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
最后还是工部侍郎张说出了一个好主意,崔耕的要求可以答应,实在不放心的话,朝廷可以派出一个监军。
有人问,监军被崔耕收买怎么办?监军和崔耕不合,造成内部掣肘怎么办?
张说表示这也好办,让当朝太子李重福去监军不就行了?当朝太子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岂能不卖力?
最关键的是,崔耕是推李重福上位的人,他们俩岂能不精诚合作?
没人问崔耕和李重福谋反怎么办。,这时候和唐玄宗的天宝年间不同,内陆府兵的战力并不弱。
崔耕和李重福若要造反,以一地敌全国,必将一败涂地。当初武则天称帝后,十分顺利的扑灭全国叛乱,就是这个原因。李隆基设计让李重福和崔耕出外,也是这个原因。
所有疑问都已解决,韦后极力撺掇,李显终于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崔耕为新罗道行军大总管,河北道、山东道安抚使、安东都护府大都督。
给了他这么多官职,再不上任,也太交代不过去了。
崔耕终于欣然领命。
楚国公府内。
吴知跪倒在地,满脸歉意之色,道:“崔相,小人实在是对不住您啊!”
“等等!”崔耕一抬手,道:“咱们有事儿说事儿,莫扣那么大的帽子。就凭你吴知,也配对不起我?”
吴知说道:“小的这几日冥思苦想,忽然发现。,您这一步亏大发了。”
“你指的是,用郑愔辞官换本官出外?”
“正是。即便加上您的新官,也是个亏本买卖。如今陛下身体不好,太子和您俱皆出外。万一京城有了大变,你悔之晚矣。”
“呵呵,关于这点儿,本官岂能没想过?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什么意思?”
“难得吴先生如此为本官着想,今日我就让你开开眼界。”
言毕,崔耕轻拍了两下手,道:“根海!”
“在!”
“去本官书房里,把书桌上那个摆件带过来。”
“是。”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宋根海拿着一样物事出现在了吴知的面前,将红绸扯开,道:“吴先生,请上眼吧。”
第993章 二郎鸿鹄志()
出现在吴知面前的,是一个带有底座,明显歪斜,花花绿绿,圆滚滚地物事。
吴知疑惑道:“此为何物?”
崔耕微微一笑,道:“本官管它叫地球仪。”
“地地球仪?”
“不错,就是地球仪。所谓地球,就是你我脚下的这片大地。山海经有云,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其实,即便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我们脚下的大地,仍然如鸡子儿一样,是圆球状的。”
吴知的才学和修养着实不错,要不然当初也不能急智做诗,要不然也不能那么急智的一语双关,要不然崔耕也不会对他如此看重。
他镇定道:“听起来有些道理,请崔相说下去。“
“咱们这地球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旋转”
“等等,既然在旋转,我等为何不会掉下去?”
“那是因为万有引力。”
二人一问一答之间,已经两个时辰过去。崔耕不仅让吴知接受了地球的概念,还介绍了七大洲四大洋。
吴知深施一礼,道:“某往昔自负才学过人,理应得朝廷重用。今日听崔相一席话才明白,自己往昔不过是井底之蛙矣!”
崔耕笑吟吟地道:“现在你该明白,本官为何宁肯在朝堂上被动,也要掌这数十军州的军政大权了吧?”
“我明白了!您志在天下!”
“好,好一个志在天下。”崔耕长身而起,道:“不瞒吴先生说,本官和扶桑有过节,打算趁着这个机会,连同扶桑一起灭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造船,造很多很多的船”
说着话,崔耕伸手一指地球仪,道:“吴先生你看这里,这里盛产胡椒和各种香料,在我大唐,胡椒可是价比黄金。这漫山遍野的胡椒无人享用,是不是暴殄天物?你看这里,盛产黄金象牙以及各种宝石,咱们不取来,岂对得起子孙后代?”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大唐百年太平,人口滋生,土地渐渐不敷使用。你看这里,仅仅有少数土人存在,大部分皆是无主之地,土地肥沃。若我大唐的失地农民迁徙过去,不知能为本朝延长多少寿数?”
“这里有特产玉米,亩产可达千金以上;这里有一物名曰土豆,产量更胜玉米我大唐现在人口五千万左右,若有了这两样东西,纵然有四亿子民也可勉力支撑!”
崔耕越讲越是兴奋,吴知越听越是入神,满脸尽是钦佩之色。
最后,吴知说道:“某博览群书,相信崔相所言之事,世上任何书籍都没记载,您到底是从哪得知的呢?”
“这”崔耕闻听此言,顿时面色巨变,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他暗暗琢磨,我刚才一时高兴,说得太嗨了,这可如何收场?
的确,这么多知识,总得有个明显的来路吧?说是某个异人传授,或者梦中神仙传法,人家能信吗?
