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也不大,他一直留在剧组的原因只不过是想吸收一些拍摄历史题材的经验,一边以后在创作这类剧本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
年逾六旬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从奥马哈市亲自赶赴洛杉矶和林木见面,这让林木多少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陪同巴菲特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侄子卡尔,其实卡尔这次前来主要是想见一见林木这位被自己叔叔如此看重的年轻人。
三人的见面在几个很轻松的话题中展开,巴菲特首先和林木不并不是投资,而是巴菲特本人对林木电影的看法,虽然他的看法并不专业,但视角却很独特,和这样的智者交谈,让林木受益匪浅。但林木知道,巴菲特此来恐怕不仅仅是来和他聊天的,这位老人一向很少离开奥马哈市,除非有重大的事情不得不让它亲自出面处理。
果不其然,在聊完了电影之后,沃伦-巴菲特话锋一转,终于切入正题,“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将dream上市的打算?”
“dream的定位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上市一来公司的运行程序将会变得复杂繁琐,二来投资的风险很大,这个损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承担的起的。基于这两点考虑,dream是不准备上市的。”林木回答说。
“非上市公司在资金补充上可是一个大问题啊!”巴菲特不无忧虑的说。
“巴菲特先生是不是有什么更高明的见解?”dream当初选择不进行上市,林木就已经考虑过资金来源的问题,但巴菲特既然提起这个问题,他还是想听一听这位投资之神的高见。
“我想先生既然不选择上市,那么dream的资金来源就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自身盈利的扩充,二是引入其他的资本。而据我的观察,dream从事的投资都是周期性很长的价值投资,那么资本的流动性上就必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先生在目前其实倾向于第二种方法,你正在积极的寻找合作的伙伴!”沃伦-巴菲特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而且一语中的。
林木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的确有这样的想法,而且他考虑过的投资伙伴,现在就坐在自己的面前。林木似乎已经猜到了巴菲特的来意。
见火候也差不多了,巴菲特这才说出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他告诉林木,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希望能够与dream联手,组建一家新的基金公司。“我们可以在dream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投资延展到海外市场,打造一家国际性的金融投资集团。”
“可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项工作,dream的发展好像还没有达到可以和伯克希尔公司平等合作地步。”年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了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现在的dream似乎不值得一提,这正是林木困惑之处。
“等到dream可以和伯克希尔公司平起平坐的时候,似乎我们就没有进行合作的必要了!”说话的是卡尔,他替巴菲特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么说伯克希尔准备向dream注资?”林木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可能。
“我知道dream现在的资金很充裕,但这仅仅是在美国市场,如果dream想要进行全球布局,在资金上似乎还有所欠缺,伯克希尔公司刚好了可以填补dream的这个缺陷,这是现阶段我们合作的基础。”沃伦-巴菲特很直接的告诉林木,dream要在全球进行投资,却没有充裕的资金。伯克希尔公司手上有充裕的资金,但却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两者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的互补。
“那伯克希尔公司准备投资多少呢?”这个提议的确让林木有些心动,但他更关心的是巴菲特准备向dream投入多少,如果只是十几亿美元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这点钱,估计dream在两三年之内就可以赚回来,这样的合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伯克希尔公司现在可以抽调出大约50亿美元的资本!”卡尔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总监,所以是由他来回答的这个问题。“而据我们了解,dream现在的总资产不会超过20亿美元!”卡尔特意强调了这个结果,其用意无非是在暗示林木两家公司实力对比悬殊,合作其实对dream更为有利。
“dream投资的企业大多数都处在发展阶段,现在的市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林木提醒卡尔,他的计算对于一家高速发展的投资公司而言其实是有问题的。
“这已经是我们现阶段能够拿出的最大限度了!”巴菲特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了一句,他并卡尔清楚dream的潜力。50亿美元对于其他的公司似乎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与dream这样的动辄投资上亿的公司而言,或许并不值得一提。
“我更关心的是巴菲特先生准备用这50亿美元获得公司多少的股份?”dream要扩大规模,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必须引进其他的投资,林木现在确实需要这笔钱,但他不会因为这50亿美元就可以丢掉dream的控制权。合资可以,但最后的决定权必须由林木自己掌握。
“新公司成立以后,伯克希尔公司要持股30%”细节上的东西,巴菲特都放给卡尔来谈。
“25%,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极限!”正如巴菲特之前预先的那样,林木的确准备将dream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级的投资集团,他未来的股东不仅仅来自美国,还会来自全球各地,扩资带来必将是股权的稀释,所以在一开始,林木就必须寸步不让,这样才能保证今后dream的独立自主。
卡尔觉得根本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林木一开口就削减了5%的股权,这样的举动在他是一种毫无诚意的表现。但是巴菲特却仍在考虑,难道自己的叔叔要接受这个明显像是勒索的条件?
