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国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明远以为赵智这只是推脱之语,却是没有想到,随后的谈话,赵智竟是只字不谈国事政事,只是说一些平常小事,其中好几次提到李勋,对其颇为赞赏,说了许多好话,并问了一些尤敏在陇右的事情。

    赵智的反常,让尤明远丈二摸不到脑袋,迷迷糊糊的,两人君臣这么多年,尤明远还从未见到赵智这个样子。

    两人聊了快有一个时辰,一名宫女慢步走来,是李怡宫里的宫女。

    “陛下,娘娘问您,稍后可是要去她那里用膳?”

    赵智点了点头,轻笑道:“我稍后就来。”

    “是,陛下。”

    宫女弯身一礼,转身离开。

    尤明远站了起来,拱手拜道:“陛下有事,微臣告退。”

    “爱卿自便。”

    赵智点了点头,看着尤明远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郁闷,赵智的脸上,有了淡淡的笑容。

    尤明远心情确实很郁闷,来的时候,报着极大的期待,谁知道。。。。事情的结果,却是与自己所想,差别太大。

    “尤大人请留步。”

    身后传来一声叫喊,尤明远扭头看去,却是见到牧公正快步追来。

    “牧公公,还有什么事情?”

    尤明远拱手客气的问道。

    牧公说道:“陛下让我给尤大人带句话。”

    带话?

    尤明远不明所以:“牧公请说。”

    “不仕地方,何以为相?”

    说完这句话,牧公拱手一拜,转身离去。

    尤明远全身猛的一震,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脑海之中回想自己这一生的官路,少年成名,有着家族推动,步步高升,一路走来,太顺了,三十三岁,便是做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但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一座就是近十年,在没有任何提升。

    吏部左侍郎之职,看似距离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遥,很近很近,但尤明远却觉得,对自己却是越来越远,几经思考,尤明远也是想通了其中的关键,自己早年在地方为官,没有做到刺史,主治一方,而是以州司马之职,调任中央,虽然很快就是做到吏部左侍郎高位,但要想再进一步,入职政事堂为相,其资历与名望,就有些太过勉强,如今赵智让牧公带来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到地方做上几年,主治一方,若能做出政绩,他日或有为相的可能。

    想到这里,尤明远又是联想到赵智刚刚与自己的那番闲谈,看似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赵智是什么人?就算在闲,也绝不会找上自己,平白说上这么多废话。

    沉思良久,尤明远慢慢有些明白了,脸上再次有了苦笑,赵智作为一国之君,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竟也是。。。。

    “尤大人,你还出宫?”

    尤明远久立不语,站在一旁的太监,有些不耐烦的开口提醒了一句,午饭的时间已经到了,自己还要领着他出宫呢,回去晚了,恐怕连汤都是不剩一口。

    尤明远回过神来,歉意道:“有劳公公久等了,我们这就走吧。”

    wxi7

第二百五十三章 祸起萧墙(五)() 
休息了十多天,杨道嗣身上的病依旧没有痊愈,但他已经无法安心养病了,就是这么一小段时间,赵智趁着杨道嗣不在,执政事笔落在李忠身上的空隙,接连下达了几道重要的人事任命。

    罢免了尤明远的吏部左侍郎,接替者不是别人,正是杨吕望,而事先,杨道嗣与赵智两人,其实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杨吕望将会出任京兆府知府,而不是什么吏部左侍郎,这个官职虽然位高权重,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犯错出事,比之京兆府知府,还要敏感。

    而京兆府的主官人选,最后竟是落到了齐王赵询的头上,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尤明远则是被认命为山南道观察使,署理荆襄两州政务。

    而陇右那边,隐忍了一段时间,赵智终于是有了动作,武州都督李勋,被追加了陇右西道度支使一职,节制沙、夏两州军务,并在诏书中明确了一点,若发生紧急战事,李勋无需请报朝廷,可直接调动沙、夏两州军队,这就让李勋虽无节度使之名,却已经有了节度使之权,两者就算还有差别,也差不多了多少了,李勋对陇右西道三州的军事,有了更大的权利与话语权。

    天未亮,杨道嗣早早起床,洗漱吃饭,穿戴整齐,便是准备参加今天的朝会。

    “老爷,夫人请你去一趟。”

    老管家快步跑到客堂,出声禀报。

    杨道嗣张了张嘴,准备说下朝之后再说,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告诉夫人,我马上就来。”

    “是,老爷。”

    老管家告退离去。

    杨道嗣的夫人甘氏,今年五十有八,是杨道嗣的第二任正妻,两人的岁数,相差近二十岁。

    “夫人,身体可还好?”

