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前叫门!”卫朔站在门口沉思片刻吩咐道。

    “诺!”张彪一溜烟的跑到门前。“咚咚”敲起大门来。

    处理完政务后,卫朔便带着裴嶷、焦嵩、张彪等在五百护卫的保护下,前往朝那拜访安定县大儒皇甫方回。皇甫方回如今五十多岁,曾与张轨、挚虞等西北诸名士一同跟随其父皇甫谧研习儒学、玄学。

    历史上皇甫方回曾在永嘉之乱后避居荆州,受到陶侃礼敬。当时陶侃正被王敦忌惮,因此而惹恼了王敦从弟王廙,竟被王廙以其不尊重自己为由给杀掉,并未有太多机会表现自己。

    史书上记载:“以方回为侃所敬。责其不来诣己,乃收而斩之。荆土华夷。莫不流涕。”

    这一世似乎受到卫朔蝴蝶效应的影响,皇甫方回竟没前往荆州隐居,无意中逃过一劫。

    皇甫方回精通儒学,正好卫朔打算在关中整修学堂,就缺一名大儒坐镇。

    卫朔看着皇甫家精致典雅的院落,思绪早就不知飘向何方。此次他前来拜访皇甫方回。是希望其能出任雍州学政,主管安定、上郡、北地、新平、朔方诸地的文教事宜。

    “吱呀!”大门终于被人打开,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从院里迎面走了出来。

    卫朔抬头一瞧吃了一惊,来人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像个有文化的儒生,反而有股将门虎子的感觉。只是精神有些不太好,似乎满腹心事,眉宇间带着一股忧郁。

    “请问这里是玄晏先生家吗?”

    “没错,玄晏先生正是家父,不知诸位……”

    皇甫方回面带疑惑看着门前黑压压一片人,竟是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自皇甫谧去世,他兄弟二人又避世隐居后,皇甫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过了。

    “哦,原来是玄晏先生的公子,真是失敬失敬!在下裴嶷,这位是我家主公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辽东卫朔?”

    皇甫谧大吃一惊,没想到来人名头如此大,竟是名震关中的镇北将军。要说近来风头最盛者莫过于眼前这位镇北将军,其一入关中便击败十多万胡族联军,轻而易举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关中局势。

    “正是卫某,冒昧前来,请皇甫先生见谅!”

    “将军请进吧!”

    镇北将军名头是不小,可皇甫方回一直秉承其父教诲,虽学问精深却毫无出仕之意,因此对于卫朔来访,他也没怎么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来,很随意的招呼卫朔诸人。

    似乎感受到皇甫方回透露出来的冷淡,不过卫朔却不以为意,来之前焦嵩已多次提醒过,故而也没想着一见面皇甫方回就纳头便拜。

    皇甫方回引着众人步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并让仆人奉上茶水。

    “皇甫先生,今日在下冒昧前来,是希望先生能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卫朔没废话,一上来就表明了来意。

    皇甫方回闻言却不为所动,自父亲去世之后,又逢天下大乱他便熄了出仕之心,只想找个安稳地隐居下来。

    “多谢将军厚爱,只是草民已打算隐居不再过问时事,请将军另请高明吧!”

    闻言卫朔眉头一皱,没想到皇甫方回竟如此油盐不进,正要再劝说几句。

    不料,却被裴嶷暗中拉了一把,又轻轻冲卫朔摇摇头,示意让他来。

    “皇甫先生深得玄晏先生儒学真传,若就此埋没一生岂不太可惜?再说自后汉以来,安定皇甫家便家道中落,皇甫先生身为家族精英,难道不想重振家门?”

    “草民谢将军厚爱,只是在下决心已下,打算隐居著书立说,因此只能让诸位失望了!”

