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清明上河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回清明上河图-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焦Γ獠疟皇ド险谢鼐┏恰!�

    康王听了这话,又将柳逸玄打量了一番,点头笑道:“哦,原来如此。我说呢,皇上怎么会让这么一个年轻后生担任御林军副都统之职,原来柳公子是年轻有为啊!”

    几位王爷自然明白康王话里的意思,听完之后也都饶有意味地点了点头。那济王赵栩身兼济州守备之职,对前方战事兴趣很浓,听到柳逸玄是从河北前线回来的,便开口问道:“柳公子,听说宗泽的军队在河北与金人打的很欢,那金国人望风而逃,连丢三座城池,还派来了他们的皇子过来求和,可有此事啊?”

    柳逸玄听了这话,心里倒吃了一惊,他不知道济王听谁说的这种屁话,竟然如此罔顾事实,把前线将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说的这么轻而易举。柳逸玄冷冷一笑,问道:“金人望风而逃?济王千岁,您这话都是听谁说的?如果金人这么畏惧我们宋军的话,皇上还至于把你们几位千里迢迢的召回京城来商议?”

    “怎么?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朝廷下发的前线捷报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柳逸玄听了这话,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朝廷为了安抚百姓和提升民族信心,故意夸大了前线的胜利,将金人说的不堪一击,把宋军夸的是勇猛无敌。当然,作为一种战时的政治宣传,这样做确实能提高民众对朝廷军队的信心和支持,让更多的年轻人勇于参军。让更多的百姓拿出手里的钱粮来支持军队。但谎言终究还是谎言,它掩盖不了眼前的事实,金国人占领着山西、河北等地,迟迟不肯退兵回去。如果他们真的是不堪一击的话,那收回来的又岂止是三座城池。

    柳逸玄对济王说道:“前线的捷报?那东西只能说给下面的百姓们听,王爷贵为帝室之胄,岂能没有自己的判断?事实上,金国人绝非望风而逃,而是殊死抵抗,前线将士为了夺回濮阳、安阳、磁州三镇,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于金国皇子求和之事,也绝非各位王爷想的这样,今年春天。金国人兵围汴梁,最后因粮草不足和汴梁军民的殊死抵抗才被迫撤兵回去,他们对我中原虎视眈眈,早就有再次南下之意,这次金国皇子来求和。明摆着是来迷惑我们的,我想圣上此次召几位王爷进京,一定也是商议抵御金兵再次南下的事情。”

    四位王爷听了这话,面面相觑,表情木讷,对柳逸玄的这一番时局分析完全不以为然,只认为他是一厢情愿的瞎说而已。那济王又问道:“你刚才所说。圣上召我们几个进京是来商议前方战事,这你又是听谁说的呀?”

    四位藩王突然被钦宗叫到京城来,的确摸不清钦宗的用意,因为往日的朝廷大事,都有皇帝和京城里的大臣们商议,一般不会把驻守各地的藩王们召回京城。现在听柳逸玄说钦宗是叫他们来商议战事,故而多打听两句。

    “这个没有人告诉我,是我自己猜的。”柳逸玄回答道。

    “咳!你自己猜的还在这跟我们说什么,我以为你是听你老爹说的呢。你老爹深得圣上器重,一定知道皇上的心思。”那济王一听柳逸玄说的这些都是他的臆断。因此也就没有当真,只把他当成一个热血青年看待。

    柳逸玄见这几位丝毫不相信自己的话,也不想跟他们啰嗦,本来他也不指望和他们有什么交往。那康王在旁边听了半天,虽然没有像济王那样一味的反讽柳逸玄的言辞,但在他心里还是对柳逸玄有了几分审度。康王知道钦宗非常倚重柳家,这柳家公子以后也必将受到重用,若能将他收拢过来为自己所用,总归是有好处的。

