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后不是没有男宠,她的侍卫罔萌讹便是入幕之宾。身为太后,私生活不检点,毕竟有损母仪天下的威严。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私下里知道也就罢了,但是非要将其摆上台面,岂非有意和人过不去?无疑是很丢人的事情。
隐秘的事情变被公开也就罢了!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堂堂西夏太后即便是寻找男宠,难道就对西夏勇士全都不屑一顾,专门垂青一个汉家男子吗?如此,让西夏国内万千男子情何以堪?
而今,梁太后的艳名和风流韵事已经不只是在西夏了,已经传到了宋朝境内。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西夏太后丢人已经丢到了宋朝,蓄养男宠更成为国际丑闻。
梁太后能不恼怒吗?西夏的党项贵族能眼睁睁看着太后受辱,先王蒙羞,西夏王室无光吗?
一方面很是愤慨,同时西夏国内的党项贵族更是以此为借口,明里暗里地指责梁太后。
要知道,自从李秉常登基以来,西夏国内党项贵族和梁氏姐弟的关系便十分紧张。梁太后好不容易通过与宋朝敌对,争取辽国的支持,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才稳住了局势。
可是好景不长,先是梁乙埋出使青唐城,联姻河湟吐蕃却闹出了大笑话。在宋使面前丢人不说,还使得回鹘和吐蕃之间的关系与日俱增,成为西夏背后的一个威胁。
梁太后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声望和威严受到了很大冲击!
好在这个时候,宋朝庆州知州李复圭给了他们绝好的口实。梁太后特意让梁乙埋前来主持对宋作战,希望以军功一雪前耻,重新巩固地位。
可惜事与愿违,梁乙埋意气用事和为了一己私怨,随意改变作战策略,最终导致大顺城无功而返。
野离瀚可不是省油的灯,野离家族本来就是党项大贵族,他本人又是大将,部将死伤惨重,最后还战败,心情自然不爽。故而直接向西夏国主,实际上也就是梁太后上疏,弹劾梁乙埋。党项贵族而是闻风而动,表示支持。
两件愚蠢之事,立即引发了西夏国内的强烈反感,对梁乙埋的反对之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偏生这个时候还出了梁太后的绯闻,可谓是雪上加霜。
梁太后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再次摇摇欲坠,除了一边努力巩固地位外。对她的弟弟梁乙埋也表达出了强烈不满,恨铁不成钢啊!并且责令其处理好绯闻事件!
梁乙埋因此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奈何恶果已经造成了,已经是不可挽回的局面了。
但是有一点,一切都是因为林昭而起,拜林昭所赐,岂能轻易饶过他?加之绯闻又是因他而起,如果直接除掉他……?
太后姐姐的名誉受损这事,梁乙埋没有责怪散播谣言的李复圭,反而是对林昭极度仇视。
越想越生气的梁乙埋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意,便派人潜入宋朝境内,直接刺杀。比之借刀杀人来的更快更直接,还能给姐姐和党项贵族们一个交代。
梁乙埋便强压心中的怒火,暗中与李复圭接触,寻求协助,或者说是合作。早就想要杀人灭口的李复圭自然不反对。
于是乎本该是仇敌的两个人,因为一个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彼此联手。李复圭利用职权之便,有意透露出相关信息,使得西夏刺客对韩绛和林志的队伍了如指掌。
不过之前大军保护的一直很严密,他们没有出手的机会。知道渭水渡口有机可乘,从而策划了这场刺杀!
本来一切都计划的很好,如果能够顺利执行,想要刺杀林昭并非不可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梁乙埋并未料到,林昭身边会多出许多神秘护卫。观察入微,时刻防备,手段更为高明,西夏的精锐杀手也因此着道!
刺杀最终还是失败了!
梁乙埋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别的什么办法。仿佛林昭就是自己的天敌一般,尽管想了很多办法,却始终无法奈何的了他,此事当真让人恼火!
