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相国此言却也有理。”
赵智皱起的眉头松开,点着头,赞同了杨道嗣的建议。
刑部左侍郎秋言眉头紧皱,看了左右一眼,今日的朝会,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局面,杨炳林虽然被剥夺了官职,但其文散官还在,而且品级还很高,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之衔,最近一段时间,杨炳林四处联系,原本是要在此次的朝会之中发难,如今他没来,右相一党的官员,更是集体失声,保持沉默,看来情况是有变了。
“陛下,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治国多年,一直勤政廉明,功劳甚大,如今仅凭莫须有的罪名,便是罢其相位,是否有些太过草率了?”
秋言最终还是咬着牙站了出来,为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进言。
赵智看了秋言一眼,目光有些冷,身子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一眼不发。
“秋大人,前番百花院之事,涉及到岳继明之子岳乐,景元寺之事涉及到王仁锆之子王凡,这两个案子,你都是为他们进言说情,如今你又是不分清白,为其进言说话。。。。。”
御史中丞刘冲季迅速站了出来,对着秋言质问了一番,随即朝赵智拱手拜道:“陛下,每每涉及到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之事,秋侍郎不问对错,总是要出来说道一番,为他们开脱,臣怀疑这几人有结党营私之嫌。”
“你血口喷人。”
秋言脸色通红,指着刘冲季大声怒吼。
朝堂上自然有着党派的存在,强如武宗那个唯我独尊的时代,同样也是有着党派的存在,帝王要平衡,就不能让任何一支政治势力一家独大,为了稳定,也不能让党派过多,这是必然的政治环境,根本无法杜绝,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如今刘冲季当然赵智的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明着说了出来,这简直是在打他秋言的脸。
wxi7
第一百九十章 愤青()
御史的声音有些熟悉,李勋不由偷偷看去,当看清这人的长相,李勋顿时哑然失笑,心中暗道:原来是这个愤青。
这个御史的品级很低,只是正八品,叫做周青,非常年轻,是去年的科举状元,长的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吏部重其才华,原本是想要调其出任正七品的拟旨郎中,在皇帝身边任职,这可是一个人人都羡慕的职位,尤其是通过科举,刚刚出仕的年轻文人,更是一个极高的起点。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周青却是拒绝了,而是主动要求去御史台任更低一级的正八品御史一职。
周青的这一举动,倒是引起了赵智的好奇,单独召见了他,问其缘由。
你知道周青怎么回答?
周青大胆妄言道:“臣出身穷苦,父亲早亡,由母亲一手带大,原本是没钱读书的,只是村中曾经出了一位县令,年老致仕回乡,此人虽然官职不高,却极有学文,见臣聪慧可爱,便收其为徒,加以教导,凡二十有一,得中状元。
当时李勋也在场,不解的问道:“这跟你执意要去御史台有什么关系?”
周青当时颇为激愤的说道:“我生于剑南道文州文城县,其所在地县令父母官,贪婪爱财,为官不仁,鱼肉百姓,许多人因为赋税、劳役过重,而被逼迫致死,我的父亲与大伯便是因此亡故,我曾立下誓言,若是日后能够通过科举入仕,定要还天下百姓一个大白。”
周青的话语无礼至极,不知该说他狂妄还是无知,李勋当时听了,都是目瞪口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周青竟是敢当着赵智的面说出来,简直是不要命了。
但赵智并没有动怒,或许是觉得周青此乃童言无忌吧,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朕的天下,或许有些贪官,但大部分官员还是奉法守己的,你刚入官场不久,认知不足,说出刚刚那番话,朕不怪你,你到御史台去历练几年,自会改变现在的想法。”
周青硬着脖子顶道:“那臣就拭目以待。”
周青这幅模样,赵智倒也大度,只是淡淡一笑,没多说什么,在场的李勋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口说了一句:“没想到这里也有愤青的存在,真是有意思。”
李勋的笑声笑语,引得周青怒视质问:“我所说之言,皆乃真心之话,何故引你发笑?”
赵智也是奇怪的问道:“愤青两字是何意思?”
李勋自知失言,只得干咳两声,把愤青的意思大致解释了一番。
赵智闻言,难得哈哈大笑起来,周青则是满脸涨的通红,但也没有跟李勋争论什么,不过自此之后,周青对李勋的态度却是极为冷淡,几次遇见,李勋跟他打招呼,后者则是理也不理。
言归正传,视野再次回到朝堂之上。
面对秋言的怒声呵斥,两人官职虽然有天壤之别,但周青毫无畏惧,对着秋言正色的说道:“两次案件都是涉及到两位相国,你明知是错,却依然出言帮其说话,这难道合乎常理?”
