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浮丘伯叩首流血,道:“臣安敢再欺君侯。童谣者,每藏天机,不可不信。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成蟜道:“天何贵之有?天子何贵之有?孤无意于天下也。其应另有他人,必不在孤。”
  多年之后,那时浮丘伯仍然在世,汉高祖刘邦于雒阳登基称帝,再迁都咸阳,且更名咸阳为长安,浮丘伯这才恍然大悟:成蟜当年所言未错,童谣之应,不在成蟜,而在后世之刘邦也。
  成蟜不再理会浮丘伯,他只是望着镜子中的容颜,神情痴迷。良久叹息道:“如此美貌,后世可复得乎?后世人不得见吾,窃为后世人哀之。”成蟜看着镜中之人,目光渐渐冷酷,又道:“我实在告诉你,生固大善,死乃愈善,未生尤善之善者。善之善者,千万人中无一也。既而生人,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与其斤斤于得失,不如两忘而化之。或曰,至得者莫过于生,至失者莫过于死。然庄子有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为无生无死,无可无不可。屯留咸阳,嬴政嬴成蟜,太后宓辛,浮丘伯樊於期,将无同也。”
  浮丘伯并不以为这又是逍遥香发作之后的胡话,一时却又不知该如何应答。他隐约感觉到,成蟜已经疯狂。他的魂灵,已被强烈的幻觉魔障统治,毁灭是唯一行进的方向,注定不可阻挡。浮丘伯心中惋惜,同时也伤感不已。
  成蟜又道:“我将赴死,天地鬼神万物将殉我同死也。我在,故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自无天地鬼神万物存身之所。故而,我死则浮丘伯死,嬴政死,太后死,天地死,万物死也。”
  浮丘伯乃是荀子门下的高徒,自然觉出成蟜这番话太过阿Q,十足的精神胜利法。出于知识分子的本能,他倒很有愿望和成蟜就此展开辩论。成蟜却已经披发狂笑,持刃在手,对镜割面,血流如注,红染衣襟。成蟜色不少改,大叫道:“飞升吧,美貌。宁残缺,毋凋谢。”一刀复一刀,直至无处容刃。
  浮丘伯大骇,欲叫喊,却难以发声。成蟜已是奄奄一息,执浮丘伯之手,道:“将我焚烧,挫骨扬灰,毋使人寻到,然后君可去也。”
  赤红的大火吞没了成蟜的躯体,浮丘伯仿佛在火焰中听到呼喊:我的祷求涌出如水,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浮丘伯定了定神,再来倾听,却分明并无声音。
  成蟜已不复存,浮丘伯于是率众突围,侥幸得脱,如风消失于天空,再无人知悉其下落如何,直到十二年后……
  【外篇】
  简单罗嗦或者哆嗦几句。
  成峤之变,从96部分-135部分,总40小节,61448字。从5月25号到8月10号,历时两个月又15天。时间拖的挺长,但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
  成峤在历史上的记载,今天已经只能找到这样的寥寥数字:“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因此,在本文中出现的成峤以及其相关行为,纯属曹三臆造,不能作为真实相信,此为不得不特加申明。
  虽为臆造,但也不能太过离谱,而是根据一些确有之线索想象而成。以下事件皆为史实:嬴政七年,蒙骜和夏太后的确先后离世。而在嬴政八年,成峤谋反失败之后,秦国的政局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昌平君和昌文君开始担任相国。而嫪毐也在这一年封为长信侯,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在吕不韦长期的斗争中终于占据了上风。这些新鲜的动向,应该说和成峤事件带来的冲击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前后史实来看,本文中的成峤之变虽为瞎蒙,但也勉强能算合势合理,也并不和历史产生重大冲突。故而,不能当历史看,却还能当小说来读。
  至于成峤这个人的性格以及外貌,则更多的是出于作者的某种主观愿望。在我的设定下,成峤更象一个早生了四百来年的魏晋名士,持人生虚无的态度,而他的美貌,更让这种虚无无可救药。成峤和宓辛、华阳太后的纠葛,对他也产生了许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在他眼中,始终是只看得到自己的。他有那么点自己的思想,但却并没有通透,因此会受到浮丘伯的鼓动,却又始终犹豫,需要时时说服自己继续。这样的人,并非成事之人,更遑论想造反成功了。在这一点上,和哈姆雷特有些些相似。注定是失败的结局。成峤的某些情绪,也有我个人的小小“离骚”在内,因此是越发不可相信。
  浮丘伯此人,历史上确有,也确实是李斯和韩非的同学,但应该和成峤没什么关系。他的主要活动时间还是在汉代,传诗授学,也为一代大儒,在今浙江景宁县,有其隐居之处,名为鹤溪。几年前曾去过景宁,却未曾到鹤溪一游。当年的几个旅伴如今也是天各一方,可发一叹。斗胆唐突栽赃古人,再发一叹。
  成峤之变和李斯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大家居然没有弃我而去,而是耐着性子看完,这是我要特别感谢的。从常理来讲,王弟谋反这么大的事,秦国政坛的高层们不可能不被在不同程度上地卷入。李斯时为客卿,级别已经够参与最高层的抉择。成峤的失败,李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应该不小。同时,成峤的失败,改变了秦国的政局,李斯的仕途也难以避免地要受到其影响。本文在这方面着墨不多,更多的是虚写,一方面是偷懒,一方面李斯此阶段的工作性质本身就比较神秘。