梁乙埋这个恨啊,着实难以言表!
恰在此时,他的姐姐梁太后传来旨意,让他返回兴庆府,商讨大事!
梁乙埋怀着忐忑的心情暂时回去了,将大军交还给了野离瀚,暂时按兵不动,庆州边境暂时得以安宁!
可很多时候,暴风雨来临之前往往格外凝重。庆州短暂的安宁,似乎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第三零六章好生为难
风暴前的宁静,对于庆州而言是这样,对于林昭是如此,对于整个大宋朝而言也是如此!
渭水行刺事件发生之后,韩绛更加小心,故而从长安到中原的这段路格外的平静。
已经快到了洛阳,再往前不远就是汴京了!
汴京可期,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蒋雷霆也松了一口气,但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掉与轻心过。公子的安全太重要,绝对不容有丝毫闪失。
经过渭水渡口行刺之后,蒋雷霆就变换了思路。以前是很被动的防御,完全料不到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出手?一旦有意外,措手不及。能够及时相救还罢了,若是差了分毫,可就是千古遗恨。
所以他改被动为主动,在林昭可能经过的一切地方,或许可能会对林昭造成威胁的方面,全都提前做了布置。
排除危险是一方面,更近距离的保护也是一方面。如此一来,林昭的安全程度无疑提高了百分之好几十。
可是越是靠近汴京,他们就越是需要小心。
汴京各位大佬,各个衙门就不说了,最需要小心的无疑是皇城司。一旦被他们嗅出什么蛛丝马迹,泄露了公子的身份,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因此,直接的武力保护必然会减弱。而且到了汴京之后,武力保护的意义也在下降。就如铁面宗主所言,营救林昭不过文武两途。
“武”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后的选择。在此之前,只能走比较“文”的路线,尽可能地想办法证明林昭无罪。
林昭行程的安全确定了七七八八之后,蒋雷霆的目光开始转向在庆州方面搜集证据。之前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赶去庆州,甚至深入西夏和吐蕃,只是目前还尚未有重大收获。随着林昭即将进入汴京,这些事情无疑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最初的时候。关于林昭通敌叛国的消息主要是流传于朝堂官场。
大宋朝的官员们都知晓,但是寻常百姓并未听说。
很长一段时间,沐思虹都懵然不知!
直到来江南居的客人,尤其是与官府有瓜葛的客人越来越少,才开始听到一些流言蜚语。到最后更有不知就里的太学生,义愤填膺,在江南居破口大骂林昭。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沐思虹才知道事情始末!
得知夫郎因为“通敌叛国”入狱,犹如晴天霹雳,沐思虹骤然听闻,当时便晕倒过去。
好在玉童与阿云等人照料,等再次醒过来的时候,沐思虹泪流满面。担忧不已,茶饭不思,瞬间憔悴了许多。
在汴京日日翘首以盼夫君归来,却不想等来的竟然是这等噩耗般的恐怖消息,让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如何承受?
悲伤之后,沐思虹缓过神来,说夫郎通敌叛国她是不相信的。当然了。即便是林郎真有什么出格举动,她也会夫唱妇随,为夫是从!
林昭如今只是下狱,当务之急无疑就是想办法营救了!
可是如此大案,岂是一般人可以说上话的?
那都是要请托朝中大员,才能帮忙一二的。林昭是有些人脉的,但都是他独自经营的,沐思虹根本不了解。
何况她终究只是个一个妾室。根本上不得台面,即便是出面寻求帮助,估计也没人认可、理会她。
沐思虹六神无主,咨询于玄,也是无计可施!
孟若颖早先已经有消息要来汴京了,可后来又说是病倒在了应天府。如此危急时刻,根本没有个有智谋。能拿主意的人,甚至商量个办法也不能。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沐思虹倒并非全无办法,她想到了一个人。兴许可以帮到林昭。
这个人便是柴敏言!