    皇甫方回依旧不为所动,眼下他早就对仕途失去了兴趣,一心想要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

    “或许皇甫先生并不知晓我家主公为何要大费周章请先生出山,真实情况并不像先生心中想得那样。我家主公深知皇甫先生品行高洁,不愿被俗务缠身,打算委任先生一州之学政要务,全面主持安定、上郡、北地、朔方等数郡之地的文教推广。”

    “自我家主公出仕以来,便十分重视文教,早在辽东时便委任刘赞、孔纂等数位大儒为学政,主持幽平两州文教推广。进入关中之后,局势稍有好转,镇北将军便决心在关中大力建造学堂,推广普及教育。”

    “在下相信,只要此计划能顺利展开,未来关西文教必将比肩关东!只可惜关西儒学不昌,竟无一人可充任学政一职。后来听闻皇甫先生大名,才特意登门拜访,想借先生盛名来发展关西文教事业,却不想先生如此迂直。”

    听裴嶷介绍起学政职能,皇甫方回心略有所动。学政一职倒挺对他脾气,既不用入仕与复杂的政治斗争打交道,又能安心做学问、教学生。

    见皇甫方回有些心动,裴嶷便趁机劝道:“先生既有意著书立说,就更应该就任学政一职。在辽东凡出任学政者,无不是宿儒大家。先生执掌文教之后,可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与其他儒学大家交流学问,岂不更有利于先生完善自己的著作理论?”

    这时卫朔又趁热打铁道:“皇甫先生一代大儒,若就此终老山林,实乃天下学子的巨大损失,望先生慎重考虑。”

    “唉,将军如此盛情,真……真是让在下盛情难却,请诸位给在下几天时间,考虑过后一定给将军个满意答复。”

    虽最终也没有得到皇甫方回的亲口承诺,然其已有七分意动,卫朔也算是初步达到了自己目的。

    (未完待续。)

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

    “大晋天子诏曰:征讨都督、镇北将军卫朔出征匈奴有功,朕心甚慰,敕封其为燕郡公,着其南下长安面圣谢恩!”

    随着幽平两地储备的物资源源不断涌入关中,流民为了生存开始疯狂地涌入冯翊、北地、新平、安定几个郡县。

    灾民大量涌入给负责赈灾的游子远、莫含等带来巨大压力,而他们除了咬紧牙关依旧按照之前定下的赈灾计划,竭尽全力地安置灾民外,别无他法。

    然而辽东在雍州北部不断闹腾,却侵犯了索綝、麴允代表的关中豪族利益,其中麴家在北地的田产已被辽东军没收并分给流民。

    为了‘讨回公道’,麴允、索綝二人以天子司马邺的名义给卫朔下旨,让其到长安面圣!

    “主公,天子也太抠门了,辽东军消灭了十万胡虏,竟只赏了一郡公爵位,就这还让主公亲自到长安谢什么恩!”

    鲁昌嘴角一撇满脸皆是不屑之色,显然是对长安天子如此薄待卫朔表示不满。其余众将同样觉得不忿,想那刘琨不过是守着晋阳罢了,天子大手一挥便得了司空之位。而辽东出生入死,没想到到头来只得了这点儿好处!

    “哼!或许这根本就不是天子下的旨意,一定是索綝、麴允二人捣的鬼!”

    当辽东展开赈灾后,每日里派发出去的粮食、五铢钱不计其数,在长安城内有不少世家官僚垂涎三尺,只是迫于辽东军威名,才不敢轻易下手,便撺掇了麴允、索綝二人想将卫朔召至长安来。

    与此同时,随着辽东军连战连捷,本来还蠢蠢欲动的各部胡人纷纷再次表现出墙头草特性。为了避免遭到晋军报复。曾经与匈奴人有联系的汉族豪强、氐族渠帅、羌人首领纷纷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觐见天子,表达恭顺投诚之意。

    而索綝这位总督朝政的尚书仆射、太尉越来越受关中胡族欢迎,那些胡人不傻自然知道如今朝堂上谁是真正的话事人,他们带着大笔财宝前来贿赂索綝,试图避免自己的部落遭到与卢水胡一样的命运。

    最近索綝忙着收礼收得手都软了,直到这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像个大权在握的上位者。

    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指着满屋的珠宝钱财,索綝对下人吩咐道:“赶紧收拾起来,让姓卫的知道可不妙!”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太尉大人乃中枢辅弼朝政的重臣,那卫朔不过一外藩镇将罢了,他又能拿太尉如何?”

