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

    睁开迷离秀眸,裴颖儿抬眼见到卫朔火热的目光直视下来,不禁心头一烫,眼睁睁看着卫朔厚厚的嘴唇向她的小嘴上印下,身子骨登时变得酥酥软软,如同抽丝过的柳条,一丝娇吟从嘴里迸出。

    “咿……唔……呀……”

    裴颖儿高高昂起螓首,小嘴向外拼命吐着气,眼眸中光亮大盛,过了一会,却又猛地黯淡迷乱,软绵绵的躺倒在榻上,身下香汗淋漓,如同飘在云端之上。

    不知过了多久,房间内喘息声渐渐停止,只见裴颖儿小脸赤红,小嘴微张剧烈吐着气。

    卫朔气旋嘘嘘得趴在她身边,转手将她搂进自己的怀抱中,闭目屏息了好一会,方才呼呼轻笑道:“好舒服啊!”

    “夫君!”

    裴颖儿轻媚小脸上,分明挂足了满意晕色,偏偏又被卫朔一句话逗得羞臊无比。突然她发现自己玉体裸露在外,忙不迭拉了一床裘被过来,将小脸深深埋在里面,香臀儿在后面高高翘起。

    不料,她这副样子,却又勾起了卫朔****。他用手动情得抚摸在美臀上,臀肉绷得紧,入手却是一片火热。

    初时进入时,倒还算是卫朔主动,用足了挑情的手段,到了后面,裴颖儿反而能咬着小牙,紧闭双眸的配合着他,散发出万般撩人的少妇风情。

    情潮刚过,裴颖儿芳心美满自足,刚刚一波接着一波的快潮冲击的她头晕目眩,到了现子骨软绵绵的,抬起手指头都做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忙完政务后,卫朔总是隔三差五抽出时间来陪妻子儿女。虽然卫朔此举只是受现代思想影响,可在外界看来却有贪恋后宅之嫌。而裴颖儿见丈夫温柔体贴,感动之余又让她觉得压力倍增。

    如今二人成婚已有两年时间,连儿子一岁了,可卫朔身边却只有裴颖儿一个女人,外界已有人在谣传说她善妒,霸着卫朔一人不让其他女人染指。为这事连裴颖儿婶娘都亲自过来询问,直到裴颖儿委屈地解释再三,才让婶娘打消顾虑。

    卫朔的专情让裴颖儿感动不已,但她的出身决定了裴颖儿看得比一般人要远,未来卫朔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就是问鼎天下登上九五之尊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不管是为了体现她的大度,又或者为了政治考量,卫府后宅绝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

    “夫君,公主一个人在蓟城听可怜的,不如过几天将公主接到府上住如何?”

    “为何呀?”卫朔颇为不解,“这些年她不都是一个人过的吗?”

    “夫君,如今你是名震天下的镇北将军,坐镇一方执掌数州之地,可夫君不觉得府上后宅女人太少了吗?有点儿配不上夫君的地位?”

    “夫人今日怎么了?为何提起此事?”

    “夫君,身为卫家主妇,自是希望卫家枝繁叶茂。再说主公高居要位也该考虑一下外界感受,高家、宋家、封家、刘家等几位家主多次通过叔父向妾身提起给卫府后宅增添女子,只是夫君一向忙于政事,根本无暇顾及此类小事。”

    “正好过年后夫君有闲暇,妾身便想着将此事给办了,以此来安抚辽东众豪门。”

    卫朔闻言沉默了下来,他一直深受现代影响,倒也没想着故意要三妻四妾。只是裴颖儿说的有道理,随着他地位越来越高,有些事将不再受他支配。拿此次纳妾一事来说,辽东豪门肯定是担心,未来有其他后入家族抢先,才纷纷急着往卫府后宅送女人。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越是成功人士,越有下属主动送女儿巴结,要不然古代皇帝的妃子为何大多数都是臣属的女儿。

    “好吧,这事就交给夫人去办吧!”

    既然无力改变,卫朔只好主动接受,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果然,刚一过完年,裴颖儿便以卫府主母的身份,分别向高家、刘家、封家、宋家等辽东豪门提亲,几大家族得讯后,迅速将早就准备好的女儿敲锣打鼓送进了卫府。如此仅仅几天过去,卫朔便多了几房美妾。(未完待续。)

第316章 一声惊雷

    相比于娶妻纳妾这样的小事,辽东第一届科举引起的轰动绝对是超出任何人想象。

    一时之间,具有“自由报名,不论出身,仅凭才选”特色的科举如同一声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让所有寒门士子为之欢欣鼓舞。

    建兴四年,正月,随着九月份将举行科举的消息传遍各地,不少寒门士子纷纷背起行囊,呼朋唤友结伴朝蓟城而来。

    而在凉州其中一名年约十五岁的年轻士子得知科举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背起包裹踏上前往蓟城的旅途。此人便是日后名垂千古的谢艾,别看谢艾年纪小,可已是满腹经纶,只因出身寒门,却一直无法得到凉州官府重用。