不过,他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
吴知自动脑补道:“想必以崔相的地位,用不着胡诌来骗我。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以前某还不信,现在终于明白,这世上还真有生而知之之人!崔相,您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保我大唐兴旺发达啊!只是,某还有一事不明,望崔相不吝赐教。”
“你讲。”
“眼下陛下时日无多,如果您能扶保太子登基,把刚才这些话对他说。以您和太子的亲厚关系,他登基之后,授予您大权,探索整个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您又何必冒险?”
崔耕苦笑道:“因为本官怕,怕天意弄人,太子不得登基。”
“怕太子不得登基?”吴知面色骤变,压低了声音,道:“崔相的意思是天意并非在太子身上?”
崔耕咬了咬牙,道:“你可以这么理解。”
“那样的话”吴知想了一下,跪倒在地,道:“想必这是上苍给我大唐的劫难,冲过去了,我大唐一飞冲天。冲不过去,我大唐就万古沉沦。”
“所以呢?”
“吴某人不才,愿附骥尾,望崔相收留。”
崔耕赶紧以手相搀,道:“此固崔某所愿者,不敢请尔,哈哈!”
与此同时,临淄王府内。
李隆基正在与众心腹庆贺胜利。
李隆基高兴地道:“还是姚常侍的计策好,嘿嘿,纵然崔跟破了那金小姬一案怎么样?只要新罗受逼不过,就得造反。新罗一反,他崔二郎不出外谁出外?本王可算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了,来,咱们共饮此杯!”
“是!”众人同饮。
姚挺志得意满,还得说点漂亮话,道:“小老儿其实不算什么,您莫忘了,这让崔耕和太子出外的主意,乃是王先生出的。我若是韩信,他就得是张良张子房。”
魏知古凑趣道:“那临淄王岂不成了汉高祖了吗?”
姜皎道:“临淄王来日的成就,恐怕不在汉高祖之下哩!”
李隆基听了这些话心里面高兴,嘴里还得表示谦逊,道:“小王何德何能,敢与汉高祖比肩?只是如今韦后弄权,我大唐有倾覆之忧,还请众卿助我,挽狂澜于倾倒。”
人们齐声道:“愿为王爷效死。”
正在气氛越来越热烈之际,忽然,“噔噔噔”,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走进了一个小校。
他单腿跪地,道:“郑愔求见王爷,说与您有要事相商。”
“郑愔?”李隆基奇怪道:“他不是已经罢相了吗,来找本王干什么?再说了,他可是皇后的人。”
“那要不小的回绝了他?”
“等等,让他进来吧。本王倒要看看,这郑愔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
功夫不大,郑愔就被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可是,他见了李隆基以后,并未上前见礼,而是先大笑三声,然后大哭三声。
笑的酣畅淋漓,哭得如丧考妣。
李隆基奇怪道:“郑先生,你为何先笑后哭呢?”
郑愔回道:“微臣今日得以拜见真主,欢喜无比,当然要笑。”
“那哭呢?”
“王爷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微臣当然要哭。”
“大胆!”左右之人齐声怒斥。
第994章 郑愔换门庭()
郑愔斜瞥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怎么?临淄王还没当皇帝,尔等佞幸小人就要阻塞言路了么?”
然后,又对李隆基道:“还有王爷您,尚未登基坐殿,就听不进逆耳忠言了吗?”
“哪里,郑先生误会了。”李隆基颇为客气地道:“我不过是一个闲散王爷而已,可没什么做皇帝的心思哩。”
郑愔脖子一梗,道:“哦?是吗?那隆庆池有王气的典故,也跟王爷完全无关喽?结交内宦高力士,也单单是王爷喜欢交朋友喽?要不要找王崇晔,跟您对质一番?”
众所皆知,王崇晔是专门替李隆基招揽江湖好汉的人。但是,此人安排了隆庆池的谣言,那就是仅仅极少数人知道的秘密了。至于说李隆基和高力士结交的事,更是秘密中的秘密。
李隆基面色一紧,沉声道:“郑先生知道的够多得啊。不知您今日的来意,究竟是什么?”
郑愔大喇喇地坐下,傲然道:“某特为王爷脱灾解难而来。首先,某请为王爷,说说您今日的处境。”
“你讲。”
“王爷您现在,实在是危如累卵。大唐九宰相中,皇后的亲信有七名,崔湜是个软骨头靠不住,崔耕已然出外。一旦有变,您就是皇后砧板上的肉,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啊。”
李隆基面上不动声色,道:“说下去。”
郑愔道:“您不奇怪,在下为何会知道高力士和隆庆池的事儿吗?因为在下替皇后娘娘掌握了一批人,专刺百官的阴私之事。”
锵
闻听此言,不少人下意识地将腰间的宝剑抽了出来。
郑愔赶紧补充道:“诸位勿慌,王爷所干的那些事,都被在下压下来了,并没有告知皇后。现在,这些人都在在下的掌控之中,愿意转而效忠王爷!”
