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裴嶷、高瞻、鲁昌等寥寥几人没有被卫朔诱惑外,其他人无不被卫朔描述的南洋风光吸引住,恨不得马上就驾驶着海船到南洋逛一圈,然后装一船黄金回来。

    经过卫朔一番鼓动,在辽东迅速兴起一股海上贸易风潮。无论官府、民间,海上贸易都是目前最火热的话题,不但官府正在组织船队前往南洋,一些有实力的商贾也在积极购买海船。

    但是海上远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古代,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在最近两年里,卫朔一直在锻炼辽东水手们在大海上航行的经验,先是江东再是三韩,最后远行至倭岛,辽东水手一点点积累起丰富的远洋经验。

    不过,一群拥有丰富远洋经验的水手只是让卫朔有了可以进行远洋的基础罢了。除此之外,还得有熟知海上定位技术的人才,否则卫朔派出的船队就等着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吧!

    在现代卫朔没上过海事学校,对航海知识了解不多。他只知道古代海上主要靠天文导航或者靠罗盘、六分仪导航。对于六分仪卫朔并不知道其工作原理,可要说他不了解罗盘,作为华夏人还不如拿块豆腐直接撞死。

    罗盘,说白了就是指南针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方位划分比指南针精密许多,而且罗盘所提供的信息比指南针要多得多。早在战国时,华夏劳动人民就了解并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在制作中指南针的过程中,天然磁石因打击、受热容易失磁,磁性较弱,故司南才没有被广泛流传。一直到宋朝时,有人发现了人造磁铁,后来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指南鱼。

    从指南鱼再加以改进,把带磁的薄片改成带磁的钢针,就创造了比指南鱼更进一步的新的指南仪器。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就应用于航海,也就是航海罗盘诞生了,世界上最早记载罗盘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

    在卫朔的点拨下,崂山水师、贸易船队早就用上了简易罗盘,而且经过一年时间的培养,在他麾下产生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罗盘定位师,足以满足他即将展开的远洋贸易。

    在技术、人手都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卫朔期待已久的远洋贸易终于可以展开,临行之前他将自己根据记忆中的印象绘制了南海地图交给了即将远洋的船队。

    不过,就算有了罗南,加上一份粗略的地图,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手,仍无法保证远洋船队能顺利抵达南洋诸岛,因为还需要一艘适合远洋的海船。

    在三桅帆船发明之前,其实华夏的帆船技术一直领先于欧洲,直到十五世纪中叶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欧洲人前往的东方的道路被阻断。

    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帆船。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

    三桅帆船的出现,改变了西方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也使改变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随后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都和这种帆船及航海新技术密不可分。

    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构造几近完美。

    尽管卫朔十分想将三位帆船弄出来给自己的船队配上,可是对技术底子薄弱的崂山造船厂来说,暂时还无法制造出这种先进的帆船。后来卫朔左思右想,才把目标放在改进现有的沙船上。

    沙船是目前造船厂掌握技术最成熟的一种船,其建造数量最多应用也最广,其特点为平底方艏方艉。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沙船是目前被应用最广的船只,不但在贸易船队中有大量沙船使用,也是目前水师的主力战舰。沙船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平底沙船完全不适合远洋航行,所以一开始卫朔就把目标放在了福船上。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崂山造船厂已成功造出来福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在明代时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崂山号’福船是此次远洋的旗舰,站在码头上,卫朔远远望去,只见‘崂山号’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看起来威风凛凛,在一片身形娇小的沙船面前,如同高贵的君王一般睥睨四方。

    全船分四层,下层装货物压舱,二层住人员,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弩炮向下或四周发射,以克敌制胜。‘崂山号’是崂山造船厂建造的首艘大型海船,其吃水达一丈,是适合航行深海的优良船只。

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

    建兴元年,八月初五,一切准备就绪,在旅顺港内,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即将扬帆。大量光滑的瓷器、精美的丝绸、清香的茶叶都已被装入船舱,水手已做好了完全准备,只等船长下令。

    此次负责远航的人同样出自崂山流民,名叫张方,出身渔家,是个孤儿,今年才二十五岁,但却是崂山资格最老的一批人,是卫朔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东家!”看到卫朔前来送行,张方有些激动地喊道。

    在所有崂山人心目中,卫朔永远都是那个崂山商社的东家,是他改变了崂山人的命运,让崂山人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就算整个世界都背叛了卫朔,崂山人也会誓死不渝追随卫朔。

    同样,在卫朔心中,崂山人永远是他最信任的伙伴和家人。

    “都准备好了?”卫朔笑眯眯问道。

    “嗯,请东家放心,水手、罗盘、地图、医生等等一切远洋所需全都准备妥当了,哦,对了还有这艘庞大的福船。”

    张方眼神迷离地看着海港内那艘身形庞大的‘崂山号’,话说张方自小生活在渔民之家,对大海有着异于一般人的向往之心。

    “主公,什么时候也给我们水师配备‘崂山号’这样的大海船啊?与‘崂山号’一比,眼下水师所装备的船只就显得太落后了!作为水军司主事,我不得不为水师的兄弟们争取一下,否则回头我没脸再在兄弟们中间混啊!”

