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6年,董允逝世,主持政务的大将军费祎提拔陈祗接替董允。陈祗善弄权术,入宫以后,与黄皓狼狈为奸,为黄皓提供了参预朝政之方便。费祎死后,由姜维继任大将军,主持国事,但姜维因常年出征在外,朝政被陈祗把持。黄皓与陈祗互为表里,怂恿后主沉缅声色,荒废政事。陈祗死后,深受后主宠爱的黄皓先升中常侍,旋又加以奉车都尉。黄皓身兼二职,既掌管文书、传达诏令,又负责陪乘皇帝军马,基本上控制了蜀汉王朝的宫廷政务。黄皓一旦权力在握,便恃无忌惮,开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对忠正贤良的朝臣进行诬馅打击。大将军姜维,曾对陈祗与黄皓相互勾结、惑主误政深感忧虑,上书后主认清黄皓奸邪本色。黄皓对此耿耿于怀,窃取权柄之后,便与右大将军阎宇串通,阴谋废掉姜维,由阎宇取而代之。姜维得知后,只得领兵在外屯田,不敢贸然回朝,以免遭黄皓毒手。后主之弟刘永,刘备在位时被封为鲁王;刘禅即位后,于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改封为甘陵王。他因对黄皓用事表示不满,黄皓在后主面前屡进谗言,被后主发派到外地做官,“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三国志·刘永传》)。
黄皓在朝中弄权,政治黑暗;蜀汉又连年兴兵北伐,国力空虚。曹魏司马昭见蜀国已师废民疲,便加紧备兵,在关中整饬军旅,准备大举攻蜀。有鉴于此,姜维于公元262年上书后主,请令早做迎敌准备。然而黄皓却“征信鬼巫”,得出魏军不可能进犯的结论。后主偏信黄皓,继续日夜享乐,根本没有防备魏军进犯。
公元263年,魏军分三路伐蜀。魏将邓艾率领三万余人,通过了阴平七百里险路,直逼绵竹(四川德阳县),准备叩击成都门户。为保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及孙诸葛尚浴血奋战。结果诸葛瞻战死,其子诸葛尚仰天长叹:“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三国志·诸葛瞻传》)他深知蜀国为黄皓所误,痛恨不已,策马单身杀入魏军,搏战而死。魏军直抵成都城下,昏庸无能的刘禅,只好让人绑上自己,带着棺材向邓艾投降。
黄皓操弄权柄,终于使蜀国灭亡。邓艾闻说黄皓奸险,令人把他捕获入狱,准备杀掉黄皓。黄皓以他弄权时所搜刮的钱财,重赂邓艾的部下,买通一条生路,最后保全了性命,不知所终。
刘腾废后戮相
刘腾,字青龙,山东平原(今山东平原县)人,后迁居南兖州进郡(今安徽亳州)。幼时因罪被阉,入宫为宦,补小黄门。刘腾自幼入宫,大字不识几个,但其善于观察、心藏计谋,很快由小黄门转补中黄门。
刘腾为宦之时,正值北魏孝文帝元宏变夷从夏、变礼从华时期,而孝文帝的改制从一开始就遭到保守的拓跋贵族反对。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太子元恂乘孝文帝巡幸嵩岳之机,企图回平城发动叛乱,受大将元微干涉未果。孝文帝闻讯火速从汴口折返,召太子责问,后将太子废为庶人幽禁在金墉城西别馆。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发动兵变。孝文帝急派任城王元澄前往镇压,穆泰、陆睿兵败后被拘于平城。孝文帝亲往审讯,诛杀穆泰,赐陆睿自尽。还至长安,又接中尉李彪密报,称废太子拓跋恂内外勾结,意图谋反。勃然大怒的孝文帝派咸阳王元禧与中书郎邢峦,令太子拓跋恂饮鸩自尽。
…
权宦之家(4)
…
内祸已除,孝文帝继续其统一大业。次年他即发兵20万进攻南齐,顺利攻下新野、南阳、樊城等地。当大军停在悬瓠一带休整时,刘腾自洛阳宫中匆匆来报,称有机要秘事求见。刘腾所报有两件大事,一是洛阳局势紧张。孝文帝出征时留尚书任城王元澄据守,太尉李彪、仆射李冲加以辅佐。出身卑微的李彪本是由李冲推荐才得以担任太尉职位的,但此时与李冲意见不合,专权恣事。李冲一怒之下把李彪关禁起来,并上书历数李彪的罪过,请求孝文帝将其处死。二是宫闱失德,皇后冯妙莲与中官高菩萨淫乱中宫。孝文帝认为李彪、李冲二人行事皆有过错,李彪被撤职。而对皇后失德的密报,孝文帝则未敢相信。几日后,皇妹彭城公主忽然又从洛阳城冒雨前来求见。孝文帝于是召见皇妹,了解皇后与宫中事宜。
孝文帝皇后冯妙莲风采照人,妩媚艳丽。14岁入宫,深得孝文帝宠爱。未几身患疾病,被文明太后遣出宫外为尼,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把她重新接入宫中。当时孝文帝的皇后为冯妙莲之妹冯媛。冯媛为人端庄秀丽、文弱娴静,但对孝文帝改制之事有所异议,因而不讨孝文帝欢心。加之冯妙莲亦时常诋毁乃妹,最终使冯媛由皇后而被废为庶人,出家瑶光寺为尼。冯妙莲于公元497年,即孝文帝南征前当上了皇后。
孝文帝领兵在外,皇后冯妙莲水性杨花的本性立即显现出来。她与中官高菩萨在宫中夜夜寻欢作乐。此种丑闻不久即传入朝中大臣耳中。年少寡居的彭城公主被冯妙莲不学无术的弟弟冯夙看中,冯妙莲逼公主于近日与其弟成婚。于是彭城公主率几个婢仆秘密出宫,赶往孝文帝军中,合盘端出了皇后与高菩萨的奸情。两相印证后,孝文帝相信了刘腾的密报,遂提拔刘腾为冗从仆射,但皇帝也因急怒攻心病倒在军中。