    康王起身对柳逸玄说道:“柳公子,刚才本王言辞多有冒犯之处,你也不要介意,你们柳家与我们皇家有亲,你又是将来的驸马,是我和各位王爷的妹夫,因此你和秦将军一样,都是皇亲国戚,既然咱们都是一家人,就不必这么见外,说什么结识不结识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来来来,都在这边坐下。”说着就拉着柳逸玄的衣袖,让他坐在自己旁边。

    柳逸玄推辞道:“恕末将不能从命,今日我与秦将军奉旨迎候诸位王爷,如今给位王爷已经到了京城,属下们也该回去交差了,圣上已有过交代,让诸位王爷在驿馆内休息,秦将军也已安排下酒菜,就请各位王爷好好享用吧!”说着就对秦顺使了个眼色,躬身告辞。

    那康王一见二人要回去交差,也不好强留,虽然一脸无趣,但也只好让他二人回去。

    出了驿站,秦顺对柳逸玄问道:“柳贤弟,刚才康王要留你坐下说话,你怎么给拒绝了?你没看见康王千岁是有意想与你结交吗,这么好的机会你错过岂不是可惜了?”

    柳逸玄对秦顺说道:“有什么好可惜的?驸马爷,您可别忘了,您是皇上钦点的御林军都统,是要对皇上忠心不二才行!如果与这些外地藩王接触过多,小心被别人告了黑状!再说了,那康王一看就不是寻常之人,我怕他是别有用心,不愿与他有过多纠缠,才拉着你一块出来的。”

    秦顺听了这话,心中更是不解,皱眉问道:“别有用心?有什么用心?你是说康王想”秦顺只说了一半,便不敢再继续说下去,只用眼神把后面的话做了表述。

    柳逸玄轻声道:“他有没有这个想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绝对是个满腹心机的人,这种人我们还是少接触为好,否则难免会成为他野心的殉葬者!”

    “是吗?我看康王为人和善,对人都是以礼相待,不像是你说的那样啊?”

    柳逸玄对他的不解表示无奈,只得叹了一声,道:“唉!我跟你说了你也未必相信,将来你自会明白,不过有一点老哥你要记住,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千万不要被康王这个人所利用,要对当今圣上忠心耿耿,这才是你这个御林军都统应该做的!”

    (本章完)

第十四章 风云突变(上)() 
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天气多云间晴。柳逸玄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进宫当差去了。因为昨日是太后寿辰,钦宗和几位进京的王爷带着朝中的大臣去宁寿宫给太后祝寿,太后见百官进贺一时大喜,便让钦宗赐宴,招待文武百官。由于御林军承担保卫皇家成员的重任,因此秦顺和柳逸玄等一班御林军将领忙活了整整一天。

    那秦顺既是御林军都统,又是太后的大女婿,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时身心疲惫,今日便告假休息,将手头的一干事务全都推给了柳逸玄。柳逸玄见秦顺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大能耐,但为人还算忠厚,且对自己一向照顾有加,因此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家好好休息。

    柳逸玄进了宫门,见宫墙之内一片安静,宣德殿的前面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东西宽约两百步,南北长约三百步,几个御林军士兵拿着长枪站哨,一个个昏昏欲睡。偶尔有几个太监和宫女路过,也都是悄无声息。

    “妈的,把老子从前线叫回京城,我以为要给我个多大的官当一当,谁曾想竟然让我当个保安,整天给他们看家护院,真他妈无聊!”柳逸玄自言自语,在墙角处边走边骂。

    柳逸玄怨天尤人了几句,觉得应该找点事情干,于是便溜达着去了中书省衙门,因为他老爹柳安国就在此处办公,钦宗大老远把几位藩王召回京城,到底都商量了些什么,柳逸玄也想打听打听。

    绕过了几条回廊,柳逸玄便进了中书省,此时的柳安国正坐在书桌旁阅读各地送来的官文和奏折,中书省的官员大部分也是柳安国的门生,对柳逸玄也都认识,一位正在昏睡的官员听见有人的脚步声,急忙从睡梦中醒来。定睛一看并不是皇帝突击检查公务,而是柳家的公子来找爹,也就没当回事,继续拖着脑袋昏睡。

    柳逸玄走到老爹身边。轻声叫了一声父亲。那柳安国抬头一看是自己的儿子,便问道:“你怎么过来了?找我有什么事吗?”

