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九三页一六行昭二十*(三)**'二'*年惠栋谓“三”当作“二”。今据改,与左传合。
三三九三页一七行成睾北门名*(王)**'玉'*门据殿本改。按:前书及通鉴并作“玉”。
三三九四页二行见东京赋*(曰)*汲本“曰”作“云”。按文此字当衍,殿本无,今据删。
三三九四页四行周襄王处郑地汜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襄王所处在颍川之襄城,注文重出,当去此存彼。
三三九四页六行一名密县按:今左传杜注作“新郑,郑新密,今荥阳密县”。惠栋云注文有脱误。
三三九四页七行多美垩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今山海经云“多美玉青垩”。
三三九四页七行其名曰*(□)**'□'*据汲本、殿本改。
三三九四页八行在县西北按:“在”上当脱“杜预曰”三字。又按:左传杜注“西北”作“东北”。
三三九四页一五行楚杀鄤子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左昭十六年经传“鄤”均作“蛮”,注误。
三三九五页五行有絺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絺”说文作“郗”。
三三九五页一二行王取郑隰城按:“取”疑“与”之误。左隐十一年王以苏忿生田与郑,有隰郕,杜注“在怀县西南”。僖二十五年传“隰郕”作“隰城”。
三三九六页一三行左传僖四年晋文公围南阳按:注有误。僖四年重耳方出亡,安有所谓“晋文公围南阳”事?
三三九六页一三行太行之山按:“行”原斗“时”,径改正。
三三九六页一五行县西北有*(绬)**'攒'*城据汲本、殿本改。
三三九七页一一行洹水所出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水经“洹水出上党泫氏县”,注云“出洹山,在长子县也”。又“东过隆虑县北”,注云“县北有隆虑山”。是隆虑非即洹水所出。
三三九七页一三行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绝也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大衣冠”不词,疑“大”下有“族”字,“衣冠”属下为句。
三三九七页一五行蒲膎按:前志“膎”作“反”。
三三九八页五行兖水出集解引惠栋说,谓“□”当作“沇”。又引钱大昕说,谓□即沇字,古人从水字或横写,沇作□,亦是以立水为横水,隶省为六尔。□州本以沇水得名,非两字也。按:说文“沇”下段注云,古文作□,小篆作沇,隶变作□,此同义而古今异形。
三三九八页六行有*(祁)**'析'*城山据殿本改。按:钱大昕谓“祁”当作“析”。
三三九八页七行*'巫'*咸山在南王先谦谓“咸”上脱“巫”字,班志可证。今据补。
三三九八页一0行僖*(九)**'二十四'*年晋怀公死高梁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注引左传纪年多讹,晋文公入国而后杀怀公于高梁,是僖二十四年事。今据改。
三三九八页一一行恚У匾财窖舳系孛砹臧矗鹤⒁抛⒂形蟆4呵锍善吣甓抛⒆鳌奥砹辏'地。阳平元城有地名马陵”。又按:王先谦谓“恚А钡弊鳌拔骸薄!
三三九八页一四行县有董亭按:校补谓今左传注作“汾阴县有董亭”。考晋志无汾阴县,此或据魏旧言之,而其时亭地已改隶汾阴耳。
三三九八页一五行古之纶少康邑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梁国虞县有纶城,少康邑,注失考。
三三九九页五行盗跖頉临河*'曲'*集解引惠栋说,谓案皇览,頉临河曲,直宏农华阴山潼乡,注脱“曲”字也。今据补。
三三九九页一0行在县西二十里按今左传杜注作“在河东解县西”,不言“二十里”。
三三九九页一四行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瑕城按:今左传僖十二年无此注。僖三十年“许君焦、瑕”,杜注“晋河外五城之二邑”,即此,然不云“猗氏县东北”也。
三四00页七行在县东八十里按:左传杜注云“在平阳绛邑县东”,不言“八十里”。
三四00页一一行得石旘按:汲本、殿本“旘”作“棺”。
三四00页一六行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据集解引马与龙说补。按:马与龙谓注“曲沃”上脱“自”字。汉书地理志“河东郡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注地道记说盖即本班志,当在前“绛邑”下,不知何以置此。地道记不应若是之误,刘昭亦不应误引若是,当由后人传写误脱,因妄窜耳。
三四0一页八行有务乡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刘圣公传作“蓩乡”,音莫老反。
三四0一页一三行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此注错简,当在下“陕有陕陌”之下。
杜预左传注云“桑田,□地,在弘农陕县东北”。盖旧志陕有桑田亭,而刘昭引此文为注也。又按:注“桑田亭”原斗“桑里亭”,径改正。
三四0一页一四行出*(衡)**'衙'**(山)*岭下谷按:前志“衡”作“衙”,水经河水注及开山图亦作“衙”。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衡”当作“衙”。又前书补注引段玉裁说,谓“岭”误析为“山领”,古“岭”祗作“领”字。王先谦谓段云“山”字衍,是。今据以改删。
三四0二页四行□都上阳在县东*'南'*按:左传僖五年“晋侯围上阳”,杜注“上阳,□国都,在弘农陕县东南”。今据补。
三四0二页一0行从河曲南行而东尽故□按:今左传杜注作“从河南而东尽□界也”。
三四0二页一四行奏又改曰宁秦按:齐召南谓此注六字亦错简,当在下华阴注“高帝改曰华阴”之上,证以前志自明。
三四0二页一七行名曰肥遗殿本“遗”作“□”,与今山海经合。按:校补谓□后起字,疑本通作“遗”。
三四0三页七行有*(严)**'掫'*城按:集解引洪颐鹚担奖臼榱跣⒁咀鳌皰舫恰保把稀笔恰皰簟弊种铩=窬莞摹!
