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看有那么多社会名流,那些人来演讲可以,讲课就没有时间了,主要是为了撑场面。

    创造社的郭沫偌那批人还在日本和上海两边奔波,以沈燕冰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正在和鸳鸯蝴蝶派激战,只有林子轩既有名望,又没什么正事。

    当然,这是外界的看法,林子轩表示自己其实非常忙。

    中国文学系还算是好的,英国文学系主任何时桢可是学习法律出身的,不过此人有美国留学的背景,管理英国文学系问题不大。

    张军谋想让林子轩开设一门有关新文学的课程,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都没有问题,只是不要讲《红楼梦》这类传统文学了。

    林子轩在复旦大学讲了八节课的《红楼梦》,奠定了他在红学界的地位。

    他系统而全面的讲解了红学的各个派别和研究方面,很多红学研究者悲观的认为以后只要按照林子轩指明的方向研究下去就行了,红学被他讲完了。

    这不是说《红楼梦》不需要研究了,而是指没有其他研究方向了。

    林子轩讲的是高屋建瓴的大方向,其中的细节还需要不间断的研究下去,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被发现,红学研究只会更加繁荣。

    特别是评论派,不同时代的人对《红楼梦》的解读都不同,这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林子轩彻底打开了红学研究的大门,接下来的事情他就不管了。

    他把在复旦大学的讲义编成一本《红楼梦初探》,出版后就不再提《红楼梦》的事情了,其实他也没什么可说了。

    面对张军谋热情的邀请,林子轩只好答应下来。

    他需要认真考虑要讲什么内容。

    上海大学的学生和复旦大学不同,他们更具有进步倾向,为了扳倒前任校长王礼堂,他们四处奔走,各方联络,甚至为此进了监狱,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这些学生讲传统文化肯定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林子轩决定开设一门新文学的写作课程。

    这个写作课程不仅仅是写小说,还包括写诗歌、写话剧、写电影剧本等等。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林子轩抄了那么多部小说,也看了不少书籍,对于如何写作还是颇有心得的。

    有了后世的见识,他在这方面讲的可能不够精深,但却足够宽泛,主要放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习惯,让他们不被这个时代所局限。

    同时,也是为了给电影界培养编剧人才。

    现在的中国很少有人会写电影剧本,就算在美国正规的电影剧本也不多见,都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就开始拍摄,碰到问题到时候再解决。

    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还影响电影拍摄的质量。

    在后世,一个标准的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而有之,都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

    林子轩也写不来这样标准的电影剧本,不过他写出的剧本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对白,包括用什么样的镜头。

    这其实和话剧剧本差不多,洪慎看过后大受启发,觉得以后电影拍摄需要更为详尽的剧本,要把电影剧本当成一种文学文本来写作。

    不愧是专业人士,林子轩对洪慎这种把什么都能理论化的人非常佩服。

    讲课这种事情就应该请洪慎这种理论知识丰富的家伙来,而不是他这种半吊子。

    吐槽归吐槽,林子轩还是要认真备课的。

    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或许都会有远大的前程,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教书育人的好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桃李满天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笔名

    1922年11月20日,林子轩开始了他在上海大学的第一堂课。

    他还给学生们带来了礼物,都是他写的书。

    包括诗集《一代人》,小说《老人与海》和《边城》,童话故事《小王子》,话剧剧本《雷雨》和《日出》。

    这些书籍都是万象书局出版的,平禁亚为了讨好林子轩,每本印了两万册,可实际上销量最好的《一代人》,只卖出去八千册。

    为了凑成整数一万册,硬是朝全国各地免费寄出去两千册,可谓是赔本赚吆喝。

    其他书籍的销量基本上都在两三千册左右,《雷雨》和《日出》的销量更是低于一千册。

    这还是打着林子轩的名号,由此可见,新文学书籍基本没什么市场。

    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过几年可能会有所好转,但在当下,就算是鲁讯的小说也卖不出去多少,北平的情况应该会好一些,上海仍旧是旧文学的天下。

    这些书籍放在仓库里也是发霉,不如拿出来发给学生们,算是免费给自己做宣传了。

    至于为什么不带《射雕英雄传》和《乱世佳人》,当然是因为这两本小说属于通俗文学,带出来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感觉。

