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从清政府衰败以来,中国人经历了百年屈辱,从以前的天朝上国变成了倍受欺压的弱国,在心理上从自豪变成自卑。需要一些东西来提振民族的自豪感。

    中国人在国际上取得荣誉就能提升这种自豪感。

    这让林子轩颇为不习惯,感觉自己有点挟洋自重,只因为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就被国内媒体这么的吹捧,似乎不太正常。

    如果是刚穿越那会。他会洋洋自得,但现在他只觉得心情沉重。

    他刚下邮轮就被上海的记者包围,询问各种问题。包括新小说的内容,在英国的演讲。对萧伯纳的印象,和英国文豪交往的逸闻趣事等等。

    还有记者问林子轩认为自己什么时候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这些问题林子轩都做了简短的回答。至于诺贝尔文学奖他只能摇摇头,那个还太遥远。

    这时候,有个记者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林先生,你对北平《晨报》报馆被烧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林子轩一愣,他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说了解之后再回答。

    等他回到家中,才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件近期热议的话题,也看到了各家的评论和观点。

    1925年11月29日,在北平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放火烧了《晨报》报馆。

    这是一场发生在北平的“反奉倒段”的群众革命。

    11月28日,北平各学校和工厂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及其群众共5万多入齐集神武门前,举行国民大会。

    他们高呼着“打倒奉系军阀”、“打倒段祺睿卖国政府”等口号,包围了执政府,并占领了警察总局和邮电局等要害部门。

    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夺取北洋政府的政权。

    其中一路青年学生高呼口号,高举“打倒《晨报》及舆论之蟊贼”标语,乱箭般冲向宣武门大街的《晨报》报馆。

    不知哪位青年喊一声“烧!”,火焰就在报馆升腾起来。

    火光让人们更加暴力,他们开始捣毁报馆陈设,用拳头,用木棍,用石,用砖。

    这便是民国著名的晨报馆被烧事件。

    《晨报》之所以遭受这场火灾,有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晨报》被视为研究系机关报,以力主实行宪政得名。

    直接原因是和这段时间以来《晨报》组织和发起的“联俄仇俄”的大讨论有关,通过这次讨论,让民众对苏联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但在这场讨论中,联俄派没有占据上风,反而揭露出苏联存在的诸多问题。

    于是就引起了激进青年和群众的不满,认为《晨报》刻意针对苏联,包藏祸心。

    这本来是一场思想之争,却发展成了暴力事件。

    先不说言论自由这种大道理,就好比在后世两人在网上骂战,一方不服气,直接跑到对方家里放了一把火,拆了房子。

    这不是暴力犯罪是什么?

    如果这都不加以制止,下一次这些人遇到意见不一致的人或许就会拿刀杀人了。

    那将是一个怎样混乱的世界。

    在各家报纸上,火烧晨报馆事件受到知识界和舆论界的普遍谴责,认为这是一次暴行。

    1925年12月7日,《晨报》继续出版。

    仍任副刊主笔的徐至摩在《灾后小言》中说:“火烧得了木头盖的屋子,可烧不了我心头无形的信仰。”(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林子轩对于《晨报》报馆被烧的事件态度非常明确,这就是一起暴力事件。

    他本身做出版行业,若是还赞成这种暴力事件,有一天他的书局也可能被人烧毁。

    这种因为各自观点不同直接给人定罪并实施暴力犯罪的行为极度危险。

    这是企图用暴力手段控制社会舆论,和那些独裁军阀杀害记者的行为没什么区别。

    一旦形成社会风气,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件事情上陈独绣和胡拾的观点截然不同,当两人谈论这个问题时,陈独绣不以为然。

    他甚至反问胡拾:“你以为《晨报》不该烧吗?”

    由此引发胡拾给陈独绣写了一封长信来表达他对“自由”的理解。

    1920年8月1日,胡拾和陈独绣等人曾共同发起《争自由宣言》。

    要求北洋政府废止**法令,保障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

    五年之后,群众高呼着“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却冲到宣武门大街烧掉《晨报》报馆,而陈独绣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信中,胡拾谈了自己的态度:“争自由的唯一理由,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承认异己者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如果连这一点最低限度的相同点都扫除了,我们不但不能做朋友,简直要做仇敌了。”

