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译注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说新语译注1-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谈内容,有些条目会具体点明是某一篇、某一问题。例如谈及 (庄子·逍 
遥游)篇,佛教经典 《小品),道家的“有、无”两个哲学范畴,才性问题 
等。有时又只泛泛说是“共谈析理”,“标榜诸义”,“标新理”,“立异 
义”。在记叙中,会借叙事来赞扬或讥讽某人,更多的是欣赏其人的才华、 
辞藻。例如说“才藻新奇,花烂映发”;“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 
拟托,萧然自得”。许多来日还描绘了清淡的各种场面和气氛。例如“彼我 
奋掷麈尾”,“理小屈,游辞不已”,“不觉流汗交面”,“一坐同时树掌 
而笑,称美良久”。还记下有人甚至因清谈得病或提为高官。例如第20则记 
卫玠因通宵达旦地清谈,“于是病笃,遂不起”;第53则记张凭清谈“言约 
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即用为太常博士”。从这些记载里足 
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迷恋,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 
     本篇还用部分条目记下对人物、文章的各种评论。除了在清谈中对人物 
有所褒贬外,在别的场合也会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有所评论。例如第25则论 
及北方人和南方人做学问的差异,第77则引述《扬都赋》对两个人的赞美, 
第93则记下对一个人的评语。对文章、书籍的评论更为常见。有对古诗文中 
某一两句的赞赏,也有对一书、一文的评价;有的直接谈论是非得失,有的 
借讨论问题间接流露自己的看法。另外还有一些探讨问题的问答,也因受到 
编纂者的赏识而收录。 
     在本篇开头,有几则记载一些古书注释的活动和情况,第1则还谈及历 
算,这些跟经术和卜筮有关,也属博学多闻之列。至于那些跟文学并无多少 
联系的条目,就不多说了。 
                                                                      ① 
      (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 
                       ② 
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 
                                                                ③ 
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 
                                            ④ 
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展。融果转式逐之 ,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 
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注释】 

     ①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 (今山东省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 

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 

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 

     ③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掌握了礼乐的精髓,随着他东归,东 

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栻”,占卜之具,类似星盘。按: 

这一则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一定实有其事。所用方法,亦属迷信。 

      【译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 

… 页面 65…

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 
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 
惊奇,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 
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 ,担心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 
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 
 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 
明一定是死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 
                                             ① 
       (2)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 
        ② 
未相识 。眼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 
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 
君。”遂为服氏注。 
       【注释】 

     ① 《春秋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 

     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 《春秋左氏传解谊》。 

       【译文】 
     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 
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 
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 
己相同。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 
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 
终于成了服氏注。 
       (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 
                                                                  ① 
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 
                     ② 
言往诉,逢彼之奴 。” 
       【注释】 

     ①“胡为”句:引自《诗经·邶风·式微)。意为:为什么会在泥水中。 

     ②“薄言”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为: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薄言,助词, 

无义。 

       【译文】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 
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 
女走来,问她:“胡为乎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① 
       (4)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 
                               ②                                ③ 
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既知不能逾己, 
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 
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注释】 

     ① (春秋):《春秋》是鲁国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里指《春秋左氏传》。 

     ②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门生:弟子;学生。下文的“门人” 

意同。赁 (lìn):做雇工。 

     ③户壁间:门外。 

       【译文】 
     服虔已经对 《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 
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 《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 

… 页面 66…

饭。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 
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 
可是一向听到过服虔的名声,猜想是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访,趁服虔还 
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 
就结为好友。 
       (5)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 
                                        ① 
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 
       【注释】 

     ①定:可能指完成。一说是”诣宅”的传写之误。难:问难;质疑。 

       【译文】 
     钟会撰著 《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 
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 
急急忙忙地跑了。 
                                                         ①                          ② 
       (6)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 。王粥未弱冠,往见之 。 
                                                                                 ③ 
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 
                                                                        ④ 
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 
       【注释】 