  成峤之变写完了,我也不曾回头再读。但凭自己的记忆,其中会有许多未尽之处,或有许多地方也没有写得很清楚,容易让人迷惑。如果以后修改的话,当对此再作调整。
  谢谢大家。
  
第十八章 权力蛋糕再分配
  【1、行赏未必全论功】
  且说一场叛国的阴谋终于被粉碎,王翦和桓齮率大军入城,开始收拾残局。成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自然让王翦和桓齮二人的胜利成色大减。在嬴政的授意下,找来一个身材和成蟜相仿的人,捣碎面目,让人无法辨认,再着以王子冠服,冒充成蟜,悬于城头示众。另外两个主谋浮丘伯、樊於期皆安然逃脱,保住了性命。而那些没能逃脱的士兵和官吏们,就只能怨自己命苦了。王翦和桓齮的大军所到之处,一个活口不留,死者数以万计。至于屯留、蒲惣二城中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则被强行迁移到千里之外的临洮,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二城为之一空,数年不复见炊烟。
  前方的战场尚未打扫完毕,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却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争权夺利的战场。成蟜之死是一大契机,正好可以借此来一场权力再分配。凡在成蟜事变中立有功劳的的小朋友们,大家排排坐,分果果。
  最大最红的苹果,自然是给了嫪毐小朋友。因为刘媪的出现,让太后赵姬和嬴政的关系和好如初,太后的权势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嫪毐再对太后那么枕边风一吹,金苹果不给他又能给谁?于是,嫪毐进封为长信侯,山阳被划为特区,成为嫪毐的居地,河西太原郡则改为毐国,也归嫪毐所有。一时之间,朝政之事,无论小大皆决于嫪毐。
  其它分到果果的,则为宗室中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皆拜为相国,在名义上已经和吕不韦平起平坐了。王翦、桓齮、蒙武等军中将领,也各有封赏不等。
  然而,李斯的官职却依然原地踏步。他的功劳小吗?不小。他的功劳大吗?很大。以他所立功劳来看,他完全应该官升一级才对。但是事实却是,他依然还是客卿李斯。对此,李斯自然是有想法的。但他也知道,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作到按劳分配。李斯虽然也立下大功,却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奖赏,看起来好像是因为生不逢时的缘故。然而,李斯心里却明白得很,不是因为他生不逢时,而是嬴政自有他的苦衷。他不是不想赏李斯,而是没法赏。
  比客卿再高一级别的位子,那就只能是三公了。可李斯才三十八岁,如此年轻便位列三公,嬴政好意思给,他也未必好意思坐啊。况且,再仔细分析一下,在三公之中,相国已经有了三个,本来就已经大大超出了编制,不可能再加塞。御史大夫的位子也由隗状占着;国尉倒是已空缺多年,偏偏他李斯并没有显赫的军功,在军队中也缺乏足以服众的资历和威望,因此,国尉的位子他是更加别想了。
  对李斯来说,作不成三公,退而求其次,弄个九卿当当也好的啊。客卿前面这个“客”字,有些类似今日代市长、代省长前面的“代”字。从客卿到九卿,说起来是平调,但毕竟也可以算得上升了半级。可是,九卿的位子上也都有人了,人家又没犯什么错误,总不能把人家抹下来吧。因此,李斯升官暂时是没戏了。当然,嬴政也少不了对李斯进行物质奖励,但光光是物质,显然并不足以安慰李斯。
  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李斯是识时务的人,他的最佳策略就是继续忍耐,等待时机。他对自己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他已经向嬴政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实力,在未来的帝国政府当中,他握有优厚的股票期权,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兑现而已。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时,只要想想,非洲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中东还有许多人在挨枪子,心里或许也多少会觉出些自己的幸运。但是很显然,以李斯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背景,这样的法子对他是全无作用的。饶是如此,当李斯一想到吕不韦的遭遇,心里也还是不禁平衡了许多。
  【2、低谷中的吕不韦】
  宇宙遵循着能量守衡定律,官场也一样遵循着权力守衡定律。河水在流,黑鸟肯定在飞。有人的权力增加了,就必然有人的权力被削减。因此,嫪毐等人的权力大增,就意味着吕不韦的权力大减。昌平君、昌文君同时被任命为相国,更是对吕不韦传统地盘的赤裸裸侵略。然而,尽管吕不韦的权力惨遭抢劫,他却不能反抗。这场抢劫,正大光明,合情合理。原因有二:一是对他原罪的救赎。嬴政剥夺他的权力,便是为了昭告天下,吕不韦并不是他嬴政的生父,因为按照常理,骨肉至亲,儿子是不会为难老子的。吕不韦为了避嫌,自然也不能对此公然表示抗议。二是因为樊於期。樊於期出任中尉,乃是由于吕不韦的举荐。秦国的连坐之法向来严酷,樊於期谋反,吕不韦作为举荐人,没有被灭三族,而只是牺牲了部分权力,也属于格外的法外开恩,他应该暗自庆幸才是。
