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是四千斤大炮的一颗炮弹打出的弹丸也有二十斤重,擦一下,一个人整个身子就没有了。

    第三近卫团的团长先是让龙骑兵小队用线膛式燧发枪用蒙古骑兵中世纪对方欧洲重步兵方阵的战法,骑射对付敌人城墙上的大炮,一个小队二十来人,骑着华夏军这么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欧洲高头大马同蒙古马血统的中型战马去冲击敌人的城墙,绕着敌人的城墙运动,不时的对敌人城墙上的士兵来一次齐射,吸引敌人注意力,等敌人的火炮瞄准骑兵射击的时候,再派出另外一个小队从另外一个方向接近,三面袭扰敌人的城墙,然后命令炮兵迅速推进,每推进五分钟,迅速分散,躲避。

    之后让步兵呈散兵线前进,快速推进,松散的队形让敌人的火炮几乎找不到目标。

    二十个骑兵小队使得敌人的火炮无法发挥威力,很快三千多士兵推进到敌人四里地射程内,然后火炮迅速的分散开来,一排一排的瞄准敌人的城墙进行炮火压制。

    近卫旅其实比起甲级野战旅也差不了多少,至少在火炮装备上差不了多少,他们比起甲级野战旅不过是多装备了一种十八磅重型火炮而已。

    张强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华夏军不需要使用更加沉重的重炮,因为敌人的火炮虽然打的远,可沉重不堪,几千斤重,华夏军最重的十八磅炮加上马车,马匹,弹药不过两千五百斤重,还是能移动的,敌人要移动两千斤重的重炮就不如华夏军方便了,而敌人的重炮从射速到威力,到机动都不如华夏军,因此十八磅重炮足以在野战和攻城的战斗中压制敌人,并且取得胜利了。

    何况华夏军近卫旅的火炮都装备有开花弹,这一大杀器,相比清军的实心弹炮弹,华夏军的开花弹杀伤力可是很大的,一炮下去,不仅能炸开敌人的城墙,炸毁城楼,还能炸死附近的几十个敌人,而实行单除非直线距离上击中士兵,负责只能做无用功。

    而华夏军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在注重方阵训练的同时,尽量让士兵熟悉如何用松散的队形对敌人形成齐射,排射火力,压制敌人,杀伤敌人,而不是傻乎乎的一拥而上,或者像西方人那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前进,然后被敌人用一颗实心弹一下打穿厚厚的方阵,一下带走起码十几个士兵,那样士兵死的冤枉,即便胜利也对整支军队的士气不利。

    三个营的滑膛燧发枪士兵端着枪,低着头,猫着腰,冒着敌人反应过来偶尔打出的重大几十斤的炮弹前进,不时的停下来整队,让队形不至于太松散了,到时候遇到敌人骑兵出城突击,那么即便是拥有机枪的后世军队也很难保证自己的部队不被敌人击破,何况是现在华夏军这种单打一,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打响的燧发枪。

    就像打火机,你不能保证每一下都能让火石冒出的火星点燃打火机里面的可燃气体,要是以前靠钢轮和燧石摩擦的打火机就更不行了,华夏军目前的燧发枪的水平,就是以前劣质打火机每次大火的情形,有时候他能百分之九十九的打着,有时候,十次只能有三四次打着,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聚集足够多的人数,靠着数量和排射打击敌人,那么敌人的骑兵就是他们的噩梦。

    清军很擅长骑兵突袭。

    毕竟清军不是傻子,人家横扫大明土地的时候,华夏军还是弱小的一支金华义军,仅有几千兵力,拿着大刀长矛,弓箭,弩箭,少量的明军火铳,清军劣质鸟枪同清军战斗,几番波折以后才幸存下来,开创了如今的盛世。

    果然,很快在华夏军接近到三里地的时候,城门被打开了,一支千人的蒙古骑兵夹杂着汉人骑兵冲了出来,直接冲向近卫旅第三步兵团的第三营正面,企图用金改1火绳枪,学着华夏军骑兵攻击敌人那样攻击第三营的火枪兵。

