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闻言一愣,见他一脸严肃的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心情也没有多好,毕竟是自己的老师,现在看来却是一个保守派,多少有点不舒服。
接下来杨廷和又敦敦教诲了几句,最后才离去。
郑德却正在想着刚才杨廷和的那番话,暗道,“不知有没有机会策反自己的这位老师,将他的思想彻底准变过来呢?”
不过他最后不会想到,这位他目前较为尊敬的老师,竟然会在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成为了反对自己变法的最大阻碍。也会在十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成为了一颗差点毁灭他的定时炸弹。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内阁值房内。
“阁老,你这个致仕的决定实在太过于草率了。若是真的可以,我与宾之兄愿意上书呈请皇上特许你留下,可否?”谢迁看着刘健,忍不住又说了一句。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可这位还是在唠唠叨叨地劝刘健回头,每天在后者耳旁狂轰乱炸的。让这位虽然已经年过七旬却精力不错的内阁首辅都有些受不了了。
虽然同殿为臣这么多年,也一直知道这位很能“侃侃”,但也没有想到这么这么能侃,让他都真想答应下来让耳朵能够好好清静清静。
“好了,于乔也不必为难阁老了。毕竟他年纪也大了,为朝廷操劳了这么多年,也是该放下休息休息了。”见刘健一脸无奈的模样,李东阳这时候站了出来说了一句。
谢迁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了一句,“若不是宾之兄你遇事便像缩头乌龟一样躲起来,迁恐独木难支,我又何苦劝阁老留下呢?”
听到谢迁如此直言不讳的讽刺自己,让他忍不住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暗道一声,“就知道会这样。”
显然他也早就习惯了谢迁这种说话方式。
看着二人这幅模样,刘健无奈的摇了摇头,突然有些觉得自己决定隐退似乎太过于草率了。不过事情早已经成了定局,就算想反悔也没什么可能了。再则就算皇上特许他留下,他也不会真的同意留下。
他沉吟着说了一句,“内阁这么多年都是咱们三人主持,也应该有新人入阁了?”
二人闻言一愣,李东阳倒是迅速反应过来,“阁老的意思是,再廷推一人入阁辅政?”
刘健点了点头,“既然余姚说尔等独木难支,那就再找个人就是了。”
李东阳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离开之前做打算,赞成道,“阁老所言甚是,不过朝中有此资格之人太多,不知何人较为合适?”
“我倒是觉得王守溪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谢迁直接提出来一个人选。
王守溪乃是原吏部右侍郎王鏊的号,与谢迁乃是同榜进士。不过一个中的是状元另一个探花而已。不过虽说是个探花也是不错了,却有许多人为这位王同学鸣不平,觉得这位状元本应该是他的。只是因为某人的原因,让谢迁得了便宜最后成为了状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年仅16岁时的王鏊就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手抄文章从陆巷村传入吴江县,又从吴江传入苏州,最后传到北京国子监,国子监师生争相传阅。之后他又连中解元、会元,几乎所有都认为状元是其囊中之物的时候,成为大明第二个“连中三元”的人时,最后竟然只落得了一个探花。本来这也不算多大的事情,可因为当时的内阁也就是商辂也是“连中三元”的人,所以有人借机说这位气度不够宏大,容不得后人与他平起平坐,再出一个“三元及第”,于是将王鏊降为“探花”。
传言归传言,至少两人的关系倒是挺不错的,这也是他为何会推荐王鏊的原因。
刘健闻言点了点头,倒是觉得这位是个不错的人选。无论人品还是能力俱是极佳,即使廷推也肯定能够通过。毕竟内阁虽然得到皇帝的首肯,拥有部分人事任免权,但也不代表就有了决定权,而且这事他们也无权去管。一切还是得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廷推圈定,再交由皇帝决定。
“弘治十五年他回乡丁忧,现在应该回来了吧?”
见刘健望向自己,谢迁点了点头,“不久之前刚刚到京,现在一直赋闲在家。”
“那过几日就廷推吧,事情就由茶陵你和马部堂去商议此事吧。”刘健将这件事情交给李东阳去做,显然也是在有意的慢慢将事情交给后者去做。
李东阳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将此事答应下来。
懋勤殿御书房内。
“朕找你来,是想问问你东厂的事情?”
郑德看向眼前的王岳说道,后者却有些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疑惑的询问的一句,“陛下想知道些什么?”
“朕想让你全心全意管理宫里头的事情,所以想让你卸任东厂厂公一职,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岳闻言一愣,原本以为皇上是想向询问自己朝廷官员的动向,倒是没有想到最后说的竟然是让他卸任东厂的事情。这也太过于突然,一时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郑德也不着急,静静的等着他的答案。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做事从来不愿意勉强别人。若是能够友好的解决,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他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他说去的话,又有谁敢去拒绝?
