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倒是心有灵犀的同时想到了一人。

    “父亲说的王廷相?”王廷相沉吟道,“可他这样做有何意义?替皇上裁撤朝廷当中的冗官冗员吗,好像也没有必要裁撤这些衙门吧,而且之后陛下又增设了六个衙署?”

    王华轻捋胡须,也有些想不明白。

    “而且皇上还将朝中的一些职事官品秩做出了调整,不仅将大理寺卿品秩提升为正二品,又将六部尚书品秩降为正三品,侍郎降为从三品,郎中升为正四品,员外郎升为从四品,主事升为正五品”王守仁将这次御前会议发生的另一部分事情道了出来。

    对职事官品秩进行调整?

    王华眉头皱的更紧了,也越闹不明白皇帝这样做的意义。

    王守仁见状劝慰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父亲已经被皇上任命为六庭廷尉之一,父亲又何必纠结于此事。至少目前看来皇上做的这些事情虽然有些出乎意料让人不解,可也没有一件谈的上是坏事的。”

    王华闻言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微微点了点头,正想说些什么,外面的下人突然传来一声呼唤:“老爷,宫里头来人了。”

    父子二人闻言对视一眼,显得颇为惊讶。

    “介夫,陛下怎么会突然对朝廷的衙门以及职事官的品秩进行这么一番调整,尤其是大理寺之事?”梁储看着坐在左首太师椅上的杨廷和,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这番疑惑。这也是他和刘忠在听到了宫里头传来的消息之后,为何会第一时间联袂前来拜访前者。

    在三人之中,论资历自然是以梁储为首。可若声望人脉以及其他方面,还是以杨廷和为最。所以时至今日,三人已经隐隐以后者为首。所以朝中一有事情发生,二人最先想到的便是杨廷和,而后聚在一起商议事情。

    见二人一脸困惑的望着自己,杨廷和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自皇上登基以来,屡屡有惊人之举,即使我也是有些看不懂,感觉陛下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刘忠、梁储二人闻言也是沉吟着微微颔首,表示了赞同。毕竟他们也曾被选入宫中辅导太子,虽然没有杨廷和待在东宫的时间长,可要论到对当今天子的熟悉,朝中也是无人能及的。自皇上登基一年以来的种种变化,也是让他们是看在心里,感觉惊骇莫名。

    一个人的变化怎么可能会这么大,简直跟换了一个人没什么两样。三人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里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莫名的感觉到一阵恐惧不安。

    “皇上不会是”刘忠忍不住说了一句,可话甫出口便立刻住嘴不言。不过杨廷和、梁储二人也是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毕竟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对于突然性情大变的皇帝,没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杨廷和神情却是突然变得颇为严肃起来,望着二人警告道,“皇上乃是先帝之子,当今的大明天子。无论怎样也不是你我可以随便议论的,要恪守作为臣子本分,莫要乱嚼舌根,小心祸从口出。”

    听到前者的提醒,梁储、刘忠二人顿时也是神情肃然,不再说这种无端的猜测,以免给自己招惹横祸,转而又回到刚才的事情上来。

    不过这种事情最多也只是议论一二,皇上对衙门以及职事官品秩的调整这种事情,还真和他们并无多大关系。即使朝中大臣们,对于此事也只是仅限于口头上讲几句。只要皇上不头脑发热恢复“丞相”,他们便不会对这种事情过多的指手画脚,以免遭到皇帝的厌弃,毁了自己的仕途。

    “恐怕过不了多久,我便要离开京城了。”说着说着,杨廷和突然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二人闻言皆有些愕然的望着他,有些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杨廷和倒是没有卖关子,迎着二人的目光长叹一声,“某已经在京城呆了快三十年了,可却总感觉如笼中鸟一般,无法体会到百姓的真正疾苦。所以我已经准备向陛下请求外放为官,希望能够真正的造福一方百姓,。”

    听到他这这种表露心迹的话,梁储、刘忠二人不知怎的感到了一丝羞愧,怎么也无法说出劝阻的话。

    当然若是他们知道这只不过是某人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恐怕不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表情了。

    文渊阁内阁值房内。

    当李东阳、谢迁、王璟以及王鏊刚回到内阁没多久,前三者便被皇帝给召见了。只剩下王鏊一脸惊诧的神情,不明白为何单单只剩下自己一人未被召见。不过继而随之一笑,自己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在乎皇帝的想法了?

