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还好说,毕竟是二战的战败国,虽然早已不受战败国限制,但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日耳曼从来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最多只是打着un的旗帜执行维和任务。此外,在军售方面,日耳曼都极为保守,即坚守不向热点地区、以及存在爆发战争风险的国家出售武器的基本原则。
让特鲁尼感到意外的是,高卢也如此冷淡。
高卢一直自诩为欧洲的领袖,哪怕其经济实力早已被日耳曼超越,也依然仗着是二战战胜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五个核大国之一的身份,充当欧洲的领头羊,随时随地都在展现超然的身份。
在这次的“可控聚变”风波当中,高卢是欧洲诸国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一个。
很简单,一直以来,高卢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研究投入非常巨大,在华夏之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推动者。
原因也非常简单,高卢本国的石油与天然气极为有限,就算煤矿丰富,却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与其他欧洲国家比,高卢在能源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大不列颠坐拥北海油田,用不着进口能源。日耳曼依靠冷战期间建立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能够较为便利的从伊万国进口能源。
在苏伊士战争结束之后,高卢就确立了立足于国内的能源战略。此后的石油危机,更让高卢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此之后,高卢用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核能,由此成为全球核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历史上三次造成重大危害的核电站事故与高卢无关,但是裂变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依然得到高卢当局的高度重视。
数十年来,高卢一直在可控聚变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在华夏宣布将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之后,高卢的反应最为强烈,在相关技术上的科研投资也位居欧洲各国之首。
一年多里,高卢花在可控聚变上的科研经费超过了五百亿欧币,相当于花旗的一半。
要知道,高卢的经济规模只有花旗的八分之一!
在特鲁尼看来,高卢没理由不对华夏怀恨在心。如果有机会报复华夏,那么高卢肯定不会错过。
只不过,特鲁尼看到的只是他想看到的那一面。
如同花旗在密切关注华夏的战略部署,高卢也在严密留意,而且得出的结论与花旗的差不多,即华夏确实是可控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哪怕暂时无法实现商业运用,差距也不太大。在未来二十年左右,华夏就有可能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而且很快就会用之取代石油等化石能源。
此外,花旗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也不是什么秘密。
摆在高卢面前的选择其实非常简单,要么跟华夏合作,寻求华夏的支持,要么就投入花旗的怀抱。
以高卢的实力,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的不说,只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高卢就没有跟花旗与华夏并驾齐驱的资格。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高卢应该选择与花旗合作,毕竟高卢是北约成员,跟花旗是同盟关系,哪怕并不牢固。可是从现实的情况出发,高卢更应该跟华夏合作,因为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肯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一个发展起来的华夏能够更有效的牵制花旗,高卢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正是高卢不愿意表态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经济上的问题。
别忘了,高卢也是石油进口国,还主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如果战争爆发,国际油价暴涨,高卢就需要花更多的钱进口石油,其国内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众多产业会遭受致命打击,政府财政收入会随之降低。对于还在进行社会转型,仍然承受着福利开支压力的高卢来说,油价在这个时候暴涨绝对是一场灾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高卢无法阻止战争爆发,也绝不会卷入其中。
此外,以高卢的一惯政策,在花旗与华夏爆发冲突之后,再从中牟取好处,才是其看到的机会。
在高卢与日耳曼吃了闭门羹后,特鲁尼去了伊万国。
这次,特鲁尼没有说什么传统,也没有提政治、外交与军事上的话题,只谈了经济,准确说是经济利益。
出访前,特鲁尼只有五成的把握。
