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一次的上海之行。他认识了宋家三小姐。
他在上海并不是每日看望受伤的群众和指责公共租界当局的暴行,实际上,他过的非常惬意,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他如鱼得水。
他和宋家三小姐就是在美国驻上海大使馆的鸡尾酒会上认识的。
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社交名媛,他对宋家三小姐展开了追求。
此时的张学梁已经结婚,但对于这位花花公子而言,这都不成问题。他邀请宋家三小姐去舞厅、去骑马、打高尔夫球等等。
许多年后,张学梁仍对没能和宋家三小姐成为眷属感到遗憾。
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道:“若不是已经有了太太,我会猛追宋玫玲的。”
期间,林子轩和张学梁见过一次。
张学梁对于拍摄电影感兴趣。宋家三小姐就把他介绍到了明星电影公司。
林子轩接待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两人交谈了几句。
他发现张学梁对电影兴趣不大,但对电影女明星颇有兴趣。一直希望能够结交一番,共同探讨电影艺术。
上海是全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北方几乎就没有电影公司。
可以说,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就是美丽和时尚的代名词。
林子轩没兴趣给他介绍女明星。别人对张学梁看重是因为奉系军阀的实力,但林子轩知道过两年奉系军阀就要走下坡路了,将来没什么前途。
他不需要对这位如日中天的少帅客气,直接拒绝了这种要求。
何况因为罢工的原因,明星电影公司都没有开工,只留下几个工人看守机器设备。
在公司的放映厅内,他给张学梁放映了电影《日出》,让这位少帅看看上海滩交际花的悲惨生活,以后收敛一些。
张学梁走后,林子轩给宋家三小姐打电话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人不行,太不靠谱。
宋家三小姐只是在电话里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林子轩没有干涉两人交往的意思,他没那么无聊,这段时间,他颇为忙碌。
万象书局和万象广播电台被查封,工人罢工,电影公司停止运转,按理说他应该清闲下来,但林子轩觉得这是一个把《高堡奇人》刊印出来的好机会。
他并不担心书局的事情,等到这股风潮过去,向法国人疏通一下,万象书局就可以解禁。
这几天,对外界来说,林子轩几乎没有在公共场合露过面。
他一个人躲在书局里进行排版,以前看工人做的时候挺轻松,没想到自己亲自动手的时候却那么困难,这就叫做眼高手低。
他晚上写稿子,白天排版。
好在冯程程和孩子留在了无锡,没有人知道他晚上熬夜写小说。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他总算是写完了《高堡奇人》,就差印刷出来了。
他只准备刊印三十本小说,到美国后邮寄到世界各大出版社和报社,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要看天意了。
这时候,北洋政府和外国公使团的谈判破裂,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
英国外交部在有关的备忘录中说道:“中国委员没有能够顶住来自其国民的压力,在解决条件中插入了影响到公共租界整个体制的意义深远而且(与本案)无关的要求。”
北洋政府提出了十三条交涉条件。
存在较大分歧的包括:工部局投票案;制止越界筑路;撤销印刷附律等案;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撤换工部局总书记。
到了六月下旬,谈判还是没有结果。
6月26日,公共租界的商店开始营业,预示着这次的罢市宣告结束。
但上海的局势仍然较为紧张,罢工没有恢复,各方都在等待事件的最终结果。
就在这一天,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来到上海,准备乘坐邮轮返回美国。
对于发生在上海的暴力事件,两人表示抱歉,他们在南京也受到了冲击。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的这一个月里,中国各地排外的情绪非常强烈,为了安全起见,不少外国人选择离开中国。
林子轩带上电影拷贝和行李,和布克夫妇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
他这次去美国的理由是推广中国电影和看望妹妹,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在他的行李里装着不少书籍,其中就有三十本《高堡奇人》。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国式英雄
林子轩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离的中国,心中感慨万千。
这是他第三次前往美国了。
一次去留学,那时候他还没有穿越,一次去打官司,那时候他踌躇满志,这一次他要以一己之力来改变世界。
一个人和整个世界的抗争……
林子轩自嘲的笑了笑,他自己都觉得过于玄幻,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堂吉诃德,沉迷在骑士小说里,幻想着能够行侠仗义,拯救百姓,最终不过是一场笑谈。
但穿越到这个时代,他总要做点什么。
他有自知之明。
在后世,他不过是一个学校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混日子的小人物罢了,别说是杀人,就是看到犯罪现场都会绕道而行。
所以他不敢上战场,更不会去当将军和统帅,因为他没有那个决断力。
将军和统帅都需要意志坚定的枭雄人物,他们的一个决定可能牵涉到上万人的存亡,哪些人要去牺牲,哪些人能够幸存,都在这些人的一念之间。
林子轩自问做不到这一点,他无法杀伐果断。
