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

    “西征么?”郝仁忍不住问道。

    忽必烈也不回答,继续说道:“你尽快召集府兵出征。”

    “遵旨。”郝仁回答的干脆利落。

    看着郝仁如此蒙古范儿的表现,忽必烈倒是讶异起来,他盯着郝仁看了片刻,有点迟疑的问:“你……有没有别的要说?”

    “大汗可否是要学习当年成吉思汗的旧法。攘外必先安内。”郝仁率直的提出了问题。

    听了这个问题,年老的忽必烈眼睛一亮,他语气坚定的说道:“札木合、乃蛮与克烈的王汗覆灭之后,成吉思汗才统一了草原。草原若不能统一,蒙古人便没有力量。”

    札木合是成吉思汗的结义兄弟,王汗父子当年也多次与成吉思汗合作。这都没有让成吉思汗放过他们。忽必烈现在觉得自己对于同为成吉思汗子孙的其他三大汗国太宽容了。如果鄂州之战后他没有组织南下伐宋,而是西征的话。现在大概早就让其他汗国前来参加忽里台大会,共同承认忽必烈蒙古大汗的地位。大元的皇帝只是忽必烈领地上的最高君主,按照蒙古人的规矩,蒙古的君主只有忽里台大会推选出来的大汗一人。

    “是。”郝仁果断答道。他此时的心情不愿意讨论任何事情,既然大元的汉化已经完蛋,这个天下就没什么值得郝仁再值得讨论的大事。

    这番任免如此顺利。在郝仁下去之后,忽必烈反倒有些不安。他问旁边的伯颜,“郝仁会不会是在敷衍我?”

    “不会。”伯颜淡然答道。

    “为何?”

    “郝经死了。看来郝仁已经死了汉化的心。”

    “那可否还能信得过他?”忽必烈有些迟疑了。

    “郝仁本就是蒙古人,为何信不过他?”伯颜反问。

    这个问题连忽必烈都觉得无法回答。以他这样的君主的角度来看,郝仁身为托雷的子孙,本就有种潜在的危险。但是伯颜却好像看到了更深的东西。忽必烈觉得大概是政治理想破灭的郝仁剩下的只有孛儿只斤家族骨子里的战斗意志了吧。

    然而忽必烈也没有多问,派郝仁西征是没办法的选择。遍观忽必烈能用得上的手下,身份足够高,能力又足够强的,大概只剩下郝仁一个。其他黄金家族的子孙们虽然到现在貌似没犯过大错,可是他们也没干过什么大事。郝仁在经办大事时候的表现完全在忽必烈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于是忽必烈问道:“伯颜,让你收拾河北局面,你需要多久。”

    “四个月。”伯颜还是冷淡的答道。

第150章 无人区(三)() 
    按照制度,府兵每年冬天都要集训。河北的府兵们在11月底接到鹰扬府的命令之后纷纷准备了装备,12月初的时候就在各鹰扬府集结,然后前往大都集结。

    在黄河以北沿岸的鹰扬府也已经接到了命令,各鹰扬府却给大都发去消息。询问郝仁万户什么时候赶回来指挥战争。当地有红巾军作乱,府兵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实在是走不开。

    德州的鹰扬府更紧张,他们不仅告知大都说本地有大量红巾军作乱,还请求大都赶紧派兵支援。因为德州距离北归的黄河比较近,原本郝仁万户把大帐设在这里,现在郝仁万户回了大都,他手下的五百部众也已经北归。得知消息红巾军对德州进行了频繁的骚扰。

    此地鹰扬府的校尉名叫铁力巴儿思,这位站在城头上,黑着眼圈看向南城外红巾军的营地。红巾军不仅公然在城外安营扎寨,更开始修建起了攻城设备。铁力巴儿思参加过南征战役,知道那些正在修建的乃是回回炮。

    回回炮是对重式投石车。就是一个架子上支起一根长长的杠杆,杠杆前面短的部分头部挂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放了很多大石头。长杆的尾部则是投放的石头。

    在投放的时候,利用重力和牵引,让杠杆较短的那部分下坠。长的部分运行的轨迹长,速度快,就能把大石头投掷出很远的距离。这东西可以把几十斤重的石头准确的投掷到一百五十步外的距离。德州城是土城墙,挨上几炮的话,大概南城城墙就会被砸毁。