三四0三页一0行长安城方*(亦)**'六'*十三里据校补引钱大昭说改。按:史记吕后纪索隐引亦作“六十三里”。
三四0三页一一行葬城东南桐*(松)**'柏'*园据集解引惠栋说改。
三四0四页一七行雒水出*(护)**'讙'*举之山集解引惠栋说,谓“护举”山海经作“讙举”。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水经亦作“讙举”。今据改。
三四0四页一七行*(觽)**'史'*记云据汲本、殿本改。
三四0五页三行左传曰*(昭)**'哀'*四年楚*(左)**'右'*师军苍野据左传改。
三四0五页三行杜预曰在县南按:今左传杜注云“在上雒县”,不言“南”。
三四0六页一行杜预曰古梁国按:左传文公十年,晋伐秦,取少梁,杜注“少梁,冯翊夏阳县”。与此异。
三四0七页五行尔雅*(曰)*十薮按文“曰”字当衍,今删。
三四0八页一行汉*(书)*旧仪按:“书”字衍,今删。
三四0八页一行魏*(志)**'略'*曰集解引陈景云说,谓今本魏志无此文,疑出魏略,“志”字偶误。按:游楚事见魏志张既传注,正引魏略,今据改。
三四0八页一行*(国)**'用'*游楚为太守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国”当作“以”。
今按:何焯以宋残本校,“国”作“用”,国用形近易误,今从何校改。
************后汉书志第二十 郡国二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右豫州魏郡钜鹿常山中
山安
平河闲清河赵国勃海右冀州 Ua**颍川郡***
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 Ub**阳翟**禹所都。'一'有钧台。'二'有高氏亭。'三'有雍氏城。'四'**襄**有养阴里。**襄城**'五'有西不羹。'六'有泛城。'七'有汾丘。'八'有鱼齿山。'九'**昆阳**有湛水。'一0' l**定陵**有东不羹。'一一'**舞阳**邑。**郾***
*临颍***
*颍阳***
*颍阴**'一二'有狐宗乡,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一三'**许**'一四'**新汲**'一五'**覸陵**春秋时曰覸。'一六'**长社**有长葛城。'一七'有向乡。'一八'有蜀城,有蜀津。'一九'**阳城**'二0'有嵩高山,'二一'洧水﹑颍水出。'二二'有铁。有负黍聚。'二三'**父城**有应乡。'二四'**轮氏**建初四年置。
注'一'汲冢书:“禹都阳城。”古史考曰“郑厉公入栎”,即此也。晋地道记曰去雒阳二百八十六里,属河南。
注'二'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曰有钧台陂。帝王世记云在县西。
注'三'左传成十七年恚种#粮呤希旁ぴ幌匚髂稀!
注'四'左传襄十八年楚伐郑,侵雍梁,杜预曰在县东北。史记齐愍王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
注'五'左传定四年“盟嚱鼬”,杜预曰县东南有城嚱亭。
注'六'杜预曰有不羹城。
注'七'杜预曰在县南。周襄王所处。
注'八'左传襄十八年楚治兵于汾,杜预曰县东北有汾丘城。
注'九'左传谓鱼陵,杜预曰鱼齿山也,在儏县北。
注'一0'左传襄十六年,楚公子格与晋战于湛阪。
注'一一'杜预曰县西北有不羹亭。地道记曰:“高陵山,汝水所出。”
注'一二'左传文九年楚伐郑,师于狼渊,杜预曰县西有狼陂。献帝遣御史大夫张音奉皇帝玺绶策书,禅帝位于魏,是文帝继王位,南巡在颍阴,有司乃为□于颍阴。庚午,登□,魏相国华歆跪受玺绶,以进于王。王既受毕,降□视燎,成礼而反。帝王世记云:“魏文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亦禹贡豫州之域,今许之封内,今颍川繁昌是也。”
北征记曰:“城在许之南七十里。东有台,高七丈,方五十步,台南有□高二丈,方三十步,即受终之□也。”案北征记云是外黄县繁昌城,非也。
注'一三'史记魏哀王五年秦伐魏,走犀首岸门,徐广曰岸亭。
注'一四'左传庄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奔桐丘,杜预曰县东北有桐丘城。献帝徙都,改许昌。
注'一五'左传文元年恚Э状锴种#ツ遇ぜ翱铮旁ぴ幌囟庇锌锍恰3墒吣攴*(齐)**'郑'*至曲洧,杜预曰县治曲洧,城临洧水。
注'一六'春秋郑共叔所保,故曰“克段于鄢”。又成十六年晋败楚于鄢陵。李奇曰:“六国曰安陵。”
注'一七'左传隐五年宋伐郑,围长葛。县本名长葛。地道记曰:“社中树暴长,汉改名。”
注'一八'左传襄十一年诸侯师于向,杜预曰在县东北。
注'一九'史记曰魏惠王元年韩﹑赵合军伐魏蜀泽。
注'二0'帝王世记曰:“阳城有启母頉。”
注'二一'山海经谓为太室之山。禹贡有外方山,郑玄毛诗谱云外方之山即嵩也。
孟子曰“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注云嵩高之北。
注'二二'晋地道记曰:“颍水出阳干山。”
注'二三'史记曰周敬王十九年郑伐负黍。冯敬通赋“遇许由于负黍*(山)*”也。
