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8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亚盟参战之后,德国接连战败,更加强了这些反对者的决心,他们人数不多,力量也不大,而且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打倒希特勒这个疯子,他们并不反对由德国领导欧洲,这个反对希特勒的集团实际上一直在秘密活动,策划刺杀希特勒,并发动政变,而且,该集团中甚至还有希特勒身边的人,德国国防军的一些高级军官也非常反感希特勒为德国制订的那个过于狂妄的扩张计划,他们认为德国应该点到即止,而且他们也对党卫军侵夺国防军的资源而深感不安。

对于这个希特勒的反对派的存在,Q先生是了解的,但是他并不清楚内幕,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反对希特勒的统治,他只是通过间接渠道得知了相关消息,而且他也知道,“狼犬”希姆莱正在命令德国秘密警察追查这些反对希特勒的阴谋分子,尤其是当亚盟对德国集体宣战之后,希特勒更是下令加紧追查,务必肃清这些威胁帝国统治的“危险分子”,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

本来,Q先生并不看好这些想通过刺杀希特勒而结束这场野心勃勃的战争的那些纳粹反对派,但是问题在于,军情局却对这些纳粹反对派非常感兴趣,而总统赵北也同样对这些人感兴趣,所以,军情局给Q先生下达的命令就是“想办法渗透到反希特勒势力中去”,争取给予一定的帮助。

军情局的这个命令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下达给Q先生的,但是Q先生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他无法联系到那些希特勒的反对派,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是纳粹秘密警察的工作效率很高,反对希特勒的统治是一件高风险的工作,没人会到大街上叫嚷着他不满希特勒的统治,反对派都是秘密工作者,他们只是在小圈子里活动,根本就不打算策动一场**,他们只是想干掉希特勒并发动一场政变,用国防军解除党卫军的武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Q先生的身份,他是一个东方人,虽然知道他与希特勒私交的人不多,但是既然是德国本土的反希特勒势力,那么Q先生也就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

在这种情况之下,Q先生迟迟没能完成军情局交代下来的这一任务,直到上个月,当他的报告递交上去之后,军情局突然给他了一个建议,让他去试着联系一个名叫“斯陶芬贝格”的德国国防军军官,这个人可能拥有一个贵族的头衔。

拿到军情局的这个建议之后,Q先生非常奇怪,因为这个建议非常的模糊,光是那个“斯陶芬贝格”的发音就很不符合语法,实际上连德文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音标,就像是一个不懂德语的人根据德语发音转换成了汉语发音,然后又将这个汉语发音转换为国际音标一样。

“斯陶芬贝格”是什么人?军情局为什么认为这个人有可能就是反希特勒集团中的一个成员呢?对此,Q先生是一头雾水,拍电报去询问,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情报来源不明”。

在军情局里,凡是“来源不明”但是同时又必须执行任务的情报通常来讲都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来自总统府,Q先生一直怀疑,除了军情局之外,总统手里可能还掌握着另一个情报机关,而且更为隐秘,连军情局特工也不了解内幕。

当然,这只是Q先生毫无根据的猜测,真正的真相他永远也猜不透。

关于“斯陶芬贝格”的事情,其实都是赵北从“历史经验”中得到的,既然在“历史上”这个斯陶芬贝格上校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一颗炸弹送到希特勒的会议桌下,那么在这个时空位面里,斯陶芬贝格上校未必就会突然转变为希特勒的狂热追随者,尤其是在德国败象已露的情况之下,爱国者终究会显露出他的爱国本质,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赵北指示军情局给Q先生下达了命令,虽然不能确认斯陶芬贝格是否已经加入了反对希特勒的阴谋集团,但是试一试总是可以的,反正现在“Q先生”已很难轻易接近希特勒,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利用一下斯陶芬贝格这条线,发展一下德国本土的反希特勒势力,充分的利用这个势力为赵北的战略服务。

这么做当然也有风险,也正是考虑到Q先生的安全,赵北指示军情局,建议Q先生在找出这个“斯陶芬贝格”之后,不要急着联系,而是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去联系。

也正因此,Q先生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名叫“斯陶芬贝格”的伯爵,而且正好就在非洲军团里服役,这么一来,他决定过来试试,轴心国非洲军团司令就是他的老朋友隆美尔元帅,即使出了岔子,他也可以利用这层关系脱身而走。

这次赶到开罗,Q先生也正是为此目的而来,拜访隆美尔则是他行动的第一步,看在那件精心挑选的礼物的面子上,隆美尔也应该帮这个忙,反正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报的事情。

巧的是,这个斯陶芬贝格现在就在开罗城里,所以,没费什么工夫,Q先生就联系到了这位曾“传闻”被地雷炸成残疾的德国军官,但是事实证明,军情局得到的“传闻”是不正确的,这位斯陶芬贝格既不是上校,也没有踩上地雷,他是中校,而且四肢健全,双眼炯炯有神,根本不是“独眼龙”,显然,总统手里的“秘密情报机关”的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Q先生与斯陶芬贝格中校是在开罗城北郊的一间咖啡馆里会面的,为了安全起见,Q先生特意找了个角落,距离咖啡馆后门不远,一旦有事,可以立即从后门溜走,而且街对面就有一间旅馆,旅馆老板是个希腊人,他也是Q先生的老朋友,必要时可以提供帮助。

