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他们是看到了这些大辽的衰败,所以害怕一个不好,被人扯下遮·羞布。
想当初古尔国一战,大辽虽胜了。但是算起来,也是险胜。
要知道,出征之前,各位朝官可是提心吊胆了好久。因为与古尔国曾为巴里黑城的归属问题,爆发过战争。结果令人失望的是,大辽大败。
所以后来面对古尔国大军时,大辽上下,也只抱有五成胜算。
幸运的是,最后还是战胜了。
但古尔国赶走之后,花拉子模又强势崛起了。大辽的西边,也开始颇不安宁。若再与兵强马壮的蒙古国交恶,那大辽东边,也就永无宁日了。
尽管在场的朝官们都安于享受,但脑袋好歹是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利益与大辽息息相关!所以大辽的稳妥,也是他们最大的利益所在。
因此对帮助屈出律重振乃蛮一事,还是觉得吃力不讨好。
其实说来说去,最终的原因,其实还是他们对屈出律所代表的乃蛮人没信心!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蒙古人当成丧家之犬似的,一路追杀。乃蛮大军,也一败再败。这样的实力,只要稍稍眼睛不瞎,就绝对认为其不堪大用。
看到这样的结果,耶律子正心下稍稍有些不喜。但为了树立虚心纳谏的形象,他还是忍着没有发火。
便耐着性子,继续商谈。
而在门外,一个捧着茶盏的侍女,正用一个茶杯贴着门上,躬着身子,候着耳朵偷听。
同时眼睛不断打量着进来的院门,好及时应对。
当听到院外传来脚步声时,立时叩了叩门扉,出声道:“老爷!茶来了。”。
等旁人从院外进来,她已若无其事的走了进去。
次日,河中郡王府。李世昌穿戴齐整,准备出门上朝。但就在准备出发时,一支箭矢突然从对面射来。跟着嗖的一声,钉在门扉上。
“有刺客!有刺客!”,护卫们见状,马上惊叫道。李世昌也惊讶不已,呆愣在原地。
须臾,有护卫惊声道:“老爷!箭上有东西。”。便见护卫捧着一支绑着白纸的箭矢,走上前来。
待打开一看,李世昌立时面色一白。跟着收了起来,转身进府。
前去追击的护卫,也返回李府。看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显然一无所获。
“老爷!人已经跑了!”,办事不利,护卫们也心生惶恐。李世昌却并没追究,只说了句此事作罢,就头也不回的冲进书房。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总督府。正在整理各处消息的李大义,突然动作一停。却是一道人影,从门外悄声走了进来。
“李总管,小的已将消息传给老爷了。”。这是个面相普通。丢在人群中,绝对是泯然众人矣的青年男子。
李大义立时点了点头,应声道:“嗯!你下去吧。”。
待房门合上,李大义面上显出几丝忧虑。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这自作主张的举动,会不会引起少爷的恼怒和老爷的猜忌。
毕竟李承绩在他返回巴拉沙衮时,就曾交代过。若无必要,最后不要引起李世昌的察觉。
可是如今已是万不得已,他是不得不出手了。因为耶律子正这条潜伏在幕后的老狐狸,正与人密谋对老爷不利。若是再不让其警觉,那可能酿下弥天大祸。
所以昨晚一得到消息,他就将其传给李世昌。同时用李承绩教授的办法,用飞鸽传书,以最快的速度传出去。
现在,该做的他都做了,只能静待结果了。
这么过了数日,远在阿母城的李承绩,也总算接到了消息。
“少爷!”,李大气坐在下首。见其面色恍然,出声提醒道。
“啊?!嗯!”,反应过来,李承绩才回过神来。
不得不说,李大义给他传来的消息,真是给他出了道难题。
因为无论是屈出律入辽还是耶律子正着手对付李世昌,都是让他一时有些无法决断的大事。
像屈出律入辽!
在小紫提供的史册中,这个人可是最终埋葬大辽的刽子手。且本性狡诈,反复无常。大辽收留了他,结果不仅没有好下场,还走向灭亡的深渊。
先前在热海围场时,他就这事提醒过耶律阿海。让其返回蒙古后,一定要特别小心屈出律此人。
可惜的是,耶律阿海可能并没放在心上。使得屈出律依旧如历史上那般,像打不死的蟑螂似的,总能在危难关头,侥幸逃脱。从而有如神助似的,来到大辽。
虽然当前,还没有得到菊尔汗的召见。但是若无意外的话,一定会与菊尔汗相见。并且还受到青睐,以致养虎为患。
到底历史的轨迹,总是带有一定的惯性。除非遭遇重大变革,否则总会重回原有的轨迹。像桑贾尔起·义,虽然时间点上推迟了些许。但最后,还是按照原有的轨迹爆发了。
所以李承绩在想,要不要让李大义派个杀手,将屈出律直接杀了一了百了。
不过再想到这样一来,会不会让濒死的大辽多活几年,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大计。他就暗自否决了这个想法。
也是他心里,还是不希望大辽存在太久。因为大辽到底是姓耶律的!他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汉人,是没哪个机会继承大辽的皇位。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武力夺权了!