    走进甘氏的卧房,一股子浓重的药草味扑鼻而来,甘氏作为杨道嗣的正妻,出身显赫名贵之家,但为人却是颇为贤淑温和,很得杨道嗣的敬重,可惜她命不好,身子很弱,自十年前一场大病,命虽然保了下来,但也自此瘫痪在床。

    “还不是老样子。”

    甘氏脸色蜡黄,身子骨消瘦,精神萎靡。

    “你们都下去吧。”

    退散了房内的侍从,杨道嗣走到床边坐下,轻轻握住了甘氏的手。

    “老爷,我不知道你今早要上朝,不然也就不会让管家去找你了。”

    “无妨,上朝还有一个时辰,时间很充足。”

    杨道嗣看着妻子,轻声说道:“明月,有什么话,你就说吧,你我夫妻,不用拐弯抹角。”

    甘氏默默说道:“炳林找过我,自他成人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他流过泪了。”

    “吕望也是你的亲生儿子。”

    甘氏沉默了,良久之后,才是再次开口说道:“老爷,你是在为杨家留后路?”

    “明月,你若是身体健康,那该有多好,我也就不用这么累了。”

    杨道嗣深深叹息一声,紧紧握着甘氏的手,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你说的很对,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炳林他们也或是整个杨氏一族,留一条后路,纵算我们丰京这一脉败亡了,至少。。。。老三那边依旧可以把杨氏一族的血脉给延续下去。”

    杨道嗣年轻的时候,就有着抱负与梦想,但到了如今,这些抱负与梦想,已经成为了他的痛苦之源,刘桀也是如此,最后选择了放弃,而杨道嗣,依旧还在坚持,他心中有家族,也有国家,不能说谁轻谁重,他只是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相依相辅,共存下去,为此,他劝说六弟杨道临放弃了手中的军权,主动减弱家族势力,退让妥协,缓和与三弟杨道安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杨道安这一脉已经从杨氏一族之中割离了出去,成了蜀地杨氏,成为了杨氏一族众多支脉中的一个,他们之所以依旧保持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只因为,杨道嗣与杨道安是亲兄弟,杨吕望是杨道嗣的亲生儿子,杨道嗣说的话,他们会听,就算不服,也不会表现的太过。

    曾经的过往旧事,导致杨道安以及部下,对于朝廷,始终存有怨恨之心,随着这么多年过去,这种心绪,或许已经变淡了很多,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一旦杨道嗣与杨道安相续去世,蜀州与朝廷的联系就更少了,面对朝廷的打压与猜忌,蜀州能否忍得住?若是忍不住,蜀州之地,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天下大乱的根源,这种结果,杨道嗣绝不愿意看到。

    所以,杨道嗣把杨吕望留在了京城,只要他在这里,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杨吕望与朝廷都是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协商也或是妥协,也只有有了协商与妥协这一个先决条件,事情才不会走到最坏的地步。

    稳住了杨道安与杨吕望父子,也就是稳住了整个蜀州局势,而且,杨吕望与杨炳林虽为同父母亲兄弟,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感情非常疏远,一旦杨道嗣这些老一辈相续死去,丰京杨氏与蜀地杨氏,又靠什么去维持双方的关系?仅仅靠着每年的祭祖大典与相同血脉?真要到了生死关头,这些东西,代表不了什么。

    看着丈夫苍老疲惫的面孔,甘氏心中有些难过,反手握住了杨道嗣的手,轻声说道:“城外十里处的赏春园,里面的百兰花马上就要开花了。”

    “过几日,我陪你去。”杨道嗣点了点头,妻子最喜欢百兰花。

    “老爷,去上朝吧,不要耽搁了。”

    杨道嗣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转身缓步离开。

    看了一眼杨道嗣离去的背影,甘氏叹息一声,闭上了双眼,不由想到了杨吕望,这个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小,还不懂事,就是送给了别人,那个时候的甘氏,肝肠寸断,伤心不已,很长时间,才是慢慢恢复,这段时间,杨吕望时常来探望,再次见到亲生儿子,甘氏曾经也是大喜过望,痛哭流涕,但最后。。。。终归是化作了无奈与心痛,因为从杨吕望的身上,甘氏感受到了亲情,但这种亲情,夹杂了太多陌生与刻意为之。

    wxi7

第二百五十四章 铁腕镇压(一)() 
承平七年,五月二十。

    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部队的整合,已经全部完成,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李勋很顺利的便是裁撤了近五千士兵。

    元和两千五百人,分出五百人成立军纪司,由单仇统领。

    尤冲三千人,分出一千人,成立巡察营,由赵卫和郑春统领。

    甘图远的军队有裁撤,也有补充,依旧还是四千人。

    于岩辉四千人驻守沙州。

    李勋手中的近五百亲兵营。

    有人升官,有人保持不变,而最失落的,恐怕就属王呈息了,他手中的部队,被裁撤掉了,虽然他本人的官职还在,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如今的王呈息,已经是光头司令一个,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不过李勋终归还是给他留了一丝颜面,没有把事情做绝,上书朝廷,借着肃州剿匪,为王呈息请了功,举荐他回京任职,朝廷同意了。

