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我希望总司令能够允许我独立率领一支部队,向西征讨四川,早日光复那个天府之国,我想将群治学社的人都一起带走,当然,这得看他们本人的意愿。如果总司令不能同意这个要求,我也无法说服群治学社的同志。”

“哦?这是你的条件?”赵北注意到了“要求”这个字眼,不过这并不出他的意料,他的喊价太高,对方还一下价也是正常的,如果对方什么条件也不提便一口答应下来,那才反常呢。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要求,而是全体群治学社革命同志的共同要求。”杨王鹏迎着赵北的目光望去,但并没有看到期待的退缩,这让他的心进一步沉了下去。

这只能表明赵北已做好应变准备,群治学社不可能挑动兵变。

第九十一章 先遣司令

不过群治学社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杨王鹏西征荆州固然带走了大批精干力量,可在共和军里仍有相当一批忠于群治学社的军官和士兵,而且他们多半是江西籍和湖南籍,与部队里那些安徽籍、江苏籍、湖北籍官兵一样也抱团儿,而且由于人数相对较少,与湖南籍的杨王鹏走得更近,如果杨王鹏下定决心的话,这些人未必不能发动。

但这是群治学社最后的本钱,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孤注一掷。

“你们想另立门户?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共和军里呢?”赵北问道。

杨王鹏迟疑了一下,反问道:“群治学社都留下,难道总司令就不担心我们私下秘密活动么?当年新军里,我们群治学社也不是公开活动,可并不妨碍我们发动革命。”

这话已说得很直白了,看起来群治学社另立门户的愿望很强烈。

赵北淡淡一笑,这也正是他的担心所在,所以,如果群治学社想走,他也不会坚持挽留,人各有志,勉强不来的,不过如果群治学社选择去四川,却与他的战略构想相冲突。

群治学社可以另立门户,但不能去四川。

“你想去四川?可是我听说四川总督赵尔巽正在四川大开杀戒,整个四川一片白色恐怖,而且为了防止共和军西征,赵尔巽已在夔门摆下重兵,就等咱们自投罗网了。四川,不好攻啊。”

开玩笑!四川是我看中的,是我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治学社居然也想入主四川,那岂不是从碗里抢饭吃?

赵北腹诽一番,不等杨王鹏辩解,又说道:“既然你们群治学社不愿跟着我走,我也不会勉强你们,当初黄泥港起义,也有你们群治学社很大一份功劳嘛,这也算是酬功了,咱们好合好散。这样吧,四川你们不要去,那是险途,纵然取胜也会损失惨重,依我看,你们不如去河南,那里革命形势高涨,我给你们一个名义,你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河南发展。

前些天清军第二军解体,部分新军部队南下投奔革命,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已经正式加入共和军序列,现在就在孝感,我把那个协交给你,你就率领他们在河南闹革命吧,杨源懋和暴式彬跟你一起去,做你的左膀右臂,他们是河南人,可以帮你掌握部队,在武器弹药上,我会尽量帮助你们。以后你们群治学社若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向我求援。”

杨王鹏心念一动。赵北抛出地这个香饵实在太香。一个协地新军部队。再加上军火地资助。足以让群治学社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另立山头。

不过河南远不如四川好。杨王鹏一时拿不定主意。

见杨王鹏沉吟不语。赵北也未催促。望着江面上地几只渔船。心里也有些不痛快。

现在清廷刚刚开始大练新军。南方进度快一些。北方除了北洋军之外。其它各省新军部队要么刚刚搭起架子。要么干脆就是纸面上地军队。因此清军第二军序列中不少地新军部队都是花架子。旧军换上北洋军装就自称新军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地也就是河南新军第二十九协。四千余人。

