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腓特烈三世的同意,卡普里维和施利芬开始联手推行一系列计划来达到目的。
施利芬首先致信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将计划告知了大公,并且用词谦恭的请求大公的支持。只要奥地利摄政王点了头,整个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很快施利芬就收到了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回信,信中同意了施利芬的计划,并表示将会坚定的支持这次改革。另外大公殿下还修书一封寄给了腓特烈三世,用真诚的语句盛赞了普鲁士国王为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所作出的努力和让步。
有了奥地利的态度就一切都好办了。施利芬很快给巴伐利亚总参谋长传达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家的态度,并且希望巴伐利亚从大局出发对这次改革予以支持。
而卡普里维则在议会开始推动修宪的准备工作,并且准备将财政、外交、铁路等等问题一并解决。
议会对这种好事当然持支持态度,无论是哪个阶层都对这种既不会影响到自身利益,又能加强自身权利,而且还不用多花一分钱的政策大为欢迎。
而且在各方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帝国政府的报纸开始鼓吹权利集中的好处,普鲁士的报纸开始宣扬普鲁士做出了多大的让步,奥地利的报纸开始称赞摄政王的贡献。
但是巴伐利亚人却表示沉默。
巴伐利亚人一直对强硬蛮横的普鲁士没什么好感。虽然前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十分支持,因此在普奥战争中巴伐利亚军队虽然站在了奥地利一方,但是打起仗来却相当划水。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时,路德维希二世也写信请求威廉一世成为皇帝,当然这里面俾斯麦和路德维希二世的私下交易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巴伐利亚人不给普鲁士人好脸色看。
德意志各邦国都是军事起家,统治阶级各个都是军功贵族,现在要剥夺自己的军队,作为原来的德意志邦联仅次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强大邦国,现在要沦落到丧失军权的地步了,这让巴伐利亚人十分恼火。
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将自己的军队交出去了,整个德国现在都是一片赞誉,巴伐利亚当然不能明着反对,那么他们只能一句话不说,用沉默来抗议。
当然,沉默不能解决问题,以前还有个维也纳,现在没有人能帮着巴伐利亚从中说情,居中周旋了。在巴伐利亚不给出明确回答,用无声的抗议来回应的时候,施利芬开始用强硬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决心了。
普鲁士的满员师开始提升战备等级,并且开始向南调动。作为回应,巴伐利亚的也同样提高了战备等级,并且开始补充两个常备师兵员,使其达到满员状态。
眼看就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各邦国的王公贵族们一方面频繁穿梭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宫廷之间,劝说双方保持克制,另一方面开始纷纷站队。
当年在普奥战争中站在奥地利一方并且表现最为坚定,作战最为勇猛的萨克森王国也许是看到奥地利人已经从了,又或者是担心普鲁士人翻旧账,率先表态支持军制改革。
有了萨克森王国做表率,其他邦国纷纷表示支持总参谋部的计划。
见到没有任何人支持自己的巴伐利亚正在骑虎难下的时候,路特波德收到了一封来自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信。
信中大公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奥地利是站在德意志的一方而非普鲁士的一方,希望巴伐利亚也能为统一的德意志做出让步。
这封信终于改变了路特波德摄政王的态度,终于能用相对平和的态度来和普鲁士坐下来谈了。
在约亨的建议下,柏林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
现有的德国各邦国陆军合并成为帝国国防军,各邦取消各自的总参谋部。国防军效忠德意志皇帝,接受帝国总参谋部指挥。国防军将只负责对外战争,禁止参与帝国内部的任何军事行动。
德意志皇帝是国防军的最高统帅。皇帝命令国防军主动发动对外战争时需要通过议会的批准,但是在帝国在遭到敌人进攻时皇帝可以直接命令军队进行战争行为。
国防军完全与各个邦国脱离联系,军费由帝国中央财政支出。
考虑到帝国内部的安全维稳,允许各邦国组建国民警卫队。国民警卫队对各邦国国王效忠。
和平时期总参谋部对国民警卫队有指导权无指挥权,主要任务是维护各邦国的安全,维持社会稳定。战时总参谋部将拥有对国民警卫队的指挥权,并将国民警卫队转入帝国国防军编制。
国民警卫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后勤供应,人事制度,以及执行的条令条例均与帝国国防军完全相同,但是并非常备军。
