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烦死了啦。”没想到庾文君直接打断我的话,“我知道你想说三从四德,可是,如今人家还没有嫁给你嘛,当然不能从你啦。”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就是嫁给你了,你也得听我的,人家可是琴棋书画无所不会,文韬武略无所不精,医卜星算无所不晓,你就知足吧你。”庾文君得意洋洋说道。
“但是事实上。。”我还试图做最后的反抗。
庾文君笑靥如花的说道:“很遗憾,我说的就是事实,一切就这样了,你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就强迫自己愿意,强迫不了,我不介意用刑。”
看见小美人恶魔一般的笑容,我终于投降,低下头不再说什么。
“我他妈难道是娶个老娘回来管我的吗?”我在心里发出最后的怒吼!
在我享受战前最后的宁静之时,前线已经进入惨烈的血战。
襄阳城外,一直铁青着脸色的刘胤正不断命令士卒不计伤亡的冲击,冲击,再冲击!这一次,他就算把家底拼光,也一定要打下襄阳城,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奇耻大辱啊,明明襄阳城没有防备,明明大王神机妙算,襄阳已是囊中之物,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多疑多虑,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而襄阳守将毛中,乃是陶侃麾下仅次于赵衰的爱将,统兵有方,爱民如子,深得襄阳百姓拥护,而这襄阳也是四战之地,民风剽悍,百姓们俱都孔武有力,毛中利用空城计抢来的时间迅速动员百姓上城,倒也一时撑得襄阳不破。
现在,毛中只希望和襄阳隔汉水而立的樊城不要出问题。自古襄樊俱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也不知道小弟有没有收到自己的飞鸽传书。
樊城守将是毛中的一母同胞弟弟毛夏,兄弟二人感情极深,自幼相依为命,后来都投效军中,成了镇守荆襄的陶侃的爱将,如今毛夏率兵10000镇守樊城,和哥哥遥相呼应。
所幸,毛中放出的鸽子还算争气,路上没有遇见老鹰也没有遇见虫子,很快就到了樊城。而等毛夏看完密信时,一直唧唧歪歪的山喜已经带人冲到了樊城下。
毛夏大喜,看起来哥哥的妙计完全可行,于是叫过几名心腹,吩咐如此这般。
山喜其实很郁闷,本以为自己猜中了汉人的诡计,能在上司面前露一手,可是没想到,上司这次倒是相信他,却恰好中了空城计,数万大军居然被空城吓退,说出去恐怕会让全天下的人笑掉大牙,而如果这一次自己不能立下战功的话,恐怕自己和自己手下的兄弟将永远背负着胆小鬼的恶名,永世不得翻身。
无奈之下,自己只好自请率部攻打樊城,刘胤正好看自己不爽,就直接给了10000人,让自己来打樊城。
一万人虽然少了点,不过山喜想,对付汉人这群软骨头还是足够的吧,于是山喜一路轻装简出,人不下马,马不卸鞍,还是很快就赶到了樊城下。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樊城居然也是四门大开,而阳光下,城门洞里居然也是有莫大的阴影。
一直深以为耻的山喜早就把那点一直引以为荣的劳什子理智扔到了九霄云外,想到刘胤冷冷的脸,想到蒙逊和炽磐不屑的笑,想到士卒们对他的指指点点,他就受不了,他心里窝火!
发泄!老子需要发泄!虽然山喜回营后就把一个女奴奸污至死,可是,这还是丝毫不能化解他的戾气!读过一点书的山喜明白,只有在战场上,用汉人的尸骨和鲜血,用汉人的惨叫和呻吟,才能化解这段心结!才能洗刷这段耻辱!
马刀已经被自己磨了再磨,坐骑已经被精心喂了上好的草料,士卒们也都摩拳擦掌,是时候了!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五十六章 密谋
“铿”的一声,山喜拔出马刀,刀尖斜指天空,山喜一夹马腹,高呼道:“儿郎们,跟我冲啊!”
身后的亲兵们哄然应诺,洪流一般的铁骑随着山喜一起,从西门直接冲进了樊城!
只是,这里是樊城,而不是襄阳!
襄阳那里是毛中的空城计,而这里,却叫将计就计。
愤怒填满胸臆的山喜真准备直接冲进城守府,抢走城守的妻女,突然觉得有些不对,一股死亡的气息当天而下。
他本能的一夹马腹,坐下骏马一声嘶鸣,奋力超前一跃,而就在这时,那原本就不小的阴影变成了从天而降的巨石,刚好把自己身后的轻骑砸成了肉饼!
好险,就差那么一点,就差一点死的就是自己了,可是还没得山喜反应过来,原本大开的城门居然缓缓的合上。
“隆”的一声,大门终于闭上了,而山喜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前方,突然出现了数百的弓弩手!