而今,沐思虹与柴敏言之间已经算是要好的闺蜜了!
沐思虹知道,柴敏言因为治好了楚国大长公主的病,深受太皇太后和苗太妃的喜爱。甚至可以直接出入,并且常住宫禁。甚至还有传言说,太皇太后还有意认她做孙女,享受郡主待遇!
此刻,沐思虹倒是没想到柴敏言的荣耀。只是想着,柴敏言能够出入皇宫,在大长公主和太皇太后身边说上话。
太皇太后可是当今官家的祖母,大宋朝最为尊贵的人。她老人家要是开口了,还能有办不到的事情?
沐思虹的想法比较单纯,至少可以求情,可以帮助林昭。
而且柴敏言也是她唯一能联系,或者说唯一愿意,并且能够帮她,帮助林昭的人。
平日里,从言谈之中,完全可以了解到柴敏言的一些心思。柴姑娘没来由地经常来江南居,只要与自己聊天,几句话便会撤到林郎身上去。
而且只要说到林昭,柴敏言就听的格外专注,嘴角一直挂着浅浅的笑意。作为过来人的沐思虹知道,柴姑娘是对自家夫郎有意了!
能让汴京第一美人垂青,沐思虹不禁感叹夫郎的魅力。
柴敏言落落大方,乃是名贵闺秀,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架子,为人很是随何。沐思虹很是喜欢,也很是尊重!假如真进了林家门,她肯定是不会反对的,只是如此一来难免要委屈了孟若颖了。
柴敏言乃是皇族后裔,崇义公的侄女,名门大家闺秀,孟若颖不过是个商家之女。身份地位相差悬殊,这正妻的地位到底该是谁,着实有些纠结!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柴敏言既然有意林郎,那么此事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视而不见。
沐思虹不敢耽误,立即前去五丈河边的柴府拜访!相信只要见到柴敏言,说明情况,她一定会帮忙的。
可惜到了柴家之后,却是失望而归。
柴家大公子柴若讷告诉她,柴敏言最近一个多月一直都在宫中,并未回家。可能到现在为止,还不曾知道林昭的事情,宫墙高大,隔开的便是两重天,联系很困难!
沐思虹不由大为着急,几乎是当场失声痛哭!
柴若讷见状,许诺会尽快联系小妹,甚至亲自出面帮忙营救之后,情况还好转一些。
沐思虹怀着抑郁的心情,回到了江南居,开始了最煎熬的等待!
柴若讷也忍不住叹气,眼下的情况当真是好生为难。
按理说是应该想办法告知小妹的,但他又担心,柴敏言知道真相之后会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柴家身份敏感,也就不敢轻易涉足如此敏感的案件!
说吧,可能会影响到家族利益!不说吧,来日小妹知道后一定会责怪自己。
到底该怎么办呢?一时间,柴若讷好生为难!
第三零七章利用价值
林昭出事了,有人着急不已,有人幸灾乐祸。
沐思虹想尽办法想要营救林昭,柴若讷也在为如何传递消息而着急。
但是有些人却想着落井下石,赶尽杀绝。
王雱最近一段时间,出入吕惠卿府上的频率有点高,却也没有引起别人的在意。毕竟吕惠卿是王安石的头号助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算是学生。两个年轻人相当于是同们师兄弟,而且都是年轻俊杰,彼此亲近,多有来往很是正常。
可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情况,唯有他们自己清楚。
这段时间他们谈论最多的便“杀人”和如何杀人,而要杀的对象正是昔日好友林昭。
吕惠卿沉声道:“没想到韩绛竟然出面了,从庆州一路往回走,保护的很严密,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他们都不希望林昭安然回到汴京,一来是都对林昭恨意颇深,想要置林昭于死地,回到汴京之后可能会多有变数。二来,林昭回到汴京之后,对他们而言可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不管是出于一击必中,还是防患于未燃,除掉林昭都是必要的。
想法是很好,但是现实似乎很不随人愿。本来一李复圭一手主持,许多事情想要办到很容易。却没想到韩绛突然插了进来,让他们束手无策!