每一支部队仅保留10%的满员率成为基干部队,其他兵员需要用每年的三分之一的假期来接受军事训练,并且每年利用两周的时间和国防军联合集训,三批兵员分别错开,以保证在全年的任何假期都保证部队拥有40%的满员率。
国民警卫队的军费由各邦国地方财政支出。
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5个王国和巴登、黑森、梅克伦堡、奥尔登堡4个大公国得到的国民警卫队师的编制分别为8:6:4:2:2:1:1:1:1。
当然因为是骨架部队,虽然是师级编制,但是实际部队规模也就营级,算上每一批训练兵员也就团级。
整个德国地面作战部队序列将包含14个满员师,17个常备师,37个简编师以及国民警卫队的26个基干师。
军事制度上达成了协议后卡普里维顺势提出了铁路的问题,将铁路上升到军队战略调动层面后,各邦同意将铁路管理权上交帝国政府管理,连同帝国直辖省份阿尔萨斯-洛林,构建统一的铁路管理体系。
统一的铁路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在战略层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另外也将铁路运输带来的财政收入也一并收回。而这些收入则作为中央政府要承担国防军的全部军费支出的补偿。
为了保证帝国各邦之间的通信的统一性,巴伐利亚王国在邮政体系上的独立性也被取消,统一交给了帝国中央政府。
当然,对巴伐利亚不能逼的太紧了,因此依然享有着连奥地利都没有拥有的在外交事务上的特权。
在产业、税收上的特权也依然保留,奥地利王国也享有同样的待遇。
各方达成协议之后,卡普里维首先向由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提交了法案。本来就是各方已经协调好的,走了个形式就全票通过了。
而帝国议会也十分顺利的获得了赞同的高票数。
顺利修宪标志着德意志皇帝的权柄的增大,德意志皇帝的皇冠的荣耀的增加。
卡普里维和施利芬也开始全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了。
施利芬开始军制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国防军的入伍誓词给定了下来。
为了展现军队对皇帝的忠诚,施利芬采用了约亨提供的誓词: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毫无保留地服从德意志皇帝、国防军最高统帅的命令,并以一个英勇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在所不惜。
第128章 潜在客户()
1893年2月,在接受了6个月训练后,玛丽·瓦莱丽号巡洋舰正式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作战序列。
两艘最新锐的巡洋舰留在本土也意义不大,加上在智利内战时期德国海军意识到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太过弱小,因此玛丽·瓦莱丽号和比她早3个月加入海军的姊妹舰维多利亚·路易泽号一起在3月被派往远东舰队。
维多利亚·路易泽号成为了远东舰队的新旗舰,原本的舰队旗舰卡罗拉级轻型巡洋舰玛丽号带着舰队司令霍夫曼少将回国述职。
霍夫曼少将回国后担任本土第一巡洋舰舰队司令职务,而他的继任者则是那个分叉的大胡子,提尔皮茨提前2年拿到了少将军衔,提前3年担任了远东舰队司令。约亨就是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甲午战争的。
两艘维多利亚·路易泽级轻型巡洋舰的到来,让德国远东舰队的实力大增。
标准排水量6893吨,满载排水量8070吨,装备2座双联装150毫米35倍径管退速射炮旋转炮塔,两舷各装备6门同型炮廓炮,侧舷能同时投入10门主炮。
炮塔正面装甲厚度80毫米,高度为3。7米的侧舷主装甲厚度50毫米,穹甲厚度35毫米,水平装甲厚度15毫米,材质均为新式克虏伯表面渗碳装甲。8座圆形锅炉和3台立式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组成的动力系统输出16048马力,将战舰推动到21节的高航速,12节航速下最大航程3400海里。
虽说是轻型巡洋舰,但是可以说光凭这两艘战舰就足以让远东舰队在太平洋地区横着走,当然前提是不去和各国的主力铁甲舰去死磕。
坚决执行打了就跑战术的话,穹甲巡洋舰就完全不是对手。6英寸以下的舰炮基本不会对其主装甲造成严重损伤,反过来每侧10门的150毫米管退炮每分钟总投射量高达50发的高爆弹能把穹甲巡洋舰的水线打成筛子。
提尔皮茨带着两艘巡洋舰奔赴远东,沿途又特意在阿根廷和智利停靠访问,然后并没有前往远东舰队的母港莫尔兹比,而是前往香港。
虽然得到了英属新几内亚落脚,但是距离真正的远东中心,清国还是太远。虽然这些年德国开始投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德国侨民在菲律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现在这个约亨心目中理想的亚太落脚点还动不得。
莫尔兹比港的码头设施虽然在加大力度建设,但是因为不是约亨心目中的理想舰队驻地,所以其他配套设施并没有大力建设。远东舰队只能还是和以前一样,利用英德关系正处在蜜月期继续向英国借用香港的港口设施。