    当年攻打襄阳城的时候,蒙古军就用这东西一度攻破了城墙。看着敌人忙活的身影,铁力巴儿思一咬牙,就命令骑兵准备出击。

    听了命令,骑兵们都大惊,对面的敌人看着人数可不少,至少也得有两千人。德州城内的骑兵顶多有两百。这么出击的话,只怕会有损失。

    “哪里听说过骑兵在城内打仗的。等贼兵杀进城里,我们就一定输了。”铁力巴儿思呵斥着部下,“不就是两千步兵么,只要让咱们有五十名骑兵冲进他们的阵里,就一定能赢。”

    这个命令其实是对的,骑兵冲击力很强,只要让他们冲进步兵的阵地里面,就可以居高临下的砍杀起来。而混乱的步兵逃窜起来,骑兵就可以对溃散的敌人实施追杀。蒙古骑兵们太多次这样获得过胜利了。

    看着部下担忧的表情,铁力巴儿思喝道:“此次就由我带兵冲阵!你们只用跟着我就好。”

    有校尉带头,城内的军队也安心不少。不管怎么讲,这时代的蒙古军还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做到‘跟我上’。有上级打头阵,下级也会选择服从。

    出击的并非只有骑兵,德州城内也有两千多守城的步兵。在步军的汉人千户带领下,城内也派出了一千步军出战。

    南城城墙外的汉人贼军看到蒙古步军气势汹汹的出城直奔投石车,立刻也在回回炮前面列队,准备保护他们攻城的设备。铁力巴儿思心中大喜,他其实担心的是这帮贼寇们会放弃回回炮。回回炮虽然射程远,但是毕竟是有限射程。而且回回炮非常沉重,无法跟火炮一样轻松移动。这帮贼寇既然集结在距离德州城墙外150步远(200米左右)的地方,蒙古军就有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铁力巴儿思也不敢完全托大,他先在城上观战。就见蒙古步军依照传统的模式,前排是盾牌护住步军,后面的长弓手们则开弓放箭。

    对面的贼军也是如此,他们前排的步军高举着木质盾牌,蒙古的箭虽然没有能够穿透,却也钉在木质盾牌上。这边蒙古步军射了一轮,对面的宋军也向着蒙古步军射出一轮弓箭。就见两边你来我往,盾牌高高举起,没多久,平坦的面就变得跟掉刺的刺猬一样,上面稀稀落落插了不少箭支。

    铁力巴儿思立刻下城,命令部下出击。

    骑兵进攻很讲究,虽然骑兵个头比较高大,他们也会尽力选择隐蔽的模式。就如蒙古人都会在住的地方寻找比较隐蔽的通道一样,身在德州,铁力巴儿思校尉也利用地利之便寻找比较适合的进攻通道。

    先是从东门出去,接着沿着一道沟渠继续向东南走。再利用一道土坡的背面向南。接着众人都采用镫里藏身的技法,身体侧在马匹的一边,从一片树林外经过。

    铁力巴儿思一路上注意观察,并没有见到那些贼军放出自己的哨探。德州是个土坡地区,但是土坡这地方看着很平坦,其实也有各种起伏。想拍出哨探,就得用骑兵。靠两条腿是跑不过马匹的。

    从树林绕过去之后,铁力巴儿思校尉已经放下了心。他此时已经绕到贼军背后。跳下马,爬上一个土坡,果然见到前面的一个山坡上有贼军的哨探正在眺望更远处的战局。德州守军依旧与宋军在对峙,双方的射手们还在不断射击。

    这就是步军战斗的极限。在对方的阵型没有崩溃之前,步军就得不断用弓箭来试探对方。铁力巴儿思见过很多次这样的战斗。而蒙古军的骑兵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正面进行步军战斗的时候,骑兵就可以从敌人的薄弱地方切入。蒙古军最擅长这个,在不熟悉的地形,蒙古军可以把所有的可能的角度都跑一遍。看到局面不对劲,撤退就好。反正骑兵们想打就打,想撤就撤。