会面是在第二天的下午两点钟进行的,这个时候正是咖啡馆里最热闹的时候,斯陶芬贝格中校从那熙熙攘攘的街道拐进咖啡馆,然后就找到了Q先生坐着的那处角落。

“我是斯陶芬贝格,您就是Q先生吧?我曾听说过您的名字,我知道,您与元首私交不错。”

斯陶芬贝格坐下之后,先是一番恭维,这让Q先生进一步提高了信心,这个人居然刻意打听过他的背景,这只能说明此人心思缜密,倒是干秘密工作的良好人选,再试探几句,或许就能知道他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了。

“我与元首相识确实很有些年头,但是现在,我与他的关系已经疏远了。”Q先生叹了口气。

“哦?是因为您的东方人的身份背景么?”斯陶芬贝格好奇的问道。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我曾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建议元首,在欧洲战争和大西洋战争问题上见好就收,而且不要去招惹亚盟,但是元首却认为我已经背叛了信仰,也背叛了他,所以,他疏远了我。”

Q先生一副沮丧的表情,坐在对面的斯陶芬贝格则认真的研究着他的表情,以确认他说的是不是实话。

对于Q先生的突然造访,斯陶芬贝格是非常惊讶的,虽然他只是一个德国国防军中校,但是由于他已经参加了反对希特勒统治的秘密集团,所以他也可以接触到一些普通德国人无法接触到的内幕,通过那些潜伏在总参谋部和希特勒身边的人,斯陶芬贝格了解到了Q先生的存在,他甚至见过Q先生与希特勒的合影,所以,当见到Q先生的面后,斯陶芬贝格立即确认,这个口口声声要与他探讨德国贵族历史的“作家”确实是Q先生。

“您已经不在柏林了么?”斯陶芬贝格又试探了一句。

“我前段时间在瑞士散心,也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我决定写一本书,以打发无聊的瑞士时光,但是手头缺乏足够的资料,所以我希望与一些贵族后裔打交道,以搜集足够的资料。”Q先生说道。

“您以后还会回柏林么?”斯陶芬贝格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Q先生点了点头,说道:“我还是要回柏林的,虽然现在与元首的关系疏远了,但是如果元首召唤的话,我还是会回柏林的。”

“好吧,等您回柏林之后,我再与您详细的讨论德国贵族的历史,现在,我手头也没有足够的资料,但是在我的家里却有一些珍贵的日记,我可以把它们翻出来,交给您整理。”斯陶芬贝格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Q先生似乎明白了对方的目的,反希特勒集团一直在寻找刺杀希特勒的机会,但是苦于难以接近希特勒身边,这个斯陶芬贝格之所以坚持要等Q先生回柏林之后再讨论贵族历史,只怕目的不单纯,他可能想利用Q先生接近希特勒。

当然,这也只是Q先生的猜测而已,还需要进一步的试探。

话说到这里,再说下去已没有意义,Q先生也不打算立即表明他对反希特勒集团的支持,还是放长线钓大鱼为妥,一切,等这个斯陶芬贝格回柏林之后再说吧,反正这个贵族军官也有得是手段,从非洲调回德国本土,或许就是某位大人物的一封电报的事情,比如说隆美尔元帅的推荐,现在,在希特勒眼里,隆美尔元帅还是挽救非洲战局的唯一希望,他的话,至少目前为止,多数时候,元首是言听必从的。

第1249章 代号“沙暴”(上)

第1249章  代号“沙暴”(上)

寂静的荒漠深处,夜幕统治着大地,点点星辰在夜空中闪烁,星光璀璨,凉风从东南方向吹来,轻抚着那广袤的旷野,也轻抚着旷野上的那一座座军用帐篷。

这里就是西奈半岛北部距离苏伊士运河足有四十公里的一处谷地,这附近的一整片地区,被埃及商人称作“赫鲁纳斯鲁”,意思是“荒凉之地”,长年的干旱少雨将这里变成了一片荒漠,沙丘是这里的主要地貌,蝎子是这里的常驻居民,人类倒是很少会出现在这片地区,因为这里缺少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赶着骆驼的商队或许会偶尔在迷路的情况下靠近这片地区。

但是现在,这里却出现了一座座军用帐篷,住在帐篷里的人也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军人,枪炮是他们的武器,进攻是他们的任务,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帐篷里,许多人就呆在他们驾驶的装甲车辆里。

西奈半岛自从“亚洲解放之战”后就由亚盟的部队驻守,亚盟承认埃及政府对这里所拥有的主权,但是同时,埃及政府也承认亚盟在西奈半岛所维持的战略和平,而当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占领了埃及全境之后,埃及流亡政府也就将政府驻地挪到了西奈半岛,现在就驻在沙姆沙伊赫,而且已经正式签署协议,成为了亚盟的观察员国,并且在亚盟的协助下重建一支可以保卫埃及流亡政府的武装力量。