    柳逸玄笑道:“没什么事,秦驸马今天告假,我来宫中当值的,一时闲着没事,就过来看看您!”

    “哦,是这样啊,这皇宫里规矩多,你可不能随意走动。”又说道:“昨日宴会之后,太后还跟我说起你和灵儿的婚事。眼看十月初六就快到了,我这边事情又多,你也应该帮你母亲张罗一下,别让你母亲太过操劳了!”

    “是,孩儿记下了。”柳逸玄乖乖答应着。又问道:“父亲,圣上召几位王爷进京到底是为了什么呀?是不是打算要跟金人决一死战了?”

    柳安国知道儿子平日总爱关心时局,也知道他对时局往往有新的看法,而自己作为一国宰相,自然愿意听听儿子见解,也好扩宽思路,有个参谋。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奏折,拿起放在旁边的一盏瓷杯,将杯内泡好的茶水抿了一口,说道:“此次圣上召四位王爷进京,的确是来商议军情的,最近朝中事务繁杂。大臣们又都意见不合,圣上怕朝一时忙不过来耽误了大事,就让几位藩王进京共同理政。

    此外,圣上吸取上次京城被围而无人救驾的教训,又将天下兵马分为四部。交给四位藩王统领,如若金人再次南下,各位藩王可自行调兵前来救驾。”

    柳逸玄听了这话,觉得钦宗还是有些想法的,上次京城被围,周边的郡王和节度使都不敢前来救驾,幸亏京城军民团结御敌,才得以保全京师。钦宗知道各地郡王和节度使虽是些有功之臣,但跟自己毕竟疏远,如若把调兵权交给自己的亲兄弟们,若是京城再遇危难,这些兄弟们必然会来救驾,即便不是来救自己,也应该救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毕竟各位王爷与自己都是徽宗的儿子,若见父兄有难而不救援,便是不忠不孝,那么这些王爷也就没脸面见天下人了。

    “哦?真看不出来啊,圣上还能有这种心思,不知这天下兵马是怎么个分法?”

    柳安国道:“四王之中,肃王年长,圣上将关西巴蜀的兵马交与他统领,景王封在江南,圣上便把荆襄和江南的兵马交与他统领,又让济王统领山东的兵马,让康王统领京畿和中原的兵马。此外,圣上又赐给了几位王爷调兵的图符,一旦京城有变,几位王爷可自行调兵前来救驾。”

    柳逸玄听后,暗自点了点头,觉得钦宗并非无能之人,就是性格太过柔软,身上少了一股与敌人决战的狠劲,以大宋此时的国力,只要同仇敌忾与金人决一死战,胜算的把握还是有的,只可惜他年纪太轻,根本镇不住朝中的那些大臣,一时摇摆不定,才落得今天的这种被动。

    “嗯,这办法看似不错,可就怕这几位王爷得了兵权之后,各自有自己的心思, 万一到时他们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那又该如何?”

    “玄儿!”柳安国听到儿子越说越离谱,连忙厉声制止道:“这种话岂能乱说?若被别人听去了,岂不是又要惹祸!”

    柳逸玄自知失言,吐了一下舌头,不敢再说下去,他见老爹这般生气,又笑嘻嘻的劝慰道:“都是孩儿不好,父亲不要生气了,孩儿并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说万一被我说中,那圣上岂不是亏大了!”

    柳安国自然明白儿子的意思,其实他内心也有这种担心,去年太上皇临危退位,慌忙把皇位传给了钦宗赵桓,各地的王爷虽然没有敢明言反对的,但他们心中多少有些不服,钦宗是做了多年的太子,但他才华不及肃王赵枢,聪敏不及景王赵杞,功劳不及济王赵栩,城府不及康王赵构,而就因为他是徽宗的长子,而且金人南下时他就在徽宗身边,所以才被徽宗让位。如今钦宗将兵权一分为四,交给他们的弟弟,这虽然是他对各位弟弟的信任,但也是无奈之下的一次赌博。

    柳安国叹了一口气,道:“皇上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做臣子的,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再者说,各位王爷与圣上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却都是太上皇的儿子,并且他们的生母,也就是各位太妃,也都在京城居住,他们总不能对自己的父母也不管不顾吧?”