    从这封信中就能看出。两位早期的新文化启蒙领袖在思想观念上彻底决裂了。

    通过这件事,林子轩认识到现在中国文化界的风气愈来愈激进。容不下别家的观点,一旦和他们的观点不同。就会受到批判。

    别说是百家争鸣,思想多元了,能够发出声音就不错了,不少人都沉默下来。

    他一向主张新文化要具有包容性,要坚持思想自由。

    林子轩在两天后接受了《新闻报》和《申报》两家报纸的专访,他和这两家上海的大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他详细的讲述了这次的欧美之行,对于西方社会的认知。

    特别提到了西方文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这是为随后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做铺垫,也是想告诉国内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糟粕。

    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的事业中来。

    至于《晨报》报馆被烧的事件,他进行了严厉的谴责,报纸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那您对前段时间北平知识界对苏俄的讨论有什么看法?”记者随后问道。

    “我没去过苏联,不了解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林子轩想了想,如此说道。

    这是保守的回答,也是实话。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根本没去过苏联,只是道听途说就妄发议论。显得不够专业。

    而且,林子轩暂时不想发表对苏联的看法,在这种环境下,这个话题太容易引起争议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低估了自己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尤其是这次从欧美归来,各种荣耀加身。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顶尖人物。

    他的专访引起了各方关注,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名言。

    不少学者认为这才是严谨治学的态度。不轻狂,不骄纵。认认真真,实事求是。

    或许这正是林子轩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所在。

    这篇专访同样引起了广州国民政府和苏联人的注意,这时候两者正处在合作的蜜月期,苏联积极的帮助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力图统一中国。

    北平《晨报》上有关“联俄仇俄”的争论给他们带来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一旦仇俄的风潮在中国兴起,将对苏联极为不利,看看英国和日本在中国遭到的抵制,苏联不想自己受到中国人的仇视。

    他们急于扭转自己在中国的形象,刚好看到了林子轩的专访。

    好吧,你不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么?

    我们邀请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到苏联参观访问,实地调查,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这样总能抵消中国知识界的忧虑了吧。

    林子轩作为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是第一个被邀请的对象。

    胡拾和鲁讯也在被邀请之列,还有不少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名人。

    为了表现公平,邀请名单中既有倾向苏联的学者,也有仇视苏联的名人。

    苏联在中国的代表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演讲的名义向各人发出了邀请函。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为了纪念孙仲山而出资筹建的一所中国大学。

    1925年10月,苏联在中国的全权代表鲍罗廷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孙仲山劳动大学,建议广州国民政府选派学生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1月中旬,莫斯科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首批310名中国留学生入校学习。

    斯大林是创办中山大学的倡议人。

    据苏联档案记载:莫斯科中山大学预算为一千多万卢布,还动用了当时十分紧缺的外汇供学生回国探亲,苏联政府尽一切努力来保证学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生活。

    可见苏联对于这所大学的重视。

    这其实和美国政府愿意资助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一样。

    这些国家是想培养一批亲近他们的中国留学生,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学生大多崇尚西方的民主制度,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学生自然热衷于社会主义。

    这就是教育背景对个人人生观的影响。

    林子轩接到邀请函颇为郁闷,他刚刚回国,根本不想到苏联去。

    早知道就不说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他当时就是那么顺嘴一说,想不到却招惹来了麻烦。

    这时候,他接到了宋子闻的信件,解释了这次邀请的原委。

    宋子闻如今是广州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兼中央银行行长,大权在握。

    他知道林子轩对政治不感兴趣,不过这次牵涉到和苏联的合作,他希望林子轩答应下来。

    反正邀请函上没有写具体的日期,等林子轩有时间的时候再到苏联一行不迟。

    苏联发出邀请函重点是摆明一种态度,我们光明正大,不怕你们调查。

    而且,这么多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不可能一起到苏联去,谁有空谁就可以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随时欢迎中国学者的到来。

    如此一来,林子轩放心了,他在报纸上做出回应,有时间一定前往苏联参观访问。(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

    对于苏联的邀请函,林子轩采取了拖字决,胡拾表示在适当的时机会去苏联,鲁讯则发表声明婉拒了这次邀请。

    三人的态度并不相同。

    林子轩在后世通过书籍了解了这个时期苏联的现状,就算真的去苏联也看不到真实的情况,恐怕都是安排好的节目。

    比如一群穿着整齐的小孩子给你献上鲜花,学校里的学生正在朗诵你写的诗歌,一批苏联的文学家陪你聊天。

    商店里都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种类丰富的食物任你挑选。

    莫斯科的街道上行走着精神饱满的民众,他们斗志昂扬,向你讲述十月革命后整个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或许还会到郊野看看农田里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些农民会满怀喜悦的告诉你当家作主的感觉,他们正走在通往幸福的大路上。