    “不知陛下召臣等前来不知所谓何事?”待三人在皇帝面前坐下之后,见前者依旧头也不抬的继续练字,李东阳只好主动询问了一声。

    过了好一会儿,郑德这才放下笔,抬起头望向三人,笑着道,“其实召三位阁老前来,的确是有一事要说,主要是关于内阁奏章的处理问题。”

    三人闻言一愣,原本以为皇上找他们是来商量进日御前会议上说的那些事情的,没想到最后却是大出乎意料之外。

    “今后朝廷呈上来的奏章,吏部以及兵部诸事宜由李阁老负责处理,刑部以及工部诸事宜由谢阁老负责处理,户部以及吏部诸事宜由王阁老负责处理。”

    迎着三人略显疑惑且惊讶的神情,郑德倒是按照之前的习惯又解释了一句,“朕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们能够更好的替朕替朝廷办事,免得今后政出多门,防止事后若是出了纰漏相互推卸责任,这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虽然是询问自己等人的意见,不过李东阳还是感觉的出,皇帝其实早已经打定了主意。找他们征询意见也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这事显然也只有最后应下来一条路可走了。

    他刚想说些什么,却又被一旁的谢迁抢先了,“臣等只不过是替陛下将进呈的奏章票拟意见而已,六部并不是内阁领辖衙门,如此划分好像不妥,还请皇上三思。”

    对于他的这番话,郑德却是不置可否,淡淡说了一句,“今后您等只要按照朕的这番规划处理朝廷反而所有奏章,该是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若是出了纰漏谁领辖的朕就直接找谁。好了,你们去忙吧。”

    见到皇帝如此强硬的态度,他们也只好拱手告退。真的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片刻不得休息。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子衡,你说我这样会不会做的太明显了?”看着离去的三位阁老,郑德回头看向一旁的王廷相,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或许旁人会被皇帝这句突然没头没尾的话给问住了,不过王廷相只是微微一愣神,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陛下只不过是让三位阁老分别负责处理六部衙门进呈的奏章罢了,又何来明显不明显一说。”

    郑德闻言顿时豁然开朗,一丝淡淡的笑意在脸上慢慢绽放。也明白自己有些担心过度,只要自己不主动下诏令内阁领辖六部,朝中大臣又能奈我何呢?

    “的确如此!”

    王廷相却是忍不住心下一叹,皇帝一直有让内阁领辖六部的想法他是心知肚明的,不过在他看来这一个槛却很难迈过去的。毕竟有皇明祖训这一桎梏的存在,即使皇上想打擦边球让内阁领辖六部,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被太祖皇帝废除的中书省,恐怕此事一出整个朝廷会彻底炸锅,或许也是眼前这位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想到这他也是对眼前这位大明天子如同雾里看花般实在有些看不懂,一位如此长在深宫的少年天子做事竟然能够如此冷静智慧,也着实令人啧啧称奇,无以言状。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上天之子吧!

    “你说之前我想让刘大夏担任军机大臣,这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呢?”郑德这时候又沉吟着问道。

    王廷相一愣,“陛下为何会有如此想法,毕竟刘大夏之前身为兵部尚书,暂任军机大臣也应该算的上是顺理成章。”

    郑德摇了摇头,“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想得太简单了?

    王廷相这时候也有些摸不准皇帝的心思了,只听后者接着说下去,“若是真的让内阁总理天下政务,兵部尚书又把持着兵权,你觉得这样真的妥当吗?”

    迎着郑德望过来的目光,王廷相也沉吟着点了点,仔细一想皇上的担忧的确不无道理,若是如此恐怕天下又有一权臣要出现了。

    虽然这只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现在未雨绸缪显然也是应该的。

    “所以让兵部尚书熊绣担任军机大臣一职显然不合适,至于那些国公勋贵之类的也不用考虑了。而那些领兵在外的武官暂不论能力如何,威望不足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朕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军机大臣,不知子衡有什么好的推荐?”

    听到皇帝有想让自己推荐人选,王廷相也是无奈地苦笑一声,毫不避讳地说了一句,“陛下不怕微臣举荐亲近之人结党营私吗?”

    对于自己最为看好的臣子突然自剖心迹,王廷相闻言一怔也是,随意流露出一丝无所谓地笑意,“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让你担任朕的御前秘书官,自然对你是信任的。”

    或许很多人对王廷相身处的这个位置感到艳羡不已,他却是已经慢慢地感觉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在他看来自己现在充任的这个御前秘书官和之前被太祖皇帝废除的丞相一职别无二致,帮助皇帝总理天下政务。只是因为无任何品秩很容易令人忽略过去,这也是他为何在朝中一直这么低调的原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迟早遭来嫉恨的。

    这也是他为何会有此一问,毕竟无论如何自己都是皇上一手扶持起来的,在朝中毫无根基的他最后能够依靠的也只有皇帝而已。若是因为自己举荐官员而被朝中大臣诬陷为结党营私最后遭到皇帝的怀疑,恐怕多半是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他如此之举也算是给郑德打一个预防针,即使以后朝中大臣进献谗言也省的自己有嘴说不清。

    “陛下,微臣决定两个总督潘蕃以及云贵总督陈金无论资历还是声望以及功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王廷相最后推举了两个人选。

    郑德微微蹙眉,“这两人不是文官吗?”