冯皇后得知刘腾与彭城公主把自己的丑行密告孝文帝后,忧惧之中求托女巫,诅咒孝文帝速死,并希图援引文明太后故例,另立少主临朝称制,同时多次派人借故到军中探望虚实。
公元499年,孝文帝经周密安排,突然驰回洛阳,一入宫即捕拿高菩萨等人,严刑之下供出皇后淫乱宫闱、找女巫咒皇帝死等事。顾念旧情的孝文帝在处死高菩萨后还是留下了废后冯氏的性命。但经此一事,孝文帝竟致一病不起,临终时下旨:“后宫久乖阴德,自寻死路,我死后可赐冯皇后自尽,葬用厚礼,庶可掩冯门之大过。”
孝文帝死后,次子元恪继位,是为宣武帝。他先立皇后于氏,后又专宠高贵嫔,并重用高贵嫔的哥哥高肇。于皇后暴毙后,高贵嫔继立为后。貌美如花的高皇后天性善妒,所有的嫔妃不许宣武帝召幸。她与皇帝所生的一子一女又皆早亡,以至于及近壮年的宣武帝无后嗣。正巧宫中司徒胡国珍的女儿胡妃容色殊丽,宣武帝宠幸于她,果然产下一子。按北魏旧制,嫔妃所生之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就应被处死。性本和善的宣武帝不忍遵守祖制,不仅未赐死胡妃,反而晋升其为贵妃。胡妃所生之子名诩,三岁时立为太子,为防止怀恨在心的高皇后迫害皇子,宣武帝另择乳母抚养。
此时,高皇后和高肇在朝中专权行事,朝中大臣稍有不遂即被杀害。彭城王元勰乃数朝重臣、皇室至亲,却被其谗言所杀。宣武帝另一叔祖任城王元澄担心高肇加害自己,整日假装痴狂。司徒胡国珍无力保护女儿,胡贵妃不得不求助于刘腾。刘腾为谋进身之路,慨然应允,并拉拢左庶子侯刚及已故于皇后的世兄于忠。刘腾和于忠献计,让宣武帝下旨令胡贵妃移居别宫,派亲军严加守护,从而防止了高皇后的迫害。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病逝。当夜,领军将军于忠及左庶子侯刚至东宫迎太子元诩,趋入内殿,并与中常侍刘腾等加意保护胡贵妃。詹事王显是高皇后的心腹,提议天亮后请示高皇后然后再讨论太子即位之事。崔光抗辩道:“皇帝驾崩,太子继位,这乃是国家常典,又何须皇后的命令!”众人随即请太子即皇帝位,是为北魏孝明帝。
孝明帝上台次日,册封高皇后为皇太后,生母胡贵妃为皇太妃,请太尉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清河王元怿等有势力的皇族参预内务。高肇此时正领军在外,闻变匆忙回京,元雍与于忠下令卫士潜伏于内廷,当高肇为亡帝哭丧时将其扼死。然后让皇帝下旨,历数高肇罪恶,称其已畏罪自尽。胡太妃随即迫令大势已去的高皇后出家为尼。胡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当时孝明帝还是个六岁的孩子,胡太后临朝听政,总揽朝务,控制了北魏的大权。志得意满的胡太后对刘腾备加宠信。封刘腾为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后又任崇训太仆,加侍中,改封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连刘腾所养二子也被封为郡守和尚书郎。
不久,刘腾突患重病,胡太后作为安慰再升其为卫将军,仪同三司。但刘腾得此高官后,渐渐康复。洛北永桥、太上公寺、太上君寺及城东三寺,都是太后主政时刘腾主持修建的,刘腾趁机敛财,胡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多次奖赏。刘腾因受宠于太后,威福一时。河间王元琛为求复职,屈王爷之尊拜刘腾为义父。刘腾还卖官鬻爵,并派人到各地搜括财物,八方敛财。
清河王元怿是宣武帝之弟,其人聪敏俊美。胡太后看上元怿的才貌,委其以重任,并时常招元怿夜宿宫中。元怿得太后恩幸后更加以天下事为己任,竭力匡辅,刘腾以及朝中亲贵、百官,但有不法之处以法论处,因此得罪了许多权贵。胡太后的妹夫元叉,多行不法之事,屡次受到元怿的责难与裁抑,对元怿恨之入骨。刘腾与元叉密谋,指使党羽在皇帝的御食中下毒,栽赃于元怿,诬蔑元怿欲害帝自立,年仅十一岁的小皇帝信以为真,元怿随即被处死,时年仅三十四岁。
…
权宦之家(5)
…
处死元怿后,刘腾为防太后报复,矫诏称太后身染重疾不能理政,还政孝明帝。刘腾将太后囚禁于北宫,宫门昼夜长闭,刘腾亲自掌管钥匙,即使孝明帝也不能与太后见面。右卫将军奚康生不满刘腾废后的行为,被刘腾处死。
废后戮相后,刘腾与元叉控制了朝政。两人互为表里,共树党羽,专权擅事。朝中八座九卿,常常一早就去刘腾住宅静候,得到刘腾的训令后,依言而行。一些新上任的大臣,也必先朝拜刘腾。更有一些无耻之徒,甘愿为其义子,以求飞黄腾达。
刘腾政治得势后,在经济上愈加贪得无厌。凡公私之事请托者,只重财物不计其他。到各地搜括财物时,“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护;剥削六镇,交通互市”,每年利息数以万计。身为阉人的刘腾尽挑美女侍寝,并且广开室宇,营造豪宅。正光四年,公元523年,60岁的刘腾因病而死,朝廷显贵都去送葬,丧礼之隆重无出其右者。
刘腾死后,大权在握的元叉更为不可一世。元叉耽于酒色、才疏学浅。被囚禁在北宫的胡太后,采取以退为进策略,解除了元叉的兵权。正光元年(公元535年)四月,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下诏降罪元叉、刘腾,罢元叉为庶人,追削刘腾官爵。下令发掘刘腾墓,将刘腾骸骨撒露于野。刘腾的家产全部被没于官,其40余位养子也被诛杀殆尽。