果然,王岳倒是很快反应过来,笑着道,“万岁爷,奴婢宫里头的事情现在都有些忙不过来,愿意少担一份差事自然是愿意的了。”
郑德看向他,倒也没有发现一丝勉强的意思,不过还是宽慰的说了一句,“这事是朕亏待你了,不过你现在是内务府副总管大臣,朕也没有什么好奖赏给你的。若是你有什么子侄之类的,朕日后定会敕封其一个爵位奉养终生,决不食言。”
看到皇帝一脸严肃的样子,王岳闻言差点感动的跪了下来。
“奴婢谢万岁爷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竟明朝的爵位可是很值钱的,最低都是一个伯爵爵位,也难怪这位会感动的痛哭流涕。不过日后当朝廷推行新的爵位制度,他便明白皇上赏赐给自己的这个爵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分量,不过也算是不错了。
看到王岳出去之后不久,王廷相便领着严嵩走了进来。
“臣翰林院庶吉士严嵩参见陛下。”
看着眼前这个长眉细眼,一身书生气息略显青涩的年轻官员,怎么看也没有找到一丝日后那位大奸臣的影子。
不过郑德也知道自己是想多了,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便是一个大坏蛋,变坏也是后天的一些因素造成的。也突然觉得有些犹豫,自己这样做是否过了?
看着皇帝一脸的犹豫的样子,严嵩也有些忐忑不安,不明白皇帝召见自己到底是为什么。
“朕决定以后由你来职掌东厂,不知惟中觉得如何?”郑德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虽然现在严嵩还没有变质为坏人,可今后的事情又有谁知晓呢?
所以坏人就应该有坏人应该去的地方,郑德倒是东厂倒是个不错的地方,这也是他找严嵩来的原因。
不过显然郑德的想法有失偏颇,可谁让他是皇帝呢?
最后也只能怪严嵩自己倒霉了,谁让他后世的名声这么臭的。
听到皇帝以表字称呼自己,让严嵩顿时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当听到要让自己职掌东厂的时候,立刻傻眼了。
东厂是什么地方?对于一般人而言,那是令人闻风丧胆,宛若地狱一般的地方。对于一些人来说,能够职掌东厂这种权势衙门简直是求之不得。不过对于严嵩而言,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去职掌这么一个肮脏的地方。简直就是给自己人生泼上一个永远洗不掉的污点啊,一辈子几乎都这样给毁了啊。
就连一旁的王廷相、石珤二人都是一脸愕然。看着站在一旁的严嵩苦着一张脸为难的样子,都有些不忍这么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毁了。
“陛下,东厂不是一直交由宫里头的宦官职掌吗?”王廷相站了出来的询问了一句。显然他还对刚才的事情一无所知。
“王岳刚刚解职,所以朕想让严嵩接任。”
王廷相闻言一愣,也瞬间明白过来这事情皇上早有预谋,不过皇上怎么会找上严嵩呢?
对于这一点,他始终都想不通。
毕竟严嵩也只是一个刚刚登科的进士,又不曾列一甲头三名,皇上怎么会注意到他呢?又怎么会想到让他职掌东厂呢?”
实在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疑惑,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现在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将严嵩从皇上的魔爪下救下来才是正事。
“陛下,严嵩只是一位刚刚登科的进士,职掌东厂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再者,好像也没有文官职掌东厂的先例。”
“子衡,还记得我曾说过的‘没有先例就我们自己来开这个先例’?凡事都是有第一次的。”
郑德摆了摆手,”好了,你们都出去吧,我和严嵩好好聊聊。”
王廷相和石珤对视一眼,也只能无奈的退了出去。
眼看着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没了,严嵩顿时感觉自己的前途是一片灰暗,想死的心都有了。
“你是不是觉得东厂的名声太差了,所以才不愿意职掌?”
听到皇帝的询问,严嵩略显迟疑的道,“臣不敢。”
看他的样子郑德知道自己猜对了,“若是你真的觉得东厂名声太差了,为何你不能试着去改变他呢?”
严嵩闻言一怔,略带疑惑的看了皇帝一眼。
改变?
东厂这种衙门,自己还能够怎么改变?
