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回京,我就要烧高香。”
卢员外点头应道:“若是文璋真的能被抓起来,朝廷里面就一定有人会想办法扭转江宁的事情。到时候官家不察纳雅言也不行。”
“若是朝廷里面有人想借着文知府的事情兴风作浪,只怕官家会大大生气吧。”宋公明边给桌子对面的陆非知倒酒,边试探着问道。
金黄色的啤酒在木头啤酒杯口处冒起好高的泡沫,眼看着就要溢出,又随着泡沫不断破裂而回到杯中。看得陆非知很是佩服,他笑道:“宋会长是不是很喜欢喝麦酒?”
“啊?”这个问题问的莫名其妙,让宋公明愣住了。注意到陆非知盯着的泡沫,宋公明答道:“这麦酒虽然好喝,却是沫多。要么是倒的从杯子里面漫出来,弄得桌子上哪里都是。要么就看着满了,其实酒没多少。我心中在意,就试着怎么才能倒出让我能接受的程度。”
陆非知抬起头看着宋公明,“宋会长,我也是借着你的话头说说。不光是你倒麦酒的时候会在意泡沫,我也是。我们连一个泡沫都会在意,官家怎么会不在意江宁的事情。你定然知道,为了这新税制的事情,户部尚书陆秀夫都丢了官位。”
众人都知道陆秀夫大概是赵官家格外拔擢的人,只要事关陆秀夫,官家其实都会放一马。也许赵官家自己觉得自己特别掩饰的好,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他在提拔上对文天祥和陆秀夫会有额外的关爱。便是两边闹翻,别的官员因为反对新官制而丢官,那就丢了。陆秀夫丢官,赵官家硬是亲自以丞相的地位下圣旨,保障陆秀夫的退休待遇按照高官来走。
官家特别关爱某些臣子,其他臣子便是不满,也只能认了。连这样的臣子都不能通过反对而动摇赵官家分毫,听了陆非知的提醒,宋公明也觉得自己稍显动摇的心情再次稳定下来。
“陆知府,喝一个。”
“这一杯算是四个酒吧。”
“可以。”
木质啤酒杯碰在一起,发出不那么沉闷的声音。两人都喝了一大口,然后舒服的放下酒杯叹口气。吃了一片香肠,宋公明就说道:“马上就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去年我下乡设点借粮给百姓,就觉得走的有些晚。很多百姓当时都已经向地主借过粮食。我今年想早些走。”
陆非知爽快的答道:“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当然要做。既然宋会长去年已经做过,想来有感触的绝不是这么一点。还请宋会长都说出来让我听听。”
宋公明眼睛一亮,眉头却皱了起来。他迟疑了片刻后问道:“却不知道陆知府这是为何?”
“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下我们与地主斗得如此之多,只有百姓支持我们,我们才能赢过地主。若是没有百姓,我们也就是强龙斗地头蛇,只怕地主被逼急了之后要做出让我们应付不来的事。”陆非知从容答道。说完之后,他看着宋公明,等着宋公明回答。
陆非知也考虑过和宋公明讲述赵官家说说的话,只是反复权衡之后他放弃了。如果赵官家真的想让两人就这么明明白白的知道赵官家对他们的要求,那自然就会有相应安排。赵官家并没有说什么,那么陆非知就没必要先把话说到那个地步。更何况这话牵扯的到文璋的任免,更不合适拿出来一起说。
宋公明的神色微微变了变,然后他也打量了陆非知几眼,有些无奈的说道:“难得陆知府能如此想。乡里百姓们虽然可怜,却又对官府十分忌惮。”
“我知道。”陆非知笑道。他就将自己救灾的经验拿出来给宋公明讲了。
宋公明听闻救灾之后,县城里面的百姓根本没有去念叨军队和水利局的好。他也连连点头,“百姓们的确如此。”
“我当时也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冒死救灾,有些白搭了。可后来我发现,百姓们虽然嘴里不说,等到县里再让百姓做什么的时候,百姓至少肯花点时间挺官府解释缘由。没有救灾之前,不管官府说什么,百姓都觉得官府是要害他们。至少是要盘剥他们。”陆非知讲述着自己的经验。
宋公明眉头微皱,他觉得陆非知所说的话里面有一部分超出他想象之外。
“宋会长。百姓虽然有各种做法让人不能苟同,但是百姓们一点都不傻。所谓利之所在,他们也是知道的。我做了这么多年官,发现了一件事,其实是我们不知道百姓有多苦,所以不知道百姓的利益到底在哪里。凡事抓住这点的,那是无往而不利。就宋会长所说的事情,都是百姓日子里头没办法靠他们解决的事情。只要宋会长到了乡里,百姓绝不会迟疑。”
“……既然陆知府这么讲,我就愿意相信陆知府不会口惠而实不至。我到乡里做这些,要人,要钱粮。这钱粮可不是给百姓的钱粮,而是给忙活此事的额外人员的补助。”
“这个自然。宋会长给个申请,我就批。不过我也有个想法,不知道宋会长怎么想。你做到如此地步,定然是要大大得罪地主。他们只怕不会再简单的骂几句就了事。”
“陆知府的意思是……”
“我读《五蠹》,韩非子在里面讲,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陆非知用的这段话大意是,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拿了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帮助、师长的智慧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却始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依法执行公务,而搜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恶行。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依靠官府执行严厉的刑法;这是由于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娇纵,见到威势就屈服的缘故。