恶奴擅权欺主
中唐以后,藩镇蜂起,宦官集团开始擅权。自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玄宗年间入宫为宦,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懦弱,感念李辅国忠心拥戴,赐名“护国”,后又改“辅国”,军政大事尽托于他。
李辅国一朝大权在握,便立即飞扬跋扈起来,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地方节度使亦由李辅国一手委派。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面圣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皆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李辅国出行时,气势更是令人瞠目。在李辅国嚣张权势的敬畏下,宗室贵人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耻李辅国的行为,宗室李岘多次对肃宗陈说李辅国的违例行径。肃宗虽有所警觉,但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反而把李岘贬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辅国甚至梦想成为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还与肃宗张皇后勾结。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心胸狭窄的张皇后与李辅国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建宁王,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太子,结果建宁王被肃宗下诏赐死。
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承继皇位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素与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划越王继位,以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其阴谋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因受到惊吓而当天死亡。李辅国趁此混乱时机,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上台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一时权倾天下,气焰更加嚣张,曾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宦官程元振对唐代宗也有拥立之功,但处处受到李辅国的压制,因而极欲除掉李辅国而代之。此刻他见代宗已有除掉李辅国之心,便不断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状。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陆续解除了李辅国的一些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后不久,有个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闯李宅杀死了李辅国,并将他的头颅扔到了粪坑里。
唐肃宗李亨和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朝中宦官势力强大,在李辅国、程元振之后,大宦官鱼朝恩逐渐走上唐代政治舞台中心。鱼朝恩沪州沪川(今四川沪州市)人,家世史无载,约生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玄宗在位时他入宫为宦,“天宝末,以品官给事黄门,内阴黯,善宣纳诏令”(《新唐书·宦者上》)。在玄宗天宝年间,他已经不是仅在宫中干些杂役的普通宦官,而已捞到了品位官阶,充任传达皇帝诏命之职务。
…
权宦之家(6)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率朝臣逃往四川,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分兵朔方,并于次年七月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当在长安出逃之际,鱼朝恩知大宦官高力士深得玄宗宠信,若随驾继续逃难,难觅出人头地机会,所以一直跟随太子李亨,由此获得了李亨的信任。李亨即位不久,便委派他为李光弼军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