    但是只要给骑兵一次机会,只要一次机会就够了。被冲散的步兵会遭到最无情的砍杀。

    铁力巴儿思从山坡上撤下来。此时绕过山坡就可以冲过去,而其中要经过贼军的一道警戒。这对于蒙古骑兵来讲不过是小菜一碟。他下令自己的副手带了一百二十名骑兵准备,自己则带着骑兵顺地形向着西南方向继续前进。胜负就在这么简单的冲击上,二重冲击非常有效。

第151章 无人区(四)() 
    ‘铛铛铛铛’的声响在铁力巴儿思看不到的北边响起。在八十匹蒙古马的奔驰声中,铁力巴儿思校尉也是勉强能听到那动静。此时他的心情如同插了翅膀一样欢喜起来。

    和大多数能爬到这个高度的蒙古人一样,鹰扬府校尉铁力巴儿思参加过黄河战役,在那次战役中,铁力巴儿思校尉见识到了遇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胡乱跑动,更不会胡乱传递消息的军队。

    宋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坑洼不平的地面对他们好像平地,宋军的战线依旧能保持相当的水平。便是背后遭到蒙古骑兵的袭击,组成宋军方阵的士兵也是成排的站立、转身,然后用排枪来对付呼啸而至的蒙古骑兵。

    每次回想那样恐怖的敌人,铁力巴儿思校尉都会感到汗毛直竖。现在汉人贼军又是用传统的警戒模式,铁力巴儿思校尉的一颗心完全落回到肚子里。

    当校尉带着八十骑蒙古骑兵从贼军的西南边杀出来,沿途也遇到贼军的哨兵。看到这股骑兵呼啸而至,哨兵拼命敲起铁钟,‘铛铛铛铛’的声音传出去老远。铁力巴儿思领着骑兵直奔贼军的所在,冲击的过程中他纵马上了一个小坡,居高临下的看去,贼军的阵型此时已经出现相当的混乱。

    之前蒙古步军与贼军对峙的时候,贼军还能排出一个方型的阵势,与蒙古步军对射的旗鼓相当。此时贼军的东南方向遭到一百二十名蒙古骑兵组队的骚扰,那个方向的位置明显乱了许多。此时铁力巴儿思校尉带领的八十名蒙古骑兵又从东南逼近,贼军阵型的混乱继续加深。

    果然见到时机差不多成熟,铁力巴儿思校尉摘下骑弓高高举在手中,催动马匹直继续向前。见到校尉手中高举的骑弓,这些蒙古骑兵纷纷摘下了骑弓。

    见到这股蒙古骑兵飞驰而来,贼军勉强派出了一队步军前来抵挡。他们手里也拿着长枪,只是扫视了这帮人的动作,铁力巴儿思校尉继续催动马匹,在距离这帮人七八米远的距离调转马头,保持和这些人七八米远的距离。同时向着这帮贼军开始射箭。

    那些弓马纯熟的蒙古骑使用弓的时候,在奔驰的马匹上能维持八步(12米)的有效射程。普通骑兵在马匹平稳奔跑的情况下,也就是能维持五步(八米)的有效射程。弓箭射出来之后,能够击中对面步兵的身体。至于是射中脑袋,或者是射中脚趾,这就得看运气。

    只是五步也位于长枪攻击不到的范围,而且人们遭到弓箭射击的时候都会本能选择退让闪避。就如眼前的这帮贼军一样,他们闪躲着,用手中的长枪笨拙的格挡箭支。骑弓比较软,射程也不远,所以骑弓拥有长弓根本无法比拟的射速。从六七十人的贼军面前驰过,八十名蒙古军平均都射出了至少四支箭。马队如同乌云般驰过之后,铁力巴儿思校尉扭头看去,就见这帮贼军至少有一半人都中了箭。有些人痛的弯下腰,有些人则抛下兵器,束手无策的想射中自己的箭支拔出来。

    这些本该出面的局面让铁力巴儿思校尉心怀大畅,在与宋军作战的时候,这种射程八步远的骑弓根本排不上用场。宋军的火枪有效射程在八十步以上。从八十步冲击到八步远的距离,不管多少骑兵都是白搭。

    曾经无敌天下的蒙古重骑兵人马都披了重甲,弓箭和刀枪都无法击破的钢铁装备在宋军的火炮与火枪面前仿佛纸糊的一般。重骑兵稻草般纷纷倒地,几千人组成的阵列很快消耗殆尽。然后忽必烈大汗就下令全军撤退,黄河战役结束了。

