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起中亚-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下名为乞瓦的部族青年听到屈出律的褒奖,十分得意。就面带喜色的笑道:“大汗有所不知!那益王府的管家,颇为势力。见小的部族人打扮,就不愿理会。还是小的机灵,许了些许赏钱给看门的护卫,让其帮着说道一二。

    这才让管家应允,递送拜帖。”。

    屈出律闻言,脸色却突然冷了下来。

    “这么说?王府并没传回消息?”,屈出律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温怒。也是来到巴拉沙衮,已有十天半个月了。往各达官显贵府上递送的拜帖,没有上百,也有数十。

    可都像石沉大海似的,没有半分回信。

    所以先前听到乞瓦说,王府有回信时。还以为王爷,答应了见自个儿。那心里的欣喜,也自是无法言表的。

    但现在,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愚弄。

    乞瓦一看,马上知道自家大汗误会了。就赶紧收起脸上的得意,诚惶诚恐道:“大汗别恼,且听小的细说!

    为防着拜帖递进去,又杳无音讯。小的就多给了些管家赏钱,让其帮衬几许。

    哪成想!那会子王爷恰逢回府。小的为不辱大汗之命,便斗胆拦驾···”。说到这里,乞瓦的后背,也不自觉升起一阵凉意。

    也是当时的惊险,只有身临其境的乞瓦,才能体会。好在最后,终是有惊无险。

    待听乞瓦说完,屈出律稍稍失落的心神,又重新活跃起来。就解下腰间的匕首,送给乞瓦道:“这把刀,就赐予我们乃蛮最强装的勇士。”。

    乞瓦立即喜形于色,连连感激的表达谢意。

    这么宽慰几句后,屈出律似乎想到了某件不快的事。就骤然神色一凛,暗恨不已道:“李世昌!待我重振乃蛮,定要加倍讨回驱逐之辱。”。

    原来他来到大辽,并不是偶然。而是在南逃时,恰巧被驻守在霍博镇的大辽边军发现。从而自报家门,得到也迷里(额敏)的刺史接见。

    并由此一路护送,来到大辽都城……巴拉沙衮。

    可是见到李世昌时,却被后者以乃蛮早已叛离大辽为由,拒绝引荐其面圣。

    随后他不死心,被郡王府的护卫,很是粗鲁的轰了出来。因李世昌不愿让人知道屈出律的身份,所以谎报了他的身份。

    竹青便没当回事儿,李大义也就不知晓。也是郡王府,每日拜访的客人不少。一一细查,也没那个精力和必要。

    如此瞒天过海的,远在河中的李承绩,就更不知晓了。

    且说屈出律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广撒网。还好逃难的路上,他带了不少稀罕之物。变卖之下,也能换得不少第纳尔。就不惜下重礼,结交大辽的达官显贵。

第一百八十一章 耶律子正() 
但是他的身份实在令人生疑,所以即使刻意结交,那些把身份看得极重的权贵们,也不会低眼看他。于是送出去的重礼就像扔进水里了一样,连个水花都没有。

    经受这一挫折,屈出律并没放弃。而是转换方式,刻意拉拢一些官位不高的中低层官员。再通过他们的关系,和上层官员搭上话儿。

    这需要的钱财,自是海量。在变卖了所有的值钱物件后,屈出律只能让跟随自己的护卫们,将冬天穿在身上的动物皮草给卖了。

    并且四处狩猎,剥皮卖肉,好贴补一二。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他自出生以来,少有的体验。

    但之前南逃过程中,所遭受的饥寒交迫,让他有了不少体会。所以现在的苦日子,倒也不算太难过。

    毕竟和如骨附髓的蒙古人相比,现在的处境,实在好上太多了。至少不用露宿野外,担心蒙古游骑的追击。

    现在乃蛮复兴大业,总算有了眉目。他一直提在嗓子眼的心神,也终于放松些许。

    就命人准备一般,打算带着厚礼登门拜访。

    同一时刻,益王府。大辽少有的一字王……益王,掌四帐皇族政教的大惕隐司惕隐……耶律子正。正在自家的花厅里,和数位服饰各异朝官,一起商谈着什么。

    作为大辽宗族中,少有的皇族后裔。耶律子正的声望,是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尽管祖上与西迁后的德宗耶律大石,血脉上也算不得亲近。但同出辽太祖一脉,还是算得上宗族中人。

    所以在当前皇族后辈凋零、子孙颇少之际,也只能让其担任惕隐一职了。

    按道理,依照他的声望。只要在朝堂上不过多干涉朝政,就不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毕竟他的职责,就是打理皇族事宜。朝堂上的事儿,则由南北枢密院协理。各司其职的情况下,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他的心里,显然不想做一个超然世外的活菩萨。尤其是圣上有意和李家结亲的消息传出后,他就更恐慌得不行。

    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奢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皇族中人的身分,与圣上亲上加亲。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让自己这一脉,成为大辽正统。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就暗地里,让人在圣上跟前,说些对李世昌不利的言语。并且假意讨好公主,旁敲侧击的透露些嫁入李家后。会因加害李承绩一事,而遭到李家上下的刁难。

