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他们,鄂州早就被蒙古攻破了。这些人谈及赵兄弟的时候,也都非常佩服。城内众将都知道,若是没有赵兄弟隔绝江面。蒙古军早就放手大打。他们只怕坚持不了多久。官家是极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而官家对赵兄弟的作为,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你觉得这里面不奇怪么?”

    赵嘉仁倒是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不管官家对赵嘉仁是什么想法,赵嘉仁自己已经先做了太多值得被人攻击的事情。也许是觉得心里面有些亏欠,赵嘉仁本能的认为宋理宗对自己并无好感。然而司马考所说的意思听起来好像并非如此。

    “难倒官家还是在试探我的忠心,准备大用不成?”赵嘉仁顺着司马考的意思开了个玩笑。

    司马考的表情中没有丝毫的玩笑,他轻轻咳嗽了几下,然后说道:“别的不知道,官家绝非是得寸进尺之辈。我觉得赵兄弟不妨就赶紧去临安。前面的亏已经吃了,多吃点亏又能如何?”

    听了司马考的建议,赵嘉仁觉得心里面有些清明了。他其实已经有所准备,如果不能当上福州知州,他是准备请病假。此时的事情如此重要,少当几年官又能如何。

    回到住处,赵嘉仁就告知夫人,他要前往临安。秦玉贞听了之后一愣,“三郎,你这么快就要去京城赴任?”

    赵嘉仁摇摇头,“不是赴任,只是去京城。你就不用去了,在家等着我回来就好。”

    秦玉贞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开心的表情。赵嘉仁轻轻握住夫人的手,遗憾的叹口气。两人每天在一起,也难免有时候因为些小事闹点别扭。不过真的这么分开几个月,这还是第一次。此时赵嘉仁心中生出的都是惆怅。

    可赵嘉仁毕竟是官员,朝廷有命,他就得服从。更何况这还是圣旨。

    幸好此时该造的船已经在长江口的华亭县那边组装完毕。济州岛也趁着北风往这边送了十万支蜡烛。挑出来一万两千支运上就好。

    十二月十五,赵嘉仁准备出发。就在他准备出发的头天,秦玉贞态度坚定的对赵嘉仁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和你一起去!”

    看着夫人激动的表情,赵嘉仁叹道:“好,就一起去。”

第72章 有关忠王的对答() 
看着妻子在码头上越来越小的身影,赵嘉仁放下了手臂。不管之前她想与赵嘉仁一起去临安的态度如何坚定,仅仅是听到“孩子路上很可能接触到细菌而生病。还有水里各种矿物质含量导致拉肚子……”身为母亲的秦玉贞还是压倒了身为妻子的秦玉贞。

    赵嘉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选择正确而高兴,如果没有儿子出生,他必然带着妻子共同进京。有了孩子,考虑的角度就大大不同。保护弱者需要的不是理念而是能力。在转身回船舱的时候,赵嘉仁觉得大概能理解那么多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豪杰为何面对家人的生死就失了方寸。有了家人就有了牵挂。

    回到船舱开始处理工作的时候,赵嘉仁自然而然的专注起来。既然有了家人就有了牵挂,为了家人的安全与幸福,身为一家之主的人就必须更加努力更加有效的工作才行。

    腊月二十五,赵嘉仁带着船队与贡品抵达临安。他也不敢先回父母家,直接递了文书到宫内。南宋的皇宫在杭州凤凰山一带,然而南宋灭亡之后就遭到损毁,元朝把皇宫改建了个五佛寺。后来五佛寺在元末也损坏了。赵嘉仁到杭州旅行的时候见不到皇城,直到回到南宋才有机会见到南宋皇城。

    必须说,他觉得这南宋皇城也就那样了。大小有限,而且审美与单明快并不搭调。赵嘉仁并不喜欢这里。各种贡品都搬下来,经过和內侍们一起仔细检查。剔除掉路上颠簸有所损坏的,那些上品再由库管造册。

    白天忙到晚上,赵嘉仁回到船上洗了个澡,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再次洗漱,准备参见大宋官家。