     ①何晏:何晏好玄学,擅长清谈,喜欢谈名理,与王弼、郭象同为唯心主义玄学的代表。参《言 

语》第14则注①。 

     ②王弼:字辅嗣,能言善辩,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著有 《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 

疑》等书。弱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还没有达到壮年,称“弱冠”。也泛指男子二十岁 

左右。 

     ③条:分条列出。向者:以前。理:指玄理,清谈家的道家思想。 

     ④自为客主:自己既做提问的一方,也做答辩他一方;自问自答。 

       【译文】 
     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 
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 
精妙的玄理来告诉王弼说:”这些道理我认为是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反 
驳吗?”王弼便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反复自问自 
答,所谈玄理都晕存摩的人赶不上的。 
                                                   ①                           ② 
       (7)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 。曰: 
                                   ③ 
 “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 !”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注释】 

     ① 《老子》:《老子》一书相传是春秋时代老聃(Dān)所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后世又称 

为《道德经》(所以下文有“道德二论”之名)。魏晋玄学注重《老子》和《庄子》等道家学说,用 

道家思想去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一种哲学思潮。 

     ②精奇:精微独到。神伏:神服;倾心佩服。 

     ③天人之际:指天和人的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 

       【译文】 
     何平叔注释《老子》才完成,就去拜会王辅嗣;看见王辅嗣的《老子注》 
见解精微独到,于是非常佩服。说:“像这个人,可以和他讨论天人关系的 
问题了!”于是把自己所注的改写成《道论》《德论》两篇。 
       (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 
                                   ① 
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 ?”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 

… 页面 67…

           ② 
言必及有 ;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注释】 

     ①夫 (fú):助同,表明将要发议论。无:“无”和”有”,是道家的两个哲学范畴。《老子》四十 

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它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东 

西,从无产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然后进一步产生万物。王弼也是主张“凡有皆始于无”的。 

资:凭借。圣人:指有最高尚的道德和最高超的智慧的人,这里指孔子。 

     ②体:本体,这里用作动词,即以之为本体。王弼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学说,主张“无”是万 

物的本体,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本体的。可是“无”是听不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可认识 

的神秘的精神性实体,是“个得而知”的,所以不可以训。 

       【译文】 
     王弼年轻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他:“无,确实是万物的根源,可是圣 
人不肯对它发表意见,老子却反复地陈述它,这是为什么?”王弼说:“圣 
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 
庄子不能去掉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 
                                               ① 
       (9)傅嘏善言虚胜,荀粟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 
                                                                 ② 
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 
       【注释】 

     ①虚胜、玄远:虚胜指虚无的精微境界。虚即虚无 ,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玄远指道的玄妙幽 

远。这是清谈中各具特征的两个方面按:原注,傅嘏擅长谈名理,荀粲崇尚玄远,二者宗旨虽然相同, 

但是有时各自的意图不易相通。 

     ②裴冀州:裴徽,字文季,任冀州刺史。 

       【译文】 
     傅嘏擅长谈论虚胜,荀粲清谈崇尚玄远。每当两人到一起谈论的时候, 
发生争论,却又互不理解。冀州刺史裴徽能够解释清楚两家的道理,沟通彼 
此的心意,常使双方都感满意,彼此都能通晓。 
       (10)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 
                           ① 
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 。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注释】 

     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同意。这一则同前面第7则所记基本相同,可能是因出处不同面小异。 

       【译文】 
     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意 
旨,对比之下,何晏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何晏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答 
应“是是”。于是不再注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 
                                                           ① 
       (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 ,值王昨已语多,小极, 
                                                                               ② 
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注释】 

     ①中朝:指西晋。参看 《言语》第27则注①。怀道之流:指倾慕道家学说的一类人。 

     ②裴逸民:即裴頠,善谈名理,参看 《言语》第23则注②。 

       【译文】 
     西晋时,有一班倾慕道家学说的人,其中有人登门向王夷甫请教疑难, 
正碰上王夷甫前一天已经谈论了很久,有点疲乏,不想再和客人应对,便对 
客人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裴逸民也在我附近住,您可以去问他。” 
                                                                 ① 
       (12)裴成公作《崇有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