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呢!我听说啊!马鲁一城的人口就有百万!”,马米科尼扬出声道。虽然根据户籍来算,马鲁的定居人口并没有百万之多。但算上庞大的流动人口,就可能有上百万了。
如今又是节日盛典,入城的人口比平日多上数倍。就水晶宫周围十里的街区,全都采取了限流的举措。
来得晚的百姓,已经不能进入水晶宫的范围内了。
但这次庆祝建国大典的游行队伍是会游街的。那些不能进入的百姓,也会在主干道上看到军队和平民所代表的游行方阵。
如果运气实在不好,连主干道也挤不进去。那就在城内的商业街游玩也行。今日商家都学着李氏商行进行打折促销!相关的预热活动,甚至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了。这个时候采买商货,还真能省些小钱呢。
埃尔斯国的使者多米斯基闻言,有些咂舌道:“百万之多?!这可真是巨城啊!我们罗斯所有公国的百姓加在一起,也没有马鲁一城之多。”。
基辅罗斯公国位于东欧平原!
那里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冬季实在漫长,在这个缺少取暖设备,又生产条件低下的十三世纪。整个人口增长率,都非常缓慢。再加上罗斯各公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打打闹闹是经常的。
这使得原本就不多的人口,更加没多少增长了。
而呼罗珊不同!
早在立国之前,李承绩就对医疗方面非常重视。并且还成立了太医院,在全国各地都有分院。
医学的人才培养也同步进行!
李承绩发挥后世先知先觉的优势,将护理体系也纳入了医学的培养计划中。呼罗珊的随军队伍里,就有单独设立的战地医院旅。医生与护理人员,悉数配备。
在这个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时代,呼罗珊的战地医院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这也让呼罗珊的军队士气高昂,战场上表现得更加英勇。
马鲁作为呼罗珊的国都,太医院不只有一所,而是十二所。医护人员的数量在全国来看,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不少呼罗珊其他郡县的百姓就特意长途跋涉,赶到马鲁看病。
马米科尼扬和多米斯基都在马鲁的帝国医院来了个全身大体检!
原本还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没想到,还真查出了不少隐疾。现在吃着医院开的药调理身体,还真有明显的效果。
这一点,也是他们艳羡呼罗珊的地方。
因为有这样齐全的医院在,很多疑难杂症都能得到最快的解决。比如伤风感冒这一项,他就发现马鲁人已习惯性的去医院买几副药,完全不当事回事儿了。
并且因伤风感冒而病故的人,他们到目前为止,也着实没有听闻过。而在草原,因伤风感冒而死的人却是十之八九。每年夏秋之交,都会带在一批人的性命。
如果能在他们国内建几所这样的医院,那可真是泼天的喜事儿了。
当然,这种事儿不是他们想就能成的。
即便他们向李承绩请求,也成功率不高。
因为呼罗珊将这些医护人员都看成宝贝!每所太医院的分院都有一支数量不多的军队驻守。他们主要负责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被别国掳走。
这件事上,最积极的便是蒙古国了。
在呼罗珊与蒙古签订和约前,呼罗珊境内发生了数次医生被掳走的情况。但因各郡县防范得当,最终蒙古探子都没能将人带出境。
如今两国签订了和约,确定了边境。在医疗方面,也展开了合作。主要是呼罗珊对蒙古进行医疗扶持,在他们国内开设一家太医院的分院。并派医护人员进入他们国内,帮助他们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
不过这都是官面上的话了!
主要原因是呼罗珊希望蒙古节制夏国,以便保证河西走廊的商道畅通。另外就是人口买卖上,蒙古不要管控过严。
这两点蒙古同意了,呼罗珊也就答应了。
只是呼罗珊有言明,这些医护人员不能进入战场。但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医护人员,这一点还是让蒙古比较欢喜的。
虽然从国家利益上来讲,帮助蒙古发展医疗事业对呼罗珊弊大于利。但现阶段李承绩需要与蒙古交好,从而保证东境的安稳。所以只能在医疗方面,也给予一定的让步。
但是培养医护人员方面,李承绩还是学了前苏·联那一套。规定了教学时间,并在医护人员的派遣上,留了些后手。像掺入探子、眼线,并派一些水平一般或是不善言谈的医护人员过去,最大化的妨碍蒙古医疗水平的提高。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呼罗珊尽快消化刚吞并不久的疆域。从而度过这段衰弱期,快速成长。那样的话,根本就不用再与蒙古虚与委蛇,妥协让步了。