王琚道:“看来郑先生早就起了背叛皇后之心喽?”
郑愔理直气壮地道:“圣人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皇后弃郑某人如草芥,某不过是照圣人之言行事而已。”
“但你若让这些人转投王爷,王爷岂不更成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却不然。”郑愔解释道:“这些人组建不久,并没立什么大功,皇后并不看重。实不相瞒,自从在下辞官之后,皇后已经断了他们的经费,任其自生自灭。若非如此,我也不能轻易说动他们改投王爷。”
李隆基轻“唔”了一声,敲击着几案,考虑郑愔所言是真是假。
郑愔又加了一把火,道:“王爷,在下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您不就是想像古之周勃一样,在皇帝死后,夺军改政吗?告诉您,此一时彼一时也,您这招不好使。”
姜皎道:“为什么?”
“王爷在中枢没有得力之人,怎能盗得兵符印玺?而没有兵符印玺,又怎能夺军?”
这就是郑愔书生之见了,在李隆基的计划里,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兵符印玺。
李隆基早已通过王毛仲、王崇晔等人,结交了不少羽林军的低级军官,这些人看中的是哥们儿义气,而不是什么兵符印玺。李显死后,李隆基靠着这些人聚拢几百人马,就可以在高力士的接应下攻入皇宫了。
到底是成龙还是成虫,就在那最后一搏。
当然了,这是李隆基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李旦的支持,以他的声望和势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如果能得到兵符印玺,无疑成功的可能性会高上很多。
所以,李隆基非但没有取笑郑愔,反而颇为诚恳地道:“如此说来,郑先生有得到兵符的途径?”
王琚道:“王爷您莫听郑愔瞎吹,咱们都办不到的事儿,他现在无官无职的一草民,凭什么能做到?”
“王先生您这么想又错了。我现在虽然无官无职,却有一样是诸位比不了的。”
“什么?”
郑愔傲然道:“我乃五姓七望之人。五姓七望在朝中盘根错节。若有在下代王爷联络,何愁大事不成?”
王琚道:“不对吧,你能跟五姓七望联络,崔耕就不能跟五姓七望联络?莫忘了,崔耕可一直与王爷不大对付哩。”
郑愔胸有成竹地道:“崔耕乃安乐公主的夫婿,他若得势,韦后势必继续一手遮天,这并非五姓七望愿意看到的。若王爷肯对五姓七望有所许诺,说服他们转投过来不难。更何况”
“怎样?”
“崔耕说服五姓七望开在扶桑的金银矿,弄了个血本无归。现在,五姓七望内,对崔耕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这样啊”
李隆基仔细想了一下,没发现郑愔的言谈话语中有什么漏洞。
再说了,从功利上讲,郑愔现在的确无处可去,没有理由欺骗自己。
他站起来,躬身一礼,道:“那小王以后就多靠郑先生相助了。”
郑愔这时候也不继续装逼了,赶紧错开一步,跪倒在地,道:“愿为王爷效死。”
至此,郑愔再次成功转换门庭。
当然了,李隆基既然收下了他,就得为他解决后遗症。
李隆基派出人手,将郑亦凡一家乃至郑愔的生父一家,全都接到了一处秘密所在。
这样,单凭吴知的指证,就很难证明郑愔的身世了。
另一边,崔耕已经带着众心腹一起,踏上了东征之路。
大唐共分十道,这次分出两道的军政大权给他。如果考虑到各州之间经济、军事实力不等的话,崔耕大概相当于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实力。
这已经非常出格了,若没有有太子监军,绝不可能。
崔耕先是下了命令,以高仙芝为安东大都护,率五万大军前往浿水,不让新罗大军再前进半步。
然后,他调兵遣将,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魏州城。
之所以以魏州为治所,不仅是因为此地经济发达,而且因为此地乃大唐北方五大雄城(长安、洛阳、太原、晋阳、魏州)之一,适合大军驻扎。
然后,崔耕就开始准备种田了。
第995章 邀宴百策楼()
没错,就是种田。
对于崔耕来讲,征伐新罗只是个幌子罢了。他的真正目的,还是之前向吴知提到的,造船征新罗、扶桑,乃至占据大量的无主之地。
表面上看来,此举特别大公无私,把吴知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其实,崔二郎又不是圣人,当然也是有私心的。
这个私心就是就是狡兔三窟,为自己安排一条后路。
若李隆基果真运气爆棚,登基坐殿了,他完全可以利用强大的水师海外逍遥。
也莫觉得崔耕这次出外,就承担了多大的政治风险,甚至是对李隆基举手投降。
道理很简单,李隆基即便顺利发动唐隆政变,也仅仅能把韦后干掉而已,真正上位的不是他,而是李旦。
李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