这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办法。到了现在,也在按部就班的实施。尽管时间短了些,发展也慢了些。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任自己施为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华纸出世()
屈出律这样的神助攻,那么就让其折腾好了。只要不妨碍到自己的发展,也就听之任之。
当然,如果他不长眼睛,非要和自己作对。那就顾不得什么,也要让其付出代价。
这么想着,这事儿处理起来,倒也简单。
只是耶律子正的事儿,却是有些棘手。
一来耶律子正的宗室身份,就使其与大辽皇室,亲近了不少。再有这么些年,耶律子正一直以拥护皇室,拥戴圣上的姿态立于朝堂。使得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
以致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会被人下意识的认为,是以维护皇室利益为目的。
现在他一心与自己的老爹为难!那么反应到圣上的眼里,就是自己的老爹心术不正了。
李承绩是知道当今圣上的脾性!
最是任人唯亲,听信谗言。不然四代国主打下的基业,也不至于颓败得如此迅速。
且他爹确实权柄太大了!放在哪个当权者的眼里,都容易引起猜忌。现在他都有些后悔,将马合木特拜一派打击得太狠了。否则,也不至于引起圣上的猜疑。
所以他深知,要扳倒耶律子正这个有皇室护体的宗族,可没有马合木特拜那一介商贾来得容易。
二来耶律子正对付他爹的事儿,一直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若不是他让李大义,在各个上得了台面的大辽朝官府邸,安排探子。到了大祸临头时,或许都不知道是耶律子正这小人干的。
就更别说他爹,一直以为耶律子正为人正派了。
也是耶律子正的演技确实不错。放在后世,不拿个小金人都衬不出他的实力。
不仅在朝堂上,保持惯有的超然世外的态势。还对他爹干涉皇族内务的事,表现得毫不在意。甚至提出的任何意见,都全盘接受。
这番低调的姿态,很难让人对他起疑心。
除此以外,还在明面上,刻意与他爹结交。各种场合,都表现得很是热络。更别说时不时的,经常来李府坐坐,拉近关系。
即使单独进宫面圣,也常常打着处理皇族事务的幌子。以他惕隐的身份,也确实无可厚非。
使得短时间内,一般人很难察觉。
尽管这段时间,他爹感觉到圣上对自己的疏远,回回派系在朝堂上的强硬姿态。但只以为是南北两院合并一事,引起回回朝官的拼死一搏。
从而在圣上跟前,说了些诋毁自己的话。
就这事儿,耶律子正还私下里,偷偷知会过他爹。
于是第一时间,耶律子正的嫌疑,就被撇得干干净净。这双簧唱得!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是绝想不到耶律子正是这样的人。
所以李承绩想出手,就必须让他爹知道,自己知道耶律子正的真面目。并且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大辽朝堂。甚至很多朝官的家里,都被他安插了探子。就连李府,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他爹相信是相信了。但心下,绝对会怀疑他的用意和居心。
因为监察大辽百官,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除了圣上,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李承绩却不仅这么做的,还貌似做得不错。
那一旦败露出来,这罪名就能让李家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无论如何,李承绩都没这个资格监察百官。
所以只要是个脑子稍稍正常些的人,都会理所当然的生出疑心。
虽然李承绩知道,自己的老爹,还是很偏袒自己的。不然他在河中地区这么闹腾,大辽那边哪能不仅不过问,还全力支持。且张钛铭的事儿,他爹也都听他,尽力帮衬。
就这些事情,足以体现出他爹对他的维护。
但如果触犯到他爹的底线的话,就很难说得那么确定了。
毕竟监察百官这种大逆不道、遗祸满门的举动,不是河中地区夺两三座城池,过家家似的‘关门称王’能比的。
并且就当前他对他爹的了解来看。大辽的分量,在他爹心中还是很重的。或许称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心忧国事,忠于大辽,还是有的。
不然他爹也不会看不得大辽的基业在圣上手中越来越颓败,而进言献策,引起圣上不喜。使得这么些年,他爹一直与圣上关系不亲近。
后来居上的马合木特拜,则借此机会,迎合圣心。从而掌控北枢密院,与其分庭抗礼。
之前他也以为,只要马合木特拜不在,他爹的地位就稳固了。可现在看来,这只会适得其反。
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好的办法。
就只能尽力解决眼前这个麻烦,让李府转危为安。
但现在他的顾虑是,若是他爹知道,他一直对大辽有反心,想要取而代之。说不得,脑门一热,来个大义灭亲。
那他这点基业,也就毁于一旦了。
真到那时候,他肯定哭都没地儿哭去。
因为李世昌可是他爹,既不能打,又不能骂。置之不理,还会落得个不孝的名头。自己的名声,也就此毁于一旦了。
到底他打心眼里,不愿跟大辽一起,成为蒙古人的踏脚石。然后在蒙古人的编排下,成为二等公·民。任何时候,都要低下头领,曲意逢迎,讨好蒙古主子。