“国主到!”,在马米科尼扬和多米斯基谈笑风声时,一声尖细的高喊声响起。就见水晶宫外,已列队站了两排近卫。
一身锦服的李承绩领着呼罗珊的一干重臣,不急不缓的从宫内走了出来。
在场的百姓立即欢呼出声,看台上的宾客也全都站起。
“国主太可比勒(伟大)!安拉胡艾可拜勒(真主伟大)!”,虔诚的清教徒大喊着,掀起一片欢呼的热潮。
第六百一十章 大元帝国()
已经见识惯了大场面,李承绩再面临这种千万人同时欢呼的场景时。脸上保持职业性的笑容,露出八颗牙齿,友好的向欢呼的百姓摇手致意。
这让已激动万分的百姓更加疯狂,一个个的脸红脖子粗的喊着,似乎想让李承绩注意到自己。可惜疯狂呐喊的百姓实在太多了,完全不可能在海啸般的欢呼声中脱颖而出。
看台上的宾客也被这种大场面震撼住了!嘴巴微张,一时都不知说些什么。多米斯基便是如此,喃喃自语道:“这···这···”。
“民意如潮,李国主可真得人心啊!”,塔塔统阿脸上虽笑着,但声音却透着些许忧虑。
“呼罗珊,蒙古之劲敌也!”,合撒尔也感慨道。
斡匝儿、摩诃末等灭国旧主则心里五味杂陈,神色有些不好看。因为在场欢呼的百姓中,绝对有葛逻禄和花拉子模人。现在他们这么拥护李承绩这新国主,叫他们除了感慨时移世易,就只有暗骂百姓们忘恩负义。
他们的表现全落在‘保护’他们的事务司探子眼中,想必日后有苦头吃了。
一些刚内附呼罗珊不久的波斯领主们,则都暗自感叹自己没有与呼罗珊为敌。不然的话,只出动马鲁的百分之一人口,他们就守不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了。
而这时候,李承绩也率领文武百官走上看台。
因这里较高的缘故,越来越多的百姓也看到李承绩。掀起的声浪,也因此越来越大。李承绩每走几步,就向围观的百姓挥手。虽然隔着的距离不近,但有不少百姓备了千里镜。
对于李承绩的一举一动,也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同时看台上也有人用简易扩音喇叭在讲解着李承绩的举动。那声情并茂的样子,使得声音也颇有感染力。那些被挡在人群后的百姓,即便看不到李承绩的一举一动。只听着解说,便也觉得身临其境了。
这么说着,李承绩也来到了看台。
解说人看到李承绩走过来,连忙道:“国主上看台了!哦!不!国主向我走来了。”。听着声音,百姓们也能感受到解说人激动的心情。
“国主太···太可比勒!”,因太过激动,解说人说话都有些结巴。
“安拉胡艾可拜勒!”,李承绩用回教礼应声道。
“国主太可比勒!安拉胡艾可拜勒!”,场下的百姓随即跟着出声,全场再次欢呼一片。并且像海啸一般,以看台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展。
“各位···呼罗珊的子民们!”,李承绩做了下压的手势,场下的百姓迅速安静下来。这样的情形,再次让马米科尼扬等人惊呼李承绩的威望。
“我是你们的国主……李承绩!”,这样的开场白既不文雅也无前例可寻。但是只要耳朵没聋的人,都能听得懂。
“呼罗珊立国四载,南征北战。如今疆土可达万里,治下之民千万。从前我呼罗珊内附大辽,遵上国为主。现在大辽已灭,治下之民已为我呼罗珊之民。
故而呼罗珊之国号,已不合时宜。今日我宣布,改呼罗珊王国为大元帝国。上告天听,愿得庇佑。”。
话音刚落,底下就开始呐喊道:“大元太可比勒!大元万岁!”。
因早在改国号之前,不少人就已得到消息。所以现在听李承绩郑重宣布,便不觉得那么陌生了。
同时李承绩也学着大辽帝国的传统,使用年号。将‘天禧’改为‘永兴’,意为永久兴旺之意。
而今年,也便是永兴元年。
看台上的宾客多来自西方和天竺,他们国家是没有使用年号的习惯与传统。对于呼罗珊改国号又取年号的做法,也就没有过多深究。但夏国来的使者就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在害怕,呼罗珊学习东方的礼仪,是有意向东边发展。
他们夏国,就无疑是刚改名的大元帝国的眼中钉。
无论夏国使者如何感想,大元帝国的建国大典都正常的进行。
在李承绩讲完话后,呼罗珊六大狄万也上台发言。有鉴于后世领导演讲时,飞话连篇,台下人听着昏昏欲睡的滑稽场面。李承绩让每个狄万发言时,时间都不能超过两分钟。
所以各个狄万说话时,都是喊口号,表示拥护大元帝国的热切之心。
不同于后世人习惯了带节奏的套路!
这时代的百姓还算淳朴!在狄万们有意的带节奏下,百姓们也都犯了狂热的中二病,大喊着为大元帝国赴汤蹈火。
随后就是准备已久的游行队伍出场了!
在这个汇聚了各方势力焦点的时刻,必要的亮肌肉行动自不能少。所以军队的出场,就排在最前。
首先是金甲骑兵的出场!
