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之初+番外1 作者:梦见稻谷(晋江vip2014-02-14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之初+番外1 作者:梦见稻谷(晋江vip2014-02-14正文完结)-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女史修的怎么样了?”

    “将将理好框架,资料庞杂,历代的史书又没有专门书写女子的章节,即便提及,往往事迹偏颇,形容一面,须得再多多收集材料才好。余准备组织女官们分组出去巡游,正在申请之中,关键是不知道护卫能否批下来……”

    “行了。”太后打断她,“我又不是皇上考问于你,当真回答起来了。”

    周微澜观察出太后态度不善,停下来,谨慎的笑着。果然,任氏话锋一转,直接问道,“你们家的二老爷,最近与俞凤臣走的很近,可有此事?”一双凤目炯炯的看下来,“还有大郎,紧紧的跟在张侍郎后头,去奉承那柳如辉,羞也不羞!”周二老爷即周微澜的二哥周继山,现是司农寺少卿,从四品职官。大郎却是周家现代理族长、大老爷周继盛的长子周中要,蒙祖荫封了个六品散官奉议郎。

    周微澜不做声,来之前她已猜到太后会问起此事,任氏又道,“你说话啊,你怎么不说话?国公老爷子当年横刀立马,何等的威风,予就不信阿附邵秉烈、奉承柳家就是他的选择?”

    周微澜道,“父亲三个月前中风,现已多日不能说话了。”

    任氏一愣,半晌道,“看来是你大哥当家了。见皇帝不打算动邵秉烈,你们终于忍不住也站队了,好,很好!”她嘴里说着好,语气却十分辛涩,同为老臣,几代情谊,周家此刻却选站到政敌一边,怎不让人扼腕。

    周微澜苦笑,“娘娘,如今我们家还有别的选择吗?圣上登基三年,每一步棋,丁琥兵败,许安国莫名退职,制衡外戚权臣,皆走的扎扎实实,圣上,是一名雄主。”

    太后木然,“这么说,当初许安国退职,确是他们安排好的。”

    周微澜道,“现下看是这样的。”她不再说话,也不用再说。如之前宰相府中邵秉烈等人分析的一样,当今局势,外戚权臣,如坐天平两端,若帝强,则两安,若帝弱,则互相倾轧。

    由于懿圣太后谢衡娘家是前朝望族,于本朝并无根基,其本人又早逝,太宗立谢衡之子燕赜为帝,燕赜年少,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助力,所以太宗选立了任氏为后。对于五辅臣来说,皇帝年少,需要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服务,却不能任他们的权势强大到足以威胁帝权,所以任氏的家族就是制衡他们的砝码。这枚砝码足够重,也足够沉,然而对一个刚强的帝王来说,却只取其威慑之用。也就是说,当前的形势,圣明的雄主皇帝陛下是不会真的启用任氏家族的。

    但任家却必须得站在皇帝的一边。

    这个格局,是太宗生前铺陈的格局,也是弘德帝正在身体力行力图掌握的格局。想到这里,太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尔等皆是历经甄考选中的最优秀的人才,悉之下之能人志士,莫不应尽数为朕所用,尔等今日立于此,尔等之能、之幸也!尔等须铭记圣人教诲,朕的教诲,牢记入试所发之宏愿,存最初蒙慧之纯心,勤慎奉公,克俭守礼,为天家效劳,为百姓谋利。”

    冬至,按大周制,今春新取的进士重回应天殿面圣,聆听皇帝教诲。

    应天殿是大元宫主殿,坐北朝南,正位于大元宫东西和南北两向的中轴线上。整座宫殿雄伟开阔,正殿可容纳数百人集会,是皇帝召见群臣和外国使节、举行盛大集会的地方。大殿高二十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百余名新科进士齐齐站立,后檐两金柱间屏前的皇帝宝座上,弘德帝年轻清越如天籁的声音徐徐传来,在高旷的大殿上隐隐回旋,最后一字落地,众人齐齐跪地拜伏,“臣等必谨遵圣上教诲,吾皇万岁!”