    第三营迅速收拢队形,每人间隔两米左右,然后以一个比较松散的队形,形成一排,对着敌人狂奔而来的骑兵开火。

    火光中,敌人的骑兵利用速度优势很快冲到了两百米距离上,然后接近,再接近,到达了一百米距离上,飞快的开枪射击,然后准备划一个半弧形圆圈兜向第二营正面,继续袭击。

    可他们只有一次开火的机会,并且那些子弹大都打了空,因为他们没有华夏军骑兵的训练水平,这时候,第三营的滑膛燧发枪开火了,虽然因为面对骑兵冲来,这些近卫旅士兵因为长时间不作战,手有些生疏,胆量有些小了,可他们的技战水平还是很高超的,以前他们可是各军中的精锐。

    于是一排火光后,准头不大的滑膛燧发枪在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上至少打死了五十名骑兵,将一百名骑兵打伤,三十多名骑兵被打下马,另外还有十几名骑兵的战马被打死了,他们跌落马下,不是被踩死了,就是被战马拖死了,要不然重伤,轻伤逃脱的很快被后面快速射击的第三营士兵打死了。

    滑膛燧发枪虽然准头不大,可速度绝对是最快的,这些精锐士兵的装弹速度也很快,不到十秒钟就从开枪到装弹再开枪,打死了那些侥幸幸存下来的骑兵。

    这是第一排的士兵射击的结果,第二排侧开一些,依次射击,使得蒙古骑兵的冲锋就像撞墙一样,纷纷自讨苦吃,一轮射击下来,三排士兵一共击毙了三百多骑兵,打伤四百多骑兵,打伤敌人战马一百多匹,那些逃到第二或者第一营正面的骑兵也损失惨重,最后敌人一千骑兵只回去七八十人,其他的不是重伤倒地,就是死了,要不然就是被战马带去更远的地方,或者被俘虏了。

    绝大多数受伤的骑兵被俘虏了。

    马得力在城墙上看到骑兵拙劣的表现,拍着城墙大骂骑兵无能,然后转身对身后的那些将领道:“大炮,我们的大炮抬上来没有?”

    (本章完)

第625章 一场中规中矩的攻城战() 
“大人,布置好了,全部二十八门火炮都布置好了,”旁边的一名游击将军对马得力大声喊道。

    “好了,不开火,难道等我砍他们的头才开火吗?”

    马得力恨铁不成钢,咬着牙,用喷火的眼睛盯着部下喊着,部下冷汗直冒,慌慌张张的接受他的训斥。

    “扎,卑职这就让他们开火。”部下诚惶诚恐的站起来,一边鞠躬,一边后退,然后慌慌张张的带着自己的亲兵跑向两边的炮位,一边跑,一边喊着:“开火,开火,打那些叛逆。”

    炮兵们也是忙得头不点地,浑身汗水,虽然那些老掉牙的红衣大炮,大将军炮已经朝敌人开火了,可敌人分散的太厉害,那些大炮打出的炮火准确度低的可怜,还起码每隔三到五分钟,甚至八分钟才能打出一炮,尤其要防御四面,所以这些大炮分配到四面城墙上,如今对敌的这一面只有区区的一门红衣大炮,两门将军炮,三门火炮打出的炮弹,敌人只需要注意点就能躲避开来了。

    为此马得力非常着急,尤其是现在敌人已经跃进到了城墙边上了,只有一里地了,那帮叛逆鬼鬼祟祟的,队形散的很开,再接近个两百米,所有的重型火炮就打不准他们了,这时候,清军的金改1火绳枪射程不够,弓箭射程就更不够了,唯一射程够的就是床弩了,可床弩同样有缺点,弩箭不好找,而且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了,如今是都知道现在是火器时代,战争靠着大炮和火枪决一胜负,床弩几分钟才能发射一根弩箭,虽然很凌厉,可准头太差,用它们来打鬼精灵似得华夏军简直就是杀鸡宰牛刀,没有用的。

