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三方皆有宝()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那是自然,傲晴你就请好吧!”
“你到底准备了什么宝物?”贺娄傲晴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十大宝物大多有主,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嘿嘿,没有宝物,咱们临时做一个不就行了吗?”
从第二天开始,崔耕就向杨崇仁要了工匠和材料来,在一处小院内“叮叮当当”的做起了“宝物”。
这就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崔耕要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粗陋之物,跟所谓的“十大宝物”,哪样都不挨着啊!难道,他还真有点石成金之能不成?
然而,无论是谁,包括王元宝和贺娄傲晴,都不准进入小院之内。众人也只得暂时把好奇埋在心里。
眨眼间,第三天到了。
除了李隆基主仆、郑普思父子之外,杨家庄还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正是淄州刺史薛树。
杨家庄客厅内。、
见礼已毕,略微寒暄了几句后,薛树就主动解释,道:“郑监正非要下官来做个评判,其实下官德行浅薄,又哪配评判临淄王、扶阳王和郑监正的是非了?我就是适逢其会,做个见证而已。”
崔耕道:“薛刺史不必紧张,本王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只要持平而论就成。”
“多谢崔尚书体谅。”
紧接着,杨崇仁道:“现在,三方已经到齐,就请各自出示聘礼吧?不知谁先来?”
李隆基道:“谁先谁后都一样,不如小王这边先来。”
“临淄王请。”
李隆基一使眼色,就有随行的卫士拿着一个箱子到来,把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玉鞍,色呈淡黄,造型古拙。
杨崇仁面色微变,道:“这便是岐王的至宝马鞍玉吗?”
王琚侃侃而谈,道:“准确地讲,此宝叫暖玉鞍。暖玉鞍确实如传言一样,冬日放在马背之上,如坐温火,实乃天下难得的宝物。”
杨崇仁奇怪道:“暖玉鞍不是岐王之宝吗?怎么可能在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
“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当然不可能。不过么”
“怎样?”
“临淄王和岐王兄弟情深,就在临淄王前往潞州之前,他就把此宝送给了临淄王。只是没想到,这场兄弟赠宝之举,竟促成了一场好姻缘。说起来,临淄王和令媛的婚事,还真颇有些上天注定、天作之合的意思啊!”
旁边的郑云听了这话不乐意了,道:“哼,什么天作之合?临淄王有宝物,莫非本王就没有了么?”
“啊?你有什么宝物?”
“就是此物!”
说着话,郑云拿出一个锦盒,将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酒杯,通体青色,其纹理乱如丝麻,其薄如纸,杯足上刻有缕金字:自暖杯。
杨崇仁皱眉道:“这是真正的自暖杯,还是赝品?敢问郑公子是从何处得到的此宝?”
郑云道:“当然是真的自暖杯,杨老爷子不信的话,拿酒来一验便知。至于本公子因何得到的此宝么,其实非常容易,本公子买的。”
“花了多少钱?”
“两百贯!”
两百贯钱当然不少,但以买自暖被来说,还是价格太低了。杨崇仁道:“那就是旁人不识得此宝,郑公子捡漏了?”
郑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得意道:“兄弟赠宝算什么?本公子随便一买,就买到了自暖杯,看来本公子和令媛才是真正的天作之合哩!”
杨崇仁不愿意看郑云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看向崔耕这边道:“敢问扶阳王,又有没有带来宝物呢?”
崔耕道:“本王不如临淄王和郑公子,恰巧得到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不过么,我仿制了一样宝物——清凉扇。”
“啥?清凉扇?”
闻听此言,众人尽皆瞠目结舌。
最吃惊的还得说是杨崇仁,他最清楚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清亮扇这种宝物。是自己为了忽悠郑普思、李隆基等人,才杜撰了一个“清凉扇”的名目,凑成了所谓的“大唐十宝。”
这可奇了,怎么崔耕竟然造出被不存在的宝物呢?
李隆基也甚是奇怪,所谓大唐十宝:记事珠、游仙枕、自暖杯、辟寒犀、警恶刀、夜明杖、马鞍玉、清凉扇、占雨石。
其中,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警恶刀、照病镜、清亮扇这些宝物,功能颇多夸张之处,根本就不大可能仿制。
也就是夜明杖、占雨石、马鞍玉、自暖杯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人造宝物,与传言相符。
怎么崔耕不仿造别的宝物,偏偏仿造清凉扇呢?洒上清水,就有宝扇生风?那怎么可能?
其实,崔耕决定造清亮扇,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历史记载中,在李隆基当政的开元年间,王元宝成为了长安首富。
据说,王元宝有一样宝扇,名曰清凉扇,洒上水之后,飒然生风。
李隆基召见王元宝,命他拿出清凉扇来给自己一观。
最后,李隆基叹道:“此龙皮扇也”,将宝扇还给了王元宝。
崔耕自从和王元宝结交后,一直在想,这个龙皮扇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然而,洒水就能出凉风,这在后世科技昌明的时代都没办法解决。难不成,这真是什么龙皮制出来的扇子?