很简单,伊万国跟华夏的关系非同一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在跟华夏联手应付花旗的威胁。更何况,花旗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北约依然在东扩,而且由花旗发起的针对伊万国的经济制裁并没解除。此外,伊万国与华夏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华夏早就是伊万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伊万国石油与天然气的第一买家。华夏每年从伊万国采购的石油与天然气就价值数百亿绿币,而且华夏一直是用硬通货支付。从这些方面看,伊万国就是华夏的准盟友。
当然,特鲁尼也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没指望获得伊万国的支持,只是希望伊万国能保持中立。
让特鲁尼感到意外的是,伊万国总统明确提到,只要没有对伊万国的核心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伊万国就会保持中立,还是绝对中立。这就是说,只要战争爆发,伊万国就不会向卷入战争的国家提供武器装备。
显然,花旗并不需要伊万国的武器装备。
虽然华夏对伊万国的依赖也非常低,但是华夏军队依然装备了大量从伊万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华夏空军的su…35战斗机与s…400远程防空系统,陆军的“道尔”m1近程防空系统,海军的“里夫”防空导弹等。
也就是说,如果伊万国同时对交战双方进行军事禁运,那么受影响的就是华夏。
随后,伊万国还送来了一份“厚礼”。
在特鲁尼回国后不久,一名“叛逃”的伊万**官把数十份机密文件送给了花旗情报机构,其中就有几种出售给波斯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资料,比如s…300型与“道尔”m1型防空导弹。当然,都是外贸型号的技术资料,与伊万国自用的有很大的差别。只不过,华夏也购买过这两种防空导弹。
至于伊万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不难理解。
国际油价走高,做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与第一大天然气输出国,伊万国肯定是最大的获益者。更重要的是,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占了伊万国出口货物的六成,而且是外汇收入的八成。
显然,对于已经把红色帝国老本吃光了的伊万国来说,石油与天然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以往,华夏还是伊万国最主要的石油与天然气进口国。可是现在,波斯已经取代了伊万国,成为了华夏进口石油的第一来源国。此外,随着华夏的石油企业在波斯扩大了lng产能,波斯出口到华夏的天然气也仅次于伊万国。看得更长远一点,随着可控聚变实现大规模商业运用,华夏还需要从伊万国大量进口石油与天然气吗?既然互惠互利的经济基础不存在了,那么伊万国为什么还要帮华夏火中取栗呢?至于波斯,现在更多的是伊万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有此种种,伊万国必然会严守中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六章 战略布局()
在搞定几个主要大国之后,特鲁尼又旋风般的出访了以中东国家为主的产油国。
只是,在这些原本应该追随花旗的国家那里,特鲁尼并没获得想要的东西,连沙地国的态度都很冷淡。
在特鲁尼访问沙地国的时候,萨拉曼国王就明确提到,支持花旗能够给沙地国带来什么好处?说得更直接一点,如果华夏并不具备让可控聚变实现商用的技术,花旗就会终止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显然,特鲁尼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没能说服萨拉曼国王。
很简单,特鲁尼去沙地国寻求支持,给出的理由是,只要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沙地国,因为沙地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输出国,更是欧佩克集团的领袖。如果石油失去了价值,沙地国也就失去了立国之本。别说现在的富裕,恐怕到时候让两千多万国民填饱肚皮都有问题。以沙地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内情况,只要经济出了问题,那么以萨拉曼国王为首的王室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特鲁尼由此相信,沙地国会无条件的支持花旗。
只可惜,特鲁尼低估了萨拉曼国王的智慧。
确实是华夏首先在可控聚变领域发起竞赛,可是花旗也不是善类。更重要的是,以沙地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左右与影响这场竞赛,只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立场。虽然沙地国的国家安全高度依赖花旗,但是经济上却高度依赖华夏。只是从贸易来看,华夏与沙地国的贸易额就是花旗跟沙地国的数十倍。在投资上,华夏同样是花旗的数十倍。看得更长远一点,石油终究还有价值,特别是在化工领域,而华夏有十四亿人口,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二十亿,需要的化工品肯定比花旗多得多。在华夏的经济发展起来后,本国开采石油的成本必然远远超过从国外进口,因此华夏仍然会大量进口石油。别的不说,只是养活十几亿国民,对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产品的需求极其巨大,也必然能在经济上为输出石油的沙地国提供更多的机会。