    官家并没有特别折腾赵嘉仁,等朝会结束,宋理宗才宣赵嘉仁觐见。等待的期间,赵嘉仁打量着大宋的殿前司御林军。大宋选拔御林军要求身高180,南宋还大概维持了这个水平。不过这帮人个头虽然高,身体却看着不够结实。进宫的路上,也能看到在各地守卫的御林军。看他们的举止动作,赵嘉仁觉得这帮人论冷兵器作战,应该不如赵嘉仁船队上的那些近战队员。近战队员尽可能每天有二两肉,自从有了牛肉干之后,部队可以定量发放。肉类供应更得到保障。身高且不说,光看他们的块头与肌肉,都超过御林军许多。

    宋理宗并没有在宫殿里面接待赵嘉仁,內侍将赵嘉仁领到了一处水边空地上。在那里有处玻璃大棚。没错,宋理宗就是搭建了一座玻璃温室。下半截是石墙,建筑向南的一边以及半个屋顶都用玻璃,玻璃上面还能看到卷起来的草席。这是赵嘉仁向宋理宗最喜欢的內侍董宋臣提供的设计图以及细节。

    从外面就能看到温室里植物茂密,紧挨着温室大棚有个屋子,窗明几亮,采取了和温室公用的内供热设备之后,屋里面也很暖和。宋理宗就在里面坐着,面前放了几碟子非常新鲜的蔬果。

    宋理宗已经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胡子花白。整个人微胖。看上去和普通的老人差不多。然而毕竟是当了这么久的官家,宋理宗本人那股子气势还是有的。至少没到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地步。

    赵嘉仁上前行礼之后,他的堂兄宋理宗就赐座。赵嘉仁毫不做作的坐了下来,他并不想玩什么两股战战汗不敢出的把戏。这是明清时候的玩意,咱大宋的文官可从来不这么搞。

    “嘉仁辛苦了。我都没想到你会来的这么快。”宋理宗笑道。

    赵嘉仁答道:“官家有旨,自然要尽心竭力。不过也是我这边正好造出一批蜡烛,若是手里没有,那也只能凑齐了才敢起来。”

    见赵嘉仁并没有怨怼的意思,也没有拍马屁的样子,宋理宗继续说道:“这间暖房嘉仁出力甚多,不过朝内不少大臣都讲嘉仁逢迎上意呢。”

    这话就不地道了。出东西的是赵嘉仁,实际成本其实没多少,享用的则是宋理宗。赵嘉仁觉得旁边的內侍的目光都盯着自己,大有看好戏的意思。

    “官家一举一动都为朝廷所知,这间暖房也是如此。这么光明正大之事,我觉得没什么好评论的。不知道那些大臣们到了暖房之后,对暖房本身有何评价?或许他们也想在自家造一间也说不定。”赵嘉仁毫不迟疑的答道。

    赵嘉仁不讲道德,直接反过来批评大臣们嫉妒,这态度大概能用厚脸皮来形容。內侍们站在官家的立场上,听了这话之后都露出了解气的笑容。他们其实一直觉得那些大臣们的话实在是因为嫉妒。

    宋理宗没想到赵嘉仁竟然如此回答,更看到赵嘉仁年轻的脸上露出年轻人特有的不服气的表情,他也忍不住苦笑着摇头叹息。

    接下来就是宋理宗询问了泉州市舶司的事情,赵嘉仁如实回应。蒲家覆灭之后,那帮大食商人不好好做生意,想着囤积居奇。赵嘉仁就组建船队南下做买卖,在运气的帮助下算是续上了到南方的买卖。

    宋理宗神色自若,直到听赵嘉仁讲‘在运气帮助没遇到风浪’,于是心有戚戚焉的点点头。赵嘉仁心里面暗自松口气,看来宋理宗保持着大宋官家与大臣应有的水平。也就是说因为缺乏基础知识,于是对‘运气’这玩意非常在意,并且有很强的认同感。

    等赵嘉仁谈完这些政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宋理宗开口了,“不知嘉仁怎么看忠王?”

