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国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茫员吒呕鹿倭醮韵玻峙跻痪戆茁槭ブ迹叩搅嘶圃嵣砬啊

    这名将领,黄詬认得,羽林卫大将军长孙武阳。

    黄詬拱手道:“长孙将军,别来无恙。”

    长孙武阳凝视着黄詬,表情有些复杂,在马上拱了拱手,说道:“黄将军,我奉陛下之命而来,希望你不要做无谓的反抗。”

    黄詬点点头,“是否可以放我手下亲兵离开?”

    长孙武阳看向一旁的刘丛喜。

    刘丛喜点了点头:“可以!但不得进京。”

    皇上只是下令抓捕黄詬,至于他的这些亲兵,抓不抓倒也无所谓了。

    黄詬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兵,这些人都是从泾平关带来,跟随自己多年,出生入死,亲如兄弟,如今,却是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

    “尔等立即离开,不得进京。”

    “节帅,我们不走。”

    亲兵们情绪激动,出言哀求。

    黄詬勃然大怒,怒吼道:“若还认我是你们的节帅,就立即离开。”

    “节帅保重。”

    亲兵们见黄詬发怒,知道他的性格,不再多说,纷纷跪在地上,含泪重重磕了几个响头,随即一一离开。

    这时,刘丛喜上前,举起圣旨道:“圣旨在此,武州节度使黄詬接旨。”

    黄詬跪下:“臣黄詬接旨。”

    刘丛喜展开圣旨,朗声道:“武州节度使黄詬,未经朕及兵部许可,擅自出兵渡河攻打西州,一人举动,险些挑起两国战争,让陇右陷入纷乱之中,危害极大,朕,当问其罪,暂免其武州节度使及一切职务,交大理寺审讯,以定罪责,钦此!”

    黄詬深深叹气一声,没有辩解,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无用,只得磕头拱手道:“臣接旨!”

    节度使是有一些便宜行事的自主权利的,只要不是涉及到大的战争,小的战事,一方节度使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根本不需要事事上报赵智与兵部,前些时日,大石帝国的士兵在木浪河附近建设营寨,进行屯兵,显然是为进攻武州做准备,黄詬岂能让他们得逞,在探知此消息之后,果断出兵渡河攻打,毁其营寨,烧其木船,随后立即撤兵,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

    长孙武阳是少数几个颇为了解黄詬为人的,见他自始自终都是没有任何辩解,脸上有了一丝不忍之色,出言说道:“黄将军,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黄詬摇了摇头,淡声道:“问心无愧,无有言语。”

    战事的详细经过,黄詬已经传报赵智,如今依旧被问罪,黄詬也是有些不甚了解,难道这份奏折,赵智并没有看到?

    刘丛喜脸上有些不耐,对长孙武阳说道:“长孙将军,皇上还等着我回去传信呢!”

    长孙武阳叹气一声,一挥手:“拿下黄詬,送往大理寺。”

    黄詬被押上马车,在三千羽林军带甲士的严密看守下,向丰京城而去。

    。。。。。。。。。。。。。。。。。

    又一次失败的相亲,李勋郁闷中找了一处酒楼,喝着闷酒。

    李勋的位子临窗,街上的情况的看的一清二楚。

    正喝着酒,眼尖的李勋,却是看见了一个熟人。

    “庭宣兄!”

    贺庭宣抬头看去,看见李勋,仰着头笑道:“李勋,好久不见。”

    “上来喝一杯?”

    贺庭宣走入酒楼,在李勋身边坐下,笑道:“就不喝酒了,上两碗饭,吃了我还要赶去上朝。”

    贺庭宣还没有吃午饭,距离上朝,时间还比较充足,刚好遇见李勋在这里,吃了饭再去皇宫,倒也是不错。

    李勋惊讶道:“上朝?这都大中午了,还上什么朝?”

    这家酒楼靠近皇城,下面的那条街是通往皇城的几条主道之一,怪不得在这里遇见贺庭宣。

    贺庭宣笑了笑:“口误,不是上朝,是皇上临时紧急召集朝中一些大臣商议事情。”

    “是什么事情,能说说不。”

    李勋感兴趣的问道,一般不是什么大事,赵智不会临时紧急召集大臣议事。

    “说说也无妨,反正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也不是什么秘密。”

    贺庭宣想了想,看向李勋,说道:“武州节度使黄詬,以于昨晚被捕,如今被关大理寺。”

    啊!

    李勋目瞪口呆,这个消息。。。。来的太过突然,陇右之战结束才不过数月的时间,黄詬坐上节度使这才多久?就被抓了?

    wxi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惊涛骇浪(二)() 
朝堂之上,赵智静坐,等待大臣们的到来。

    想起刘丛喜禀报的消息,赵智脸上有了一丝冷笑,喃喃自语道:“问心无愧?”