    正当卫朔与张方二人寒暄的时候,辽东水师统领兼任水军司主事刘总苦着脸走了过来,一见面就冲着卫朔抱怨。

    卫朔没好气地白了刘总一眼道:“你们水师暂时只是在近海一带航行而已,最远不过是到三韩附近海域,怎么会用得上像‘崂山号’这样的海船?”

    “怎么会用不上?现在我们的贸易船队即将前往南洋,一旦我们的贸易船队遇到危险,难道不需要我们水师出动护航吗?没有大型海船,水师如何前往远洋深处?”刘总反驳道。

    “额……”卫朔一时语塞,突然觉得刘总的担忧非常有道理,他沉吟了片刻解释道:“刘主事,以目前崂山造船厂的实力还不可能完全满足水师大规模装备新型战船,不但是新型福船因技术高超建造周期长,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型战船造价昂贵。”

    “以目前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支持我们水陆并进发展,今后十年之内的我们的发展重心都在陆地上,水师的发展就只能暂时延后。”

    “这样啊……唉,真是太让人失望了!”听完卫朔的话,刘总一脸失望。

    看着刘总沮丧的样子,卫朔心有不忍,他看了看身边默然无语的张方,心中灵机一动道:“不过,如果张方此行顺利,且又开拓了整个南洋市场,会让我们的海外贸易规模比之前翻几番,我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发展水师。”

    “真的?”刘总本已绝望,又突然被天上的馅饼差点儿给砸晕。

    卫朔几经思索还是决定每年从海外贸易中抽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发展水师,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水师牢牢绑在海外贸易的这艘大船上,还能给水师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水师一旦和海外贸易结合在一起,以后看谁还敢提出禁海、罢水师的建议!

    “你也不要高兴太早,就算如此前期你们水师也不会得到太多的资金,海外贸易不是说扩张就能扩张的,这需要时间来经营。按照我的估计,要想完全将南洋市场开发出来,我们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你们水师不太可能有太多发展的机会,不过就算每年水师只能从海外贸易中得到很少的一笔钱,可再加上财政拨款,足以让水师在三年内将眼前的规模扩大两倍,五年之内拥有一支全福船组成的海外舰队。”

    “五年啊?是不是太久了!”

    卫朔不再理会‘贪得无厌’的刘总,只小心叮嘱张方道:“张方,你是崂山走出来的人才,是整个崂山人的骄傲。此去南洋危险重重,可我还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崂山这个代表着荣耀和希望的名字,争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完成我赋予你的使命和责任!”

    “请东家放心,张方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张方郑重承诺道。

    为了此次船队远航南洋,辽东上下准备了数日,光是人和物资装船就花费了近两天。到了今天,这支远航南洋的船队终于要正式了。

    为了组建这支船队,卫朔麾下所有三千料以上的海船全都被征集起来。当然了,最受瞩目的还是那艘巨大的‘崂山号’。船身长六丈,宽达两丈半,深半丈,船内有12道隔舱板,将船分成13舱。

    这是迄今为止崂山造船厂建造的规模最大的船只,崂山号拥有三桅风帆,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以及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特征,代表了此时华夏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平。

    二层船舱是人员居住的地方,不过除了船长和大副以及部分技术人员拥有独立的套间外,大多数水手就只能几个人挤在一处居住。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居住环境也让众多水手非常满意。

    海上旅行是一向让人感到烦躁的事情,不光要忍受颠簸之苦,海上的居住环境同样无比糟糕。崂山号在建造过程中,卫朔就特意叮嘱过,要尽可能的为远航中的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码头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官员和人群。张方站在‘崂山号’上,缓缓驶离了旅顺港,宣告了整支船队正式启航。张方站在船头,望着身后庞大的船队,和那些站在甲板上,兴高采烈的官兵,思绪万千。

    前途吉凶未卜,可他无怨无悔!