    “没与忠王有什么结交,所以什么都不知道。”赵嘉仁果断的答道。

    內侍们的表情微微有些变化,这样的回答实在是非常少见。一般来讲大臣不可能对朝廷内的事情一无所知,赵嘉仁肯定知道些围绕忠王的说法。赵嘉仁的反应竟然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没办法评论。这和大宋的文官们什么都要议论一番的作派真的不同。

    宋理宗听了之后也有些讶异的表情,他微微皱着眉头继续问:“难倒嘉仁没听说对忠王的言论不成?”

    赵嘉仁继续着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们说什么都是有自己所想。忠王之事乃是官家之事,臣子本就不该议论,我身为宗室,更是不该议论。若是我与忠王有所往来,官家询问忠王与臣结交之时的事情,臣自当据实以告。若是空对空的评论忠王,臣不知该如何评论。”

    这话若是听在文官耳朵里,大概就要嘲讽赵嘉仁阿谀上意。不过赵嘉仁并不在乎,他本来就是要顺着宋理宗的心意来讲。如果能够让宋理宗对赵嘉仁有个好的感觉,他讨要福州知州的差事才能事半功倍。不管左丞相如何权倾朝野,如果强行阻止官家给宗室的差事,还是一个知州的差事,那都不合适。贾似道如果真的这么做,那只会失了宋理宗对他的宠爱。赵嘉仁相信贾似道可不是那样的无脑傻瓜。

    谈到这里大概也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宋理宗就问起赵嘉仁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赵嘉仁答道:“臣想讨要福州知州的差事。”

    “为何不想留在临安?”宋理宗有些不解的问道。

    赵嘉仁答道:“臣年纪太轻,留在临安也做不成什么事情。若是能在外面再做一任,积累些功劳。回到临安做官说话才有声。”

    “哈哈!难道嘉仁也想做丞相?”宋理宗觉得自己有些明白了赵嘉仁的志向。

    “现在贾公为相,我还是愿意在地方上为官。还请官家能给我福州知州的差事。”赵嘉仁很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等赵嘉仁离开,內侍换班之时,就有內侍悄悄出了宫城,到了临安城的一家酒肆。这里环境挺安静,里面已经有人等着。听了內侍对赵嘉仁见官家的描述,那人递给內侍一叠交钞。內侍带着点遗憾的表情拿着交钞走了。

    这位等內侍离开,自己隔了一阵也离开了酒肆。回到贾似道府中,这位忍不住向管家抱怨道:“董宋臣被外放之后,现在的这帮阉人倒是越来越贪。给他们交钞,他们还不乐意。”

    听了这半真半假的话,贾似道的管家什么都没说。自打蒙古南侵结束之后,大宋在战争期间作为奖赏发给他们的交钞大量进入市面。造成了交钞价格继续下跌。以前二十贯能买到的东西,现在二十五贯也未必能买到。所以同样面额的礼钱,此时购买力已经大大缩水。

    但是这道理大家明白就行。就如那位办事的要抱怨一样,交钞实际购买力这种大事,他们一些跑腿办事的怎么能管得了。真正能管的就是正堂里面的贾相公。

    又过了一阵,谈事的人走了。贾似道的管家连忙让办事的前去给贾似道回报。见到办事的进去,管家终于皱起了眉头。他有些不解为何贾似道现在对赵嘉仁为何这么忌惮。虽然赵嘉仁年轻,虽然赵嘉仁是宗室,但是距离赵嘉仁能够在朝堂上大放异彩的起码还得十几年。今年贾似道虚岁都已经50岁,到那时候都六十多岁。这是何必呢?