    当今圣上的耳根子,本就软得很。朝堂上,李世昌为首的派系,又确实一家独大。再加上公主在圣上跟前,不断哭闹。这桩婚事,总算是搅黄了。

    并且圣上对李世昌的猜忌,也越发明显。

    想到这,他又觉得那个当年在皇帐中,讨要百户长之职的少年,越发顺眼了。

    因为没有李世昌的好儿子……李承绩的‘助攻’,圣上对李世昌的猜忌,还不会这么深重。

    尽管在他心里,李承绩在河中的所作所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摆不上台面。但为了影响到李世昌在圣上心中的地位,打击李世昌在朝堂中的声势。

    所以他还是将李承绩在所做所为,尽往大了说。另一边,在李世昌为李承绩奏请呼罗珊总督的事情上,又大加赞赏。并蛊·惑性的,让其以为,圣上对这事儿并不在意。

    从而使得君臣心生间隙,提高自己的地位。

    这不,就在不久前,圣上还加封他为一字亲王。这个荣誉,可是他求了好久都求不来的。

    因为德宗西迁以来,就定下非功不封爵的规矩。就算是宗室,也只能是德宗的后裔。像他这个八竿子才能打得着的旁系,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以致即使他在宗族之中,颇有声望。并且担着惕隐一职,位高权重。但圣上从未对他,甚至他的祖辈,有过任何封赏。

    以致圣上加封他为一字王时,心里简直得意得不行。

    但这依然是不够的!

    因为只要李世昌在朝中存在一天,那么结亲之事,就永远有起复的可能。且李世昌的党羽颇大,若不压下去。那么日后他们耶律旁系图谋皇位,就很容易凭生阻碍。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出手,对付李世昌了。

    其实说实话,若有可能,他是不愿亲自出手的。毕竟李世昌在朝中多年,又秉承前南院大王的人脉,党羽颇多。若要将其一网打尽,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

    否则的话,一个不好,就是万死不复的下场。

    这种走钢丝般的体验,自然比不上高高在上的旁观者来得稳妥。

    就像前些年,马合木特拜还身在朝堂时,与李世昌分庭抗礼那样。无论两方如何争斗,他都能置身事外。甚至在某一方稍稍凸显颓势时,不经意地拉上一把。从而在双方势力间,两相交好。

    无论是谁,不仅不敢得罪于他,还要赔着笑脸,刻意交好。

    可惜的是,随着马合木特拜被圣上彻底厌弃,这个大好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的被打破了。

    李世昌面对他时,也不再像从前那番,有所顾忌。甚至在皇族政务上,也开始指手画脚。

    使得他,心下不可避免的恼恨起来。到了现在,更是不得不从幕后跳到台前,与李世昌相对。

    好在当下,李世昌还没有察觉。这使得他准备的时间,又能延长一些。

    “王爷!老夫以为。接见乃蛮部大汗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一个回回打扮的朝官,出声道。自马合木特拜被贬为庶民后,大辽朝堂上,回回派系的势力,就一落千丈。

    甚至最后,还被人痛打落水狗。以南北二院,职责不清,冗官众多为由,提出合并之议。

    若是真按照此事推行,那北枢密院的朝官,绝对会落得个闲职。

    尽管职责不清,冗官众多之论,也确有其事。但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就很难让人不多想。这些回回朝官为了自己仕途考虑,也就在耶律子正抛出橄榄枝时,欣然接下。

第一百八十二章 痴心妄想() 
投桃报李,耶律子正也答应出面,会阻止南院朝官提出的合并之议。这就使得回回派系的朝官,更团结在耶律子正麾下。

    只是当前,为了不引起李世昌的警觉。这些事都是暗地里进行!就连回回派系的朝官拜访王爷府,也是掩人耳目而来。

    听到提醒,耶律子正点了点头,应声道:“本王正是有此考虑!才召诸位前来商议!”。虽然他白日里,答应了接见屈出律。但是当前的形势,还是大意不得。

    毕竟自前些年耶律阿海出使大辽以来,蒙古和大辽的关系,就相对亲善。尤其是定下通商之议后,更是和睦异常。不少在女真人统治下的契丹部族,就在蒙古的刻意帮衬下,借道北境,来到大辽。

    可惜菊尔汗并无重回祖宗疆土的心思,各位朝官,也无复国的宏大抱负。于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契丹部族,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倒是像难·民似的,随意安置在也密里、阿里麻里、益里(伊宁)等州府。

    促使不少契丹部族心灰意冷,投效蒙古麾下。

    对此,大辽上下。不仅没有半分警觉,还引以为喜。认为这些契丹部族都是大麻烦!投效蒙古人,还免除了安置的隐患。

    尽管有心忧国事的御史,进言过此事的利弊。可是朝堂上的整体态度,都安于享受。

    所以除了一顿斥责免官外,就没有旁的结果。

    李世昌深知朝堂上追求安稳的态度,也只能叹气的保持沉默。

    这心思,耶律子正是不知道的。而且就算知道,他也会和李世昌唱反调。因为他也认为那御史危言耸听!