    从应天殿下朝回来,弘德帝换上宴居常服,一袭白色镶金边的缺胯袍,乌纱卷云冠,将这位年轻的皇帝衬托的格外神采奕奕。

    兵部尚书谢苍和神武营监军沈恭跟随皇帝,一会,凤仪宫的总管太监前来,汇报小皇子饮食起居情况,皇帝听完,笑着道,“将皇子抱来,见见两位大人。”

    不多时,刚满百日的小皇子包裹在白绫金锻大红羽被里,被抱到长庆殿东暖阁,弘德帝举起小皇子向谢、沈二人展示:“朕的儿子,像不像朕?”

    沈恭与谢苍今日联袂而来,本想向皇帝汇报柳皇后的长兄、新任的户部郎中柳如辉近日来的败行劣迹,现下看皇帝正在兴头,不得不把话咽下喉中。

    谢苍却自有玲珑,一面夸赞小皇子面满如月,神态端庄,一面待宦官乳母将皇子抱走,笑吟吟地向皇帝建议道,“皇上,时至冬至,长安城各处很是热闹,特别是晚上,安康坊里酒宴不断,真乃有大周盛世之相。”说到这里,接到沈恭递来的怀疑眼光,他不理会,皇帝却没察觉,被他所言勾起了兴致,“哦?何等热闹?比宫里的酒宴如何?”

    谢苍道,“皇宫有皇宫的繁华,坊间有坊间的趣味,不可比,不可比。”

    弘德帝少年心性,“好一个坊间趣味,不如就叨劳二位带朕去见识见识那坊间趣味吧。”

    从宫中出来,沈恭埋怨谢苍,“谢大人,好生生的怎么要引圣上去那种地方,护驾责任不说,万一真将皇上引上不正之路如何是好?”

    谢苍道,“不让皇上亲去,方才你为何不直言柳某之行径?”

    沈恭无语,“可是……”

    谢苍拍拍他肩膀,“放心吧,圣上虽然不乏顽心,但心志远大,断不会被俗乐遮蔽。”

    初初到沐辉宫的第二天来了初信。负责教管她的余韵将经带、棉巾等信期之物交与她,“恭喜你,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姑娘了。”初初接过,余韵又嘱咐她,“这几日,你便在屋子里呆着,不用去殿前伺候。”原是古人有规矩,女子经期之时身带污秽之物,须避静自处。初初自然应下。

    从那一日起,初初渐渐适应了沐辉宫的生活。她年龄小,分配给她的工作不重,任太后见她聪慧,便渐渐的将纸笔上的活交给她,太后爱棋,时时又唤她陪棋,初初棋艺稚嫩,任氏少不得亲自教导,倒比单纯下棋又多一倍乐趣。众宫人见这位新来的小宫女颇受太后宠爱,自然没人轻易寻她麻烦。

    这一日,天上飘起细雪,沐辉宫内温暖如春。午后时光空闲,任太后用完午膳,不想一时就睡,唤初初与她念诵书籍。正读到昏昏欲睡处,忽而外间重重的脚步声,初初认出是总管太监钱为义,停下念读,果然,钱为义的声音在屏门外响起,“太后,凤仪宫的李宫正来了。”

    李宫正就是柳皇后的乳母李氏,太后一听,顿时消了盹意,坐起身,问,“她来做什么,”一面对初初道,“你下去吧。”

    钱为义轻轻道,“还抱着小皇子。”

    任氏听到这里,心里头有了数,起身理了理发饰,“让他们进来吧。”

    李氏抱着小皇子,一进来便向凤座上的太后跪下,“奴婢拜见太后殿下。”

    任太后道,“你抱着孩子,快起来吧。”

    “谢太后,”李氏站起身,太后道,“怎么就把孩子抱过来了?过来给我看看。”余香走过来,李氏忙将孩子小心的交到她手里,太后一瞧,孩子粉扑扑的小脸睡的正香,抚弄了两下,抬起凤眼,“嗯?”

    李氏连忙道,“回娘娘话,因我们娘娘前日受了风寒,一直没好,怕将病气过给小殿下,娘娘希望,能请您看管一段时日。”

    任太后道,“皇后自生产以来,身上一直缠绵不畅,怎么又染了风寒?”