    而且销量那么好,价格那么贵,白送的话太可惜了。

    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学生只有四十二人,包括两名女生。

    不过今天是林子轩讲课,大礼堂内差不多有七十多名学生,还好他的书籍是按照一百份带过来的,其他剩余的书籍就算捐给学校了。

    为了表示对林子轩的重视,这次由副校长邵力字来为林子轩做介绍。

    邵力字出生于1882年,浙江绍兴人,1902年乡试中举,1905年入复旦公学求学,后东渡日本留学。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创办《民立报》,倡导国民独立精神,积极宣传北伐。

    1913年,《民立报》停刊,到复旦公学任国文教员,后任私立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科主任。

    1916年1月,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

    此人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报业都是老前辈,在上海文坛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林子轩不敢怠慢。

    在介绍完之后,邵力字就和一些上海大学的教授们坐到了最后,听听林子轩要讲些什么。

    不仅是学生,就连这些老师也对林子轩有些好奇。

    主要是林子轩年纪太轻,名气太大,在复旦大学讲了《红楼梦》,直接把红学讲完了,不知道这次在上海大学能有什么神奇的表现。

    林子轩不慌不忙,找几名学生把带来的书籍分发下去,每个人都有,那些老师也不例外。

    “这些都是我写的书,今天咱们第一次见面,算是给大家的见面礼。”林子轩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道。

    “林先生,不对啊,《雷雨》和《日出》是曹愚先生写的。”一名学生不解的问道。

    不错,是个捧哏的好演员,林子轩看着那名学生,暗赞不已。

    “哦,曹愚是我用的笔名。”林子轩淡淡的说道。

    顿时,台下议论声轰然响起,学生和老师们都有些震惊。

    曹愚可是被称为现代话剧的奠基人,《雷雨》和《日出》两部话剧一扫过去文明戏的陋习,在话剧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就连鲁讯都盛赞过《雷雨》和《日出》,可没想到这位曹愚先生竟然只是林子轩的笔名。

    想想也是,曹愚先生虽然声名卓著,却从来没有现身过,谁也不知道曹愚先生是谁,有些想请曹愚写剧本的剧团根本找不到这个人。

    早就有人猜测曹愚先生是某位文坛大家的笔名,可猜来猜去都没有结果。

    现在答案揭晓,让底下的学生们一时间很难接受。

    林子轩在新文学领域内的名声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喜欢的极为喜欢,不喜欢的认为林子轩是混迹在新文学领域内的蛀虫,是西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

    因为林子轩写的作品要么是带有西方背景,要么是爱情诗歌,很少有揭露国内民众苦难的作品,就算是《一代人》和《死水》这种诗歌,也是采用象征主义的写法。

    所以,对于追求进步的文学青年来说,林子轩没有革命精神。

    那些创造社的成员也是用这种观点来攻击林子轩,认为林子轩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立场,他写不出,也不敢写富有革命精神的新文学。

    这就是一些进步的报刊对于林子轩的评价。

    然而,在今天,当林子轩用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承认自己写了《雷雨》和《日出》的时候,底下有些学生颇为羞愧。

    他们其实不是为了听林子轩讲课的,而是为了来挑刺的。

    他们要揭开林子轩虚伪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真面目,为此还准备了一些刁钻的问题,就算不能把林子轩赶出上海大学,也要给他制造难堪。

    这个时候的学生都带有一种自由的精神,都带着些许的桀骜不驯。

    不像后世的学生被学业和就业压迫着,连最基本的反抗权威的意识都没有,只知道人云亦云,如何能培养出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人才。

    林子轩望着下面这些人,心中颇为自得。

    应付这些青年,果然只有引起他们的共鸣才行,《雷雨》和《日出》在进步青年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少学校的话剧团都排演过,认为这是揭露旧社会最好的剧本。

    甚至把这两部话剧和鲁讯的小说相提并论,并把曹愚奉为他们的革命导师。

    现在开心了吧!

    林子轩有点恶作剧的想着。

    反正这两部话剧都公演了,《日出》也被拍摄成了电影,被广泛的接受了,这个时候说出自己的身份影响就会小很多。

    等到底下的学生们平静下来,林子轩没有继续聊这件事,似乎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不值一提。

    如此一来,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正如隐世的高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堂课我们来聊聊文学创作。”林子轩淡定的说道,“其他人我不清楚,那就先说说我是如何走上这条创作之路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

    林子轩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诸位可能知道,我毕业于美利坚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的是经济学。”林子轩讲述道,“刚到美利坚的时候,看到这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说实话,我曾经迷失过。”