    到底那些投靠来的契丹部族,并不能为大辽带来助力。反而因他们的到来,使得大辽颇耗精力。徒惹麻烦不说,还要耗费一定的钱财。

    说起来,简直有害无益。

    因此投靠蒙古,还无形中为大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另外乃蛮部,之前可是臣服大辽的。在承天皇后摄政时期,投靠了女真人。促使德宗当初起兵之地……可敦城,成了隔开的飞地。更北部的谦谦州,也失去了掌控。

    大片疆土,就此沦落女真人之手。

    这种叛服无常之辈,本该得到讨伐的。

    毕竟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可是和大辽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乃蛮部臣服于大金,简直让大辽威严扫地。

    如今被蒙古人讨伐,部族尽灭,领地尽失。犹如遭了天谴!

    受到背叛的大辽,应当是乐见其成的。

    况且乃蛮部已被蒙古人打散了!曾经称霸北方草原的霸主,也就如过往云烟,成了蒙古人的奠基者。屈出律的乃蛮大汗之子身份,也就无甚用处。

    即使他自作主张的,继承了乃蛮大汗之位。在失去了部族的情况下,也就是个名头。

    再与其搭上关系,也就并无大的用处了。

    那位回回朝官想了想!见耶律子正似乎对此事颇为有意,就思索了一番,出声道:“当前乃蛮部为蒙古所败,太阳汗也已然死于蒙古人之手。再与其有所纠葛,怕是为蒙古人所不喜。且屈出律的身份,也无从考证。王爷若是有心帮衬,还是慎重为妙!”。

    这话说得在理!其它朝官,也都小声讨论了几许后,连连点头。

    到底乃蛮部以及附属部族,已被蒙古人收编。太阳汗、不欲鲁汗、脱脱等乃蛮以及乃蛮从属部族族长,也已身死。再算算时间,距离蒙古收服阿勒坦山以北之地,已有近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期间,能证实屈出律身份的人,怕也寥寥无几。

    所以真真假假的情况下,还是得慎重为妙。

    更何况,蒙古人的声势,在场的人不是不知道。尤其是这些回回派系的朝官,生意上可是与蒙古人往来密切。虽有这方面的原因,不愿使大辽与蒙古交恶。

    但更多的,还是明白蒙古人的实力,不可小视。因此心里,生出一种不敢与其敌对的心思。

    如今为了一个丧家之犬一般,且无从证明身份的汗王,得罪气势汹汹,四处攻占的蒙古人,实在有些不划算。

    说不得,菊尔汗为了平息蒙古人的怒气,而将他们这些人当成替罪羊。

    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己,他们都不愿看到这种事情的发生。

    耶律子正知道大家的疑虑,也暗自思索过这个问题。

    但在考虑利弊后,他还是按耐不住这个念头。

    因为他只要想到屈出律在李世昌那里吃了闭门羹的事情,就忍不住想与其作对。从而在声望上,让李世昌一跃不振。

    毕竟在他看来,乃蛮部也不是没有利用的价值。

    比如乃蛮部所属部民颇多,即使被蒙古人打散了,阿勒坦山南北的大片领土上,也依然散落着诸多残余部族。他们在世代受乃蛮部的统治下,还是非常心向乃蛮的。

    只要屈出律振臂一呼,未必没有部族响应。一支强大的部族大军,也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而成。

    还有蒙古人打败、兼并的部族,大大小小,数不胜数。他们在族灭的情况下,本就对蒙古人心生怨恨。当初乃蛮面对蒙古人的兵锋时,就有不少残余部族,前来帮衬。

    现在他们散落各地,未必没有复仇的心思。

    在得知屈出律向蒙古发起挑战的消息后,定然会加入联军阵营的。

    与其相比,扩张太快的蒙古,就没有那么大的声望。那些被收服的部族,也很可能揭竿而起,站出来反对蒙古人的统治。

    所以耶律子正觉得,只要帮屈出律重振旗鼓,未来未必没有与蒙古人一战,收复失地的可能。

    到时候,得到大辽帮衬的乃蛮部族,也会心向大辽,重回大辽麾下。

    这样大辽的领土,又会恢复到鼎盛时期。蒙古这个隐患,也自会在乃蛮人的征战中,烟消云散。

    越往下想,他的心下就越发激动。因为这样一个大功劳,可是值得千秋万代都传颂的大功绩。大辽的史册上,也会有他重重的一笔。

    名垂千古!这样的人臣之极,是没有人能抵抗得了。

    何况他心里,也不仅是甘愿做人工。

第一百八十三章 难以决断() 
便忍住心下的激动,整理一下思绪。将自己的计划,原原委委的吐露出来。

    看向诸位朝官的眼神,也是想得到一致的赞誉与认可。

    但是他显然将事情想得太理想、太简单了。

    即使眼前这些人,算得上心腹。但他的提议,也不是都言听计从。尤其是这种明明并无可能,却定要施展的计划。

    也是大辽这些年,安稳的日子过惯了。朝官们,也都不愿再起兵戈。以免发生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白白破坏了当前的安稳日子。

    显然他们是看到了这些大辽的衰败,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