    近一千三百名水手、商人组成的远洋船队,即将踏上一条完全陌生的旅途,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不仅彼此之间要合作无间,而且更需要一个合格的领袖——张方。从开船的那一刻起,他们所有的生命和忠诚,便都已交托在张方的手上。

    整支船队很幸运,他们这一天风平浪静,卫朔冲着逐渐远去的帆船挥挥手,那一刻心头突然涌上一丝悲伤之色,他无法预知当船队返航那一刻,他们中有多少人会永远消失在大海上,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勇敢的探索者!

    “主公,你说这一次船队远航南洋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受益?”

    阳耽站在卫朔身边,眼神中带着憧憬问,在所有幕僚属下中,最属阳耽关心远洋船队,毕竟没一次船队归来都能给税曹带来巨额收入。

    “怎么也得有几十万两白银吧!”卫朔随口答道。

    “几十万两白银?那不是比今年上半年海上贸易缴入的税收还高?难道南洋真如主公说得那样遍地是黄金?”

    “是不是遍地黄金我不知道,不过那里的确拥有丰富的金矿、银矿以及铜矿。只要我们占领南洋,今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算了,不说这些,走吧,我们回襄平!”随着船队消失在远方,卫朔带着人再次返回了襄平,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

    “石勒那边有新动静吗?”一回到襄平卫朔就迫不及待地问起襄国石勒的情况。

    高瞻站起来答道:“启禀主公,据斥候来报,石勒经过之前一系列动作已成功迷惑了王浚,不过他暂时还没有大举进犯幽州的迹象,看样子今年石勒怕是不会有动作了。”

    “石勒到底在搞什么鬼?冀州已被摆平,王浚也落入其算计之中,他还在担心什么?”

    到了现在,卫朔也不得不佩服石勒的坚韧,看来不到万无一失他是绝不会出手了。

    “若在下所料不错,石勒应该还有个心腹之患尚未解决!”

    “并州刘琨!?”

第167章 出使并州

    卫朔福至心灵一下子就猜到了高瞻所言石勒的‘心腹之患’是谁,刘琨与石勒相争多年,尽管石勒占据着上风,可石勒却从未小瞧过刘琨。刘琨有拓跋鲜卑为其羽翼,实力强横不下鼎盛时期的王浚。

    前段时间为了争夺邺城,石勒与刘琨侄儿刘演曾大战数次,好不容易才击败了刘演占据了邺城。可刘琨的实力并未被削弱多少,就在去年他与拓跋猗卢合作,击败匈奴刘桀数万大军,斩杀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杀得匈奴人横尸数百里。

    石勒欲灭王浚,就不得不考虑刘琨的反应。一旦刘琨统帅拓跋骑兵驰援王浚,必然要打乱石勒的全盘计划。

    “高先生,你说刘琨会派兵援助幽州吗?”卫朔语气中透露着几分忧虑。

    “主公,刘琨和王浚的关系并不和谐,双方曾因争夺代郡一事发生激烈冲突。”

    “永嘉四年,白部酋长反叛率部进入西河郡,匈奴铁弗部刘虎在雁门聚众响应,进攻刘琨所辖的新兴、雁门二郡。刘琨派使者前往拓跋部落求援,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律率领骑兵二万,帮助刘琨平叛。”

    “战后刘琨与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表奏拓跋猗卢为大单于,并封为代公,以代郡作为他的食邑。当时代郡属于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攻打拓跋猗卢,结果被拓跋猗卢打败,王浚也因此对刘琨产生了怨恨。”

    “不过,主公也不必过于担心,以刘越石的情操,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王浚败亡。否则,一旦石勒消灭了王浚,下一个目标定然是并州的刘琨。故,只要刘越石不傻,定会出兵的。”

    卫朔对高瞻的安慰并没放在心上,虽然他并不清楚真实历史上刘琨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可从历史最终结果推断,历史上石勒先后消灭了王浚和刘琨,说明刘琨定然做出了非常愚蠢的选择。

    “刘越石的确不傻,他的人品也非常可靠。可是他却有一群非常弱智的手下,一旦优柔寡断的刘越石被手下人蛊惑,在石勒动手时选择按兵不动,而我们受限于交通条件又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救援,王浚还是免不了覆亡的结局!”

    “为了万无一失,看来我们必须争取到并州刘琨的支援!”

    卫朔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贬低刘琨。刘琨固然有很多优点,却也存在着众多缺点。史书上明确记载道:“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然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

    刘琨因为所信非人已吃了很多次亏,但他却从未从当中吸取过一丁点儿教训。他的父母、儿子,以及连他自己最终都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景前,我想请你亲自去一趟并州,争取得到刘越石的亲口承诺!”

    “请放心,属下定不负主公之托。”

    ……

    此时远在并州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