    那样的景象仿佛烙在铁力巴儿思校尉的眼中,让他经常从睡梦中惊醒,醒来之后浑身大汗。现在他觉得自己终于回到了正常的战场,回到了正常的世界。扭回头,铁力巴儿思校尉带领着蒙古骑兵队向着远离贼军阵列的方向驰去。绕了一圈之后,蒙古骑兵再次从之前相同的角度向着贼军阵列前进。

    贼军总兵力大概有两千人左右,六七十名贼军遭到的伤亡远不足以动摇整个军阵的地步。铁力巴儿思见到又有一支贼军上前来接替这支遭到沉重杀伤的贼军小队之时,心情非常愉快。就该如此,就该如此啊!蒙古军如同一根锋利的钢针,连续对敌人的同一位置制造伤口。等这个口子积累数量巨大的伤兵之时,就是想办法驱赶他们去扰乱贼军本阵的时候。

    蒙古军疾驰而过,骑弓以最快速发射着箭支。当骑兵脱离接触的时候,新来的百十人的贼军队伍也出现了不少伤亡。

    骑兵再次绕了一圈,又沿着之前的道路回来。铁力巴儿思校尉的眉头皱了起来,却见前后两队遭到不小损失的贼军开始撤回本阵。一排披着浅灰色披风,穿着甲胄的甲士前来迎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手持长枪,五十几人排成了一道单薄的横列,挡在贼军与蒙古骑兵之间。

    ‘啧啧!’铁力巴儿思校尉忍不住咋舌,甲士,这些人乃是军中精锐。靠了身上的铁甲,他们敢和任何军队正面对抗。看了那帮人厚厚披风遮掩的金属铠甲,铁力巴儿思校尉心中怒骂南边的宋国奸诈。蒙古本就是使用‘附庸军’的老手,他们早就断定所谓红巾军乃是宋国的附庸。那些厚厚披风没有遮挡的位置露出金属的光泽,这是蒙古都无法装备的铠甲。红巾军那些穷鬼组成的贼军哪里有能力装备这样的铠甲。

    两队人眼瞅着接近,铁力巴儿思校尉再次举起骑弓,同时喊道:“用铁箭头!”

    蒙古骑兵们携带的箭矢数量远胜别的军队,箭头也分成好几种。譬如石头箭头,铜箭头。最好的箭头莫过于铁箭头。这种箭头硬度高,非常锋利,需要在近距离上进行破甲的时候,他们就采用这样的箭头。

    眼瞅着两边很快就要进入骑弓的射程,却见贼军中为首的甲士把手中的长枪插在身前,接着把头盔上的护面拉下来。有他带头,这帮甲士都是如法炮制,片刻后这些贼军甲士全身都包裹在金属甲片后面。

    这只是开始,就见这帮家伙们纷纷从后腰位置上摸出短弩。摇动了什么,片刻后短弩整个张开。

    见到这局面,铁力巴儿思校尉再也不敢贸然靠近,他打着手势让带着蒙古骑兵们向着远处驰去。铁力巴儿思校尉的用眼角瞥到这些贼军甲士在短弩中装上了弩箭,然后纷纷扣动绷簧。接着铁力巴儿思就觉得左肋下一阵刺痒,他大感惊讶。他距离贼军甲士得有十五步一样,那样的短弩射程竟然到了如此程度!普通的短弩的射程也不过是八步而已。

    就在心念一闪之间,就听到有人惨叫有马嘶鸣。等到骑兵队伍跑出贼军短弩射程之外,铁力巴儿思校尉赫然发现,八十人的骑兵竟然有五匹马被射倒在贼军甲士队列之前。收拢骑兵,铁力巴儿思校尉肋下的刺痒变成了刀锋划过般的刺痛。他自己看去,一支短弩箭射穿了他肋下的皮甲,锋利的箭头划破了校尉肋下的皮肉。

    仔细查看,这是一种从所未见的三棱箭头。箭头打磨出极为光滑的弧面,箭杆也制作的极为光滑,尾部没有粘白羽,而是直接刻出来的尾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