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八年春,楚将文卿出清阳,与飞廉军大战一场,胜负未分之际。蔡通亲领军过襄水,击赵宫军,南阳一时大乱。
几乎在同时,吴主侯深率五万军出石头城,沿淮水而上,夺三城,进逼徐州。
这两场战役发生相隔千里,可要说没有联系,谁也不会相信。
一个楚侯,一个吴主,虽说这些年被桓武逼迫,双双联手,也只能勉强自保,看起来很是狼狈。
可别忘了,能够在桓武这个手握中原七州的霸主手下存活,这本身便是实力的象征。他们选择动手的时机很是巧妙。
若桓武不是他们的敌手,他此刻都想要击掌称赞了。
此刻周南郡前线,杨羡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夏宫涅召回了弦城,而杨纯也在南中城,迟迟没有动身迎敌的意思。
杨平的长策军与梁军小战几场,胜少败多。杨平是杨纯的义子,在蜀军之中却不怎么有名,远不如如今独领一军的杨安那么风头正劲。
杨平想要与桓彪过招,现在看起来还是太嫩了。
而此时正是好时机,鹊谷道已经打通,桓武可率精锐从镐京出发,直至南中。到时候,在周南郡的梁军数量将会超过二十万。
便是此刻杨纯坐镇南中,对于蜀军而言,也是压倒性的优势。蜀军远远无法和梁军相比,不光是军队的数量,更是因为梁军的恢复力。
可是蔡通与侯深如此一来,桓武反而无法有所动作。蔡通和侯深此刻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可若是桓不理会,被他们嗅出了机会,那恐怕会引得中原大乱。
所以,桓武此刻必须率领大军坐镇镐京,若是中原有变,他也可以及时支援。同时,可以对吴、楚两军起到震慑作用。
“我倒是没有想到,蔡通和侯深两个人会这么给杨羡面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
天下的情势变得很是微妙,蔡通和侯深两人,这些年来被桓武打压,看起来像个孙子一样。
可是在场桓武的幕僚却十分清楚,这两个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而是最为凶恶的猛兽。若是让他们闻到血腥味,他们会毫不犹豫从梁军身上咬下一大块肉。
“主公,前线传来了情报。杨羡将平陵许给了蔡通。而且,还让蜀王夏宫涅纳了吴主四子侯权为王夫。”
赵业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尽管桓武说得不怎么在意,可赵业的语气并不轻松。中原的事态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只要桓武坐镇镐京,事态也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杨羡要的便是这个结果。为此,他不惜将平陵送给了蔡通,更是打算引狼入室。赵业对这一切洞若观火,可是却不明白杨羡想要做什么?
梁军之中的将领、谋士,都说杨羡这是怕了,所以不惜如此。可赵业并不相信。他也相信,桓武也不会相信。
“主公,杨羡心思莫测。这个时候,我大军精锐又在镐京之中脱不了身。还请主公下令给桓彪将军,让他小心谨慎,以防御为主。”
赵业的话刚刚说完,便有人走了出来。
“主公,如今我军势头正盛,若就此举步不前。恐怕天下之人会以为,我军经过宝成关一败,就此畏惧了杨羡。”
“主公,桓彪上将军率领十余万大军,每日用度,都是从镐京运出,经数百里蜀道至七河军营。雍州富裕,我军这十年来也有所积累,可也无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
走出来的无论是幕僚还是武将,他们都反对赵业防御的对策。这些人和赵业没有私仇,有些还跟赵业关系不错,可是各自都从不同的出发点,反驳赵业。
无它,就算梁军真的和蜀军耗得起,可是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要到这个地步。毕竟,那是中原平定这十年来,他们一点一滴积累的财富。
此刻吴楚两国正在边境生事,谁也无法预测这场牵延中原的骚乱会持续多长时间。难道边境的战火一天不平息,他们就一直要和杨羡干耗下去么?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明明有很大把握可以战胜蜀军,又为什么要拖下去?
桓武知道他们说得都对,可是也知道赵业的方法才是最为稳妥的。桓武拿捏不定,众人的意见,他不得不理会。
这是人心!
“父侯,儿臣请缨坐镇七河大营。”
便在此时,桓玢走了出来,拱手而道,面容肃然。桓玢请缨出战,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桓武更是面显犹豫。
楚吴相继出兵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七河大营之中,虽说此时让桓玢前去七河大营,的确有着稳定军心,激励士气的作用。甚至,若是能够一鼓作气,未尝没有击败蜀军的可能,可以算是一招妙棋。桓有济看出了桓武的犹豫,走出队列,拱手而道:“末将可依故计,从石羊小道侧袭,助大公子一臂之力。”
当初梁军本想要三路大军齐攻蜀地,让杨羡措手不及。作为一支偏军,也是能够在关键时候直插蜀军心腹的奇军,桓有济这支军队是出发最晚的。可等到他到达了雍州,前方已经传来郑大兵败的消息。
也因此,桓有济这支偏军迟迟没有出发,待在了桓武的身边,驻扎在了镐京附近。
“此时石羊道口的情况如何?”