虽然德国远东舰队不会在和以前一样以香港为母港,呆在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注1)的眼皮子底下。不过德国军舰的维护保养有的时候还要仰仗英国人。因此远东舰队司令换了人,提尔皮茨自然要带队去拜访了一下中国舰队的现任司令埃德蒙·罗伯特·斐利曼特尔海军中将。
拜访完中国舰队,提尔皮茨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旅程,北上拜访了北洋舰队的基地旅顺港。北洋舰队7艘主力舰均为德制,提尔皮茨自然装模作样的亲切询问军舰使用情况,问题反馈,并且表示德国非常愿意继续为清国海军建设添砖加瓦。
看到比自家主力定镇二舰小不了多少,而且更加威武雄壮的两艘巡洋舰,让几年没有更新装备的北洋水师羡慕不已。
结束了对清国的访问,提尔皮茨又跑去了日本。此时议会已经批准海军准备置办两艘铁甲舰,两艘巡洋舰的计划,通过了6年内拨款1808万日元的海军预算。
两艘小型巡洋舰由日本自行建造,这就是须磨级防护巡洋舰须磨号和明石号。
而铁甲舰,日本海军正在考虑自己该选什么样的大家伙来对付北洋舰队,首选供货商自然是英国人。不过两艘高大威猛的德国军舰的到来让日本人反应过来,找德国人去问问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一支日本海军购舰考察团前往欧洲,准备在考察后在欧洲订造两艘铁甲舰,带队是此时的浪速号巡洋舰舰长东乡平八郎,考察团的首站是的里亚斯特。
对于日本人的到来约亨很是惊讶,历史上可没这么一出,而且还是在的里亚斯特上的岸。不过也是,现在的里亚斯特是德国港口,从的里亚斯特上岸,再坐火车前往威廉港,可比坐船绕一个大圈要快得多。
日本人跑来考察,知道了缘由的约亨只能在心里给提尔皮茨点32个赞。海军这边同样很热情,立刻带着日本人去参观正在STT造船厂进行舾装的玛利亚·特蕾西娅女皇兼女王号装甲巡洋舰。
由于奥匈帝国当时已经付了全款,因此德国海军倒不用再给STT船厂付全舰的钱了,不过修改设计还是要再掏一笔改装费。
原本的240毫米单装炮换成了双联装150舰炮,不过由于工程进度,此时再在舰体上挖洞装旋转炮塔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得不还采用老式的露炮台加炮罩的结构。
将装甲换成了克虏伯渗碳装甲,舰桥和桅楼采用维多利亚·路易泽级的样式。
除此之外德国人也没做什么大改动,也不愿意花钱去做大改动。由于换了厚度较薄的新式装甲,在防御不减的情况下吨位反而有所下降,在动力系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航速上升了0。15节,达到了19。5节。
对这艘战舰日本人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东乡平八郎更是私下里暗示此舰虽不如德国海军远东舰队的那两艘,但是如果能购入此舰一定会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巡洋舰。
虽然东乡平八郎对其很有兴趣,只可惜日本人此次是来看铁甲舰的,手上没有多余的资金,因此蒙茨想把这艘船给卖了换钱的想法只能胎死腹中。
参观完了STT造船厂,日本人随即北上,地中海舰队的那些老破船实在难以引起日本人的兴趣,目的地直接就是装备了最新式战列舰勃兰登堡级的威廉港。
满载排水量12633吨的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对日本人来说的确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看到如此巨舰日本人的确很是兴奋了一阵子,但是很快热情就降了下来。
陪同的德国海军军官很是奇怪,这么巨大的战舰你们都不感兴趣,那你们还想要什么?不过很快日本人的提出的要求就解答了他的疑问。
“虽然有6门主炮,不过口径只有260毫米,威力太小了。我们要的是可以能够对抗清国定远级的铁甲舰的火力,你们还有没有口径更大的炮?”
这可把德国人给问住了,历史上283毫米40倍径架退炮根本没研发,我上哪找更大口径的舰炮去?
现在德国人手中最大口径的舰炮就是305毫米25倍径炮,那玩意就是定远级的主炮,日本人根本看不上。
定镇二舰给日本人留下的心里阴影的确不小。为了能够得到足以对付定镇二舰的火力不惜给三景舰,啊不,现在应该是二景舰,这种4278吨的小身板上装上一门320毫米40倍径巨炮,不仅牺牲了防护和航速,而且主炮稍微改变一下角度,炮口偏离中轴线开炮,巨大的后坐力就会使战舰改变航向。
满脑子都是对付定镇二舰导致分外喜欢粗又长的日本人看不上勃兰登堡级的260毫米舰炮也在情理之中。
在勃兰登堡号服役后,已经用德意志号铁甲舰打靶爽过……是试验过的德国海军表示在6门260毫米速射炮在近距离上完全可以利用射速优势击败敌舰。
不过日本人可不管这些,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舰体很不错,不过我要粗又长。
对此德国人也只能表示遗憾,我们的粗又长您恐怕得等好几年。就在日本人失望的准备前往英国的时候,约亨让蒙茨安排日本考察团一行前往基尔参观。
由于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服役并且都部署在了威廉港,因此两艘奥尔登堡级被调往基尔和两艘大选帝侯级作伴去了,因此此时的基尔港内有着4艘装备着个定镇二舰一样火炮的铁甲舰。
“殿下,您的意思是让日本人去买大选帝侯级或者奥尔登堡级?”蒙茨着急上火的问到。
“是啊,不然我特意让日本人跑去基尔干什么。”
“殿下!”蒙茨急的加重了语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