固,作为支柱的铜柱两个人怎么能将其取下,别说“数根”,就是一根,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从历代对秦陵的防护上看,怎么能让他们又挖又刨而没有人发现呢?
“洞窟”的说法就更显荒唐。秦始皇几十年处心积虑建成的坚固陵墓,怎会如此不堪一击?一阵雨水冲击,就能冲出个大窟窿,那么秦陵修建完工这么多年,不早就被雨水冲得千疮百孔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秦陵作为一座超级天子大墓,以其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自它建成之日起,历代盗墓贼的确对其虎视眈眈,也确是作过种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在庞大的陵墓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现代考古专家也曾预言说,传了千言的秦陵被盗也只是外围部分,秦始皇陵的地宫应该还是完好无缺的。当然,推测也仅仅是推测,至于真相如何,也只有等待秦陵真正开掘那天的到来。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头儿:项羽盗秦始皇陵(3)
历代对秦陵的维护
对于秦始皇帝陵的保护,早在秦代就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守护。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
西汉政府则把对秦始皇帝陵的保护,列于历代帝王陵墓之首。
北魏政府明确规定在秦始皇帝陵“四面各五十步,勿听耕稼。”隋炀帝也曾下诏保护秦始皇帝陵。
到了唐代,为了保护秦始皇帝陵,不仅规定“无得刍牧,春秋置祭。”还下令置庙,增加配享。
北宋政府在保护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