宋公明虽然被晒的很黑,但是不等于他就是老粗。学社中没有不读书的人,宋公明更不是粗人。听了陆非知的讲述,宋公明笑道:“官家可是很赞赏秦汉第一帝国。这韩非就是那时候的人。”
第195章 对抗的分歧(十二)()
宋公明从温暖的被窝里探出头,又拉过被子盖住头。双眼紧闭,宋公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片刻后,睡意开始退去,宋公明的脑袋开始快速运转起来。脑海第一个感觉是‘不能这么下去,不然要起晚了’。
老婆的被窝已经空了,揉着眼睛和脸颊走到客厅,宋公明听到厨房木门里传出食材入油锅的声音。应该是自家老婆正在做早饭。果然,等他洗漱出来,炒鸡蛋,鸡丁之类的食物就摆上桌。
三个孩子吃着他们去食堂买来的油条,吃着老娘做的早饭,吃完了背上书包就跑。完全没想到老爹就要下乡去了。看着这群小东西活蹦乱跳的背影,宋公明就担心他们不会长大了也这般模样吧。
“你要去多久?”宋夫人问。
“一个月吧。放心,我中间还会回来。”
宋公明经常出差,宋夫人也习惯了。她知道这种出差的日子可以走的晚些,放下筷子说道:“妇联的姐妹想着通过圣人给官家上一份贺礼,恭贺官家五十大寿。”
自打福州起兵,秦玉贞被赵嘉仁安排军属后援会主席的职务。现在秦玉贞又兼任妇女联合会主席的职务。女性们的丈夫儿子在前线打仗,心中自然是极为不安。有了军属后援会这么一个组织,的确让女人们找到了组织。大家都知道赵太尉在亲自领军,看到赵夫人出现在大家面前,便是没有更新的消息,至少也有一种‘我不孤单’的自我认知。
军属后援会以及妇联或多或少帮着女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到赵夫人变成秦皇后,上层女性们更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见面。帮着丈夫打听些消息,打听丈夫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帮着孩子询问一下学校的情况。
“你们能通过圣人给官家送礼?”宋公明眼睛一亮。赵嘉仁推行唯物主义,还是发自内心的推行,并不是那种装模作样的口号。在多次严惩以及多次下旨之后,没人敢在赵嘉仁的生日那天上什么‘祥瑞’。官家的手段很简单,下级给上级送礼,查出来就是渎职犯罪,送交法院审理。
大家知道赵官家的态度,所以宋公明这种高级别学社成员更希望能够直接送礼给赵嘉仁。除了希望得到赵嘉仁的青睐之外,宋公明的确想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们也只是商量,圣人极少收我们的礼物。更别说转交给官家的礼物。”
“不用怕,你们只管去试。”宋公明说道。
“为何?”
“官家今年是五十大寿,圣人又儿女双全,想来是很想庆贺一下。就算送不了礼物,大家联名写张贺卡也不错。”
吃完饭,宋公明到了约定的出发地,空地上已经站了三百多号人。这帮人都背了帆布书包,穿着远行的制服。胸前的牌子上标明职务和姓名。大宋学社江宁府分会助农贷款组xxx。
“同志们,我们这次是要为地方父老提供青黄不接时期的相助,大家要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相助,能让很多人摆脱贫困与痛苦,能让他们摆脱沉重的债务。请务必谦虚谨慎,拿出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来。大家要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而不是按照我们想象出来的农村,居高临下去做百姓的主……”
简短鼓舞完成,队伍分成好几个小队,向不同方向出发。去年宋公明向西边去,今年与知府陆非知谈话之后,他再次选择西边。有了去年的经验,一路上顺畅许多。在村口与其他小分队告别,宋公明跟着分到这里的队伍直奔村里村长的家。村长是个退役军人,去年大家合作的就不错。
见到宋公明前来,村长欢欢喜喜的迎上来,“宋会长。我盼你就跟盼及时雨一样。你可是来啦。”
“今年庄稼长势如何?”宋公明问。
“宋会长从村外过来,肯定是看到庄稼长势,也就那样吧。”提起村里的粮食,村长就忍不住摇头。叹息片刻,村长抬起头直接说道:“宋会长,村里面都在说,我们离农场这么近,能不能让农场收了我们的地。瞅着农场庄稼守城那么好,我们急得慌。”
“你们村里七成地都是地主的吧?”宋公明来之前,看了有关这个村的数据。
“差不多。不过我已经和村里的地主商议过,只要他们肯把地卖给官府,大家就一起过好日子。”
“他们答应了?”宋公明露出的讶异的表情,他真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如此地步。
村长重重摇头,“没有。地主们说,农场只收年轻小伙。他们把地卖了,万一官府翻脸,他们可就亏大了。”
“然后呢?”宋公明越来越有兴趣了。
“我和村里人开了好几次会,大伙想让官府把我们一并雇走。年纪大的人下地不行,还可以采采桑叶,养养蚕。给大家做个饭,或者看守果园。”
“你们想让官府雇你们整个村所有人。你们只用完成交给你们的事情就好?”
