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和解决国际争端,指出了方向和提供了可行方式。
正是由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以上一系列政治思想方面的变革并取得了成
功,我们才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才顶住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
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制裁和和平演变的图谋。我国的其他各项改革措施才得以
顺利实施。
… Page 22…
经济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15年的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15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从
僵化的计划产品经济向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
格局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
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
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中国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结构看,1993年与1978年相比,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
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原来的78%下降到 56。6%,集体工业的比重由 22
%上升到 30。l%,其它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产值已占 13。 4%。在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部门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5%调整到 1993年的 39。
7%,集体部门的比重由 43%调整到 26。 3%,其它经济成分的比重由 2。
1%上升到34%。国有经济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非国
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途径,国
有企业正向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变了
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状况,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
经营责任制,发展了一大批企业集团,进行了转换经营机制的深层次改革。
为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形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制试点。到1993年底,
中国各类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达1。15万个,正在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初步发挥。
— —培育市场体系,推进价格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很大变化,
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力发展各类零售和批发商品市场,积极培育生
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通过15年渐进式价格改革,目前,8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85%以上的农
产品价格和 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已经放开,生产要素市场正处在市
场化进程中,市场体系正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国家的宏观调控,正由行政指令性的直接控制,向主要运用经
济、法律手段的间接控制转变。在工业总产值中, 1978年以前指令性计划
占 95%以上,现已减少到5%。国家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和计划收购的商
品也大大减少,随着计划、投资、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税率。利率、汇
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已经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打破了以往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格局,并开始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有
企业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报酬与个人劳动贡献挂钩的
办法。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制度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正是以上一系列转变,才使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
实力增强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
… Page 23…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15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我国人民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我国的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综
合国力由弱变强,稳步上升。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 1953—
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6。1%,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1993
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特别是1992年和1993年,国内生产
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3。4%。据国家统计,1992年,我国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24036亿元,比1978年的3588亿元增长了约5。7倍,在世界各
国中占第6位。1992年国内社会总产值达到55842亿元,比1978年的6846
亿元增长了7倍多,比1952年的1015亿元增长了54倍多,1953-1992年
间,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l%,是世界上社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国家
之一;工农业总产值1992年达到46151亿元,比1978年的5634亿元增长了
7倍多,比1952年的810亿无增长了近56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清
楚地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综合
国力已上升到第 10位,已真正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三
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3年同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由28。4%
下降到21。2%;第二产业由 48。%上升到6 sl。%;第三产业由8
23%上升到 27%。特别是 1992年以来,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和投资比重
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比重增长幅度最
大,发展也最快。
——市场繁荣,国内贸易活跃,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增长
的需求。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改革开放前的8%上升
到改革开放以来的14。5%,其中1993年比上年增长26。l%,扣除物价因素
为11。6%。
——全社会集中支配的财力物力不断增加,财政总收入 1993年达到
5114B。8亿元,比1978年的1121。l亿元翻了两番多。 1978—1993年国
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7161亿元,其中,仅1993年全国用于固定资产
投资的物力总价值就达到6800亿元以上。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
了经济发展,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制裁中国的政策破产。
… Page 24…
工业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的工业在解放前,仅能视作萌芽阶段,许多基础工业甚至可以说还
没有播种,许多简单的民用工业消费品都得从“洋人”手中购买。旧中国的
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存在着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布局畸形,技术水平低,
管理落后等严重缺陷。因此,新中国建立以来,工业建设始终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重点,经过45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1953—1988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8%。此后,我
国的工业总产值在需求推动下高速增长,199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