“我想知道先生是否还打算引进其他的投资?”巴菲特不动声色的问了一句。
“现阶段我可能只会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但将来并不排除与国际资本合作的可能,我最后给自己预留的也只有不到30%的股份,为了保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25%已经是我的底限了!”林木很坦然的告诉了巴菲特自己未来的打算。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巴菲特之前的预料,所以他再三考虑之后,竟然答应了林木的条件,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dream无论以后是扩资还是重组,伯克希尔公司都必须稳定的持有这25%的股权,林木最终答应了这个要求。
但对dream感兴趣的并不仅仅只有沃伦-巴菲特一个人,维亚康姆公司的萨纳姆-雷石东其实也早就对林木名下的这家投资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林木在维亚康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现在已经无法将林木再当作自己的下属,更多的时候,林木都更像是他的合作伙伴,他决定把林木牢牢的拴住!
所以当他在办公室里告诉林木维亚康姆准备投资dream的时候,林木脸上的惊讶可想而知,他知道雷石东早就发现了dream的存在,但他并不认为热衷传媒行业的雷石东对风险投资会感兴趣。他告诉雷石东,投资dream的风险十分巨大,林木向他解释了风险投资的运作,并告诉他投资的结果很可能最后是血本无归。
“我投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dream这家公司,我其实并不关心dream能够给我带来多少的收益,但我关心维亚康姆是否能够永远的留住你这样的人才!”雷石东直言不讳的告诉林木。
林木遥遥头,他很感谢雷石东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但这样草率的投资在他看来并不明智,因为雷石东甚至不清楚dream究竟是干什么的。要知道沃伦-巴菲特在决定投资dream之前,也是经过了一年的观察和反复的论证,才最后作出的决定。
但雷石东可不是一个听劝的人,尤其他自己已经认定了的目标,基本是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决心。“我不管沃伦-巴菲特是怎么考虑的,我自己有决定投资的自由。但我没有像沃伦-巴菲特那么多的可用资金,所以我只能用维亚康姆公司的股份和你进行交换。沃伦-巴菲特既然愿意用50亿买下25%的股权,那么我就用维亚康姆公司5%的股权换你dream公司10%的股权,这笔买卖你应该不吃亏吧!”维亚康姆现在的市值大概有400亿美元,雷石东的开价,已经和沃伦-巴菲特相差无几了。
后世名震全球的dream基金就这样在三巨头的握手中正式成立,dream王朝辉煌的序幕缓缓拉开!
派拉蒙今年在好莱坞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先是《勇敢的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占据了上半年的北美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接下来就是暑期档上映的《变相怪杰》,这部影片的投资成本在派拉蒙今年上映的几部影片之中算不上高,但是它的票房成绩却很令人欣喜。金凯瑞在这部影片中极尽搞笑之能事,而工业光魔的特效也是制作的出神入化,两者相得益彰,竟然在佳品云集的暑期档闯出了一片天地,并以黑马的身份占据了两周的北美票房冠军。
史丹利本来是一个窝囊胆小的银行小职员,金凯瑞本来是一个名气不大的小演员,可是当“他们”戴上了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面具,就变成了具有超凡能力的疯狂家伙。得益于这部影片的出色表现,金凯瑞的电影身价由35万美元飙升之700万美元。由于《变相怪杰》的大获成功,派拉蒙决定和金凯瑞继续合作,但林木否定了运用剧组原班人马拍摄续集的打算。金凯瑞的加盟让他想到了另一部影片,为此林木找到了汤姆-沙迪亚克,他手里有一部讲述一位搞笑侦探故事的剧本,金凯瑞和汤姆-沙迪亚克一拍即合,两人共同对剧本进行了修改,然后《神探飞机头》就这样诞生了。
派拉蒙为这部影片请来了肖恩-杨和科特妮-考克斯两位好莱坞著名女影星与金凯瑞搭伴,影片由汤姆-沙迪亚克担任导演,派拉蒙要求剧组在12月初完成所有的拍摄制作,影片将会在圣诞节前后上映。
而在暑假期间好莱坞还传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派拉蒙联手环球,斥资1。5亿来拍摄一部魔幻电影,这部影片由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指导,天才编剧林木自《侏罗纪公园》之后再战商业大片。这个消息一经证实,立即在好莱坞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好莱坞两大巨头的携手,似乎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纽约时报》的著名影评人塔穆森在他的专栏里这样评价了此事。业界关注的是派拉蒙和环球的合作,而公众关注更多的是林木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合作,两人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顶尖大腕,他们的合作碰撞出的可不仅仅是激情的火花。(。)
