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之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橄榄绿之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身上了。”政委赞叹地对宇飞说。

    最后,政委对批示的报告提出了一点建议,说今年澳门就回归了,希望宇飞再到连下走走,调研了解一下这批战士对中国历史知识,尤其是近现代史的认识情况,回来后再一起制定今年宣传教育改革的计划。然后把报告递给了宇飞,并再次打量了一下宇飞。他今天和宇飞的谈话令他感到特别地高兴,这位优秀的基层军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十二章 教学改革前的团下调研() 
宇飞从师政委贺斌那里回来时夜已经很深了。抬头仰望,天空星河灿烂,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而下,把营区映得透明,雪地熠熠生辉;十字路两侧的树墙清晰可见,还没有融化的积雪像给树墙戴上了一顶帽子似的;熄灭的路灯如同卫兵一样坚守着他的岗位;战士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大门前的自卫哨手握钢枪面向远方。

    第二天上午,当宇飞把师首长批示的文件送给了科长,并把政委的建议和想法和科长说了一遍,科长听完之后,对宇飞说:“还是师首长想的周到呀!按照政委的想法去做吧!一会儿你就下团去,调研时要心细。”

    这一次,宇飞决定去一趟李军所在的那个团。并顺便看望一下李军。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没有一丝的风,阳光暖暖地照射到后背,给人带来几分舒畅和愉悦。

    他先是打一辆三轮车到公共汽车车站,然后搭上了开往团下的班车。

    他来到团下时径直去了李军所在的连队,这是一个全师最好的连队,也是全团的标杆,每年的年终军事考核成绩都会达到优秀,因此,团主管在师首长面前也会以此为骄傲,觉得很有脸面。

    宇飞走进连队时,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进门的走廊上挂着本月军事训练成绩的“标兵榜”,获得标兵的战士后面配上了一朵小红花,他一边向值勤战士出示自己的军官证进行了登记,一边仔细地看了一会。值勤战士带他来到了李军所在的班级。

    见到宇飞时,李军很是激动,看得出他的高兴来。自从下令分配到团下后,因为彼此都很忙碌,两人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彼此都很思念。

    李军和宇飞之间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原来在读高中时就很要好,参军入伍后,感情更是加深了一步。更何况高颖和苏静之间的关系也不一般,如同亲姐妹一样。现在苏静又把高颖介绍给了宇飞,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

    李军清瘦的脸庞透着几分黑色,眼睛里流露出威严和冷静,笑容里带着心底的刚毅。看得出连下艰苦的带兵生活给他增添了些许岁月的沧桑,眼角里或多或少地含着淡淡的伤感;尤其宇飞满面春风般地来到他的身边时,更在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惆怅。

    李军向他述说了到团下带兵几个月来的生活状况和感受,以及别后之情。

    当宇飞听说他带兵很不顺心时,还是安慰了他一番;劝他不要气馁,自己学会减压,精神上学会放松;相信自己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的,并为他鼓气。

    告诉他及时总结带兵的经验,一方面要向老同志学习,多探讨一些传统的带兵方法;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时代军人的心里特点来改变带兵思路,走出一条现代军人的带兵之路。尤其是要增添新的思想元素,即:新时代军人对新知识,高科技知识的渴望,新社会潮流的追求,新观念的认识等。这些元素都不能忽视,因为现代军人的思想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能用原来单一的方法来带兵了,原来的带兵方法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有些思想不完全符合现代军人的思想特征。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带兵人,思路要更宽些,在思想上要先解放出来,走在战士们的前面。当你用新的思维模式,把你的新思想贯穿到战士们的思想中时,战士们才能感受到你的存在和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时,自然就会感受你,钦佩你,亲近你,跟着你的思路走;因为他们觉得从你身上学到了从来没有得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带好兵。

    宇飞和李军相互之间还谈论了一下各自的家里情况以及与高颖和苏静相处的情况。

    当他们谈完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宇飞随着李军一起在连队用了餐。

    午后和饭后时间里,宇飞连续走访了几个连队,和新兵进行了亲密的接触,像亲兄弟一样询问了一下来到部队的生活状况、训练情况、家庭情况等等。在谈话中,宇飞让战士们讲述一下自己了解的中国历史知识,以及对澳门回归的认识。

    宇飞切身感受到这些战士的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吧,虽然他们是从革命老区入伍,但从小就没有吃过多少苦,几乎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他们关心的是在部队的吃穿住问题,追求的是更时尚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气息。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觉得那些东西离他们很遥远,对他们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内容。虽然是一名军人,但并不关心国家和部队的建设与发展,觉得那些内容都是空洞的东西;只有物质上的获得才是他们唯一需要的,离他们最近的,最现实的内容。此外,他们觉得在部队生活没有意思,当兵只是利用一下国家政策,为了将来回到地方时可以分配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