25%。 1993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达 51206亿元,比1978年的4237亿元增
长了11倍,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的 349亿元增长了 145倍。即使扣除物价
上涨因素,中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工业高速发展的国家。
——工业已有相当规模。截止1992年底,全国已有工业企业861万个,
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 10。33万个,集体企业 164万个,城乡个体工业企业
685。4万个,其他经济成份的工业企业1。42万个。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
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从1985年开始,中国工业增加值已占世界第5位。
——主要生产资料以快速度增长,不少主要的工业产品已跃居世界前
列。如钢产量1953年达到8868万吨,比 1978年的 3178万吨增长了一倍多,
在当今世界居第4位,煤产量1993年达到11。亿吨4,比 1978年的 6。18
亿吨增长了近1倍,在世界上居第1位;原油产量1993年达到1。44亿吨,
比1978年的1亿吨增长了44%,在世界上居第5位;发电量1993年为8200
亿干瓦小时,比1978年的2566亿千瓦小时增长了近2倍,在世界上居第4
位。此外,我国的水泥、棉布、电视机生产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化肥生
产量居世界第3位。这些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为整个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
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山设备、发电设备、
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宇航工业、电子工业等。生产部门所需要的
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都成龙配套。中国
工业结构残缺不全的状况已经改变。在重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随着生产和
消费需求的扩大,市场需求较大的日用轻工机械产品,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如家用电冰箱1978年年产量只有2。8万台,1993年
已达到622万台;家用洗衣机1978年年产量只有0。04万台,到1993年已增
加到876。3万台;汽车产量1978年只有14。9万辆,到1993已增加到131
万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和工业设备,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经济振兴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工业布局已有很大改善。新中国在工业布局中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
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大内地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
使旧中国畸形的工业布局已经根本改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也有了较
快发展。
——工业技术水平有根大程度的提高。一是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
… Page 25…
有提高;二是各工业部门都拥有一批现代化大中型骨干企业;三是产品品种
规格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四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了
显著效果;五是某些高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
… Page 26…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鉴于“左”倾错误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的深刻教训,从我国国情出
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农村经营形式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
改革,调整了农产品的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5年来,
我国9亿农民和农业战线不断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和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
响,使农业生产潜力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使农业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
活跃的好势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
长。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被誉为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
——农业生产以较高速度发展。1953-1978年农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
3。2%,而1981—1985年“六五”计划期间却达到 11。%。此后农业发85
展速度虽然放慢,但仍然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同一时期的发展速度。1993
年,农业总产值为15735亿元,比1978年的1397亿元增长了10倍。
——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达到自给,棉花自给有余,许多农产品产量居
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农村人口的 30%,
是世界上一个农业大国。一些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建国初就居世界前列。40多
年来,我们不仅保持了原有地位,并且有所提高,一些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
比重也有所提高。1992年同占世界粮食产量比重的 21%,位次由第 2位上
升到第1位。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6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
国用占世界 %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7 22%人口的吃饭问题。棉花产量从
1978年的216万吨,增至1992年的450万吨,1984年曾达到625万吨,创
历史最高记录,1985年后一直在世界棉花总产量中占第1位。粮棉生产的改
观使我国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除个别地区外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此外,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其他农副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粮食、棉花在
世界上占第1位以外,猪牛羊肉产量、油菜籽产量也在世界上占第1位。茶
叶、花生的产量在世界上占第2位。
——单一的种植业特别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层次的综合发
展的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比重提高,农林牧副渔五业
结构中,林牧副渔比重提高,其增长幅度也较大。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比重提高,即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
度高于第一产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内部的比例关系趋于合
理,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安排。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企业
得到了飞速发展。乡镇企业1978年只有152万个,到1993年已增至2321
万个,乡镇企业职工人数 1978年只有2826万人,到 1993年时已增至1。1
亿人; 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比 1978年的 493亿元翻了近两番。乡镇企
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工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生产部门,它的飞速发展极大地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十几年农村的全面改革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
点:粮棉产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棉花超过了世界
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继续趋向合理,多年薄弱的畜牧业、渔业有了
新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优质品种的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使
… Page 27…
农产品进一步朝着优质高产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小农经济的束
缚,树立了尊重科学、重视人才,依靠智力发展商品生产的新观念;农业生
产的技术状况进一步改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和推
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Page 28…
对外开放取得突出成果
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明
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