后来,终于有一天,崔耕豁然开朗。所谓龙者“能大能小,能藏能隐,可动于九天之上,可藏于九天之下”。
李隆基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所谓“清凉扇”根本不存在?
嗯,很有道理。要不然,以李隆基的尿性,得了这等堪比后世空调的好物,焉肯又还给王元宝?要知道,这位可是连儿子的老婆都抢的主儿。
不过,这些天的思考,崔耕也没白浪费时间。至少,他想出了一个替代品。
这才有了崔耕当初问杨崇仁那句:“再比如清凉扇,撒上清水就能飒然生风。我若是找来一把扇子,点上一把火,也能生风呢?不知行不行?”
幸亏崔耕发明了此物,要不然,李隆基和郑云都拿出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他可就抓瞎了。
“来人,把本王所制的清凉扇,抬上来!”
“喏!”
封常清、宋根海、剧士开、黄有为一声答应,抬着一个物事抬进了大厅。
必须得抬,此物不仅重量不轻,而且体积着实不小。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头箱子,只有一个不大的口子冲着外面,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有什么东西。
杨崇仁道:“这这是清凉扇?”
“准确地说,是本官仿制的清凉扇。”
“可是恕小老儿眼拙,此物和扇子,到底有哪点相像了?”
郑云笑道:“我知道。扶阳王将此物造的如此巨大,就是为了在里面藏一个人。只要里面那人不断扇风,不就可以有风从此物里面喷出吗?还别说,扶阳王这个耍赖皮的本事,还真是天下独步啊!”
杨崇仁可不信名满天下的崔青天会如此没品,道:“扶阳王,您解释一下?”
“这又何须解释?”
说着话,崔耕绕到了这个大木箱的后面,将把手微微一拉,露出了一个小门,道:“本王之所以将此宝做成一个箱子,不过是为了美观罢了。里面到底有没有人,郑公子一看便知。”
郑云弯着腰进了大箱子,打了火折子一照,见是一个古怪的机械装置,并没有什么其他人,奇怪道:“就这玩意儿,可以产生凉风?”
“当然?”
“怎么产生凉风?跟清凉扇一样,撒上点水?”
“非也,是点火。”
“点火产生凉风,这也太”
“郑公子不信的话,一试便知,对了,点火就是点在此地”
郑云顺着崔耕的指点,在那机器的底部,点燃了一堆撒上了豆油木材。
烈火熊熊,郑云觉得难受,赶紧从那木箱子里走了出来。
崔耕右手一展,道:“请到前面来。”
“前面干什么?对了,你的凉风呢诶,还真有!”
郑云站在木箱特意留出来的口子那,但觉一股飒然凉风袭来,别提多舒爽了,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李隆基也是如见妖魅,道:“崔尚书,你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能否解说一二?”
“当然可以,且听本官慢慢道来”
第874章 子系白眼狼()
崔耕三天内做出来的这个装置,原理非常简单。
就是底下点燃木柴,利用气体受热膨胀遇冷压缩的原理,产生动力,带动风扇运转。而风扇吹出的风,又经过前面一大块“藏冰”,变成了凉风,相当于后世的空调扇。
整个能量转换过程,当然是非常不经济的,这种风扇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曾经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淘汰了。
当然了,现在大唐的技术水平远不如十九世纪德国,但与此同时,崔耕也不需要达成那么好的效果啊。
即便他不得不把这个装置造的巨大无比,即便这个装置能持续运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只要他真的不靠人力送出凉风,在这个年代就如同神迹一般。
杨崇仁赞叹道:“扶阳王造的这个呃,清凉扇,真是神乎其技啊,恐怕也只有古代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
崔耕道:“能否与诸葛孔明相比,暂且不论。但本官以此物抵上一宝,杨老爷子可认?”
“认,当然认了。”
“这不妥吧。”郑云还是有些不大服气,道:“崔相造的这个玩意儿的确不凡,不过,它傻打黑粗,焉能和十大宝物相提并论?瞧瞧本公子的自暖杯,再瞅瞅临淄王的暖玉鞍,那算是一路货吗?”
“你傻啊!”宋根海不屑道:“你那个什么自暖杯再好,也就是这么一件。我家大人的清凉扇,却是造多少都可以。纵是一件抵不过你那个自暖杯,那百件千件呢?”
“呃”郑云一阵语塞。
一直看热闹的淄州刺史薛树忽然插话道:“郑公子不可太过吹毛求疵,其实崔尚书想把此物造得精美一些,也不是不成,比如说所用木材尽皆改为檀香木,再饰以珠玉。从卖相上来讲,未必就比自暖杯来得差。”
你他娘的是哪头的啊?
郑云狠狠地瞪了薛树一眼,没好气儿地道:“那现在临淄王、扶阳王和本公子都拿出了一样宝物,势均力敌。那依薛刺史之见,杨小娘子应该花落谁家呢?”