“是啊,韩绛……”
王雱忍不住轻轻摇头,沉声道:“看来这老家伙是有意和我家过不去。当初他离开汴京。是与家父有些许关联的,没想到他记恨在心。现在竟然伺机报复,有意拆台,当真是可恶!”
本来王安石与韩维和韩绛兄弟是好友,结果因为在变法上意见相左,最终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关系冷淡不说,现在已经完全是恶化了。
韩绛以为他自己把握的很有尺度,出面插手此事乃分内责任,王安石是不会介意的。可他忘记了。王安石有一个阴险狠辣的儿子!
吕惠卿忍不住轻轻摇头,心中还隐约为韩绛打抱不平,王雱一直在责怪别人,自己却一直缺少反思。
这些事情都是人家韩绛的错吗?他王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王安石执拗,甚至有些刚愎自用,稍有不顺意,便会大发脾气。前番欧阳修不实行青苗法。结果引发王安石的严重不满,即便是大宋文坛领袖的欧阳先生也没有给面子,直接丢官了。
这些人也倒罢了,可是王雱的绝情绝对不知是这一点,对身边人同样毫不留情。
韩维推荐王安石入朝拜见赵顼,得以受到重用。如今更是宣麻拜相。韩绛在最初的时候没少支持王安石,到最后却与韩家三兄弟闹成如此僵局。以至于韩绛微微有点举动,便立即引起王雱的激烈反应。
更为明显的例子无疑是林昭,当初可没少帮忙,可以说是王安石的重要助手。王雱更是引为知己。
但是现在呢?
因为一句质疑青苗法的话,林昭便被抛弃了。王家父子更是愤怒无比。如今为了保住一个利益相关的李复圭,更是毫不犹豫的杀人灭口,完全不念昔日情分。
王雱心里似乎分的很明确,或许他没有将任何人当作朋友,完全是一种利用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专心笼络,一旦对自己无用或者产生威胁,便会不择手段。
似乎已经到了不分是非曲直对错的地步了!
吕惠卿本身就是个刻薄寡恩的小人,就连他都有点齿冷。现在他算是完全看透了,王家父子,王安石就不说了,或许只能用偏执来形容。但至少王雱,看中的只是利用价值,完全就是个阴狠毒辣,利用他人的小人。
当初为了他们王家所谓的大局,生生逼迫自己忍下弟弟遇害的仇恨。当用到自己的时候,又是各种亲密。
哼!
吕惠卿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心态上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既然是王元泽心里想的都是利用,那我又何必真心付出呢?
什么师生情谊,什么改革变化!随着新法的推行,吕惠卿也意识到许多的问题。即便是有皇帝强力支持,可反对的公卿大臣着实太多了,最重要的是新法本身确实存在问题,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会出问题的。
到了这个时候,连吕惠卿这个变法条目的制定者也对变法本身产生了动摇。
吕惠卿已经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冲动和热情,此刻对于他而言,权力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吕惠卿也只是这么一想,在王雱面前,他表现的绝对老道,滴水不漏。只是悠悠叹道:“听说渭水那边有过动手!”
虽说韩绛看护的人严密,却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王雱点头道:“不错,韩绛从长安来报,林昭在渭水咸阳渡口遭遇刺杀,险些被杀!结果最终被人所救,侥幸逃过一劫!”
“着实可惜啊!”在对付林昭这件事上,吕惠卿与王雱完全是相同的心思,唯有林昭直接死亡,才能告慰弟弟在天之灵。功亏一篑的事情难免感慨,说道:“不过不必太过担心,动手的人好像是西夏人!”
吕惠卿常在中书行走,靠近御前,自然知道极为详细的第一手消息。言下之意是告诉王雱,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