    王呈息目前手中还有两千余士兵,依旧驻扎在神池县,他给李勋的回复,遣散士兵,需要时间,进行善后与安排。

    李勋对于遣散士兵,给了两个选择,一是补充至陇右西道三州十五个县城为城卫,按月拿军饷,虽然不及在部队的待遇,但终归还是能够养活一家人,二是与中原迁徙百姓等同,一次性给于五十亩土地,在原有免税三年的基础上,追加一年,以示抚恤。

    武州刺史吴恒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随着甘图远的倒戈,王呈息的军权被夺,他手中的观察使兼职,在朝廷下诏追加李勋的军事权限与加官度支使之后,几乎成了没有任何实权的闲职。

    尤其是武州境内的百姓迁徙工作,十多天的时间,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了,原因很简单,吴恒手中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几次找到李勋,却被以各种借口推辞,吴恒愤怒之下,上书朝廷告状,也不再去找李勋借兵。

    李勋这段时间很忙,主要忙三件事情,一是军队的裁撤与整合,这件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基本达成目标,二是先期迁徙四百余户,也就是三千余人到肃州,作为投名状与问路石,李勋在修城这件事情上,做的很地道,得到许多外族百姓的好感,所以迁徙之事,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完成了,效果也很好,王仁锆非常配合,划出上等良田给这些人,房屋以及其他用具,全部免费发放,迁徙而来的外族百姓,很快便是得以安家,稳定下来,这个消息传回武州,顿时引起轰动,武州境内的外族百姓,猜忌之心消散了许多,开始有些相信,晋朝朝廷这次的迁徙计划,是真诚与认真的,对他们这些外族人,也没有过分的区别对待。

    李勋最后忙的一件事情,便是招商。

    大晋虽然在陇右,其军事方面得到了辉煌战果,但财政却也是进一步恶化,在物资等方面,李勋根本得不到朝廷任何帮助,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

    随着大晋与大石两国达成和平协议,局势慢慢恢复正常,许多西域与大石的商人,开始涌入武安城,寻找商机。

    大石帝国的整体治国治民方针,与大晋有一些不同。

    在大晋,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底下的,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商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代表,没有他们,世界会更美好,而农民则是不同,农民不种田,粮食便会减少,穷则变,变则乱,没有吃的,便会有人铤而走险,天下会陷入动乱之中,所以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对于土地与粮食,看的最重。

    而大石则是不同,商人的地位很高,有些富甲天下的商人,更是能够左右大局的走向,其原因就在于,大石有着西域这个稳定的粮食生产国,他们从来不会为粮食而操心,你们幸苦种地,我来收割就好,这就导致了大石国内,商人作风极重,大石帝国现任维齐尔(首相),就是大商人大地主出身,富甲天下。

    武州都督府,人群涌动,来自西域与大石各国,上百名商人,云集一处。

    李勋原本只是一个设想,召集西域与大石各国的商人到武州来,商议商议通商的可能,这件事情,李勋最开始是想让周青出面来做的,却是遭到断然拒绝,在周青看来,自己是士人,与商人打交道,成何体统,周青不肯做,没有办法,李勋只好自己来了。

    李勋来到都督府客厅,见大厅内空空如野,不由疑惑道:“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不是说过了,把商人聚集到这里来议事的?”

    雷万海苦笑道:“都督,来的人有些多,全部放进来,恐怕有些坐不下,也太吵闹。”

    “来了多少人?”

    “将近两百。”

    自己不过派人去了一趟西州,传达了自己的想法,竟是引来如此好的效果,这些商人还真是积极啊!

    李勋想了想,说道:“这样,让他们选出十个代表进来跟我谈,其余的人在外面等着。”

    片刻之后,外面的吵闹声渐渐散去,雷万海把不相干的人,全部都是赶出了都督府。

    三名商人带着数名随从走进了客厅。

    “小人参见将军。”

    李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奇怪的问道:“怎么就你们三个人,我不是说了选出十个代表?”

    这三个商人,一名六十来岁的老者,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以及一名与李勋年纪差不多大小的青年。

    其中老者与中年都是外国面孔,而那名青年,则是看着像是中原汉人,但长相与皮肤,又有些细微的区别。

    “将军,外面虽然有很多商人,但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实力,将军跟他们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

    李勋多看了这名老者几眼,此人说话很狂啊!

    李勋请他们坐下。

    随后,众人一番交谈,李勋大概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与姓名。

    老者叫做谢赫曼,其家族是大石帝国数一数二的豪门贵族。

    中年男子叫做艾维拉,是出身背贡国的西域豪商。

    而那名年轻人,则是叫做阮东朗,蛮越占婆人。

    wxi7

第二百五十五章 铁腕镇压(二)() 
“将军,你要与我们通商,不知这只是代表你个人,还是代表整个晋朝?”

    谢赫曼开口说道,他的汉语有些生硬,断断续续,不是很熟练,李勋也只能是勉强听的懂。

    谢赫曼是其家族在西域南部这边生意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