注'二四'杜预曰应国在西南。史记曰客谓周最,以应为秦王太后养地。
Ua**汝南郡***
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 Ub**平舆**有沉亭,故国,姬姓。'一'**新阳**侯国。**西平**有铁。有柏亭,故柏国。**上蔡**本蔡国。**南顿**本顿国。**汝阴**本胡国。'二'**汝阳***
*新息***
'侯'*国。 l**北宜春***
*□强**侯国。**灈阳***
*期思**有蒋乡,故蒋国。**阳安***
'有'*道亭,故国。'三'**项**'四'**西华***
*细阳***
*安城**侯国。有武城亭。**吴房**有棠溪亭。'五'**鲖阳**侯国。'六'**慎阳***
*慎***
*新蔡**有大吕亭。'七'**安阳**侯国。有江亭,故国,嬴姓。**富波**侯国,永元中复。**宜禄**永元中复。**朗陵**侯国。'八'**弋阳**侯国。有黄亭,故黄国,嬴姓。**召陵**'九'有陉亭。'一0'有安陵乡。 l**征羌**侯国。有安陵亭。'一一'**思善**侯国。**宋**公国,周名郪丘,汉改为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有繁阳亭。'一二'**曪信**侯国。有赖亭,故国。'一三'**原鹿**侯国。'一四'**定颍**侯国。**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一五' l**山桑**侯国,故属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一六'**城父**故属沛,春秋时曰夷。'一七'有章华台。
'一八'
注'一'有*(挚)**'□'*亭,见说文。
注'二'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地道记有陶丘乡。诗所谓“汝坟”。
注'三'杜预曰在县南。袁山松书有朔山。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二县置阳安都尉。”
注'四'故国,左传僖十七年鲁所灭。地道记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
注'五'左传曰房国,楚灵王所灭。又楚封吴王夫概于棠溪。地道记有吴城。
注'六'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頉,民谓之楚王岑。永平中,葛陂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鼎,而铭曰‘楚武王之頉’。民传言秦﹑项﹑赤眉之时欲发之,辄颓坏*'填'*厌,不得发。”
注'七'地道记曰故吕侯国。左传昭四年吴伐楚,入栎,杜预曰县东北有栎亭。
注'八'左传成六年楚拒晋桑隧,杜预曰县东有桑里亭。
注'九'左传昭十三年楚蔡公与子干﹑子鴋盟于邓,杜预曰县西南有邓城。
注'一0'左传僖四年齐伐楚,次陉,杜预曰在县南。苏秦说韩宣惠王曰:“南有陉山。”
注'一一'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博物记曰故安陵君也。
注'一二'左传襄四年楚师繁阳,杜预曰鲖阳南有繁阳亭。
注'一三'史记楚封王孙胜白公。杜预曰曪信县有白亭。
注'一四'春秋左氏传僖二十一年宋盟鹿上,杜预曰原鹿县也。
注'一五'史记曰楚庄王封孙叔敖子,又蒙恬破楚军。
注'一六'苏茂奔垂惠,王刘纡。
注'一七'夷属陈,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有干溪,在县南。
注'一八'杜预曰:“章华宫在华容县城内。”
Ua**梁国***
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 Ub**下邑**'一'**睢阳**'二'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三'有鱼门。'四'有阳梁聚。'五'**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六'有纶城,少康邑。**砀**山出文石。'七'**蒙**'八'
有蒙泽。'九'**谷熟**有新城。'一0'有邳亭。'一一'**覸**故属陈留。**宁陵**故属陈留。'一二'有葛乡,故葛伯国。'一三'**薄**故属山阳,*'汤'*所都。'一四'
注'一'左传哀七年筑黍丘,杜预曰县西南有黍丘亭。
注'二'北征记曰:“城周三十七里,南临濊水,凡二十四门。”地道记曰:“梁孝王筑城十二里,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
注'三'左传桓十四年宋伐郑,“取太宫之椽,为卢门之椽”。昭二十一年败吴鸿口,杜预曰县东*'南'*有鸿口亭。地道记曰:“昭二十一年‘御诸横’,横亭在县南。”
注'四'左传僖二十二年邾人悬公冑于鱼门。
注'五'左传十二年楚伐宋,师杨梁,杜预曰有梁亭。僖二十八年楚子玉梦河神谓己曰“吾赐汝孟诸之麋”,杜预曰在县东北。尔雅十薮,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