    自被卫朔赶出新平郡之后,新平太守竺恢便跑到长安投靠了索綝,他本就是被索綝、麴允提拔上来的豪强无赖,品尝过权力的好处后再也不愿回归草民。

    “不能这么说,卫朔手握强兵。又刚刚立下殊功,再加上大肆救济灾民,使其在关中威望甚高。眼下我最担心他趁机强势入主朝堂,幸好他就要来长安了,若是他识趣也就罢了,不然……哼!”

    索綝眼中精光一闪,此人别的爱好没有,却最是贪财好权。前半生生活在父亲阴影下。显得碌碌无为,不成想机缘巧合下扶助司马邺登基长安。得到了其梦寐以求辅弼朝政的大权,一下子满足了他对权力的渴望。

    为了保住手中权力,索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当初为了避免权力落入南阳王司马保手中,他阻止天子司马邺西入秦州时,甚至都做好了牺牲掉司马邺的打算。

    “我的,都是我的。谁也不能抢走!”索綝在心中默默念叨。

    ……

    建兴三年,八月,卫朔奉诏前往长安觐见天子。

    长安城,作为曾经的大汉都城,在两汉四百多年历史长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听取谋臣娄敬、张良的建议——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决定将都城定于长安。

    按照‘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标准,负责督建长安的丞相萧何将长安城修建的宏伟华丽、大气磅礴。

    不过直到汉武帝时期,汉长安城才真正完成了它的“顶级配置”,其面积约36平方公里,仅城墙周长就达25公里,规模远超同时期的罗马城、拜占庭城和巴格达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

    俱往矣,400多年弹指一挥间,汉代以后,那个无比辉煌的西汉都城渐渐湮没在荒草之下。

    到司马邺登基时,长安便已是“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没想到长安城竟如此荒凉!”

    卫朔卧马扬鞭指着破败的长安城感慨万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安历经战乱,大量建筑毁于战火,早不复汉时辉煌。

    “自东汉以来,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便从长安转移到洛阳,长安的地位便一降再降。其实汉末西羌屡叛不平,与长安地位下降不无关系。”

    “主公,快看,有人来了!”

    顺着裴嶷手指方向瞧去,只见一群衣着华丽的贵人从长安城走出来,却是原冯翊郡守梁肃、雍州刺史麴特二人代表朝廷前来迎接卫朔一行。

    由于匈奴入侵,胡族叛乱,让关中百姓受尽了苦难,故而当卫朔率领辽东军消灭匈奴人的消息传遍关中时,各地百姓无不热泪盈眶,拍掌欢庆之余,奔走相告。

    今日是大功臣镇北将军抵达长安之时,不少百姓簇拥在街道两边伸长脖子,想要第一个看到卫朔身影。长安百姓对卫朔印象很好,不但是辽东军打垮了匈奴主力,更重要的是其在收拢流民,此举便轻易俘虏了关陇百万庶民的心。

    辽东人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才进城,为首的自然是镇北将军卫朔,段文鸯、张彪一左一右紧紧护着他。

    众人脸上都没有笑意,只是凝重的警惕着四方,慢慢的往前走。

    其实不止长安百姓关心刚刚进入长安的卫朔,随着卫朔进入长安城,已牵扯到各方利益。

    且不说正盼着从卫朔手中讨下叛乱胡虏性命的索綝,就是麴允、梁芬两位大佬也因卫朔到来而变得紧张起来。

    “父亲,镇北将军入城了!”梁策望着正闭目养神的父亲梁芬轻声道。

    “唉,猛虎已入城,却不知何处去寻伏虎人?”