    由于张轨本人出身大族,后来他能立足凉州也是多亏了河西豪族支持,故凉州一直以来奉行的便是依赖豪门统治地方。

    在凉州只有豪门大族才有机会进入仕途,就拿当今凉州四大谋主来说,各个出身河西豪门。宋配出身敦煌宋氏,是敦煌乃至河西的强宗盛族;氾瑗代表的氾氏同样是敦煌望族;阴澹、阴充两兄弟更是出身武威著姓——阴氏。

    而谢艾虽身负才学却因出身寒门始终无法进入凉州官场,要不然历史上谢艾也不至于直到四十多岁才受到重用。不过,这一次受科举影响,谢艾已不打算留在凉州浪费时间,他决心前往蓟城参加科举。

    ……

    “自辽东宣布九月份举行科举以来,各地寒门士子跋山涉水千方百计赶往蓟城。而开科举之道,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进身之阶,主公必因此而赢得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高瞻不禁为卫朔坚持推行科举感到钦佩,短短半月功夫,有关科举的消息便传遍天下。成为新年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件。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幽燕之地士子,连河北、中原、关中、江左等地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只是尔等且不可大意,务必要招待好来蓟城的士子。九月份将是辽东第一次举行科举,你们好好好好准备,可千万不能出现意外。”

    “诺!”

    高瞻、刘翰、皇甫岌、皇甫典等不敢怠慢,虽然首次举办科举对细节不够了解。好在时间充裕,足以让牧府上下好好总结经验。

    “主公,按照预计仅仅是幽燕就将有数百人参加科考,若是考虑到正往蓟城赶的各地士子,前后加起来大概会有超过一千余人参加考试,甚至还有可能更多。”

    “呵呵,天下英才尽入吾罄中!”卫朔得知各地士子正纷纷往蓟城聚集,心中得意万分。

    虽预计有超过千人参加科考,可最终录取人数不会超过三百人。即便如此,在这个时代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才选拔。这还是卫朔考虑到要为日后并州、雍州储备官吏,否则录取人数只会更少。

    “参加科考的都是寒门子弟吗?”

    “是的,主公,据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多半人出身寒门庶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可能是世家子弟。而且大多数世家子还是幽燕本地出身,外地世家子弟来蓟城参与科举的人太少。”

    “尤其是幽州世家此次对科举一事十分热心。像卢氏、寇氏、刘氏、苑氏、董氏等各大世家纷纷准备派出最优秀的子弟参加科举。相反河北、中原、江左等世家对科举的态度就有些不好了。”

    要说这一次对辽东科举最热心的便是原幽州世家,随着卫朔统治日益稳固。再加上其愈发显得是天命所在,让幽州世家逐渐意识到早日融入辽东的重要性。而此次科举,便给了世家们一次机会,故幽州世家才爆发出极大热情来。

    “嗯,这很正常,各地世家对辽东抱有极大成见。想要他们支持科举不太可能。”

    卫朔点点头,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失望,以他与世家的关系,人家不拆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来给他捧场。

    “再说我本来就没打算录取那些世家子弟。只知夸夸其谈不懂治政经济如何能牧守一方?辽东举行科举是要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崇尚清谈的世家子弟,一个也不要录取。”

    “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谨记教诲,绝不敢坏了主公大业!”

    “嗯,科举选士关系到辽东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

    ……

    其实并不是所有世家都抵制科考,比如京兆韦氏便决心派出家族中最出色子弟韦謏(音同笑)前往蓟城参加科考。

    京兆韦氏起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产生于商代末期,定型于战国末期。其家族发迹于西汉中叶,至曹魏时期成为关陇士族代表之一。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

    永嘉丧乱之后,虽有不少卫氏族人避乱南下,但仍有大量京兆韦氏留居关中。一开始韦氏迫于现实离乱,纷纷避世隐居不仕,后来卫朔西入关中,让韦氏意识到明主已然入世,韦氏已无隐居必要,遂开始谋划入幕辽东。

    新年刚过,辽东将在九月份举行科举的消息传到了关陇,虽然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口诛笔伐,但梁氏、皇甫氏、游氏、韦氏等关陇豪门纷纷派出子弟沿着安定、北地、冯翊、陉北等路线前往幽燕参加科考。

    ……

    辽东欲行科举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前往蓟城,同时亦引起各方猜忌,其中既有赞同者又有不屑者,更有大魄力者欲效仿之。江东世家为了掩饰内心恐惧,纷纷对科举制大肆诋毁。而琅琊王虽看到科举制的好处,却迫于世家压力连提都不敢提。

    到了最后各地势力中,真正有心推行科举制的竟是奴隶出身的石勒。石勒出身底层,深知下面人才往上爬的艰辛,而辽东科举制让他眼前一亮,便有心效仿之。

    “孟孙,可曾听说辽东将举行科举?”

    “略有耳闻。”

    对于蓟城科举,张宾心情十分复杂,作为智谋之士他如何看不清科举一事的深远影响,他只是可惜如此好的政策却被辽东抢先。本来他对石勒抱有十足信心,然自辽东崛起以来,张宾愈发觉得襄国前途暗淡。

    “我欲在襄国推行科举不知可否?”

    “不行!”