    一旁的牧公,听了这句冷意十足的自语,脑袋垂的更低了,他可是好几年,没有见到过皇上如此阴冷的面孔了。

    下方,刘桀静静的坐在那里,眉头紧皱,神色中有些阴沉,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杨道嗣,后者对着他微微摇了摇头。

    “陛下,诸位大臣已经到来,就在殿外等候。”

    一名太监走入大殿,躬身禀报。

    赵智点了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不是朝会的日子,赵智举行临时朝会,只是召集了一些相关的大臣前来,所以朝会的规模很小,只有二十来人,全部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政事堂的七位相国,也是来了三个。

    不是正式朝会,没有那么多规矩,大臣们进入大殿,只是躬身行了一礼:“参见陛下。”

    贺庭宣站立在队伍的最末,他这个品级,按说是没有资格参加今天的临时朝会,但大晋祖制规定,皇帝面见大臣,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必须有御史在场,行监督之事,监督皇上,不以情谋私,不以私废公,不过这个规定,自武宗之后,已经基本形同虚设,随皇上的意愿行事,不过今天的朝会,虽然是临时,但参加的大臣品级都很高,又是商议公事,自然要有御史在旁。

    朝会开始。

    黄詬被捕之事,虽然只是相隔一晚,但在场绝大多数都是已经知道,就在大家各自思量,有所准备之时,赵智开了话头,只字不提黄詬,而是说到了陇右与大石帝国方面的事情。

    大石帝国使者到来,并带来帝国皇帝的国书,希望与大晋和平共处,提出了两国解决矛盾的意向。

    大石帝国的意思很简单,双方以木浪河为界,互不侵犯,西州的五万大石守军,会消减到两万,希望大晋方面,也把武州的守军,消减一些,避免屯兵过重,一旦打起来,那就是一场大的战役,两国将无可避免的陷入全面战争之中。

    陇右如今比较平静,大石帝国内患未解除之前,不大可能会举兵来犯,吐蕃刚刚经过一场惨败,损失惨重,国本动摇,加之两国刚刚和亲,短时间之内,也是不敢对大晋再有觊觎之心,如今陇右的兵力多达十二万,赵智觉得有些多了。

    几年前,白巾军动乱四方,波及河东、河南两道,其中又以河东道受损最重,诸州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以致引起河北五镇多有觊觎之心,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朝廷已经缓过气来,一场大胜,又是使得陇右数年之内再无兵患,赵智便是起了一些心思,想要从陇右抽调一些军力,补充到河东道。

    这两件事情,都不是小事,应该放在正式的朝会上去讨论,不过朝会论事,朝臣太多,若是各抒己见,三五天恐怕都是讨论不出个结果,所以自武宗之后,在位的皇帝,一般都会在正式的朝会之前,召集主要大臣,把事情的基调与大体方向定下来,然后在放到正式的朝会上去讨论,这样一来,政事的决断与结果,就会快的多。

    大晋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数十万军队的参战与调动,其民力与财力的耗费,不可计数,朝廷的财政非常空虚,与大石帝国和平相处,休战休养,显然是最好不过,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臣们基本上是一致赞同,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至于从陇右抽调兵力镇守河东道,赵智的这个想法很好,大臣们也基本上赞同,只是关于抽调多少兵力,则是有些不同意见。

    赵智的意见是从陇右抽出五万士兵,补充河东诸州军事力量,有个别大臣,对此表示反对。

    前兵部右侍郎,现任参知政事的萧徵站了出来,出言反对,吐蕃虽然刚经大败,但依旧有较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吐蕃向来不守诚信,信用不佳,其言不可轻信,而大石帝国比之大晋,不管是国力还是疆域,都是不遑多让,经此一败,势必视为奇耻大辱,一旦政局稳定,很有可能大举出兵,报仇雪恨,若是陇右兵力过弱,岂不是非常危险?所以不宜抽调太多兵力。。。。。

    萧徵侃侃而谈,话语不断,赵智脸上有些不耐,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朕自有度量,你不必多言。”

    萧徵话语被打断,脸色微红,退也不是,继续发言也不是,一时间好不尴尬。

    贺庭宣此时站了出来,拱手拜道:“陛下,萧大人进言于君,善议国事,乃是为陛下进良策,分君忧,陛下岂可妄断其言?”

    说完这番话,贺庭宣退了下去。

    赵智扫了贺庭宣一眼,不但没有生气,脸上反而有了一丝笑容,看向萧徵,淡声道::“萧爱卿请继续!”

    “臣觉得,从陇右抽调两万士兵前往河东,足矣!”

    说罢,萧徵躬身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萧徵说完之后,又有几名大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智听完之后,看向刘桀:“刘相国可有良议?”

    刘相国淡声道:“陇右以武州、凉州、廊州三州最重,有八万大军镇守,足矣!”

    刘桀的意思很明白了,陇右有十二万大军,八万士兵就足够了,多余的四万大军,可以抽调到河东道。

    赵智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兵部与礼部尽快拟定建议文书,下次朝会,当有决断。”

    说完,赵智起身离开。

    “恭送陛下。”

    大臣们躬身送离赵智,然后纷纷离开。

    刘桀快走两步,追上杨道嗣,轻声说道:“杨相国,家有良酒,可愿尝否?”