    梁芬满脸忧虑,他深知索綝已被权势蒙住了双眼,是绝不甘心交出手中权力的。若仅仅是权力之争,梁芬倒还不怎么担心,关键是最近索綝收受大量贿赂,企图包庇叛乱胡部,他这样做只会激怒卫朔。

    以梁芬对卫朔的了解,只看他不顾豪强反对在关中强势推行均田制、释奴令可知,其人强势至极是绝不会做出妥协,索綝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自寻死路罢了。

    考虑到索、梁两家是姻亲关系,梁芬担心日后遭到卫朔报复,他曾多次私下里劝说过索綝,然而索綝早被大量珠宝晃花了眼,根本听不进任何劝阻。

    “策儿,找个机会请镇北将军到府上做客,老夫要亲自见见他!”

    “诺!儿子这就去安排!”梁策转身离去。

    本来麴允挺欣赏卫朔的,可后来因辽东在北地推行均田制一事而恼恨上了卫朔。只是麴允一向仁厚无威断,他除了生闷气外,根本就没想过要对卫朔下辣手。

    故在索綝、梁芬、麴允三人中,唯有麴允对卫朔的情绪最为复杂,他既不像索綝那样欲制卫朔于死地,又不像梁芬‘识时务’准备投靠辽东,总之连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对待卫朔。(未完待续。)

第295章 老而弥坚的梁芬

    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则老而弥坚,说得就是像梁芬这样的人。

    梁芬自幼便被整个梁氏家族寄予厚望,承担着兴旺梁氏的重任。

    别看梁芬已经五十多岁了,可他振兴梁氏的信念却比从前更加强烈。

    本来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长安朝廷身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长安诸位大臣的表现却越来越让他失望。

    与宣帝、文帝相比,年幼的司马邺缺乏驾驭豪杰的手段和能力,连索綝都能将其玩弄于鼓掌之上,更别说卫朔、王敦、刘琨之流。

    对司马邺失望之后,梁芬便渐渐远离了朝堂,一开始他本想着迁居江左,然卫朔的到来改变了梁芬的想法。

    以梁芬的眼光如何会看不出卫朔的发展前景,很多人都说辽东背后缺乏世家支持,可他却知道像河东裴氏这样的顶级世家都在支持辽东。裴家敢在卫朔身上下赌注,显然看出辽东拥有成事的潜力。

    梁芬请卫朔前来,自然是想将梁家绑在辽东战车上。

    大司徒府门前,在梁策的陪同下,卫朔与裴嶷二人拾阶而上,两边仆人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名震关中的镇北将军,眼神中透露着害怕与兴奋。

    “见过大司徒!”

    走进到正厅,卫朔抬头便看到梁芬坐在上首,别看梁芬垂垂老矣,但整个长安城内却只有他一人让辽东方面忌惮不已。

    “请坐,卫将军果然是年轻有为!”

    “谢过大司徒!”

    “不知大司徒请卫某过来所为何事?”

    “老夫有一事不明,想当面向卫将军请教!”

    “哦?司徒大人有何疑问不妨直说,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呵呵,卫将军果然爽快,既然如此老夫便直言了。听说卫将军连日来已将数十位豪强、渠帅安上勾结胡虏的罪名,并没收了对方的田产,所得土地也被统统分配给流民。”

    “老夫曾仔细研究过卫将军在冯翊推行的新政,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均田制,计口授田固然收拢了不少庶民之心,可……可卫将军不担心惹出大乱子吗?”

    “卫将军有所不知。在偏僻的幽燕推行均田制或许没什么,可一旦推广到关中、中原世家林立之所,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那里世家林立、豪族遍野,若是辽东强行推行均田制,恐怕会引起天下动荡啊!”

    这是梁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在他看来无论裴嶷、高瞻等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