就算在商业上,他也非常宽容,无非是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的区别,他又不缺钱。
这是他在后世就养成的性格,想要改变并不容易,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偶然的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仅此而已。
他知道自己做不来那些大事。和那些政治人物勾心斗角的结果或许就是被牺牲掉。
他想独善其身,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身处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看着这个国家被列强欺压,看着那些政客在争权夺利。看着无数青年在流血牺牲,这些都给他很大的触动。
他终究要做些什么。
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以穿越者的方式来改变世界。
或许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其实什么都改变不了,用一本书来改变世界,说起来那么的不靠谱,就像是堂吉诃德和风车的战争一样,只是一种幻想。
但林子轩还是决定实施这个计划,进行这场冒险。
他不是为了自己成为骑士或者英雄。受人敬仰,就算是改变了世界,也不会有人知道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他只是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有了这个理由就已足够。
在上船之前,他和赛珍珠夫妇商量过,因为他的行李中有电影胶片,容易损坏,不想被人拆开检查,就把行李放到赛珍珠夫妇那里。避免遭到盘查。
由于近期在中国发生的排外事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较为紧张,美国人对华人绝不会友好,甚至会故意刁难。
林子轩的请求合情合理。
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布克夫妇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他们不认为以林子轩的身份需要到美国从事不法活动。
这艘邮轮上以外国人居多。大多数外国人认为在中国的处境非常危险,要回国住上一段时间。等待中国的局势平稳。
就像是西班牙人雷玛斯一样,他已经在和林子轩商量转手旗下影戏院的事情了。
他觉得未来的中国会爆发全面的战争。南北军阀将有一场大战。
这里指的是广州国民政府发起的北伐战争,所以他打算告老还乡,返回西班牙。
只是雷玛斯经营的影戏院估价在数百万银元,林子轩要筹齐资金,需要引进外来资本。
这些事情等他返回中国后再做考虑。
赛珍珠经过两年多的写作,感觉到自身的不足,这次回到美国准备进修英国文学专业。
她在美国文坛已经小有名气,又毕业于弗吉尼亚州的梅康女子学院,很容易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研究生。
林子轩都觉得自己的学历太低,从西方留学归来的人大多都有博士头衔。
就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博士头衔有多少是出自野鸡大学,但在中国的教育界并不清楚这些,一看是西方留洋归来的博士,就会受到重用。
其实不过是一群不学无术的家伙而已。
林子轩虽然也没学到什么知识,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好歹牌子够硬,校友够多,在中国的知名度够高,所以上学还是要选名牌大学。
他准备有时间进修一下文学专业,毕竟都是家了,学历也该提升一下了。
赛珍珠的社交能力很强,这或许和她出身传教士家庭有关。
她时常和一些外国人在甲板上或者头等舱的厅房内聚会,喝酒聊天,林子轩无聊的时候也会参与其中,听听美国最新的新闻。
有一次,他们聊到了英雄的话题。
赛珍珠对于中国历史有所了解,提到了不少中国古代的英雄,但并不被美国人认可。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对于英雄的认知上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的英雄充满着责任感,按照儒家的标准就是要“兼济天下”,按照武侠小说的套路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就从出发点上为中国式英雄打下了抛却个人荣辱得失,一心为国为民的烙印。
西方人的英雄则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崇尚冒险和个人奋斗。
比如说前期的骑士文学和后来的超级英雄系列。
林子轩认同这个观点,以中国的传统英雄孙悟空为例,刚开始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大闹天宫,这个阶段的孙悟空符合西方人认知的英雄形象。
但后来孙悟空陪着唐僧到西天取经,并大彻大悟皈依佛门,这就是中国式的英雄了。
中国式的英雄永远要以大局为重,所以岳飞才会被朝廷杀死,《水浒传》才要招安成功。
林子轩也摆脱不了这个模式,他并不想做英雄,却还是要到美国尝试去改变历史,这或许就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他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国人选择。
在这次有关英雄的讨论中,他们还提到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
在外国人看来鲁滨逊这种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的冒险精神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
鲁滨逊代表着西方人冒险和征服的精神。