    不过管家也很清楚,贾似道对一起在鄂州立下大功的那些人非常在意。当时那帮人中有一半都被贾似道干掉了。身为管家,对此事千万别掺乎才好。

    又过了半个时辰,有亲随出来告知管家,“相公有令,请赵嘉仁到府上一叙。”

第73章 接二连三的邀请() 
赵嘉仁刚回到父母家,吃着母亲下令做的饭,他就忍不住开始显摆起来。“娘,此次南下的船队里面有前往僧伽罗国的大和尚,若是他们带回些与佛家有关的物件,我就给您送来。”

    赵夫人听了之后并没有对物件有关,而是不解的问道:“你怎么想起派人到那万里之外去了。”

    赵嘉仁被这个问题给问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僧伽罗盛产辛香料,而且当地地处海岛,缺乏很多物件,大宋的商品在那边可以换取大量的辛香料。当年大航海时代辛香料让欧洲的肉类加工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赵嘉仁相信欧洲那帮人能花那么多真金白银的购买辛香料,绝非因为欧洲人是傻瓜。去德国旅行的话,那是要在啤酒节上大喝啤酒,大吃添加辛香料的德国香肠的。

    但是这些政策机密可不能对老娘讲,面对精明的母亲,赵嘉仁开始觉得自己难以回答。不过片刻之后,他索性笑道:“这不是听说那么远的地方有那么个佛国,就忍不住想去弄回来点东西显摆么。”

    赵夫人没有立刻回答,她盯着赵嘉仁看了起来,弄得赵嘉仁觉得一阵的不自在。看了片刻,赵夫人叹道:“三郎,你从小就太过于正经,遇到什么都要自己硬抗。我一直觉得你不如其他家的小儿子那样讨喜。可十几年都改不过你这秉性,却没想到成亲这才一年多,你就变啦!”

    说到这里,赵夫人眼中竟然有泪光闪动。赵嘉仁登时就懵了,按照老娘所讲,赵嘉仁的进步大概是好事,可看老娘的意思,很是因为引发这种改变的不是她这个老娘而难过呢。

    正在此时,外面有人送进了拜帖。赵嘉仁一看名刺,来的人竟然是临安知府刘良贵。这位临安知府怎么这么快就跑来,让赵嘉仁颇为不解。当然,这不速之客也解决了赵嘉仁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立刻跑去迎接这位知府。

    刘良贵见到赵嘉仁,见礼之后笑道:“赵知州,早就想和你相见。此时才见到,实在是不胜之喜。”

    “家父此时不在。”赵嘉仁害怕这位是弄错了对象,连忙说道。

    刘良贵连忙答道:“此次来就是想见见赵知府。元旦将至,不知赵知州可否愿意去饮宴?”

    赵嘉仁知道自己应该很出名,却没想到自己一个流官怎么就会被京官们如此看重。要不要去长长见识呢?思忖片刻,赵嘉仁觉得可以去试试看。

    “却不知何时?”赵嘉仁问。

    “今日晚间,我会派人来请。”刘良贵答道。

    此时已经是中午,赵嘉仁觉得自己还有空睡一觉,便答应下来。

    没想到他刚送走刘良贵,自己睡下没多久。外面很快就有人来禀报贾似道派人前来。爬起来接待外面来人,原来是贾似道请赵嘉仁明日到他府上饮酒。这下赵嘉仁开始觉得事情不太对头,没理由这帮京官对赵嘉仁如此重视。如果只是一个,那就是私交的问题。既然是两个人,那就说明牵扯到利益问题。

    这下赵嘉仁就有些睡不着了,他现在手里的利益很大。连官家都能让赵嘉仁上贡,此事只怕不会那么轻松的就能摆平。

    等赵嘉仁迷迷糊糊的睡着,又有人来把他叫醒。一看天已经黑了,前来的那位告诉赵嘉仁。刘良贵前来邀请赵嘉仁去赴宴。

    赵嘉仁带人跟着前来邀请的仆人出发,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刘良贵没有去画舫,而是在西湖边的一家酒楼中包了雅间。一进去,都是些穿官服的。众人互相介绍一番,都是临安的京官。众人坐下之后就开始上菜。赵嘉仁看着雅间里面点着油灯,灯光太暗。他已经很久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吃饭,虽然不至于弄到灯火通明,但是屋里面点上两三根蜡烛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

    吩咐手下去把带了的蜡烛拿了几根进来点上,屋内片刻就亮堂起来。赵嘉仁对众人羡慕的目光并不在意,既然确定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便是显摆一下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赵知州,这几根蜡烛只怕已经有今日的酒钱啦。”刘良贵笑道,声音里面情绪有点复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