“对对对。”村长觉得宋公明抓到了关键,鸡叨米般连连点点。
又聊了一阵,宋公明就从村长这里告辞。出来之后,分到村里的四个年轻人中领头的忍不住说道:“宋,会长我觉得村里面的想法不错。”
“你……”宋公明欲言又止。迟疑了好一阵子,他才继续说道:“你们留在村里,好好把分给你们的差事办了。现在青黄不接,想用钱的人定然不少。你们可得小心,不要让那些人说是把钱用在耕地上,其实干了别的事情。”
交代完了这个,宋公明住了一晚,第二天就直奔下一个村子。村长依旧是如同见及时雨般迎接宋公明,这个村子距离大农场就远了些,不少村民甚至还记得宋公明,见到之后也上来搭话。
之后几天里,宋公明向西越走越远,所到的村子里和他打招呼的人也越来越多。凡是家里有人在大农场的,便是当佃户也不至于和以前那样每年靠借贷撑下去。距离大农场越远,有机会去农场的家庭人数就越少。去农场的机会越少,靠借贷为生的家庭就越多。
到了接近大地主核心地区的村落,当地村长的问题已经变成,“宋会长,我们听说在江北有新开辟的农场?”
“的确有。”宋公明答道。朝廷的税收制度让不事生产的地主们承受着极大压力,卖地的事情并非只有江宁才有。
“我问过在农场的战友,他们说江宁这边的农场真的不招人了。能不能安排一些村里的人去江北的农场。”
“你在河南打过仗,觉得河南那地方如何?”
“别提这个了。宋会长,我知道官家想移民。我当年要是肯离开家,怎么会跑回来当村长。我不少战友往来的信件,他们都在河南那边当了官。唉!”
宋公明也很无奈,他只能说道:“既然大家不肯走,这地又不能突然变大。我也没办法。”
“现在大家都想去农场当佃户。宋会长,这里的百姓都念着你的好,说你用那么低的利息给大伙钱粮,是及时雨。若是宋会长能让我们当了官府农场的佃户,你就是大伙的恩人。”
宋公明听村长说的动情,心里面也很是感慨。只是他知道农场的规矩是官家定下的,不少官员想将自家远方穷亲戚送进农场,农场都在拒收。宋公明早就把自家亲戚通过移民安排好了生计,才不愿意自己在这里当那出头的椽子。便解释道:“这事自有农场做主。我说了不算。若是我能帮上忙的,就是移民北方。村里相亲若肯到北边,是朝廷给大家出路费。到了北方之后,安家什么的,也是朝廷相助。”
这话虽然发自内心,宋公明看村长神色,就知道自己这是鸡同鸭讲。最后宋公明交代村长,不妨多给村里百姓说说这件事。
继续向西走就是地主钱家的核心土地,宋公明准备穿过钱家的地盘,再向西走。七人一早晨,在村口就见到红红的日头从丘陵上的树林后慢慢升起。他们都骑了健驴,背对太阳,地上的影子越来越明显。
眼瞅着到了钱家的地界边上,突然间弓弦响动,几支箭射了出来。宋公明当过兵,出使过蒙古。这些年便是没有勤练武功,人依旧存了几分机敏。见到弓箭射歪,宋公明伸手就摸腰间的刺剑。
同行的年轻人是选出来的护卫,大家并没想到在距离江宁城几十里的地方居然有强盗拦路抢劫,虽然没被弓箭射中,都被惊到。有人吓得收不住驴子,竟然向前一个劲的跑。有些倒是勒住缰绳,却不知道怎么面对敌人。
宋公明看队伍有些脱节,于是大喊一声,“继续往前走,别让土匪追上。”
话音未落,已经有十几个蒙面人手持兵器从路边跳出来。宋公明看到如此,只能翻身跳下驴子。一个蒙面人举着长棍杀过来,宋公明已经拔出刺剑,先是收拢身型,接着对那厮大开的胸前空门就是猛力前刺。
宋军的刺剑经过战火锤炼,已经越来越简介。剑身是钢质三棱形,剑尖处的一寸多被仔细打磨,呈现三棱流线体的模样。那个举着长棍的家伙没想到宋公明竟然此次应对,转眼胸口就被刺进去一寸多深,登时如石像般停在原地。
宋公明猛的手臂,抽回刺剑。只觉刺进去的时候还能感觉到阻力,特别是碰到胸骨时候的那种被阻挡的感觉。抽回来的时候就非常顺畅。他也不去看中箭那人,随即扑向下一个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