周青的反问,秋言张了张嘴,一时间却是无法反驳,事情也却是如此,作为政治伙伴,伙伴有难,他自然要站出来为其说话,不关乎事件本身到底谁对谁错。
“我行得正,坐得端,凭你几句口舌之言,又岂能颠倒黑白?”
秋言袖袍一甩,不与周青多做口舌之争,面向赵智,拱手说道:“臣出来为两位相国说话,只是出于是非真理,绝无其他曲意,还请陛下明察。”
赵智点了点头,淡声道:“爱卿的本性,朕自是信的过,周御史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
“谢陛下。”
听到赵智这么说,秋言心中顿时好受了一些,躬身退下。
“陛下,今日还有许多事情要议论。”
杨道嗣这时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
赵智坐直了身子,对着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说道:“你们两人身为相国,如今被诸多大臣弹劾,不管是真是假,朕自会查个明白,你们先从政事堂退出来,待事情查清楚了,朕自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是,陛下。”
王仁锆与岳继明躬身领命,但脸上都是有着苦笑,公道?赵智的政治手腕他们在清楚不过,从来不会在朝堂上明着表达自己的心意,只会躲在暗中,安排好一切,由其他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今日被这么多大臣联合弹劾,想都不用想,这就是赵智的意思,只是这些大臣是抢,赵智是幕后的推手。
李勋站在最后排,不侧着伸出脑袋,根本看不到前面。
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被罢相了,恐怕事先没几个人知道,此次的朝会,会有如此大的动作,一开始,就是直接罢免了两位相国。
王仁锆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神色貌似平静,但从他紧绷的脸,不难看出,他此刻的内心,绝对不平静。
岳继明则是显得有些失魂落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紧咬着牙,内心极为不干,整个政事堂七位相国,除了杨道嗣与刘桀之外,就属他的岁数最大,今年六十有五,如今被罢免相位,其实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
wxi7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人事即政治()
王仁锆侧头看了岳继明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暗叹一声,岳继明接近拉拢河北藩镇,王仁锆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可惜,岳继明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王仁锆的劝说。
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不仅仅只是家族关系非常亲密,其个人私交也是极好,但岳继明自广元十五年进入政事堂为相,投靠杨道嗣之后,后他半年为相的王仁锆,却是没有选择杨道嗣,而是投靠了刘桀,为此,两人险些翻脸。
王仁锆的眼光比岳继明看的要远,也更清楚朝堂的平衡是多么重要。
承平元年,政事堂相位有空缺之后,当时有很多人去竞争,王仁锆便是其中之一,且在所有竞争的人之中,其综合实力是最差的一个。
白巾军被平定之后,刘桀作为名义上的总指挥,军事上的一些失利与错误选择,右相一党的官员以此为借口,集中所有力量,对刘桀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指责与弹劾,当时为工部右侍郎,参知政事的王仁锆,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鼎力支持刘桀,他的这个举动,得到赵智的大加赞赏,并最终让其入职政事堂为相。
今时今日,左相一党已然瓦解,右相一党一家独大,杨道嗣老迈,没有了掌控全局的能力与精力,杨炳林以杨氏领袖自居,有意趁机再进一步,让杨氏一族与其党羽,霸占整个朝堂,虽说不至于把持朝政,但至少也要在朝堂上保持绝对的话语权,岳继明就是杨炳林的积极支持者,因为杨炳林曾经给过他承若,若是杨道嗣有一天致仕,整个杨氏集团将会全力推他坐上右相之位,文官第一人,右相的巨大诱惑,显然已经让岳继明失去了理智。
这样的政治局面,赵智岂能容忍其出现?显然不会,他绝不会坐视不理。
赵智的综合能力或许远远比不上一代雄主武宗,但就单论政治智慧,那绝对是不遑多让,极为高明,而且在他当皇帝的二十多年时间,大晋虽然谈不上中兴,其综合国力比之武宗时期要差许多,但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大晋至少恢复了许多元气,尤其是在军事上,取得了诸多成就,所以说,不论是威望,还是实力,赵智都不是一个弱势皇帝,一个不弱的皇帝,单凭一个人或是某一个政治势力,是很难与其硬碰硬的。
王仁锆明明看清了形势,最后却依旧倒向了右相一党,其实也是出于无奈,或者说是出于自保,以及对相位的不舍,刘桀自漠蒙草原回来之后,便是变得非常低调,一些人已经看出来,刘桀有了退隐的心思,黄詬事件爆发后,刘桀以养病为由,彻底断绝了与朝堂的联系,这个时候的左相一党,只剩下王仁锆一人,面对越发咄咄逼人的右相一党,王仁锆独木难支,根本抵挡不了,为此,王仁锆曾经单独面见过赵智,两人有过一番深谈,赵智的话语还是那么隐晦,但王仁锆却是听懂了,赵智竟是有意让自己去地方任职,那自己的相国之位岂不是。。。。
王仁锆觉得自己无错,这些年也是尽心尽力为国操心,如今却是平白无故赶自己离开政事堂,王仁锆岂能甘心?