    在剧院里,正在上演革命戏剧,告诉你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多么的坚强。

    最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里你会看到到处都是和谐的场面,中国留学生吃得好穿的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苏联教师打成一片。

    处处是欢乐,苏联就是一个人间乐园。

    当然,你要按照他们的安排来游览,不能随意走动,让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

    以上就是林子轩对于到苏联参观访问的想象,所以他没什么期待,等什么时候空闲下来就去跑一趟,算是完成任务吧。

    至于回来后怎么说,他还没有想好。

    苏联人自然希望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替他们说好话。林子轩相信会有人替他们说好话,但他绝不会这么做。这是做人的原则问题。

    胡拾没去过苏联,他对苏联颇有兴趣。还写信邀请林子轩有暇时一同前往。

    对于鲁讯为什么婉拒,林子轩就不得而知了。

    按理说,鲁讯对苏俄革命抱有理解和同情的态度,他曾经批驳过徐至摩。

    徐至摩在《欧游漫录》中写了对托尔斯泰大女儿的同情。

    鲁讯就表示:“俄国大改革之后,我就看见些游览者的各种评论。或者说贵人怎样惨苦,简直不像人间……我想,这大概都是对的。贵人自然总要较为苦恼,平民也自然比先前抬了头,游览的人。各照自己的观点说了一面的话。”

    或许这个时期的鲁讯正处在犹豫彷徨之中,才不愿意到苏联去。

    若是看到了不好的现象,他回国后是写还是不写呢?

    在写与不写之间,在写什么与不写什么之间,拷问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林子轩暂时摆脱掉去苏联的问题,好好的在家里过上几日安逸的生活。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公司照常运转,冯程程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有老板娘坐镇。下面的员工至少会安心许多。

    特别是在万象书局被查封之后,上海有不少家书局趁火打劫。

    他们不仅要挖万象书局的编辑,更要挖万象书局旗下的作者。

    这些作者可是书局宝贵的财富,一个作者从新人到出名需要书局花费大力气培养。一旦被竞争对手挖去,损失不小。

    在这件事情中,商务印书馆最为卖力。

    商务印书馆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出版社。对编辑和作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还散布谣言说林子轩得罪了法租界当局。万象书局不可能解封了。

    闹的万象书局旗下的员工和作者人心惶惶。

    员工要靠薪水生活,作者要靠稿费度日。万象书局一日不解封,他们就没有收入来源。

    林子轩在临走的时候多发了他们一个月的薪水,算是带薪休假了。

    对于作者,可以先交稿,结算稿费,只是稿子暂时不发表而已。

    这种带有福利性质的措施暂时稳住了人心,不干活还有钱拿的好事谁都不会拒绝。

    按照林子轩的想法,至多一个月的时间这件事就能解决,他没想到北洋政府和外国公使团的谈判破裂,导致上海局势紧张。

    就这么一直拖了下去,到了八月份万象书局还是没有解封的迹象。

    这让一些人坐不住了,他们要养家糊口,不能这么干等下去,纷纷开始寻找下家。

    还有人传播谣言说明星电影公司也要关门了,这明显是那些电影公司干的好事,想要趁乱兴风作浪,把明星电影公司搞垮。

    这时候,冯程程把平禁亚和周剑允等公司高层找来,稳定人心。

    这些人倒是没有要走的意思,立场非常的坚定,他们了解林子轩的实力,就算不说林子轩,这位林夫人也不是好惹的。

    别看她一副娇弱的样子,身后可是站着上海滩大佬冯敬尧呢。

    谁敢得罪啊,信不信分分钟把你投进黄浦江喂鱼。

    也只有那些底层的小人物才会慌乱,越是了解林子轩在上海实力的人越会安心。

    所以,这场混乱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被挖走的也只是一些底层或者中层的人员,公司高层一个不少。

    随着八月底万象书局解禁,谣言不攻自破。

    平禁亚向林子轩汇报了大致的情况,除了公司员工,还有几位作家投向了其他书局。

    对此林子轩不怎么在意,他手里不缺作家,万象书局自己就能培养作家,他只是对那些趁火打劫的人非常不满。

    看来要进行反击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平禁亚离开林子轩的办公室,为那些捣乱的人默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