“啊~~~~”山喜的怒吼声,惊起了无数的飞鸟。
…………建业城内一密室。
几个人围坐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一个身材矮小声音尖细的蒙面人正拿着一支柳条在讲解。而其他人明显是围着一个人,这个人,才是这群人的核心。
“如今朝廷在长江沿线置列有一系列军事重镇,扼守长江的几处要点。荆襄方面且不说它,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瓜洲渡,分处建业的上下游。胡马若欲渡江攻建业者多出此两处。”
蒙面人顿了一下,拿起柳条轻轻在沙盘上点了两下,道:“就是这里,还有这里。而与此二地隔江相对的,东面是广陵,西面是历阳,胡骑南下,往往东抵广陵,西抵历阳,故亦立重镇以守之。如今王家的淮扬军,主力就驻扎在广陵和历阳,大概有8万之众。”
当中一个青衣青年微微蹙眉,道:“如今虽然前线各镇已破,可是采石,瓜州,京口,历阳,广陵五镇尚在,胡骑纵有百万之众,只怕也难以渡江啊。”
“不然。”那黑衣人摇头道,“如今京口乃是孙权古都,虽然名城大邑,可是新进由谢鲲出镇,谢鲲也尚未正式到任,此时兵力并不强大。我们完全有机会,有可能做到。。。再者采石镇隔江与横江渡相对,其地突向江心,有比较好的渡江码头,是长江易渡之处。昔日秦始皇巡视东南,即由此处渡江。孙策略取江东,也由此处渡江;后遂建为重镇。我朝灭吴之战中,吴丞相张悌率军至采石,渡江迎战我军,兵败,上游诸军遂长驱直入,直抵建业。如今采石依然是长江沿线最大的港口,舟楫无数,艨艟过千,虽然驻有重兵,却也不是没有图之的可能,关键看殿下您。”
“看我?”那殿下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错,相比于京口,采石附近,江面较窄,京口一带,江面较宽,且京口以北,河湖密布,北骑驱驰不易;采石以北,隔淮西而直面中原,敌骑驱驰,容易抵达。北骑南来,趋采石较趋京口为易。因此,按道理,胡骑必然由采石渡江才对,不过这一次,在下却敢铁口直断,胡骑一定是从京口渡江。”
“这。。小王愚鲁,不知先生所言之妙,还请先生不吝赐教。”那被唤作殿下的人倒是谦虚,直接作揖请教。
“殿下折煞在下了,不过天机不可泄也,其中奥妙,殿下日后自知。”那蒙面人虽然嘴上恭敬,可是口风却严的紧,一点关键都不漏。
殿下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依然笑道:“虽然如此,还是多谢先生替小王解惑。”
蒙面人点点头,继续说道:“除却采石,京口外,殿下切切不能忘记姑孰啊,,姑孰地处建康上游,控御采石和东梁山二处险要,翼蔽建康。我朝侨立豫州于此,号为南州,与北府京口、西府历阳一道拱卫建业。顾祖禹称姑孰‘控据江山,密迩畿邑,自上游来者,则梁山当其要害;自横江渡者,则采石扼其咽喉。金陵有事,姑孰为必争之地。’倘若襄,樊一破,我敢断定陶侃守不住江夏,谢鲲守不住湖口,那么胡人若是翻脸,顺流而下的话,不拿住姑孰,我们可就一点本钱就没有了。况且,如今王敦驻守姑孰,在这里经营十余年,根基甚深,殿下一定要谨慎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那么江北二镇呢?说到底我们还是必须拿到二镇,不然就算事成也守不住这片基业啊。”殿下倒是很诚恳的问道。
“殿下果然远虑,守江南必镇江北,守江北必守淮扬,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江北,与京口、采石二地隔江相对的是广陵和历阳,二地可谓两淮根本。北骑南下,自淮东来者,最终必趋广陵;自淮西来者,最终必趋历阳。南方有事北方,二地则是南方人力、物力的集结地,广陵足以策应山阳、盱眙,历阳足以策应钟离、寿春。
广陵为淮东根本,翼蔽长江。北不得广陵,则无以渡瓜洲;南不得广陵,则无以争淮北。昔日西汉时,广陵为吴之国都,吴王刘濞据此,煮海为盐,铸山为铜,国用富饶,遂招天下亡命之徒以反汉。三国时,广陵为曹魏所有,曹魏黄初五年,魏主曹丕亲率水军自寿春至广陵,欲攻江东;孙权屡争广陵而不得,故其在淮南方向的北伐屡出而无成,最终只得以长江为守。如今,广陵为侨立兖州的治所,有流民数十万居于此地,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殿下不图,恐怕为他人所有,殿下不可不急图啊。”
见殿下点头,蒙面人接着说道:“历阳乃是淮西腹心,自淮西方向南下趋建业,必经历阳。寿春、凤阳以南,巢湖当其要冲;巢湖以西,地形复杂,不利大军穿行;巢湖以东,山丘和河道较少,利于大军通行,北方势力南下,多出此途。历阳当此冲要。顾祖禹言:‘自昔国于东南,未尝不以历阳为襟要;有事江南者,由寿阳、历阳来者十之七。’因此,历阳虽不如京口,广陵紧要,但殿下意欲平治天下,则不可不图。”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五十七章 盟誓
【今日第二更,马上就月底了,还差不少呢,大家多多支持啊,收藏,订阅和鲜花一个都不能少啊,多谢大家了。】。。。。。。。。。。。。。。。。。。。。。。。。。。。。。。。。。。。。。。。。。。。。。。。。。。。。。。。。。。。。。。。。。。。
“再说淮河防线,所谓守江必守淮,他日胡骑退后,不管怎样,我们必须确保淮河一线,否则殿下的江山,是绝对坐不稳的。”蒙面人悠然说道。
那“殿下”却是脸色凝重,只是专注的看着蒙面人。
蒙面人当然知道原因,因为先前对形势估计错误,他们做出了太多的让步,而如今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不过,道理还是要给他讲清楚,毕竟,他才是主事者。
“淮河一线也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以扼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在淮西,主要是寿春和钟离,在淮东,主要是山阳和盱眙。