    柳逸玄听后,冷笑一声,说道:“但愿吧!”。父子二人正交谈间,却见内府中丞张公公走了进来。张公公对柳安国说道:“柳相国,皇上宣你到枢密院议事,说宗泽将军派人送来军情急报,要召各位大臣和几位王爷商议对策。”

    柳安国听了宣召,急忙戴好官帽起身前去,柳逸玄一听是宗泽老将军送来的急报,便料到一定是磁州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想跟着前去。

    “父亲,孩儿也跟你一块去吧,我对磁州的事情比较熟悉,或许能帮上什么忙。”

    柳安国回身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觉得他已是四品的武将,也应该有资格议政,再加上他对前方战事如此好奇,便决定带他一块往枢密院议事。

    “好吧,你就跟我一块来吧,记住,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柳逸玄不耐烦地说了一声“知道啦!”,便跟在柳安国的后面去了枢密院。

    又绕过了几道回廊,便进了枢密院的议事大厅,柳逸玄乖乖的跟着柳安国进了殿门,却看到有十几位大臣正围坐在钦宗旁边商议,钦宗身着一身黄袍,带着紫金龙冠,正坐在一张椅子上说话,几位王爷和大臣都被赐了座,纷纷围拢在一起,像是在密谋什么事情一般。

    柳安国父子过去参拜道:“老臣参加圣上,吾皇万寿无疆!”

    “爱卿免礼了,快给柳相国赐座!”钦宗又看到柳逸玄也跟了过来,便又言道:“噢,柳爱卿也把儿子带来了!来的正好,朕这里有宗泽老将军送来的一封急报,你们爷俩先看看吧!”说罢把手里的一份奏折递了过去。

    柳安国双手捧过奏折打开,柳逸玄伸着脖子也来瞧看,只是阅读古文的速度没有他老爹快,还没看到一半就被他老爹合上交还给了钦宗。

    钦宗道:“柳卿家,你对宗泽所言出兵邯郸一事有何看法?”

    柳安国道:“宗泽奏折上所言,那完颜吉列带着邯郸的兵马往大名府方向集结,城中驻守的金人不足一万,这的确是收回邯郸的大好时机!”

    “哦?这么说,柳相国也认为应该出兵邯郸?”钦宗急切地问道。

    “正是,那邯郸地处燕赵腹地,久被金人占领,如今金人大军撤离邯郸,正是一举收复失地的良机,若宗泽老将军能将邯郸收回,则河北之地皆在掌控之中了!”

    钦宗闻言,笑道:“爱卿所言有理啊。”坐在旁边的太师朱范听了这话,连忙起身奏道:“圣上,切不可轻易出兵啊!”

    钦宗早就知道朱范会来反对,他要不反对的话,也用不着开这种议政大会了,于是便问道:“老太师又有何高见?给朕说说吧。”

第十五章 风云突变(中)() 
枢密院内,钦宗与群臣继续商讨边关战事。sogou;360;soso搜免费下载小说

    朱范道:“圣上,宗泽老将军虽在奏折中说金兵撤离邯郸往大名集结,但并未探得金兵往大名集结的目的,且上次金国三皇子前来议和,圣上已答应金人要罢战休兵,如若此时出兵,必然会被金人说成是背信弃义,所以依老臣来看,还是暂且不要出兵为好,等弄清楚了金人的动向再做决定。”

    钦宗听了朱范之言,也觉得有几分道理,金人突然撤离邯郸,其用意的确让人难以琢磨,万一是金人设的圈套,故意引诱磁州的兵马出动,等宗泽人马进了邯郸再来个瓮中捉鳖,岂不是又要吃亏。

    “嗯,老太师之言也有些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