    宇飞在军校时,曾亲眼目睹了香港的回归,那个时刻,他和他的战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作为军人身上的光荣与责任;他们看到了驻地人民为此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他也第一次感受着那种骄傲的情怀,整个夜晚他都处于一种喜悦和兴奋之中,因为他和祖国人民一起看到了国家的统一和强盛。当然了,他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香港回归的特殊意义,它更让人记住了那段屈辱的百年历史,以及近现代中国人为获得国家独立与自由的梦想而艰难的抗争。

    而今天他们在谈论对澳门回归时,似乎兴趣并不大,缺少对澳门历史知识的深刻了解。有的战士甚至澳门和哪个国家之间留下的历史问题都不知道。

    当宇飞看到这些新兵对历史知识的匮乏时,很是震惊和诧异,觉得这不是一名现代军人的素质。现代军人首先必备的素质就是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中国近现代苦难历史的掌握。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怎么能够有一种国家意识呢?不了解一个民族的兴亡怎么能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呢?又怎么能够具备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呢?

    宇飞觉得这些知识是现代军人必须具备的内容,他作为一名部队宣传干部,有责任把这些历史知识贯穿到战士们的头脑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战士们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战士,怎么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呢?当他们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他们就一定会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苦练杀敌本领,提高军事素质和素养,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参军的目的。宇飞想起了一句古训,没有责任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没有责任感的战士也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国家的兴盛和发展又在哪里呢?看来政委让他再次调研是正确的,有着深层的涵义和良苦的用心。

    这次团下之行,宇飞收获了很多。

第四十三章 救助少年() 
宇飞采访完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看来今天是不能回去了,只能在团下住一宿了。他想去团招待所住,但被李军制止了。其实李军是舍不得他走,让他在自己宿舍里陪他住,宇飞只好同意了李军的请求。

    熄灯号响后,李军查看了一下各班情况,看到战士们都已经上床休息了,心里才放下了一天的忙碌。

    他俩在一起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记得在高中时期,他俩就经常睡在一个被窝里,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那时学校的宿舍里取暖不好,即使烧炉子,也经受不住北方的严寒,后半夜学生们冻得瑟瑟发抖,睡不着觉。他俩为了取暖,晚上总是睡在一个被窝里,由此,两个人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晚上他俩回想起了高中时期的许多生活往事。

    记得那时的每一个学生家庭生活都很艰苦,这也是整个中国农村生活的现状吧!虽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但对于北方农村来讲,只是实行了不彻底的分田到户,有的农村在分田到户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而不能完全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部分地区的乡村把生产队分成几个集体,或者干脆没有分;直到几年之后,没有分田到户的农民,看到了分田到户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禁不住**,才纷纷脱离了集体而彻底分开。

    当时农村的孩子,高中都是到县城读书,离家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回家也是为了取伙食费。学生们每个月住校要交粮食(除非家住县城的孩子交钱),粮食也是玉米茬子和高粱米,也有交小米的,那时还没有大米。

    北方的冬天不同于南方,学生们的伙食很单调,副食都是以大白菜、萝卜、土豆为主,差不多都是大锅饭,炖菜里面几乎看不到油花。

    但农村走出来的学生们都很懂事,也许应了那句古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学习非常刻苦,早上很早就起床了,晚上要学习到深夜。

    宇飞给班里的同学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在晚自习的时候,学校经常停电,宇飞就把从家里拿来的蜡烛分给同学们;直至多年以后,在同学聚会时,大家都会谈论起那件最让人难忘的往事。

    宇飞的同桌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几乎连饭都吃不饱,每天饿得眼前冒金星,浑身发慌。宇飞看在眼里,下晚自习后就天天带他去小卖店买麻花、面包或杠头吃,填补一下肚子。其实,宇飞家里也不宽松,每个月爸爸给他十三元钱的生活费都是借来的高利贷。宇飞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家庭熏陶,学会了用极大的爱心来帮助他周围的同学和战友。即使到了部队,他还把每个月二十一元的津贴费邮寄给过他高中时期读大学的同学。

    历历往事,在他俩的眼前浮现,铮铮岁月令他俩不堪回首。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起床的时间,宇飞洗漱完后收拾了一下照相器材,没有吃饭就和李军道别。

    宇飞搭上了一辆农村的四轮子车往回赶,这辆车是到小城送货的。

    宇飞坐在车上看着雪后的美景,心情很是敞亮。和煦的阳光照耀着银白色的大地,远处的山峦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树上被四轮车振下的积雪落到了大家的身上,或脖子里,传来不和谐的咒骂声;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都是骑自行车的,也有走路的老年人。看到这美丽的雪景时,宇飞觉得不拍摄几张照片实在是太可惜了,就拿出了相机,不时地向远处按动了快门。