论美观,金甲骑兵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各个全身都披着金色的战甲,就连坐骑都不例外。腰间则挎着金色巨剑,一个个犹如神兵天降一般。
他们一进入众人视线,就惊呼连连。
“上帝啊!这是元国最优秀的骑兵吗?”,一个景教徒出声道。
“这战甲真用黄金造的吗?天呐!这得需要多少第纳尔?”,
······
众人热切的讨论着,无疑对黄金战甲生出浓厚的兴趣。
窝阔台他们也没想到呼罗珊这么财大气粗,竟然弄出了黄金战甲。而且不是一套,而是一堆。
就眼下所看到的方阵,最少有千人。远远看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李承绩与少数元国官员看着百姓与使者们惊叹的目光,十分享受。
其实黄金战甲,并没用上多少黄金。主要是在战甲的外围镀了金粉,等制成成品战甲后,又抹了油。
以致看上去,才那么光彩逼人。
不过这战甲的防护力不是顶尖的!现在拿出来,更多的是为了吸人眼球。
后面又陆续出来了几个骑兵方阵,有身着锁子甲的轻骑兵。他们背着长弓,脸庞被头盔遮挡,透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寒气。还有以长枪、长刀、战斧、镰刀为兵器的骑兵营,个个都以便于冲锋陷阵的轻甲为主。
。。
第六百一十一章 骑兵之威()
就地形而言,呼罗珊有四分之三的地方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而在这平原之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不适宜耕种的沙漠。
尽管如此,骑兵还是呼罗珊最适宜作战的兵种。
至于剩下的四分之一山地,骑兵的作用虽会受到削弱,但那多是高山雪原,别的兵种也难以在那里展开大规模作战。
所以呼罗珊的军队中,骑兵占了八成。而有着速度优势的轻骑兵,又占了全部骑兵的九成。
“哒哒哒······”,骑兵们踏着整齐划一的正步,在水泥路面发出清脆的回响。台上的德里苏丹国使者高台斡干看着,只觉心脏都要窒息了。
也不怪他如此紧张!
因德里前苏丹意外骑马摔死,所以新国主在没有告知呼罗珊的情况下,就自行继位。当时事务司有将德里的情报送回呼罗珊,可惜李承绩正率领大军征伐回鹤西夏,也就无暇顾及德里。
如此等德里新苏丹塔克乌丁继位,呼罗珊再插手就晚了。
现在高台斡干就是塔克乌丁委派来的德里使臣!一是来与呼罗珊确定友好的双边关系,二是来恭贺呼罗珊的建国大典。
当然前者远比后者要重要得多。
毕竟就在不久之前,呼罗珊可是一直拒绝德里苏丹国的使臣入境。
并且在边境地区,也开始严加盘查。这使得红红火火的边境贸易,一下子大受打击。虽然这对呼罗珊这边的商贸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从国家利益考虑,商贾们也能理解。
而且现在也不是和德里苏丹国一家做生意。在南边德干高原,还有诸多小国。他们得知了呼罗珊的厉害后,已经派了使臣向呼罗珊进贡。尤其是那些紧邻德里的小国,从前一直受德里国的欺负,差点要被灭国了。
若不是呼罗珊西来打得德里国伤筋动骨,现在他们都不复存在了。所以对于呼罗珊这域外势力,都巴结得很。
更何况南洋那边的海上商路已全部打通了!
呼罗珊的商货有着超越时代的优越性,根本就不怕没处卖去。
因此呼罗珊的一系列举动立即就引起了德里国的紧张情绪。边境地区,也开始增加军队。
信德郡作为边境郡,自然也保持了普通郡的军队编制。像边军,就有两万人的规模。吐蕃将军所驻扎的麻桑郡也向南部边境调派军队,距离德里城不过百余公里。
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德里那边是害怕得罪呼罗珊后,引起持久性的边境战争。从而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王位不稳。到底德里前苏丹去世时,可是没有子嗣的。除了外嫁的公主,就没有别的继承者。
所以严格来说,任何人都有继承苏丹之位的可能。
现任苏丹塔克乌丁原是前苏丹麾下掌握重兵的军将。在苏丹意外去世,王位空悬时。以奔丧的名义,第一时间赶回德里城。并掌控了全城的兵马,用军事手段迫使其它人承认他继承苏丹之位。
现在虽大局已定,可只有稍有不稳,依然会有人冒着性命危险抢夺苏丹之位。
而呼罗珊这边,也是不敢真大动干戈的。
连续两年的征战,已经将呼罗珊的底子都掏空了。别看国库有那么多收入,其实根本入不敷出。像新的夏国四州郡,就需要投入钱粮恢复当地的生产。
还有当地的驻军,也需要国库调拨钱粮。
只是考虑到路程遥远的缘故,都是花钱从夏国和金国买的。
这方面,夏国是不想卖又不敢拒绝。
因为在签订和平条约时,呼罗珊就考虑到了这个弊端,让夏国答应了下来。若是不答应,呼罗珊又有开战的借口了。
另外回鹤、钦察等受到战事波及严重的地方,也是呼罗珊今年财政拨款的重点。
军队的将士在连续征战后,也需要与家人团聚,休养一段时日。同时那些伤残的将士离开军队后,新招募的将士也要重新训练。虽然可以用老兵带新兵的方式加快新兵的训练,但这还是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