    对于皇帝的不满,却是王廷相始料未及的,一脸疑惑的望着前者,自古以来难道不是文官钳制武官吗?

    “陛下觉得军机大臣应该由武官充任?”他迟疑着询问了一句。

    见他一脸诧异的神情,郑德有些不解,不过随即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解释道,“若论对我大明军队的熟悉程度,自然是武将居先了。既然是暂设军机处总理天下军务,武官充任当然再好不过了。”

    王廷相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外头王岳的声音传了进来。

    “陛下,兵部主事王守仁来了。”

    郑德倒没想到王守仁这时候便到了,不过想到现在的事情便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王守仁一进来便头也不抬的行礼,“臣兵部主事王守仁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望着眼前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官员,看起来倒是有些老成。不过想到这位乃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有些怪异之处也是可以接受的。

    想到这,郑德又忍不住望向了一旁的王廷相。一时也是感慨不已,若不是因为自己手中的那个搜索系统。恐怕自己还不知道眼前这两位,乃是有明一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思想巨头。不过若是无搜索系统,恐怕两人现在也未必能够站在自己面前。

    其实在上次蒙古小王子入侵之后,郑德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便已经查找到了正在兵部充任主事的王守仁所在。也想过让这位在后世拥有极大名声的充任自己的秘书官。不过在于王廷相一番比较之后,纵观王守仁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发现,他除了在军事方面拥有极高的能力之外,其他方面均乏陈善可。相比较王廷相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位乃是一位唯心主义者,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世界观的不同,恐怕在许多事情上的认知让两人会产生分歧,也会让人感到浑身都不舒服,这是郑德最不能够忍受的。也让王守仁无意间错失了一个待在皇帝身边机会,也不知后者知道此事之后是否会因此感到后悔呢?

    不过想到当年王守仁落榜之后,曾对宽慰自己的父亲说过一句“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的话,恐怕即使知道了这位也是真的不会太过于在意的吧。

    “伯安”郑德微微一顿,看向他,“朕直接以表字称呼爱卿不会介意吧?”

    王守仁略显诧异,不过还是立即反应过来,不卑不亢的拱手道,“这是微臣的荣幸。”

    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第二位这样被皇帝称呼的大臣,也代表了皇帝对其的看重之意。一旁的王廷相反倒显得颇为吃惊,虽然知道皇帝对王守仁比较看重,但也没想到皇帝最后会以表字称呼眼前这位。不过他却是没有丝毫的嫉妒之意,反倒觉得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郑德见王守仁宠辱不惊的模样,心下倒是更为满意了。将脑海之中王守仁的资料过滤一遍之后,他突然说了一句,“朕听闻你从小便想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不知可有此事?”

    这下王守仁是彻底的被郑德这番话给震住了,什么时候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连皇帝都知道了?

    望着他一脸蒙圈的表情,郑德也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不过事已至此再如何解释也无用,还不如不解释给人一种神秘感要来的好。

    清咳一声,王守仁这才回过神来,满脸歉意道,“陛下,微臣失态了。”

    郑德倒是没有在意,继续追问道,“伯安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王守仁点了点头,“回陛下的话,这的确是微臣从小的志向。”

    “那朕想让你由文官改为充任武官,你意下如何?”郑德直直的盯着他。

    听到这话,王守仁也是流露出犹豫挣扎之色,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下来,“臣领旨谢恩。”

    没想到王守仁竟然会答应下来,让郑德吃惊之余,还是再询问了一句,“朕还再问你一句,愿意还是不愿意,若是不愿意朕也不会真的勉强你,毕竟入了军籍世世代代无法脱籍。”

    “臣愿意!”王守仁最后还是咬牙答应下来。毕竟若是在朝中为官虽然是挺好的事情,即使位极人臣也不是不可能。可既然有机会摆在他面前实现小时候的冤枉,他还是愿意牺牲一下。

    “好!”郑德大叫一声,拍案叫好。没想到这位文官出身的思想家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让他激动之余做出了一个决定,“朕决定授予你上尉军衔兼御前军事秘书官一职,钦此!”

    这下王守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朕决定授予你上尉军衔兼御前军事秘书官一职,钦此。”对于王守仁的这番答复,郑德显得很是满意。他召王守仁前来的目的,便是想在军机处设立之后,有一人能够在军事等事务上帮助自己。王廷相虽然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在处理军务上却未必比的过王守仁。再者他也觉得让一个人帮助自己处理天下政务,现在想想也是颇为欠妥,所以才会有此决定,免得一个人权柄过大最后危及自身。

    “臣领旨谢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