“东厂之所以名声这么差,就是因为历任职掌者滥用职权所致。这也是为何朕找到你的缘故,就是想改用文官担任,改变目前东厂的这种局面。就像锦衣卫和东厂一样名声也不太好,不过职掌的历任都指挥使却不是每个人都是臭名远扬,而更多的是因人而异。就像最后一任指挥使牟斌,职掌锦衣卫这么多年,在朝中却声名不错。所以职掌东厂这看起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官,不过若是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不随便随便诬陷迫害朝中大臣或则是在外欺压百姓。将整个东厂的风气彻底扭转过来,你觉得你的名声还会变臭骂?我想朝中大臣都应该会盛赞你这种不顾自我名利、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最后肯定会盛名远扬的。”
不得不说,听了郑德这一番忽悠之后,严嵩毕竟还不是后世的那只狡猾的老狐狸,抵抗的情绪倒是软了下来。
想了想,觉得皇上说的也有一番道理。
“做人不能总想着一己私利,而应该为他人多多着想。想想若是今后由你职掌东厂,朝中大臣是否少了一份被诬告陷害的风险?天下百姓是否也少了一份被欺压勒索的恐惧?如此大仁大善大德之举,百世流芳亦不再话下。”
郑德继续忽悠着他,而后者闻言也是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了,“臣愿意职掌东厂一切事物。”
“终于答应下来了。”郑德抹了一把头上根本不存在的虚汗,心里头却感觉到无比的开心,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鉴于东厂以前名声太差的缘故,现在又是由你来职掌。朕就将其改为大明国家安全局,希望它能够在你的手中重获新生。”
大明国家安全局?严嵩闻言也是流露出一丝感激之色,虽然自己答应了职掌东厂,可还是感觉有些膈应。现在换了一个名号,心里顿时感觉舒坦许多了。
听听名字,大明国家安全,多么高大上的名字啊。
看到严嵩神色不再那么勉强,郑德也是暗松了一口气。让他职掌这么一个重要特务机构,还真不能够来硬来。若是对自己心怀不满,简直就是在自己身旁埋下来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既然心甘情愿的答应了,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大明国家安全局,听名字你应该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了。职权和以前的东厂一样,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只负责大明境内的所有事情,负责暗中监视百官以及军队动向,还有天下一切拥有谋反、谋逆之心的一些人。主要是”
郑德将国家安全局的功能职责以及权力跟严嵩好好的说了一遍,在他讲解之下,后者对于国安局这个衙门具体如何行事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除此之外,负责监视军情局的动向也是你们的一个任务之一,听明白了吗?”
严嵩一愣,随即明白的点了点头。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望着从殿内出来的严嵩,一脸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样子。王廷相与石珤对视一眼,知道这位恐怕最后还是没有摆脱皇帝的魔爪。又觉得有些可惜,这么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毁了。
不过话也说的过于轻巧,皇帝的命令是那么容易反抗的吗?
严嵩出来抬眼便见到了眼前这两位,赶紧拱手行礼,“严嵩见过两位大人!”
“皇上可曾收回成命?”石珤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询问了一句。
严嵩摇了摇头,正想开口说话。却听前者长叹一声,“皇上此事做的太过了啊!”
接着又说了一句。“不行,此事无论如何我也得和陛下说道说道。”
石珤刚想冲进去,却被身后的王廷相给拉住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后者,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邦彦兄莫要冲动,还是听严庶常将事情说清楚再说。”王廷相解释了一句。
石珤闻言看向一旁的严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显然是真的有话要说。点了点头,“也好,严庶常若是真有什么话想说就说出来吧,我和王大人都会尽力去帮你的。”
“多谢两位大人抬爱,严嵩没齿难忘。”严嵩朝两人拱手一礼。毕竟他和王廷相、石珤二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却愿意为了自己甘愿以下犯上,即使是亲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说不感动是假的。
当然他也是高估了其中的风险,王廷相和石珤都是待在皇帝身边最久的两位大臣,也是最为熟悉郑德的脾气秉性的两人。后者或许会因为大臣的劝诫而大发雷霆,不过至少在皇帝登基的这几个月却也没有一个人“因言获罪”,这也是石珤敢如此做的底气所在。
若是换一个脾气暴虐的皇帝,一个弄不好小命都可能丢掉,石珤也未必会如此冲动。
“陛下让下官职掌大明国家安全局。”
听到严嵩这话,两人顿时愣住了,王廷相疑惑的询问道,“皇上不是说让你职掌东厂吗?再者,这个大明国家安全局是个什么衙署,陛下新设的?”
“陛下将东厂更名为大明国家安全局,让下官负责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全工作。”说道这,严嵩是一脸兴奋之色。
看的两人是面面相觑,这位莫不是得了失心疯吧?
职掌东厂有这么开心吗?
再者,不过就是改了个名而已,至于这样吗?
当然他们都不知道这位严同学刚刚被某人忽悠了一番,脑子到现在还没有冷静下来,否则就不会是这番表情了。
“大明国家安全局?负责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全工作?”王廷闻言如坠云里雾里,看向他疑惑地询问了一句,“这个衙署具体做些什么?”
“不可说,也不能说。”虽然脑子被忽悠的现在还不太清醒,但他显然还没有忘记郑德的叮嘱。不过害怕两位大人误会,他又补充了一句,“大明国家安全局负责大明江山社稷以及陛下的安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