河南新军在信阳宣布起义后就立即分成两部分。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地军官将部队拉到了郑州。加入了北洋军。另一部分由河南土著军官统率地部队则沿着京汉线向武汉开拔。可走到半路却又起内讧。部队里地科班系军官和荫恩系军官争权夺利。虽然后来局面得到控制。可军队已有些指挥不灵。一些部队擅自行动。调头回河南了。剩下地部队好不容易挺进到孝感。一清点人数。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而且士气不振。补给匮乏。无奈之下。那位自封地代理协统只好拍电报到武汉。请赵北派人到军中坐镇。帮助河南新军就地补充新兵。

整顿这样一支疲军。这个派去地人不能是无名之辈。必须有威望。

本来,赵北是打算亲自带人跑一趟的,但还没等动身,杨王鹏就赶回了武汉,并提出另立门户的要求,虽然有些舍不得,可赵北刚才还是改变了主意,索性就卖个人情给群治学社,将河南新军残部交给杨王鹏指挥,杨王鹏的威望虽及不上赵北,可毕竟是共和军二号人物,荆州光复功臣,再加上群治学社的组织力量,应该能够镇得住场面。

河南是袁世凯的家乡,而且向来深受北洋势力影响。

在赵北看来,现在的河南太“安静”了,除了豫南那些绿林好汉上蹿下跳之外,其它的地方都是一片死气沉沉,虽有些零星匪帮,可这些匪帮成不了气候,而且容易给地方留下匪患,河南的这种局面有利于北洋势力的南下,而这不是赵北愿意看到的,所以,需要有人在河南挑动一下这个局面,把革命发动起来,把那些零散的革命力量整合起来。

群治学社的那帮人非常胜任这个工作,因为他们有组织。

现在的局势与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很不一样,由于那些具有革命意识的历史名人未能及时投身这场“戊申革命”,导致各省立宪派的力量过于强大,阎锡山、李烈钧、蔡锷、尹昌衡,这些曾在辛亥革命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人物均未登上历史舞台,没有他们的配合,袁世凯和立宪派一旦联起手来,就更难对付了。

既然历史大势需要推动,赵北自然不会客气,阎锡山找不到,那么就把杨王鹏推出来,让群治学社登上历史舞台,人为的制造地方实力派,而且鉴于杨王鹏等人对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的推崇,赵北完全可以肯定,在袁世凯倒台之前,群治学社的头号对手只能是北洋集团。

没办法,现在共和军实力不足,无法兼顾所有方向,只能将主要力量先用在最重要的方向,而那个方向就是四川。

只有先解决了内部的隐患,并在北方建立一道屏障,解除后顾之忧,赵北才能率领共和军西征四川,实现他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力。

当然,如果杨王鹏不愿意去河南,赵北也绝不会将河南新军交给他,他宁可自己组织干部去河南发展——————但那需要时间,而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这是在跟时间赛跑。

如果群治学社愿意就范,赵北并不介意扶持他们一下,就像他扶持黎元洪那样。

说到底,这是一个交易,一个公平的交易,就看对方做不做这个交易了。

杨王鹏沉吟片刻,说道:“去河南?北洋军第二镇就在河南,去那里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敌视?再说,京汉路不少地方的铁轨都被特战营扒了,铁路不通。”

赵北说道:“这个你尽管放心,铁路不通,洋人比咱们更急,现在南北和谈正在筹备,局势稳定,比利时人已经在忙着修路了,汉口到孝感的铁路已全线恢复,你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去接管河南新军。至于北洋军,你也不必担心,现在河南北洋军只剩下一个协,如果真打起来,他们未必打得过你们,再说了,现在南北和谈,袁世凯急于巩固权力,未必会主动挑衅,而且杨源懋和暴式彬就是河南革命同志,有他们帮助,河南的‘豫西复汉军’、‘豫陕联军’都是你的盟友。

现在袁世凯在北边造反,直隶、山东才是他的根本,河南虽是他的家乡,但他现在未必管得过来。况且,你们进入河南,不一定非要立即席卷全省嘛,可以先在豫南、豫西建立根据地,发动革命群众,等时机成熟,再一举北进,鼎定中原,到时候,如果清室不退位,你们群治学社就是咱们革命军北伐的急先锋了。”