  吕不韦可以容忍一时的失意,可他下面的人却炸开了锅。他门下的舍人、家童,都指着他吃饭养家,投奔他的朝廷官吏,也都靠着他升官发财。吕不韦作为一个庞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的失败,便会危及到整个利益集团。一时间,下面的人群情激愤,纷纷跳出,要求朝廷给个说法。面对这些“小忠,大忠之贼也”的手下,吕不韦也只能压着火气,好言安抚: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经过人事和权力调整,吕不韦和嫪毐之间的多年均势终于被打破,吕不韦开始落了下风。吕不韦心里清楚,他输就输在没有得到太后赵姬的支持。曾经,赵姬是那么爱他,为了支持他,她可以将她的肉体出让给异人。如今,赵姬把这份爱完全转移倾注到了嫪毐身上,连渣也不给吕不韦剩下。
  赵姬早已变心,心变则爱憎变。当年,弥子瑕宠幸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的母亲生病,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前往探母。卫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弥子瑕与卫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同样的行为,前后评价完全相反,令人齿冷。无它,变心之故也。哈姆雷特嫌恶冢中枯骨郁利克,其理同也。后世电影《大话西游》中有对白如下:从前和人家一起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如今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了。语虽直白不文,其悲哀一也,非饱经爱恨沧桑者,不能道此。
  爱情和权力一样,失去的时间越久,复辟的可能性越低。对于再赢回赵姬的人乃至她的心,吕不韦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而对嫪毐这个吃软饭的,吕不韦则是越来越嫉恨和唾弃。他冷眼看着嫪毐嚣张跋扈,心里恶狠狠地咒道:贱人嫪毐,叫你吹骚脬,总有一天吹爆你个狗日的。
  在这段人生中最为低潮难捱的日子里,总算还是出了桩喜事,值得大大庆贺,吕不韦的心情也因之大有好转。这桩喜事就是:《吕氏春秋》终于编纂完成。
  成书之后的《吕氏春秋》,分为八览(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时君)、六论(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以顺、士容)、十二纪(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共二十六卷,合二十余万字。可谓煌煌巨著,亘古少有。
  【3、适时而至的《吕氏春秋》】
  不早也不晚,《吕氏春秋》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杀青面世,对吕不韦来说,是否存在有赶稿冲喜乃至示威的嫌疑,今日已不得而知。然而,从嬴政二年开始立项算起,《吕氏春秋》已整整编了七年,工程浩大,万众瞩目。今日终于书成,自然称得上是秦国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而吕不韦作为该书的主编和赞助人,自然免不了要借机大肆宣扬一番,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于是,吕不韦召开了盛况空前的新书发布会,大摆宴席,广邀百官。吕不韦此举,固然有人多势众、共襄盛事之用意,却也另存有一个目的:他要借机来探探朝中的水深,把把百官的心脉,他倒要看看清楚,在嫪毐正当红得宠之际,究竟还有多少朝廷官员愿意踏进他相国府的大门。
  吕不韦毕竟当权多年,根深叶茂,威望赫赫,有份收到请柬的官吏,无不赏光出席。本来就站在吕不韦这一边的官吏,自不消多说。而那些两头观望的骑墙派官吏,也不敢不来,毕竟吕不韦还远没落到墙倒众人推的田地,自己也犯不着提前开始站队表态。获得邀请的也颇有些是嫪毐的党羽,他们慑于嫪毐的权势,本并不愿到场,但一来吕不韦和嫪毐并没有公然决裂,从面子上来看,大家还都是其乐融融的一朝之臣;二来他们参加的是一场文化盛宴,只有风雅,不关政治,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倒也不再顾忌。自然,遍插茱萸少一人,惟独嫪毐不曾出席,吕不韦也恰好忘了给他发请柬。
  今日的聚会不比正式的朝会,气氛要轻松活泼许多,大家也都暂时卸去了官僚的面目,换上一副类人的面孔。而也正是这样的聚会,最能看出,每个官员平时的人缘、威望、交游以及在同僚中的地位,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又是一派,谁和谁互相不搭理,谁和谁又明仇暗怨,往大殿里那么一摆,便都显露无遗。
  李斯当官的工龄已有五年了,不能算长,但官却已经做到客卿,其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嫪毐和吕不韦虽然是死敌,但李斯却能左右逢源,和他们的关系都保持得不错,而且更重要的是,李斯和嬴政走得很近。以李斯的年纪和他与上层的关系,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那些官吏们的眼睛却又比群众的眼睛还要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