“末将已经探查过了,驻扎在那附近的只是一支偏军,连番号都没有,主将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头子。看来杨羡没有防范,所以只派了一支杂牌驻守在那里。末将只率两万精锐,从石羊道奇袭蜀军,便能轻易占领周南郡东部。”
桓武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些慎重。
“桓玢,你带着五万精锐,与桓彪会和。记住,杨纯就在南中城中,一定要小心。”说完,桓武看向了桓有济,“有济,石羊道险,若不能行,千万不要勉强。”
“儿臣(末将)遵命!”
第二百五十一章 胜负未知()
凉州,武威。
永和七年冬,梁军上将张锐率八百锐士下虢亭。此后,五万梁军入驻这座雍凉边境的重镇。
作为梁军伐蜀的先锋,张锐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在梁军入蜀的时候牵制凉州的军力。五万梁军便驻守在虢亭。无论是凉州军想要坐收渔利,亦或者是援军入蜀,这五万梁军一直都是绕不开的坎。
张锐的确做得很好,从梁军占下虢亭开始,凉州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太大的动作。
可这并不是因为梁军的军力。
楚、吴两国在各自的边境之上已经闹出了滔天的声势,可是身为蜀国盟友的朱梓,却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主公,此刻吴、楚两国在边境上已经与梁军干了起来,而桓武的主力也深陷在蜀地。此时正是我军东出的好机会啊!”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这凉州一干军头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凉州苦寒,可雍州却是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桓武获得雍州这十年来,迁徙流民,开垦田地,积累了相当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此时就在镐京城中。
朱梓摇了摇头,他比桓武想象的还要谨慎得多。
“虢亭乃是我军东出的唯一通道。桓子善能守,梁军先下手为强,已经站稳脚跟。我西凉铁骑乃是天下有数的精骑,可是其余兵马,与梁军相比,并无多少优势。要进攻一座有五万梁军把守的军事要塞,我军力有不逮。”
“可是主公,难道我军就要放弃如此大好机会么?
朱梓摇了摇头,面对一众军头的目光,说道:“此时未必是最好的机会。楚、吴声势滔天,可是谁都没有动真格的。桓武还有余力,而杨羡更是没有与之决一死战。我凉州不比吴、楚,力量贫弱,必须等待最好的机会。”
朱梓一番说辞说动了一干军头,他们按奈下了那颗躁动的心。至于他们身为蜀国的盟友,要去援助什么的,这些军头谁都没有想起来。或者说,他们便是想到,也懒得去做。
毕竟,进攻雍州能够得到大笔的财富,而支援蜀军除了当炮灰,其他也赚不了几个钱。
一众军头走后,独有许鹤留了下来。
“主公,我军真的力有不逮么?”
朱梓看向了许鹤,这个曾经与桓武勾勾搭搭的手下,也是凉州的第三号人物。朱梓并没有因此对他冷嘲热讽。朱梓清楚,这种人在凉州军内部并不算少。
“你看出来了?”
“桓武和杨羡是没有尽全力。可桓武是因为中原不安,兵力无法施加向蜀国。若是此刻主公能够率领数万西凉铁骑攻下虢亭,梁军内部怕是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此后,无论我军是攻是守,哪怕是与桓武言和,都将有极大的利益。”
朱梓乃是大宗师,麾下又有数万西凉铁骑,许鹤并不认为他没有信心拿不下虢亭,可是他的态度,实在是让许鹤有些搞不清。
“是的,我有七成把握拿下虢亭。可是之后呢?且不说兵事凶危,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就算我军拿下了虢亭,可我凉州军的家底并不厚,又能够撑多久?”
许鹤面目一一变,朱梓话中之意,到并不像是在担忧桓武,而是另有所指。
可除了桓武,此时凉州周围,还有谁能够让朱梓忧虑呢?
魔族?蛮兽?妖族?土夷?还是魔极宗?
一个个目标在许鹤的心中快速闪过,可是都是似是而非。到了最后,许鹤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了?心中却是惊闪了一个霹雳。
他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杨羡!
许鹤不留痕迹地吸了一口气,看向了朱梓。他的主公的面目依旧平静,可是却让许鹤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
难道他的主公一直担忧的是杨羡么?
成纪郡。
时值夜晚,秦远正在自己书房中看书,却听得外面一阵响动。他修为不俗,心中正是警惕,却见书房的门缓缓打开。
秦远疑惑,若是刺客,那这家伙也太过胆大了。可若不是,他府上怎么会有这么不规矩的仆役?
一袭黑色斗篷披盖全身,来人走至近前,灯火显耀之下,秦远终于看清了这个让他有些熟悉的身影的面目。
“风儿,你怎么会来这里?”
秦风跪了下来,向秦远磕了一个头。
“父亲,我奉丞相之命,想要问您借三千西凉铁骑。”
“你说什么?”