    他在课堂上毫不避讳的说起了曾经在美国的那些日子,那些肆意玩乐,毫无追求的时光。

    这无疑是他的黑历史。

    可林子轩知道即便他现在不说,随着他名气的增大,将来也会有诸如《我和林子轩在纽约的二三事》或者《我记忆中的林子轩》,这类文章出现。

    毕竟,当时在纽约的留学生有不少人都知道他的劣迹,抵赖不了。

    特别是这次和徐至摩的见面,回忆起那时候的时光,林子轩觉得与其将来被人挖出来,不如自己找个机会坦承一切。

    如果他是普通人自然不用在乎,他又不是圣人,谁还没有一点人生的小污点呢。

    可他是名人,名人的**一向是媒体的最爱。

    他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以微微一笑,不必在乎,然而,一旦遇到麻烦,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绝不会放过揭他的老底。

    那些人还会得意洋洋的说早知道这家伙不是好人,在纽约的时候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林子轩自己说出来叫做自嘲,敢于自我批评,别人说出来那叫抹黑,是居心叵测的攻击。

    当然,他说出这段黑历史不是要做自我批评的。

    “在纽约的两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迷失中渡过,直到有一天,我在纽约的中国城遇到了一件事。”林子轩沉声道。

    这里他杜撰了一个在纽约唐人街发生的故事。

    华人被外国人戏弄和殴打,其他华人却敢怒不敢言,他上前制止,却被外国人打了一顿。

    这种事情在美国经常发生,他也看到过,所以说的很详细和真实。

    “那一刻,我醒悟了,这里不是我的国家。”林子轩深沉的说道,“这里的确繁华和富强,可华人在这里却受到排斥,美利坚颁布的《排华法案》让华人不能加入这个国家的国籍,在就业和法律上备受歧视。”

    林子轩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起了华人在美国遭遇的苦难和困境。

    “就在前些日子,一位在美利坚的华裔少女写信给我,她喜欢电影,想要在好莱坞演戏,可好莱坞电影中华人的形象都是恶棍和无耻的女人,她在好莱坞受到种族歧视。”林子轩愤慨道,“这就是强大而繁荣的美利坚。”

    “那时候我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林子轩自问自答道,“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了,华人在国外才会受到尊重。”

    讲台下一片平静。

    谁也没有想到林子轩会讲这些,学生们认真听着,有在国外留学背景的教授们则感同身受,在国外被歧视的境遇谁都遇到过。

    “我想问诸位是为什么而读书?”林子轩突然问道。

    底下的学生交头接耳,有人大声说为了明白事理,有的说为了改变国家,还有的说是为了当官参政。

    林子轩点了点头,这些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啊。

    “我在美利坚经过那件事后,就下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以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林子轩慨然道。

    大礼堂内响起了鼓掌声,同学们都很振奋,觉得林子轩不像是个资产阶级改良派,反而很具有革命主义精神。

    “这不光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还要让它成为现实。”林子轩等到掌声平息,继续说道,“我那时学的是经济学,想要以经济救国,但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我改变了想法,经济或许能够让国家富强,却不能让民众觉醒。”

    “唯有文学才能起到这个作用。”他不容置疑的说道。

    林子轩在粉饰了自己的黑历史后,又开始给自己剽窃小说找借口了。

    其实,他的经济学学的一塌糊涂,能够毕业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对留学生的要求不那么严格,特别是他拿的是学士学位,和那些动不动就拿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无法相比。

    鲁讯当年留学日本是学医的,后来弃医从文,成为新文学的领导者。

    据说是因为鲁讯认为学医只能治疗人的身体,文学却可以医治人的思想。

    可谁知道是不是鲁讯学医没学好,才不得不改行写文章呢,这个谁也说不准。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便模仿西方文学写了两篇小故事,就是诸位手中的《老人与海》和《小王子》,这只是我的习作。”林子轩谦虚的说道。

    底下的学生和教授们郁闷了。

    你也好意思说是你的习作,你的习作被美国人追捧,为此还到美国打了一场版权官司,有这样的习作么?

    你这是让其他作家羞愧而死么?

    “回国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写白话文小说,一时间不知道写什么题材好,看到报纸上连载的小说,觉得那些小说的情节不够新奇,就写了《射雕英雄传》。”林子轩平淡的说道。

    底下的学生和教授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的文学天赋到底有多高啊!

    看别人写的不好,随便编了一个故事就红遍上海滩,成为通俗文学的大师,还给不给别的作家留活路了。

    “至于新诗,说起来很好笑,当时我的未婚妻在北平读书,我为了追求她就打算每日写一首诗歌寄给她。”林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