反过来,花旗呢?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花旗在经济领域对沙地国的帮助都不会太大。
对于必须确保经济稳定的沙地国来说,华夏明显更有吸引力。
当然,萨拉曼国王只是态度冷淡,不过也答应,沙地国将履行跟花旗签署的军事同盟条约,即在战争期间为花旗提供包括军事基地在内的必要帮助。只不过,也仅限于此,沙地国不会派兵参战。
换个角度来看,就能明白,沙地国其实是在等结果,即谁赢了就跟谁混。
其实,这也是众多小国力求自保的唯一办法。
在酋长国,特鲁尼得到的是相同的答复。因为受到沙地国的影响,所以其他几个海湾小国的态度全都一样,保持中立。
唯一例外的是两河国。
在特鲁尼提出,近期有可能爆发一场战争,希望得到两河国当局支持之后,两河国总统立即表示,坚决反对通过战争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希望特鲁尼能为民众着想,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问题。
这下,特鲁尼被将住了。
显然,两河国不会支持由花旗发动的战争,更别说是有可能把华夏卷进来的战争。
对于这个结果,特鲁尼很是气愤,不过并没感到意外。
三年多前,在特鲁尼的推动之下,花旗结束了在中东地区的反恐行动,而且为了从反恐战争的泥潭中脱身,还置两河国的安危于不顾。如果不是华夏的远航舰队及时到达,出动舰载航空兵提供支持,而且华夏还慷慨解囊,为两河国提供了大量援助,恐怕数万名在摩苏尔激战的两河国将士都将殉难。虽然整个作战行动只持续数日,而且华夏在此之后并没重点加强跟两河国的关系,但是在两河**民的眼里,华夏才是能够依靠的朋友,而花旗根本就不在乎两河国的利益。此后的数年,两河国与花旗的关系渐渐疏远,而现任总统对花旗更没有半点好感。
很简单,两河国现任总统的三个儿子当中,长子与次子在三年前战死于摩苏尔城外。
即便在国家层面上,两河国也更亲近华夏。
现在,华夏是两河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两河国是华夏的第四大石油来源国,输出到华夏的石油占到了两河国石油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华夏在两河国的投资超过一千亿华元,相当于两河国获得的外来资本的一半。来自华夏的商品充斥着两河国的市场,深入到两河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了这些,两河国显然不会跟华夏为敌。
别说出兵参战,恐怕连借道给花旗军队都不可能。
特鲁尼出访的最后一站是波斯的另外一个邻国,而且是花旗的盟国,即北约成员突厥斯坦共和国。
在这里,特鲁尼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借道出兵。
让他没有想到,不过也在他预料之中的是,突厥斯坦拒绝了特鲁尼的要求,而且提到这不在北约的共同防卫义务范围之内。换句话说,按照北约的规定,在没有涉及成员国本土安全的情况下,突厥斯坦有权拒绝非共同安全性质的军事义务。别说是借道出兵,连借用突厥斯坦的军事基地都不行。
当时,突厥斯坦总统只答应,在执行防卫性质的军事行动的时候,可以向花旗军队提供基地。
这下,问题变得有点棘手了。
两河国与突厥斯坦都拒绝让花旗军队借道,而波斯的另外一个另国,东面的巴铁显然也不会答应。波斯的其他四个邻国,全都是内陆国家。也就是说,没有能直接攻打波斯本土的地面通道。
只是海空打击?
显然远远不够!
先不说波斯是一个拥有七千万人口的国家,而且国土辽阔,有很大的战略纵深。如果只是一场由海军与空军表演的战争,对华夏的影响必然微乎其微。首先,波斯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防空力量,肯定能坚持一段时间。其次,波斯可以利用陆上通道,特别是与巴铁的几条公路与铁路获得来自华夏的支援,能坚持得更久。最后,华夏根本用不着直接出兵参战,只需要把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送往波斯,就能让花旗陷入战争泥潭,用极小的代价来拖住花旗。
长时间的战略封锁?
同样没多大意义。
不是说花旗办不到,而是根本不可能通过战略封锁来压垮波斯。别忘了,花旗等西方国家对波斯的制裁持续数十年,不但没有压垮波斯,反到让波斯成为了海湾地区唯一拥有自主工业的国家。现在还有华夏撑腰,再封锁几十年的话,恐怕波斯会成为海湾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此外,封锁的成本极为高昂。
只是在军事上,就需要花旗在海湾与阿拉伯海随时保持三支航母战斗群,而花旗海军总共就只有十一支航母战斗群。考虑到航母等舰艇需要定期维护,在航率不会太高,所以花旗海军最多只能让三分之一的航母保持在部署状态。很明显,拿三艘航母封锁波斯,花旗海军在其他地方就没什么兵力可用了。
通过两栖登陆开辟地面战场?
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很简单,波斯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而且沿海平原极为狭窄,从海岸线往内陆推进几十千米就进入了波斯高原。也就是说,通过两栖登陆最多能占领波斯的沿海地区,却无法向内陆推进。只要波斯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主动从港口等沿海城市撤离,而且在撤退之前摧毁码头等基础设施,那么花旗军队在登陆之后就不可能立即向内陆推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修复基础设施。别说太久,哪怕仅几个月,花旗军队都将面对七千万愤怒的波斯军民发起的全面反击。
用空降兵攻占波斯腹地的重要城市?
显然,同样只能设想,没有任何一名将军会采取这样的行动。
关键就是,波斯不是小国,波斯最强大的就是陆军。让轻装空降兵去敌人的腹地跟重型装甲部队死磕?哪怕花旗空军能够夺得绝对制空权,花旗海军能提供远程火力支援,空降过去的花旗大兵必然是凶多吉少。
使用战术核武器?
特鲁尼肯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