    所以华夏军很快推进到了四百米距离上,居然没有伤了几个人,这时候华夏军的火炮已经准备完毕,很快十八磅火炮猛烈的开火,压制敌人城头的重炮。

    一个近卫团带的十八磅火炮不是很多,只有四门,可这四门也足够他们对付一个小小县城的敌人了,敌人墙头上面对他们的也不过是区区的三门火炮而已。

    这些年来华夏军的火炮没有多大改进,最大的改进是质量轻了很多,战场机动,作战,士兵的战斗素养提高了,火炮从青铜炮时代进入了钢铁时代,炮声都是合金钢制造的,耐得住更多的装药,射程可近可远,最大射程五千米的十八磅炮,可以在五公里外就对敌人开火,不过没有先进瞄准具的时代,火炮一般推进到两公里距离上开火,也就是两千米距离上,四里地边缘开火,这是作战守则上写的。

    “砰砰砰,”四颗炮弹集中的朝着敌人一门将军炮开火,这是因为在这个距离上将军炮的准确度和射程正好和他们差不多,有了城墙的高度,将军炮可以打四里地多,虽然敌人的炮手准确度奇差,到现在发射了十几炮也没有打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门华夏军的炮位,不过华夏军从来不赌运气,他们集中朝着两门大将军炮炮位开火。

    四颗炮弹飞过天空,划出凌厉的啸叫声,令人闻风丧胆。

    开花弹在敌人城墙上,城门楼上,城中爆炸,但很可惜没有打中任何一个炮位,没有伤到任何一个清军,毕竟即便华夏军的炮手也不可能第一炮就打中敌人。

    很快,敌人的火炮都已经就位,二十八门大炮,有清军的两千斤的大将军炮,有明军的两千多斤的仿制的佛朗机炮,还有清军仿制华夏军以前的十磅炮,九磅炮,六磅炮,四磅炮,三磅炮,甚至还有明军和清军自己制造的虎蹲炮小炮。

    实心弹满天飞,这些大炮的目的是打华夏军的火枪兵,华夏军的火枪兵已经跃进到了三百米距离上,二十八颗实心弹从城墙上飞出来,有的打了一千五百米远,有的打了一千米远,有的打了九百米远,有的打了八百米远,有的打了三十米远,有的打了一百米远,有的打了三百多米远,每一个距离上都有几颗敌人的炮弹落下。

    这一次即便是很小心的华夏军近卫团士兵也有人受伤了,几个躲闪不及的华夏军士兵很快被重伤,不是断腿,就是断胳膊,华夏军近卫团士兵这次感到了敌人给予他们的压力,不断有炮弹在他们身边落下,躲闪不及的不是重伤,就是被打死,伤亡直线蹿升,几个营的伤兵很快到了三十多人,士兵们不得一边前进,一边留下士兵将伤兵抬向远处,招呼医护兵上来处理伤员,招呼民夫的担架队来吧伤员抬到后方去。

    很快华夏军的炮兵找到了阵地,十二磅炮进入了一千五百米距离上,加入了对敌人的轰击。

    十二磅炮其实能在两千五百米上对敌人开火的,他们的最远距离是三公里,不过深入到一千五百距离上正好压制敌人。

    四门十八磅炮,六门十二磅炮,十二磅炮发射的是实心弹,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城门和城墙,打开城门,火枪兵就能冲进城里面打击敌人了。

    就在十二磅炮刚刚射击一轮,十八磅炮终于建功了,四颗开花弹摧毁了敌人两门大将军炮,顺带着将敌人炮位旁边的清军一门老掉牙的两千斤大将军炮也炸掉了,同时还有敌人近百名士兵,非死即伤。

    操作这些火炮的都是敌人绿营兵,绿营兵不是训练有素的新军镇火器部队士兵,他们的素养和战术技能实在有限,于是他们只能浪费炮弹。

    受到次番打击,敌人的士气下降,很多士兵左顾右盼,想着怎么逃下城墙去,十二磅炮的炮弹不时的砸在城墙上,令城墙晃动一下,每个人都是脸色苍白,心慌意乱的,没有心思战斗了。