    提及此事,李氏便伤心。三个月前,柳皇后虽如愿诞下龙子,但生产过程并不顺利,产后还落下了xia身一直淋漓不净的毛病,各路太医延医问药,不知用去多少珍贵药材,总是不见起色。略打起精神道,“前几天好些了,见落雪好看,没忍住出去转了转,不成想就受了寒,已经烧了几日了。”

    柳氏受寒,任太后其实一早知道,此刻却装着才知晓,淡淡的哦了一声。

    李氏着急,试探着问,“太后,小皇子……”

    太后似笑非笑,看了她一眼,李氏毕竟是下人,强忍着脸红赔笑,“皇后身子不畅,本来应当亲自来的……”

    余香笑着打断她,“皇后殿下生病,我们娘娘岂会这时候挑理,只是殿下现在把小殿下抱来,是怕皇上把小殿下交给方贵妃照看吧?这才想到来求我们娘娘。”

    任太后没有制止她,李氏臊的满脸通红。实话说,自柳皇后喜信,一直到她生产,太后确实关爱有加,但龙子诞生后,皇帝提拔了柳氏长兄,柳氏一家登时鸡犬升天,颇有些忘乎所以了,甚至柳氏本人产后一直称病,未免不像之前礼数周到。

    当面锣,对面鼓,彼此心里头都跟明镜似的,李氏嗫嚅着有些说不出话来,最后跪倒在地,眼泪流下,“太后,皇后娘娘年轻、不懂事,但小皇子是第一等大事啊,娘娘她再不懂事,也知道除了皇上,您是对小殿下最关爱的人!您老人家宽宏大量,便只当是为了小殿下……”

    “好了,”李氏哽哽咽咽,太后开口道,“孩子和乳母留下,你回去吧,皇上那边予与他说。”

    李氏大喜,忙扑地叩首,“谢太后恩典。”

    初初再回到内殿,暖榻前多了一台婴儿床,太后唤,“过来瞧瞧,”初初上前就要行跪礼,侍女余香止住她,“小殿下还小,不用大礼。”初初便弯下腰,孩子已经醒了,刚吃过奶,脸儿红扑扑的,小手小脚自在地蹬踹着,显得很有力。初初抬头笑道,“小殿下真有精神。奴婢的侄儿予印小时候好像只知道睡觉呢。”

    太后道,“麟儿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你平日里无事多陪他玩玩。”初初应是。

    在太后的交涉下,皇帝应允柳皇后病中由太后代为抚育大皇子,柳皇后自然千恩万谢,其他宫嫔自也无话可说。

    大皇子移居沐辉宫后,皇帝增派了守卫。一日,初初在殿内行走,突然一个声音道,“盛姑娘,是盛姑娘吗?”

    初初站住回头,微微一愣,一个少年站在自己面前,身着侍卫的衣衫,她认了一会才想起,忙微蹲福身,“原来是邱公子,你怎么会——”

    原少年竟是邱太医之子邱汉生,初初离京之前曾去任四老爷府上带父亲送药,二人有过一面之缘。

    邱汉生忙道,“经家父和神武营的大人举荐,我参加了内卫的考试,被取中了,现在赫连大人手下当职。”赫连成风是内卫的副总管之一,很得皇帝信任,初初祝贺他,“原来如此,恭喜邱公子了。”

    “叫我邱大哥好了,”上一次的一面之缘,初初的美丽给邱汉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听说围绕着盛家之事朝堂又起了些许波折,胡总管被杀了,盛家遗女也被重新召回牢中,听到这些消息,联想起初初的品貌,闲暇时不免为她叹息,今天是他被派到太后殿当值的第一天,竟然看见了她,不免十分惊喜。

    初初三言两语,将自己先去冷宫、然后被太后选中来沐辉宫为婢的事简单说了,自然隐去自己在冷宫的遭遇。邱汉生闻言,虽她没有细说,但相比冷宫那一段时日是不好过的,他自然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姑娘竟杀了一人,反而觉得她不去诉说那时候的苦楚,从容淡然,心中对她又添了几分敬意。

    邱汉生道,“姑娘否极泰来,拨云见日,以后必然是有福运的。既你我在这里相遇了,以后但凡有需要我帮忙的,请你一定不要见外。”