但是,埃及军队都驻扎在沿海地区,并未在西奈半岛的内陆地区驻扎一兵一卒,实际上,现在正驻扎在赫鲁纳斯鲁的这片广袤旷野中的军队都是中国国防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他们将作为反攻埃及的铁拳使用,一旦上级下达攻击命令,这片寂静的旷野就会立刻沸腾起来。

现在是凌晨四点钟,而在两个小时之前,从巴勒斯坦、约旦等驻地赶来的部队已全部按时抵达集结地域,分布在一条宽达五十公里的进攻正面,距离苏伊士运河最近的部队甚至可以看见河岸对面德军哨所的探照灯的光亮。

此次进攻,投入首轮突击作战的装甲部队达到了九个师,并有相当规模的步兵部队协同进攻,一旦突破苏伊士防线,后续部队将迅速投入战斗,而在此之前,一系列的特种作战也将依次展开,以确保进攻部队突击顺利,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占领开罗,将埃及境内的德国军队和意大利军队拦腰截断为南北两部分,之后,中国的攻击部队将分成南北两路,沿着尼罗河分别向上下埃及突击,将轴心国军队压缩到沿海地区以及尼罗河上游地区。

战役方案制订的相当周密详细,就等进攻时间到来了,此次战役,代号“沙暴”,战役目标就是完全控制埃及。

在战役开始之前,为了迷惑德军,中国军方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欺骗措施,一方面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地区集结大量兵力,并以航空兵重点轰炸伊斯坦布尔、布加勒斯特等城市,做出一副即将大举进攻东南欧的架势,另一方面则在西奈半岛不断制造抽调兵力的假象,白天部队由公路、铁路开往巴勒斯坦、约旦,而到了晚上,这些部队又悄悄的返回,到了次日,再次重复头天白天的行动,如此连续多日的行动,使德军无法判断西奈半岛的亚盟联军陆军实力是否真的被削弱了。

虽然德军很谨慎,派遣了大量侦察机深入西奈半岛执行侦察任务,并且护航的战斗机也与亚盟空军战斗机发生激烈交战,很难说德军指挥官一定会上当,但是无论德军是否放松警惕,中国军队必须发动这场“沙暴”战役,以夺取战略主动权,无论如何,埃及不能落到英美盟军手中,埃及必须以“亚洲国家”的身份成为亚盟的正式成员国,与亚洲盟友协同行动,毕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就像土耳其因为部分领土位于欧洲而被轴心国集团称为“欧洲国家”一样,埃及也因为西奈半岛的存在而被亚盟看作是“亚洲国家”。

到今天凌晨为止,“沙暴”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犹如箭已上弦,就等拉弓的那个人松开弓弦了。

拉弓的这个人就是吴禄贞上将,协助他的则是蓝天蔚上将以及来自总参谋部的一帮少壮派参谋,而现在,两位上将先生就坐镇在这片荒凉广袤的赫鲁纳斯鲁谷地,在充当前线指挥部的那座帐篷里走来走去,焦急的等待着海军传来的消息。

吴禄贞又看了眼桌上那只闹钟,已是凌晨四点一刻,这是当地时间,再过那么一个多小时,天也就该亮了,到了那时候,无论海军那边是否有消息传来,陆军都必须行动了,而空军也将执行突击任务。

蓝天蔚看了眼正在桌边走来走去的吴禄贞,然后信步走到帐篷入口处,掀起门帘,走到了那凉风习习的沙地上,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拿出一根塞进嘴里,再摸出只防风打火机,点燃了香烟,狠狠抽了两口,这才将打火机关上,装回军装口袋里,然后仰起头,看了眼那漆黑天空中闪烁的群星,缓缓嘘了口气。

这里的天空比国内的天空看上去要清晰一些,没有什么工业污染,也没有工业发展带来的喧嚣与骚动,当然,也缺少工业时代那种蓬勃向上的生气,所以也就无法阻止别人依靠工业时代的战争机器在这里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了。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蓝天蔚很清楚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确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优势战略,中东既然是中国的油库,那么靠近油库的埃及自然成为保卫这座油库的一个关键战略点,而且作为一个非洲国家,埃及不可能在非洲事务中置身事外,仅从这个意义来看,也绝对不能允许美国控制埃及。

美国也重视埃及,这也正是为什么美国军方迫不及待的发动埃及战役的唯一原因,美国不在乎德军主力在哪里,美国在乎的是埃及在谁的控制之下,而且,就在美国纽约,也有一个来自埃及的流亡政府,与西奈半岛的埃及流亡政府争夺着正统地位。

除非埃及能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否则的话,避免不了这种被强国战略左右的命运。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

正感慨间,蓝天蔚突然听到从身后帐篷里传出来的电报键的击打声,于是转回身,走进帐篷,抬眼一望,吴禄贞已站在了电报机边,身边还站着几名参谋,众人正盯着电报员手译那架自动电报接收机拍出来的电码。

“怎么样了?海军行动是否顺利?”

蓝天蔚赶上几步,站在了吴禄贞身边,也向电报员手里的那张抄稿上望去,电码尚未完全译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