秦远一下子站了起来,气息有些不顺。凉州军头手下各有兵马,这一点,便是朱梓也管不了。而作为凉州最大的军头,凉州第二号人物。秦远手中掌握有八千西凉铁骑,这可以算是秦氏一族的私兵了。
“你可知道,凉州的兵马,若是没有主公的调令,不可轻动。”
凉州虽然军头林立,可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主公。朱梓立下了规矩,敢于违背的,都已经不存在了。
秦远并非惧怕,因为就算是朱梓也拿他没有办法。
秦远面色很难看,他看着秦风,没有问杨羡要这三千兵马有什么用,而是问了一句。
“我若是将这三千兵马借给了你,你可知道后果是什么?你可想过,杨羡为何要让你来借这兵马?”
“朱梓会对父亲生出嫌隙,可父亲手握重兵,便是朱梓也轻易动不得。凉州若是生乱,无论是桓武还是丞相,都有机会插手凉州。相比桓武,恐怕朱梓现在更担忧的是丞相。不然,他也不会这几个月来一点动静都没有。”
秦远没有想到的是,秦风不仅没有被杨羡糊弄,反而看得很远。
“既然你看破了杨羡的用心,又为何还要前来借兵?”
“我秦风的主公,必须是有野心,有能力统一这天下之人,可朱梓并不是。父亲,你是我从小敬佩的目标,可是你选主公的眼光实在是太差了。我主杨羡以一州之地,力抗桓武。宝成关外一战,更是天下震动。这等英雄,岂是朱梓之辈可比?”
秦风站了起来,拱手一拜。
“父亲,二弟和三弟已经决定和我一起去蜀地,投效主公。他们不敢来见你,本想要一走了之。可是我觉得这样非男儿所为,因此来见你。”
秦远看着秦风的目光,满是激动,可他并没有感同身受,手中的书砸向了秦远。
“你这小兔崽子,翅膀硬了想要跟我分家产,还撺掇烈儿和铁儿一起!”
第二百五十二章 全力一战()
七河大营。
梁军与蜀军还没有到一决胜负的时候,可是整个周南郡已经变成了战场。
自桓玢率领五万大军进驻大营之后,梁军士气大震,已经与蜀军战斗了十余次。
这十余次战斗,梁军是胜多败少,最大的一次斩获,得到了五十余蜀军首级。
桓玢大帐之中,他正与包括桓彪在内的一众梁将商议军情。
一般来说,像是梁蜀之间这等规模的大战,一开始都是相互试探,占领有利的地势,取得优势。
谁也不会一上来就将自己家的大军都拉出来,和对方决一死战。依靠地利,节节抗击,才是正途。
便是此刻,梁军想要与蜀军决战,可是蜀军却并不着急。这十余场战斗,都是双方争夺有利地势展开的争夺战,最大的规模也只有千人级别。
“大公子,杨平的济水大营便建在了济水南岸,与我军相距两百多里。从七河大营可以顺水南下,进入济水,可是蜀郡的水军很难对付。若是从陆路攻进,不但会延长我军的粮道,而且沿路途中还要对付蜀军十几座大寨。”
桓彪摊开了地图,述说着敌我双方的情势。桓彪是桓武的兄长,长得却是人高马大,两鬓皆有白发,神采奕奕,长得比桓武还要年轻几分。
地图之上标记的很详细,包括蜀军各处大寨之中的兵力与粮草。这些标记都是桓彪亲手画上去的。
战无大小,皆是认真对待。狮子搏兔,亦尽全力。早在桓玢来之前,桓彪便广布探校,探查蜀军虚实。
梁军毕竟是客军,对蜀地的山川形势远没有蜀军那么了解。
桓玢点了点头,看向了桓彪。
“杨纯在哪里?”
“那老贼此时便在南中城中,并没有出来过。”
桓玢皱眉,有些困惑。
“以往蜀地的军政,不由杨羡,便由杨纯。可是自从大战开始,杨纯坐镇南中,而杨羡被蜀王召回弦城之后,便一直没有返回前线。难道他们真的放心让杨平指挥军队,与我们决战么?”
从目前的战绩来看,杨平远非梁军的对手。这样一个人,却掌握着蜀军大部分的军力,杨羡和杨纯能够放心么?
“这也是属下一直不明白的地方!”
桓彪的眉头凝重,这个疑惑从他率领大军进入鹊谷道便一直留到了现在。杨平的确不是庸才,可也远没有惊艳到能够让桓彪震惊的地步。
从目前表现得战绩来看,蜀军之中比杨平杰出的将领有很多。无论是靳信、廖成,亦或者是秦风、杨富。他们的才略都要比杨平高上不少。
蜀军并不缺乏帅才,可是让杨平把守济水大营,实在有些让人想不通。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对蜀军展开决战。”
与蜀军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战斗,并不是只因为梁军的后勤压力太大。更是为了掩护石羊道之中的桓有济。
只有牵制住了蜀军的兵力,才能够为桓有济的奇袭创造条件。梁军可以依靠两倍有余的兵力优势,对蜀军发起大战,一步步将蜀军逼入绝地。
“我还是有些担心,那个叫佟鼓的老将。”
桓玢的猜测毫无理由,只是一种直觉。他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