林子轩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他想的是如果这艘邮轮搁浅了,船上的人被迫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上几十年,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
林子轩的这个想法并不算是多大的脑洞,这种节目在后世屡见不鲜。
比如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就是拉一帮人到一座荒岛上,这些人为了赢取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展开各种勾心斗角的较量。
还有美剧《迷失》,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故事同样发生在一座孤岛上。
至于《荒野求生》之类的野外生存节目不在少数。
这其实展现了西方人的冒险和争强好胜的精神,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林子轩对于邮轮上的外国人轻视中国式的英雄感到不满,便提出了这个话题。
那就是一群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各异的西方人流落荒岛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没有外部救援的情况下,他们会在荒岛上如何生存,建立什么制度,如何分配权利和食物,是和平共处,还是互相杀戮?
他提出这个话题并没有安好心。
笛福在1719年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其实就是一个殖民者的形象,这和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
笛福本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
这一时期,英国实施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
鲁滨逊定居在荒岛上,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还征服了他的同伴。
所以说,这部小说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了英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
在这个时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国家,作为一名中国人。听到这群外国人赞扬带有殖民色彩的鲁滨逊,林子轩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也不可能和这些外国人争论。
于是,他便提起了这个话题。
一名西方人在荒岛上生存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一群西方人在荒岛上生存会怎么样呢?
他先拿东方人举例子,指出如果一群东方人在荒岛上生存或许会建立一个有皇帝统治的国家,阶级分明。
西方人对政治普遍感兴趣,这个话题牵涉到社会学和政治学,引起了他们的热烈讨论。
信奉民主制度的西方人认为会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民主国家。
信仰基督教的教会成员期望成立一个教会国家。由上帝来指引未来的路。
悲观的人觉得可能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每个人为了食物进行厮杀和争夺。
乐观的人希望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些人还讨论了荒岛的环境和野外生存的技能,每个人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在荒岛上是应该由政治家领导,还是应该由神职人员担任引领的作用,亦或者联合医生和警官等人一起成立一个小型议会。
在同等条件下,身体健壮的人生存的几率会大上很多,而瘦弱者将会被欺负。
女人和孩子属于被保护的对象。可一旦混乱开始,也会是最先的受害者。
邮轮上的外国人身份复杂,有美国外交部成员、有商人、有记者,还有学者和传教士。他们兴致勃勃的讨论各种可能的情况,阐述各自的观点。
总结下来,他们认为可能会形成一种联合政府。但会受到底层民众的挑战。
一旦挑战成功,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暴力和杀戮的世界。
他们以苏联的暴力革命举例。认为还是民主制度更为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能够入住头等舱的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自然代表着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利益。
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允许荒岛处于无政府状态。或者发生暴力革命,否则他们将失去一切。
林子轩原本是想看这些人互相攻击,不同的政治主张激烈的碰撞,讨论人性的善与恶,挖掘西方人内心深处的恶性。
这要比谈论什么鲁滨逊有意思的多。
但没想到这些人处在相同的社会阶级,他们本能的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
虽然有些争论,却并不激烈,也不深刻。
林子轩没有看到好戏,颇为失望,回到自己的舱房之后,他想起了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写了一群孩子流落荒岛的故事,借孩子的行为来探讨人性的善恶。
正是英国作家戈尔丁在1954年出版的《蝇王》。
故事发生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