“河南没有大型兵工厂。”杨王鹏咬了咬牙。

赵北扭过头去,望了眼汉阳方向,说道:“汉阳兵工厂就是咱们革命军的共有兵工厂,只要产量足够,你要多少枪我给多少枪,价格也好商量,可以只收你成本价,如果你们送来原料,价格还可以更便宜。当然了,你们出发的时候,我可以保证你们人手一支枪。”

“那,好吧。我们去河南。”

杨王鹏心有不甘的点了点头,对他来讲,这个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与赵北发生正面冲突,群治学社的赢面很低。从黄泥港起义开始,赵北就一直在努力的树立一个革命急先锋的榜样,而这个榜样绝不是群治学社,金鸡坡、南昌是吴振汉拿下的,九江城是赵北亲自指挥攻克的,西征湖北更是赵北一手策划,无论是声望、战功还是威信,赵北都远远盖住了群治学社,跟这样一个革命英雄翻脸,无论拥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无法让军民信服。

在杨王鹏看来,离开赵北另立门户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即使河南站不住脚,也可以向西去陕西,由陕南向四川挺进也未必不是一条道路,到那时候,赵北也管不住他了。

现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时候,正是英雄豪杰施展身手的时候,赵北是英雄,杨王鹏也是英雄,谁都不肯落在人后,大家总算是同志一场,好合好散,也免得刀枪相向,伤了和气。

见杨王鹏接受了这个建议,赵北叹了口气。即使群治学社不选择主动离开,他也会在时机恰当的时候采取果断行动的,到了那时候,未必就是这么好言好语了,现在群治学社选择自己离开,虽然带走了一部分革命力量,但至少双方没有撕破脸皮,以后也有继续合作的基础,对于赵北的威望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还能进一步分散敌对势力的注意力,算是双赢的选择。

杨王鹏主意一定,随即告辞离去,召集群治学社的同志商量。

望着杨王鹏远去的背影,赵北心中一时感慨:“既生俞,何生亮?这个时代是我的,谁也不能把它夺去。”

“司令,这鱼还吃不吃?汤都快熬干了。”

卫队长田劲夫用毛巾垫着锅把,将那锅鱼羹端到赵北面前。

“还没动过筷子,我就不吃了。你派人把这锅鱼汤端到茶园去,请河南同盟会的杨源懋、暴式彬同志品尝,顺便请他们做好返回河南的准备,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群治学社能不能在河南站稳脚跟,就靠他们了。”

……

两日之后,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于汉口设拜将台,亲自授予杨王鹏佩刀、关防,任命他为“湖北军政府北伐军先遣司令”,由他率兵北伐中原,讨伐山西、陕西的顽固派,随行的河南同盟会员杨源懋为先遣副司令,暴式彬为参谋长。

在武汉绅商百姓的夹道欢送中,杨王鹏等人率领数百北伐健儿誓师启程,由汉口乘上火车,向孝感进发,同去的人中,除了一部分群治学社成员之外,还有少数同盟会、光复会的干部。

不过,更多的革命者选择了留在共和军里。

同盟会干部蓝天蔚没有走,柏文蔚没有走,共进会的联络员彭汉遗没有走,光复会的张激扬没有走,就连群治学社的张立诚、邹润猷也没有走……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他们的总司令有足够的勇气、决心、毅力和能力去完成这场革命事业,袁世凯的“反正”已经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或许用不了多久,赵北还能用他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带领中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一点他们坚信,而且虔诚!