    城门附近的清军绿营兵很快受到了波及,十二磅炮炮弹横扫城墙,炸毁女儿墙,城垛口,然后在城墙上一路扫下去,五六个清兵躲闪不及,被炮弹砸中,连尸体带兵器,被扫到了城内城墙下面,砸中了城墙下面等待支援的其他绿营兵,惹得城墙瞎忙一阵混乱。

    一千米,九磅炮就位,猛烈的炮火很快摧毁了敌人的炮位,清军的火炮一门一门的被摧毁,城墙上已经是修罗地狱,哭喊声,哀求声,惨叫声,军官的怒骂声,皮鞭抽打声,驱赶士兵继续操作火炮还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连跃进到了二百米距离上准备压制敌人的近卫团士兵都能听见。

    而马得力看到的却是鲜血,断肢残臂,心慌意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奔跑的绿营兵,很多人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不管不顾了,看到敌人已经跃进到了一百五十米远,马得力没有时间顾得他们,连连下达命令让那些幸存的大炮朝着敌人开火,不过那些重达几千斤的火炮就无法打中敌人了,只能去压制敌人后方的火炮和抬着担架转移伤员的民夫了。

    而在后方,张强却摇着头,近卫团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具有开创精神,具有不怕死的冲锋精神刚刚建国时期的精锐了,这场战斗他们的伤亡是小了,不过这战打成了中规中矩的攻城战,却让他感到无奈,看来近卫旅把他们的功夫都荒废了。

    (本章完)

第626章 战争应该这么打() 
中规中矩的战斗的好处就是军队能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还不会有太大危险,近卫团其实已经很好了,打到现在伤亡不过百人,这对于一支兵力仅有三千多人,火炮也不过二三十门,并且不必敌人的火炮先进多少,如果论代差来说,其实华夏军的火炮和明清的火炮,几乎在一代上。

    大家都是前装滑膛黑火药铸铁火炮,虽然华夏军把这些火炮搞的很简练,很方便,提高了火炮的质量,减轻了重量,还上了后世欧洲火炮的那种可以调节的炮架,加上了可以被战马拖带的马车,马车还同时承担着着一部分火药和炮兵人员的运输工作,可以说和明清的火炮有这不少的先进性,可毕竟大家都在一代上。

    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何况清军也仿制了华夏军的火炮,太重的他们仿制不了,比如十二磅的火炮仿制出来比起华夏军十八磅火炮还重,还大,而且质量不好,三四千斤重的火炮只能用来守城,十八磅的火炮仿制出来也有四五千重,聪明的洪承畴和冯铨很快放弃了仿制华夏军的十二磅以上的火炮,转而通过战斗,各种手段偷华夏军的火炮,还别说还真让他们偷到不少华夏军的十二磅,十八磅火炮,不过这些都在扬州府等洪承畴清军的重要地方放着守城呢。

    根本不敢配备到下面的精锐部队放出来进攻华夏军,同华夏军的部队打野战。

    于是他们只能仿制华夏军的十磅炮,九磅炮,六磅炮,四磅炮,三磅炮,这些他们仿制的不错,随着时间的延长,七八年的功夫,他们已经和华夏军的火炮无限接近了,不过配备给当下的马得力的火炮,甚至是马宝领军的新军的火炮还都是早期的仿制品,这些仿制品的一个缺点就是笨重,质量不高,发射速度慢,而且还都是发射实心弹的火炮。

    这些火炮在机动性能上比起明清两朝的火炮是有了很大提高,有的也配备了简单的炮架,能在各个方向上快速切换,压制敌人,六磅炮以上还配备了马车,拉着行动,华夏军的六磅炮都可以拆开由四五个士兵各扛着一部分走,炮弹也能背着走,差不多一个班,十二名士兵就能包办一门火炮的所有行动和动作,至少能支持一场五千人规模的战斗打一天。

    紧急时刻,三个人抬着六磅炮能在战场上运动,但清军的就不行了,一千多斤重的火炮,非得马车拉才行,十几个人推着大炮运动才行,一门火炮需要三十六个人照料,比华夏军整整多了三倍的人手。

    这些仿制的火炮注定不会是华夏军火炮的对手,他们的火炮也许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