“谁说势均力敌啊?”
正在这时,一直不被人们正视的王元宝忽然发言,他笑吟吟地道:“实不相瞒,在下还有第二个宝物?”
“什么宝物?”
“却是夜明杖!”
话音刚落,周兴就拿着一根玉杖走了进来,色呈朱红,用手一敲有洪亮的响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杖头上有一个绿色的宝珠。
现在正是白天,光线甚强,就是不知此珠是否有“夜明”之效了。
郑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道:“这真是夜明杖?”
“如假包换。”
“终南隐士郭休的夜明杖?”
“应该说此宝原来归他所有。”
“那现在为什么在你手里?”
“此事就说来话长了”
王元宝这根夜明杖,当然是杨素素送的。事实上,这是杨崇仁给自己留的一张底牌,杨素素选谁当夫君,就把此杖拿给他。
当然了,王元宝对郑云就没必要实话实说了。
在他的叙述里,昨夜晚间,财帛星君李诡祖再次闪亮登场,送给了自己这件宝物。
郑云听完了,鼻子好悬没气歪了,怒道:“胡说八道!你特么的又不是李诡祖的亲儿子,财帛星君凭什么对你那么好?托梦一次也就罢了,还特么的托梦两次:”
王元宝微微一笑,道:“在下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要不然,郑监正对鬼神之事颇有研究,你请他解释解释?”
郑普思解释个屁啊,面色铁青道:“杨庄主,看来犬子和令媛是有缘无份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杨崇仁倒也不是真的就怕了他,牙缝里挤出来两个字儿,道:“不送!”
接下来,杨崇仁宣布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给王元宝和杨素素举行婚礼。
李隆基毕竟和杨崇仁没撕破脸,笑吟吟地参加。崔耕和贺娄傲晴作为王元宝的义兄和义姐,当然更得参加。令人略感奇怪的是,淄州刺史薛树也没走,参加了这场婚礼。
一场盛大的婚礼过后,众人都回了自己的临时住所休息。
李隆基的房间内。
王琚微微一躬身,道:“在下筹划不周,误了王爷的大事,还请王爷恕罪。”
“王先生请起。”李隆基以手相搀,道:“崔耕要是那么容易对付,也就不是名满天下的崔二郎了。此非战之罪,须怪不得你。”
王琚顺势站起,道:“多谢王爷体谅。呃关于日后,王爷有什么打算?”
李隆基沉吟道:“本王还没想清楚。咱们这次要和杨崇仁联姻,一是看中了他那近万部曲,二是看中了他那千万贯的家财。那些部曲没了也就没了,但咱们在潞州招兵买马,花销甚大,若没有大笔的钱财入账,可支撑不下去。”
“关于部曲,您忘了那个意外之喜吗?在下已经安排好了,鲁山上那支兵马,明日就可开拔。关于钱财么在下其实还有个办法。”
“啊?什么法子?”
“您听没听说过,杨崇仁有个弟弟叫杨崇义?”
“听倒是听说过,他怎么了?”
“杨崇义就住在长安城内,负责杨家在长安的琉璃买卖,其家财未必就比杨崇仁来得少。只在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那杨崇义的千万贯家财,不就是您的了吗?”
与此同时,崔耕的房间内。
淄州刺史薛树也在对着崔耕躬身行礼,道:“下官参见崔尚书。”
“薛刺史请起,坐!”
“谢崔尚书。”
薛树在崔耕对面坐了下来,直入正题道:“崔尚书这次到淄州来,为的就是郑普思吧?”
“哦?莫非薛刺史有他贪赃的证据?”
薛树摇头道:“淄州水患轻微,郑普思纵是贪赃也贪不了多少。下官是想举报他巧取豪夺石文秀一案。”
“石文秀?到底怎么回事儿?”
“崔尚书可还记得今日郑普思拿出来的那个自暖杯?此杯就是石文秀的祖传之物”
然后,薛树缓缓说出了自暖杯一案的详情。
石文秀今天三十五岁,在淄州城内有数十家买卖,算是当地的数得着的富户。
非但如此,他还乐善好施,惜老怜贫,敬重读书人,有“石大善人”之称。
就在去年冬天,有一个读书人冻倒在他的门前,被石文秀的家奴救进了府内。
石文秀把那人救醒之后一问,此人叫荆白。
荆白寒窗苦读二十年,也没取得什么功名,相反地,因为不善经营,把祖上传下来的财物都踢打干净了。现在这荆白,比乞丐也强不了多少。
石文秀心善,就说,你怎么也是读书人,就在我这当个教书先生,给族里的子弟们开开蒙吧。
荆白当然是千恩万谢。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石文秀发现。这荆白没取得功名,只是时运不济,其本身还真的颇有才华的。所以,又把他提拔为家里的二管家。
按说,石文秀对荆白既有救命之恩,又有知遇之恩,荆白就该粉身以报。然而不介,荆白选择的是恩将仇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