王仁锆导向右相一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图,就是想要借助他们的手,逼迫赵智妥协,一旦右相一党在朝中形成绝对优势,赵智很有可能会对右相一党中的几个相国进行拉拢分化,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从其中脱离出去,投向赵智,相国之位自是可保。
可惜,赵智此次的行事手段与以前大不一样,大出王仁锆乃至所有人的意料,态度极为强硬,根本就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而面对赵智的绝对强硬,杨氏一族。。。。。。。退了。
赵智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能把大晋从深渊中拉出来,唯才是举,知人善用是一方面,敢于放权,给与大臣足够施展拳脚的空间,又是一方面,但赵智却也保留了三点,一个是御史台,有了这个部门在手中,便是掌握了舆论的至高点。
一个是言路,地方刺史的奏折,一直都是直达赵智手中,吏部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其扣押与先行查看,朝中四品以上官员也是有着奏折直陈赵智的特权,工作量虽然很大,但赵智始终坚持,绝不假手于他人,保证了言路的畅通,这就让赵智对大晋始终有着具体而真实的了解,防止大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最后一个便是监军制度,兵权,赵智看的极重,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是有了这三点,不管朝中的政治争斗在怎么激烈,赵智一直都是表现的风轻云淡,稳坐钓鱼台。
朝会继续进行。
经过了刚刚那场激烈的风暴,接下来议论陇右分道,以及李忠调职回京,由马武接任新的安北节度使,也就显得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
免去李忠安北节度使一职,调回京城,任侍中、兵部尚书,入职政事堂,为新一任的左相。
这个人事变动与任命,没有人反对,李忠在安北坐镇多年,其功劳众人有目共睹,他继任左相一职,完全有这个资格。
马武被免去兵部右侍郎一职,继任安北节度使。
马武的人事变动,倒是有那么几个大臣出来说了一些反对意见,但并不强烈,最后也是顺利通过,大家都知道,马武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得到赵智信任的武将,今日朝会,直接就是拿下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其意图已经很明显,接下来的人事变动与布局,赵智会有大动作,这个动作,他不希望有人出来捣乱,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威慑。
被冷藏了好几年,原河东道节度副使,晋阳留守司马忠,被任命为陇右南道节度使。
司马忠的任命也是非常顺利,三读通过。
司马忠在白巾军之乱中,立有大功,本人也是出身名门大族,为官极为勤廉,在官场上的名声很盛。
陇右北道的人事任命,则是有些奇怪,不设立节度使,而是设了两名节度副使,分别是右武卫将军顾雍与右通卫将军赵飞度,前者以陇右北道节度副使实领凉州都督,后者则是以陇右北道节度副实领会州都督。
齐王被封为陇右大都督,督陇右诸州军事,他这个官职,当然是虚的,只是遥领,但让众臣震撼的是,陇右既然有了大都督,自是要设立大都督府,而大都督府制下的大都督长吏,这个职位的人选,竟是由刚刚被罢了相位的王仁锆出任,这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wxi7
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
最后轮到李勋,拟任命为陇右西道节度使。
宣召官喊完这句话,所有人都是愣住了,就连李勋自己也一样是愣住了,不是副的吗,怎么直接就成了节度使?
“封李勋为陇右西道节度使。”
宣召官二读任命诏书。
终于有大臣反应过来,从班列站出,急声反对,而且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
张金回头看向李勋,一脸坏笑的说道:“李兄,看来你在朝中的人缘,不是很好哇。”
李勋嘿嘿一笑,颇有深意的说道:“招人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招人讨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人无完人,终归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张金深深看了李勋一眼,没想到他的心态竟是如此之好。
“李勋!”
赵智的声音传出。
“臣在。”
李勋神情一震,连忙站了出来,来到殿中间,对着赵智躬身一拜。
赵智淡声道:“诸位大臣的话,你应该也是听到了,有什么想说的?”
李勋躬身道:“臣确实德才浅薄,陇右节度使一职如此重要,只怕臣无法担当此等重任。”
那些大臣反对自己做节度使,李勋一点都不生气,自己今年才多大?刚刚二十出头,黄詬立下如此多的功劳,也才在去年陇右之战结束后,以年过五十的年纪,当上了节度使,而且只是武州节度使,而陇右西道,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武州,就算是李忠,当年以破纪录的年纪做上安北节度使,那也是二十三岁,比自己要大将近两岁。
自己的资历与功劳确实太浅了,真要做陇右西道节度使,李勋自己都是有些没底与心虚。
赵智点了点头,沉思片刻,淡声道:“既然如此,那就降半级,陇右西道节度副使、武州都督。”
“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工部右侍郎安简站了出来。
赵智看了他一眼,点头道:“你可直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