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有颖河和涡河。颖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颖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寿春正对颖口,挡颖河、淮河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南北对峙之际,钟离与寿春俱为淮西重镇。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有泗水,亦曰清河。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入淮之口曰泗口,或曰清口、淮口。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在其附近,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这一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经营彭城以图北方。
寿春即今之寿县。淮河主要支流颖河在其附近汇入淮河。颖河为中原与江淮之间的一条重要交通线,颖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颖口。寿春正对颖口。自颖河或淮河上游而来之敌,必经寿春。先师顾祖禹称寿春“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另外,寿春一带,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故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战国末,楚失鄢郢之地后,东徙淮南,一度以寿春为都。西汉时,寿春为淮南王国都。淮南国地大力强,值汉廷削藩之余,怯不自安,遂谋起兵。伍被建议: “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崛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 东汉末,袁术据寿春,帝制自为。曹魏正始四年,邓艾行巡淮河南北,行视陈、项以东,至寿春,上表建策,建议:“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什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岁丰常收,三倍于许。如此,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主政的司马懿采行其策,在淮河南北大兴屯田,广开河渠,以增灌溉、通漕运,自是以后,每东南有事,大军泛船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为以后我朝灭吴打下了基础。”
蒙面人深吸一口气,道:“如今南北对峙于江淮之间,寿春挡南北之冲,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急所。当今皇上初定江东,应詹即建议说:“寿春,一方之会,去此不远,宜选都督有文武经略者,远以振河洛之形势,近以为徐豫之藩镇。绥集流散,使人有攸依,专委农功,令事有所局。”我朝以收复中原为号召,故经营寿春,以守而言,可为淮西重镇,以进取而言,可与中原形势相呼应,且两淮间为流民所集,招集安抚,意义亦大。而且寿春一线,此战大概难以幸免,不管怎样,殿下将来一定要把寿春牢牢把握在手里,就是镇以十万之众也在所不惜。在下虽然早就是山野草蜢之人,却依然盼着殿下有朝一日能大兴仁义之师,光复华夏故土,为此不惜辅佐殿下做出这等事情,虽然说成大事者不顾小节,可是此举必然有伤天和,有失人道,在下年事已高,本不惧怕这些,还望殿下能信守诺言,勿要忘记今日之耻啊。”
说到这里,蒙面人脸上的面巾虽然没有摘下,却已经湿润了。
显然,这就是导致胡马南下的罪魁祸首了!
这“殿下”应该就是主谋,这蒙面人就是谋主,而蒙面人之所以愿意帮助殿下篡位,是因为对朝廷偏安一方,皇权衰微,世族不思进取赶到寒心,因此企图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扶持新人,而由于世族实力盘根错节,实在太强,因此只好借助胡马来摧毁旧势力,而条件,就是新君上台必须立志于北伐中原,光复河山!
不过,这“殿下”也确实是个狠角色,见蒙面人潸然落泪,眼中闪过一丝狠辣,默默从怀中掏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对着手腕就是一划。
匕首之锋,削铁如泥,很快,殷红的鲜血汨汨的渗出,“殿下”举起流血的手臂,朗声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是今日,孤王在此对天盟誓,得位后,以天下苍生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北伐中原为志,一日不复中原,孤王就一日不食荤腥,如有违者,祖宗不佑,天地不容!”
誓罢,蒙面人苦笑一下,做“殿下”做了个揖,道:“老夫有僭了,既然殿下立下重誓,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下一步的局势吧。”说罢再次拿起了那根柳条。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五十八章 女人和小舅子
【今日第三更,大家多多支持,收藏,鲜花和订阅一个都不能少啊。多谢。】。。。。。。。。。。。。。。。。。。。。。。。。。。。。。。。。。。。。。。。。。。。。。。。。。。。。。。。。。。。。。
蒙面人显然也被“殿下”方才的举动弄得有些感动,毕竟上位者大多傲慢,有时虽然因为需要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不过这位居然能放血盟誓,该是真正的贤主吧,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不过嘴上,他还在为“殿下”讲解着淮扬的局势:“涡河为中原与江淮间的又一条重要交通线。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凤阳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南北对峙之际,凤阳与寿春俱为淮西重镇。依在下看来,殿下以后可遣一上将将数万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