    初初再次福身谢过。

第7章 托孤

    其实,柳皇后的病,一半在身,一半由心。

    柳氏筠襄,山西人。她的父亲柳岸,是最早一批追随太宗的人,因才干疏浅未有大功,但好在他站队早,又向来坚定,太宗念其明义,封他为开国三等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无职,散官,领从二品俸禄。

    柳筠襄的出身,即使入宫也鲜有机会成为第一等贵夫人,更不消说皇后。但传说十六年前的某一日,太宗正临朝议事,忽然天星馆的监星官大夫入朝奏报,言天有异象,太宗遂率百官出殿。果然,巳时一刻,只见皓朗的天空上一碧如洗,日居正中,忽则一轮半月隐隐现于空中,不多时消去。监星大夫道,此象为日月同辉,大吉。散朝后,太宗特留监星官询问天象之意,答道,左近必有贵女诞生。果然,经过寻访,系金紫光禄大夫柳岸诞下一女。十余年后,太宗为太子燕赜甄选太子妃,举棋不定之时忽然想到此节,茅塞顿开,遂御笔钦定,选中了柳氏。不久,十三岁的柳筠襄嫁入太子东宫,太宗于当年末驾崩。

    柳氏入宫三年,帝后和睦,太后、众嫔妃因她是太宗亲定之故也不敢随意轻视;四个月前,大皇子出世,柳如辉升职,本应是坐看云起的时候,一次偶然赏雪,和皇帝的一次外出,柳氏染上风寒,后来再一想,那次风寒仿佛竟成了她人生的拐点。

    话说冬至过后的一天,谢苍和沈恭依约护驾弘德帝微服夜访安康坊。

    时已至夜,宵禁开始,三十八条主干道上月色茫茫,各坊之内却是欢歌笑语,各有各的热闹,原长安城夜晚虽施行宵禁,人们却可以在坊内活动,只不能走出坊门。

    弘德帝随谢苍、沈恭二人,带着几名贴身随扈,来到安康坊最富盛名的乐楼,叫做博雅大苑。此间虽名为乐楼,实是一高档的风月之所,燕赜初来此地,处处好奇,问旁边的沈恭,“你经常来此?”

    沈恭俊脸微微一红,谢苍却没有局促,大笑道,“三郎你刚来此地不知,如今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们,谁没有一两个安康坊的红颜知己?若没有,那才真正是老土至极。”燕赜行三,所以被称作三郎,而大周并不禁止官员狎妓,官员豪贵们颇以此为雅事。

    燕赜听罢,似笑非笑看了沈恭一眼,沈恭给他的印象一直是做事板正,不苟言笑,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未想到走出宫门,他也有另一面。

    酒正酣时,突然,门外一声带着酒意的男声响起,拖着浑浊的鼻音,“谁让你们把这间屋子给了别人的?是谁?让他们给我滚出来!”紧接着,在众人一片求饶劝阻的声浪中,一个朱红色的臃肿身影陡然闯入,两名乐楼管事赶紧将他拉将出去,只听帘外那人依旧大声呼喝,管事们小心相求,“柳大人,真不知道您今天会来……”

    柳如辉醉意盎然,“我不来——这屋子也不能给别人!”

    管事道,“是,是!大人,咱楼下大厅请,今儿是婀奴的冰山雪莲,请大人赏舞。”

    虽只是一瞬,燕赜已认出方才闯进来的朱红色身影就是皇后的长兄柳如辉,未及说话,旁边一个弹琵琶的小倌掩嘴失笑,燕赜问,“你笑什么?”

    年轻的公子温柔和气,烛光下俊美的脸孔面如冠玉,小倌软软道,“公子,您别怪我,奴奴方才想到那位大人的诨号,一时没有忍住。”

    “哦,是什么可笑的诨号?”

    小倌们互看一眼吃吃笑道,“叫做柳大傻儿……大傻儿大人每回来,嗓门又大,给的赏银又多,大家都晓得他。”

    燕赜点头,“人傻钱多,这样的客人必定是招人喜欢的了。”站起身,向谢苍沈恭道,“楼下不是有什么新鲜的歌舞?既然来了,就一并见识见识。”

    乐楼的大堂很大。已经是入夜巳时,这里却还是华灯高照、歌舞翩跹,好戏正要开始。所谓冰山雪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