    “为何?”

    自体会到张宾的作用后,他念念不忘招揽人才,只是多年来见识了各种各样人才后,再也没有人可与张宾相提并论。今日一听说科举一事,石勒便意识到科举在招揽人才上的重要性,他认为辽东推行的科举制有利于招揽人才。

    “主公,辽东推行科举制是以均田制、学堂制、普世教育制为基础,我襄国继承了魏晋体制,依靠世家大族维持统治,根本没有推行科举制的基础。若主公强行为之,必将引发政局动乱,值此关键时刻襄国一乱,谁能保证幽州不乘虚而入?”

    石勒闻言脸上一阵抽搐,他现在总算明白卫朔为何不待见世家了,原来依靠世家固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一个地方,可也因此埋下了隐患。相反辽东虽然遭到世家全面抵制,可他们基础打得牢靠,根本无惧任何风雨波折。

    石勒不甘心人才被辽东所用,便咬着后牙槽道:“孟孙难道我等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才前往蓟城?那辽东如今已强悍如斯,若再不加以遏制,未来必是襄国大敌。”

    “除了派兵拦截外,我等又能如何?”面对大势连智深如海、智算不亚于留侯的张宾亦是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第317章 青州求援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以前元宵节虽然也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可官方并不是很看重该节日。直到去年幽燕各地大肆推广阐教后,正月十五作为阐教极为重要的日子,才成为辽东上下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

    按照阐教的说法,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始天尊混沌开天创世后,在世家停留的最后一天,过了十五大天尊将居于混沌回归宇宙。为了欢送大天尊,各地百姓、信徒将释放灯船寄托美好祝福。

    这天卫朔穿上新衣服,带着裴颖儿、高娟、宋莹莹等妻妾,参加辽东组织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该活动旨在与民同乐,有大批百姓响应参加,现场十分热闹。

    经过改造过的蓟城,规模浩大,又引永定河从城中穿过,两边楼宇台阁耸立,岸柳成荫,芳草鲜美,元宵庆祝活动便在永定河岸边举办。

    而永定河水道经拓宽,目前已经成为蓟城极为重要的水运通道,南来北往的货船有的直接在燕国海边登陆,然后便沿着永定河而入蓟城。

    眼下正值元宵佳节,为了官民同庆,卫朔特意给了辽东文武三天假期,一时间蓟城里的瓦舍酒楼分外地热闹起来。

    若是换做几年前,幽燕百姓可不相信能过上好日子,好在造孽的王浚死了,来了个爱护百姓的卫将军,在百姓们看来,只要镇北将军平安无事,他们的生活就有盼头儿。正好借元宵节来临之际,百姓们纷纷恭祝镇北将军万寿无疆。

    当卫朔车驾出现在街上时,引得拥挤在两边的百姓纷纷欢呼不已,街道两边的酒楼上早挤满了瞧热闹的有钱人。他们在两边的酒楼订一个临街的窗户。以便居高临下的欣赏镇北将军风姿。

    只是在满楼的私宴之中,三楼有个房间内的客人却是稍有不同。

    这个房间恰好位于酒楼三层南面东端,房内客人既能够凭窗观赏街上风景,又可以避免被外界打扰。在房间里面坐着的,正是青州使者乐安国内史田华。

    面对满桌美酒佳肴,田华却是兴致缺缺。虽然随从在席间屡屡殷勤相劝,然田华也只是点到即止,只是示意众人不必在意他只管尽兴。

    微微寒风透过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将屋内炙肉鱼脍的浓烈气息稍微吹散些,冷风过后,烧烤炭火散发出的热气渐渐消失,让屋内众人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田华侧靠在窗边凭栏眺望,入目之处全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自进入蓟城后。他感触最深的便是整整齐齐的街道。他本以为临淄、广固城已经够繁华,可到了襄平、蓟城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

    辽东果然是盛世景象!

    民丰物阜,君明臣贤,又有数十万可以轻松击败胡虏强寇的厢军府兵,辽东已初露出几分霸主之象。谁能想到当初托庇于曹嶷麾下的小小盐田使,几年时间便折腾出如此一番基业来?

    而今辽东已全取幽平两州,未来不出意外的话。雍州、并州怕是难逃辽东之手。辽东收复雍并两州,将来又有哪个势力是辽东的敌手?青州的出路又在哪里?

    去年曹嶷在青州世家的蛊惑下。趁着汉国兵败关中之际,悍然打出晋室旗号。刚开始得到琅琊王的册封后,多年心愿一朝实现曹嶷十分兴奋,然而随着石勒南下青州,他才意识到当初的举动有多鲁莽。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曹嶷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好在曹嶷执掌青州以来。不曾掳掠地方,待士族甚厚,再加上青州世家担心遭到石勒报复,便全力支持青州抗敌。

    双方大战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进入寒冬之后。石勒才暂时停止了进攻。

    曹嶷自知不是石勒对手,为了不被其吞并,他不得不想办法向外界求援。其中辽东便是青州上下最为看重的外援,曹嶷、田华等人认为只有得到辽东帮助,青州才有希望击败石勒。

    这一路上在辽东境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