这个活法,他还真不如不活。
这样想着,也就只能暗中帮衬了。
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想想就觉得憋屈。
但为了默默发展,也只能这样做了。便立即铺开从蒲华呈上的‘华纸’,磨墨写信。
这是不久前,工部督作司的工匠们。在李承绩的指点下,钻研数月,实验上百次,成功研制出并顺利投产的。
也是河中之地,造纸技艺还很落后。放眼整个大辽,也高不了多少。纸张不仅粗糙,还脆得很。一个不好,就容易破损。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一些的纸。但其造价相对较高,售价也相对较贵。一般平民,是享用不起。
不过论最稀有的,还是从宋国传来的澄心堂纸。其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一些波斯和印度的行商,从海路将其购入。再传到河中,价格高的离谱。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离心()
李承绩用了一两次,就从经济利益考虑,摒弃不用了。
可大辽生产的纸张,他又用着不习惯。就‘自力更生’,让小紫结合这个时代的造纸水平,给他弄出一个质高价优的造字法子。
于是明清才出现的加强版宣纸制造技艺,就被他提前了数百年,拿了出来。
首先取材上,就比原来的宣纸,要范围更广。像胡杨树,就可以用来加工制造。
然后加工技艺上,有明显的提高。像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在原基础上,加以精简。
制造出来的纸张,色泽光亮、细腻柔软、厚度适中、匀密适宜。书写起来,也极其顺手。并因质地的不同,分为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若不是碍于时代的局限性,李承绩都想弄出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不同类别的纸张。
但为了方便自己如厕,李承绩还是在这纸的基础上,花大功夫弄出了柔软的厕纸。
自此,他再也不用学后世的印度阿三,拿水冲洗了。
由于是他的法子,所以工匠们在造出来后。就讨个巧,让他取名。
李承绩可是个炎黄子孙,为了后世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将这纸,取名为‘华纸’。也是让人知道,这是来源于东方文明。
只是当前因产量的缘故,还远达不到传播四海的程度。就连自己统辖下的三郡之地,也都没能满足。
且售价的话,虽然不贵。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市面上哄抬得很高。从而使普及程度,大打折扣。
要知道,河中之地的读书人,其实不多。毕竟这里不像实行科举制度的大宋,民间求学之人众多。并且官府还出面建立太学,设立国子监。
使得从上到下,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制度。
这样小的市场需求,竟然都没得到满足。由此可见,目前的生产效率之低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承绩也没好的办法。只能一边给出建议,一边让工匠们细细摸索。所谓熟能生巧,待工匠们技艺娴熟后,自然会找出提高产量的办法了。
至于对市面上哄抬物件的行为,他则听之任之。这是市场规律,对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没有大的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华纸的知名度。
况且在产量提高后,华纸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如今一纸难求的局面,也自然迎刃而解。
当下就洋洋洒洒的,写下针对之策。虽然字数并不多,但都敲到好处。主要意思,也是交代李大义在屈出律的事情上,袖手旁观。李府的事,则便宜行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暴露了自己。同时益王府,加强探查的力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耶律子正的阴谋得逞。
李大气还是少见李承绩有这么急切的时候!便话不多说,赶紧帮着传信去了。
如此过了几日,巴拉沙衮城外的皇帐中。满朝文武,分列左右。连数日身体抱恙,在家养病的李中书,也穿戴齐整的站在百官之首。
“圣上万安!”,众位臣工齐齐行礼后。端坐在鎏金龙椅的大辽天子……耶律直鲁古,刻意看了李世昌几眼。
虽说金口玉言,但在结亲一事上,他也自觉理亏。因为结亲一事,本是他提起的。悔婚一事,也由他说出口。致使这位大辽最有权势的李中书,一下子威严扫地。
所以在其称病后,他还加赏了不少珍贵物件和补品,以示恩宠。
待一旁的杨大监拎着嗓子,说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话后。耶律直鲁古又迅速从李世昌身上,收回目光。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一个身着朝服的御史,出列道。
菊尔汗点了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