    正当宇飞沉浸在对冬景的喜悦中时,从远方传来了孩子喊“救命呀,快救命呀……”的声音,宇飞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在河流远处的冰面上有两个孩子在大声喊叫。宇飞心里想,这样冷的天气怎么可能有孩子掉进冰河里呢?他立刻做出了判断,肯定是孩子掉进了冰窟窿里,他赶紧下车向孩子的喊声跑去。

    当宇飞跑到跟前时,看到冰面上有三个直径有一米的圆形冰窟窿,是站在跟前的农民大叔用冰钳子和搞头凿出来的,他为了从冰窟窿里捕鱼。三个男孩跟着他一起来的,大的十岁左右,小只有的七、八岁。

    老农在捕鱼时没有注意身后的孩子,没想到三个孩子趴在冰窟窿边上观看里面有没有鱼,一个孩子不小心就滑进了冰窟窿里。老农回头见此情景时吓得都说不出话了,孩子喊时才猛然惊醒,转过身来搭救,可就是看不到孩子。宇飞跑到跟前时,已经脱完了衣服,趴在窟窿口一看,孩子在靠近窟窿口有一米远的地方在挣扎。宇飞告诉大叔在上面搭救,他下去救孩子,说完一个猛子(潜水)就扎进了冰窟窿里。

    宇飞在水面下边游边观察着孩子的位置,好在孩子离他不远,他一下子就游到了孩子的身边,顺手就拽住了孩子的两只手。借助浮力他判断着冰窟窿的位置,因为在冰面上有覆盖的积雪,阳光顺着冰窟窿照射到水里,宇飞判断冰窟窿的位置很容易。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宇飞就游到了冰窟窿下方,使劲把孩子往上推。大叔在上面看到孩子被宇飞推了上来,赶紧用手抱住了孩子。宇飞在下面看到孩子上来了,自己赶紧向上抓冰上方,但没有抓住,又滑了下去,宇飞憋住气,再一次使劲往上冲。好在农民伯伯很机灵,把孩子放下后,立刻把旁边的搞头横在了冰窟窿上,看到宇飞一只手抓住了搞头,马上用自己的双手抓住了宇飞的另一只手,宇飞拼命爬了上来。

    宇飞在冰面下憋得很难受,由于身上还穿着衣服,衣服裹着身体不能发挥,要是在平时,宇飞在水里游泳还是不费劲的;但在冰下救人他还是第一次。好在宇飞水量不错,平时就在松花江里游泳。

    宇飞看了看被救上来的孩子,只是呛了几口水,没啥大事,心里轻松了下来。农民大叔惊恐的心也放了下来,像卸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这时,从四面八方来了很多观众,都是村里的老少。大家知道是宇飞救了孩子时,都用惊愕的眼神看着宇飞,并对宇飞连连说着“多谢了,太感谢您了……”的话,眼睛里噙满了感激的泪花。

    宇飞知道现在是走不了了,再说衣服都湿透了,也得找个地方暖和一下,想办法换一下衣服呀,要不然自己是无法走的。

    询问才得知,村支部离这最近,宇飞就随着村民一起来到了村支部。看着火红的炉子烧得正旺,宇飞和孩子赶紧脱下衣服,换上了看屋子打更大叔从衣柜里掏出来的衣服。

    宇飞和孩子都被冻坏了,全身发抖,牙齿咬得发响,嘴唇发紫。换完衣服后,宇飞和孩子立刻就钻进了炕上的被子里。

    这时,村支书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是从乡亲们嘴里得知宇飞救了孩子的,就赶紧跑了回来。

    村支书名字叫孔浩,以前也当过兵,性格很耿直。他当村支书很多年了,在村里很受尊重,为乡亲们办很多实事,人也很热情。进屋后赶紧让打更的张罗了一桌饭菜,要了一瓶白酒,说是给宇飞压惊,舒缓一下血液。

    看到宇飞缓的差不多了,就对宇飞说:“小兄弟,好点了吗?”

    宇飞很感激村支书的热情招待,回应了村支书一句:“没事的,好多了,麻烦您真不好意思,多谢了!”

    村支书接着说:“哎呀,你今天可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全村的人都应该感谢您!要不是你,孩子今天可就没有命了。这个孩子命可真好,虽然秋天没了父母,但遇见了好人,老师收养了他。”

    宇飞听着村支书的话后,很是惊诧,就问了村支书一句:“孩子的父母没了?”

    “是啊,孩子父母今年秋天没了,只有爷爷了,他的老师看着孩子可怜,就收养了他。”村支书说道。

    “啊,是吗?那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不过,他老师真不错,竟然收养了他,太值得尊敬了!”宇飞问道。

    “孩子的爷爷和老师呢?咋不看住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