第九十二章 撤退

武汉三镇红旗飘扬,鼓乐喧天,一筐又一筐的辫子被倒入火中,烧成灰烬,街上几乎已看不到留着辫子的男人,少数拒绝剪辫的满清遗老遗少都躲在家里,不敢上街,以免饥民抢了辫子去换馒头,现在革命军政府已经颁布命令,声称男人的辫子不是合法财产,因此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就算是辫子被人抢去,也是求告无门。

就在那些遗老遗少躲在屋里咒骂革命军,咒骂“赵总司令”的时候,那位共和军的首脑却正率领武汉军政商民各界代表齐集汉口招商局码头,在军乐声中迎接几位贵客。

按照送来的名单,那几位贵客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北洋新军第四镇的军官,为首的是第四镇统制官吴凤岭,另外几人是孟恩远、李厚基、张绍曾、李瑞、马龙标、杨善得,不是吴凤岭的副手便是他的高级参谋,可以说,北洋第四镇的灵魂人物都来了,如果此时将他们一网打尽,或许北洋第四镇就群龙无首了。

当然,这是不行的,毕竟他们是客人,而且是赵北点头让他们来的,现在可不是摆鸿门宴的时候。

由于袁世凯已经扯旗造反,另立山头,而各地督抚对此反应不一,有些省已开始募集勤王兵马,现在北洋的根据地直隶、山东等省空虚,为了弹压地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安全,袁世凯不得不将已被清廷调到南方的北洋精锐撤回北方,先稳固了后方再说,所以,屯兵于黄州城下的北洋第四、第五两镇已奉命打点行装,刻期北上回援天津,由于可以航海的船只不够,一部兵力只能借道京汉铁路北上,如此一来,就必须通过共和军已经占领的地区,吴凤岭派人与共和军方面商洽,袁世凯也来电询问。

按照袁世凯的意思,第五镇将乘船东进,讨伐“不遵朝廷号令”的署理两江总督长庚,打通长江航道,第四镇则立即乘火车北上回援天津。由于比利时公司的高效率工作,现在的京汉铁路已基本恢复通车,足够的火车头和车厢也从信阳调到南边。

北方不稳,如果袁世凯的篡清行动失败,清廷极有可能卷土再来,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袁世凯稳定北方局势,不过当然不能做赔本买卖,赵北坐地起价,袁世凯着地还钱,最后双方议定,赵北同意借道,但北洋军需赠给共和军六门最新式的野战炮和六挺机关枪做为报酬,顺便再赠些电台和野战电话。

这个交易还算公平,于是,吴凤岭便率领第四镇到了汉口。

赵北一边拍电报到豫南通知杨王鹏的北伐军让道,一边组织武汉绅商代表,率领众人赶往码头,欢迎“反正英雄”凯旋回师,不管当初双方是否杀得眼红,现在都是反清的志士,握手言欢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赵北也做了必要的准备,不仅命蓝天蔚指挥部队在汉口严密布防,而且带了大批卫队,免得对方来个“擒贼先擒王”,毕竟对方是北洋新军,战斗力冠居全国,袁世凯是个什么玩意,赵北也清楚得很。

众人站在码头上等了一早上,快到中午时,才望见几艘蒸汽船鼓轮而来,悬挂的仍然是龙旗,但龙旗旁还竖着面红旗,正是北洋第四镇的前锋。

共和军的“楚观”号炮舰迎了上去,由于担心发生误会没有放礼炮,仅以汽笛长鸣表示欢迎,下游那几艘蒸汽船也以汽笛回礼。

正在码头栈房里与参谋们商议军情地赵北闻讯。急忙整了整军装。挂上指挥刀。率领众人赶回码头。一声令下。《马赛曲》响了起来。

曲过数遍。那几艘蒸汽船才开到码头前地江面。缓缓停下。就在江心抛锚。一艘舢板放了下来。几个军官乘着舢板划向码头。

赵北带人迎上。待那几名北洋军官上了岸。双方互相敬礼。引见。不出赵北所料。那吴凤岭果然没有亲自来。或许也是对共和军有所忌惮。怕对方摆下鸿门宴。擒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