523()
但是林木对这部影片在上映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他甚至要求詹姆斯-卡梅隆严格限制媒体对剧组的采访,这些举措无疑增加了公众对这部大制作影片的神秘感。
而斯皮尔伯格在10月末终于结束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拍摄,他告诉林木,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为了让这部影片更具有纪念意义,林木说服了派拉蒙和环球的高层,尽管影片已经制作完成,但必须推后到明年上映。
斯皮尔伯格在林木的建议下起身前往新墨西哥州的海滩度假,虽然《辛德勒的名单》的拍摄已经结束,但斯皮尔伯格显然还没有从那种压抑的氛围中挣脱出来。林木认为佛罗里达州的阳光和沙滩可以缓解他紧绷的神经,而斯皮尔伯格的个人医师也同意林木的看法。
斯皮尔伯格休假归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恢复了不少,他刚回到纽约,一位老朋友就找上门来,这个人让斯皮尔伯格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后半生荣辱沉浮的惊人的决定,这个人就是大卫-格芬。
在美国富豪榜上,像大卫-格芬这样有如梦似幻人生的传奇人物屈指可数。更何况,他虽然“没有学历,身材矮小,相貌平凡”,却掌控着许许多多别人的梦。毫无疑问,大卫-格芬是一个职业造梦者,而他自己,也就是“美国梦”的化身。自从科技革命和全球化以后,富豪的成功之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传奇光彩。他们不是数理天才就是商界精英,他们的成功有太多的技术细节,读起来像是靠电脑程序和账本充页数的励志。而大卫-格芬的人生十足是一部电影,有巧合与冒险,也有冲突和转折。他手中掌控过赫赫有名的唱片公司、媒体股份。如果他不曾存在,半个世界的唱机和影院可能都喑哑。当他开口,美国就屏息静听。
有人说成功取决于运气。那么大卫-格芬的运气也未免太好。他没有正式地上过大学,东混一个学期西混一个学期;换了17份工作,从领座员到收发室。收发室的工作还是靠说谎、伪造学历和盗窃邮件得到的。他申请收发室工作的时候,谎称自己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位。公司雇了他,也去信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核实学历。洛杉矶分校“查无此生”的回信被格芬在收发室截留,用蒸汽熏开信口,替换了其中的内容。如果他在学历和邮件上做的手脚被人抓住,这份工作肯定就没有了。可是格芬并没被抓住,或者是他很幸运,或者是他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无比小心。
rds是大卫-格芬作为娱乐界大亨的第一个成功作品。在那之后,格芬又创建了更为著名的格芬唱片。一年之内,格芬唱片已成行业翘楚,接二连三地卖出百万金曲。娱乐业是特殊的行业。观众们看到的是星光灿烂,是演员歌手的玉颜金声。而这些都是管理层处心积虑包装打造出来的商品。娱乐业的“原材料”存在于一个个有艺术天赋的人身上。在贵族社会,这些人寻找有钱有闲能欣赏他们的恩主,只为恩主服务。在商业时代,大公司发掘艺术天才,迎合市场的需要为他们造型,赚取利润。
艺术人才不像石油和金矿那么供应稳定,因此发掘合适的人,或者清楚什么样的艺人能打开什么样的市场,就是娱乐业经理人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大卫-格芬在这方面有金手指般的神奇能力,许多现在的巨星当年都从格芬唱片开始他们的真正事业。约翰-列侬最后的专辑《双重狂想》由格芬唱片发行,据说格芬是唯一未听歌曲就爽快达成协议的人。列侬不久以后遇刺身亡,这张专辑大卖,把新成立的格芬唱片推向更高的层次。
如果此时的林木认真的研究过大卫-格芬,或许真会怀疑他和自己一样属于穿越一族,但斯皮尔伯格不会这么想,他见到大卫-格芬第一个想法是:“这家伙怎么来了?”
大卫-格芬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私生活却让斯皮尔伯格不敢恭维。已经年过50的大卫-格芬至今单身无子女,他算得上是好莱坞成绩最高的同性恋了,美国著名的《出柜》杂志曾经评出了50大最有权力的同志名人,大卫-格芬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
“斯皮尔伯格,我的老伙计,佛罗里达州的沙滩怎么样?”一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