    杨道嗣看了刘桀一眼,轻声笑道:“若酒不好,老夫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刘桀笑了笑:“好不好,喝了才知道,我当备下晚宴,恭候杨相国到来。”

    杨道嗣点了点头:“我会来。”

    wxi7

第一百四十五章 惊涛骇浪(三)() 
黑夜,韩国公府。

    府门打开,刘桀与杨道嗣走了出来,作为主人的刘桀,一直送到了台阶之下,数十米之外,一辆外表普通的马车静静等待。

    “黑夜风大,刘相国回去吧!”

    杨道嗣淡声告辞。

    刘桀看着杨道嗣,叹声道:“杨相国,黄詬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知道,这么做,对他不公平。”

    杨道嗣沉默半响,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家经难念,有些事,已经由不得我做主了。”

    刘桀全身微微一震,从杨道嗣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什么。

    “子启兄,回去吧!”

    杨道嗣最后看了一眼刘桀,迈步离开。

    看着杨道嗣那颤微的背影,刘桀神色有些黯然,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些成年往事,曾经的两个少年,是那般意气风发,才气绝伦,胸有抱负,指点天下,笑傲不拘,一度成为良友知己,但是随着地位的一步步攀升,各自代表的家族与政治势力,越行越远,再好的友情,到了最后,也只能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父亲,外面风大,回府歇息吧?”

    一名四十多岁的清瘦男子,来到刘桀身边,把手中的披风给他搭上。

    刘桀有三子三女,其人并不好女色,一生只有一妻两妾,三个女儿,全部都是由正妻所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到三十岁,没有男性子嗣的刘桀,这才纳妾,接连生了三个儿子。

    长子刘光辉,四十六岁,次子刘光尡,四十五岁,幼子刘光辉,四十四岁。

    刘桀的三个儿子,长子与次子自小聪慧过人,却都不是为官的料,在官途上只是有过短暂的时间,便是辞官退隐,而幼子刘光辉,比之两个哥哥要差的多,为人也是笨衲,但就是这个最差的小儿子,却是靠着后天的勤奋,靠着稳重的性格,年仅十八岁,便是一举中第,二十余年过去,如今已是二品大员,以参知政事之职,兼任扬州刺史,在任七年之久,政绩极佳,很得赵智赏识,若不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乃是当朝左相,加之祖训规定,父子不得同朝为相,不然,自己的这个儿子,恐怕早几年,就已经入阁为相了。

    刘桀叹声道:“三年未见光辉了,也不知今年新岁,他能不能回来。”

    流光尡微微垂下头,难过道:“不能为父亲分忧,是孩儿之过。”

    “这些年,经你大哥与你两人管理,河东祖家与丰京主家,没有发生过让我烦心的事情,家族产业与家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你们的功劳也很大。”

    刘桀摇了摇头,在儿子的搀扶下,转身进府。

    十一月二十五,这一天的朝会,与大石帝国和好盟约,以及从陇右抽调士兵填补河东军事,这两件事情,都是得以按照赵智的意志通过。

    最后,有人提了提黄詬之事,但被赵智以‘正在审讯,暂时不宜过多讨论’为由,给揭了过去,面对此等结果,朝臣沉默,而少有缺席朝会的刘桀,这一次的朝会,却是告病,并没有参加。

    只有少数人知道,在黄詬被捕与这次朝会中间的几天,刘桀几次进宫面见赵智,只是所伦何事,外人不得而知。

    “少爷,毛安福毛将军来了,正在客厅等待。”

    门外传来下人的声音。

    “知道了,我马上就来。”

    房间里,李勋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朝外走去,黄詬被捕之后,李怡从宫中传来消息,让李勋最近一段时间,哪里都不许去,好生待在家中。

    客厅里,毛安福在那里来回走动,神色不宁。

    “毛大哥,今日怎么有空找我。”李勋走进客厅。

    毛安福看向李勋,沉声说道:“李勋,单仇出事了。”

    单大哥?

    “出了什么事,快告诉我。”

    黄詬被捕之后,单仇便是寻求面见赵智,为其求情,但被毛安福给劝说下来,昨天,单仇与毛安福去大理寺探望黄詬,见其全身伤痕,显然已是受刑,单仇再也忍不住心中悲愤,不顾毛安福的劝阻,执意进宫,求见赵智,今天上午,毛安福托人打探消息,得知,单仇跪求面圣,赵智根本不见,单仇也是固执,竟是跪了整整一夜,不曾离开,毛安福心中着急,害怕单仇此举,会惹怒赵智,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找到李勋,寻求帮助。

    毛安福叹息一声:“这几天,我和单仇到处托人帮忙,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才找到你。”

    该找的人都找了,但效果非常不好,那些人不是敷衍便是推辞,其实毛安福与单仇心中有数,黄詬被捕之事,没有经过朝会与政事堂议论,而是被赵智暗中下令,直接逮捕,赵智显然是准备下死手了。

    听了毛安福的话,李勋沉默不语,他不是在犹豫,也不是害怕引祸上身,而是在思量,自己是否能够帮的上忙,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要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李勋明白。

    见李勋沉默不语,毛安福叹气一声:“李勋,我知道你很为难,其实我应该跟单仇一同进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