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到赵嘉仁坚定不移的决心。

    “既然没人是拐骗来的,怎们就继续往下讲。我会租给你们每一户两百亩地连片的山坡地,因为每一任知州都是干三年,所以这三年不收租金。你们在这些地上种剑麻,第一年剑麻没长大,不能割叶子。从第二年开始就可以割一些,第三年开始就能真正的开始割。所有的叶子我们全部包收,只要是割下来的新鲜叶子,我们有多少收多少。”赵嘉仁向这帮剑麻种植户们介绍着自己的要求。

    司马庆边听边看着会议前给了他们的合同。合同上的内容与赵嘉仁讲的完全一样,大意就是航海行会现在需要人来种植剑麻,所以行会提供土地,包收剑麻叶子。

    作为航海行会的总瓢把子,作为广南东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广州、两广沿海制置使,赵嘉仁在岭南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然有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发言权。

    等赵嘉仁说完,司马庆问道:“第三年之后呢?”赵嘉仁能在岭南干三年,三年之后他拍屁股走人,土地,产业又会有什么结果?

    赵嘉仁笑道:“那得看诸位是不是认真的干。若是你们真的认真干,那些土地的租期会延长。而且我可以保证,只要剑麻还在种,航海行会就会一直收购。”

    这话一落,当时就有与会者嚷嚷道:“我们信得过校长。”

    司马庆知道说这话的是赵嘉仁的亲信。赵嘉仁虽然年轻,却兼任了航海行会干部学校的校长。航海行会的干部学校有众多专业,这些专业中无一与科举有关。也许是因为这样,大宋官员们才对此没什么评价。农业在航海行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赵嘉仁到了广州的第一件事大概是进入他的官邸,第二件事就在航海行会已经建立的贸易据点上宣布,广州农校建立啦。

    如果换成在姑苏,光是赵嘉仁这离谱的要求,司马庆就不会选择参与到这样可疑的买卖中。不过他堂侄司马考现在已经是棉务在姑苏的代表,司马家也已经决定与赵嘉仁合作。别的族人要么投身航海业,或者联络组织丝绸与刺绣的供货商。公田改革之后,司马家的土地被收走,比较喜欢种地的司马庆就被送来岭南发配,参与赵嘉仁新捣鼓出来的种植园产业。

    即便心中一万个不乐意,司马庆也没有在脸上有所表现。能出进士的家族大多都不是小门小户,司马家也是如此。见识过那么多起起伏伏,家族总有家训。身为家族成员之一,学过这些的司马考知道这世界从来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在不同的时候就得选择不同的事情,这也是家族要不断开拓的原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边不亮西边么。

    进士家族在地方上不仅是显赫,也很有号召力。上一次抗击蒙古南侵,进士马光祖与向士壁花钱召集地方上几千号人投入战争。司马家在姑苏虽然没有这么牛,召集二十号肯到岭南的人还不是问题。

    岭南被认为是瘴疠遍地的流放地,即便如此,珠江三角洲依旧是富裕的鱼米之乡。广州附近的佛山本来就有很好的冶铁业,在赵嘉仁的开辟之下,这里提前进入了民朝贸易模式,也就是说那些全南海贸易的商船用铁锅等铁制品当做压仓物,货物则主要是各种日用品。这种贸易轻易的让明朝的手工业者赚到了巨大的利润,现在也是如此。

    司马庆本以为自己要被送到这一带开辟种植园,没想到赵嘉仁并没有先给他们分地,而是先给他们上课。根据上课的年轻老师讲,这个剑麻是非常的好,无比的好。司马庆虽然认真听课,心里面却对这样的宣传比较不感冒。他觉得这种宣传怎么看都不靠谱。

    从赵嘉仁的角度来看,剑麻剑麻纤维质地坚韧,耐磨、耐盐碱、耐腐蚀,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白棕绳就是剑麻的主要产品之一,这种绳索比普通麻绳强了太多。还是渔网的重要材料。

    除了纤维之外,剑麻含有多种皂苷元、蛋白质、多糖类化学成分,其叶具有神经一肌肉阻滞药理作用,另有降胆固醇、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剑麻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医药中间体和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三大类200多种药物的制造。

    身为心理医生兼帆船爱好者,赵嘉仁对剑麻非常熟悉。到广州赴任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寻找适合种植剑麻的场所。

    课程当然不会将很多做不到的内容,所以与现代技术与医学有关的内容都被删除,只是简单的讲了司马庆这种人能够听明白的用途。对于在哪里种植,这边也讲的非常清楚。根据农业学校在福建的诸多尝试,大家发现剑麻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怕涝,但生长力强,适应范围很广,宜种植于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排水不良、经常潮湿的地方则不宜种植。

    基于这样的特性,剑麻种植园被划分到珠江三角洲边缘与山区接壤的土地。能来这里开辟种植园的都不是外人,农业部门当然也据实以告。这里不仅荒凉偏僻,貌似还有土人出没。

    咸淳四年是1268年,196年前,北宋熙宁五年,也就是1072年,章惇开辟了湖南最后一座‘南蛮之山’上梅山,上梅山成为了宋代版图的“新王化之地”,即新化县。以这样的开辟速度,岭南山区有土人也并不奇怪。

    从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太湖之滨的大族富户,突然就变成了要在荒山野岭一边种地一边和土人打仗的艰难开拓者。如此巨大的落差让司马庆觉得自己差不多要崩溃了。他与赵嘉仁非亲非故,到这里开辟完全是家族的要求。最初司马庆觉得自己有可能染病而亡,没想到还有比染病更激烈的死亡可能。

    不过既然是大家族出来,司马考接受过不少教育,他知道自己此时被吓得嗷嗷叫喊也没用。他就开始环视四周,发现周围的人们只是脸色凝重,竟然完全没有丝毫的恐惧神色。这让司马庆大为不解,难倒赵嘉仁就如此值得信赖,以至于连土人都吓不住开拓者们么?

    农业学校的讲完了会遇到的问题,接着上来讲课的就是武装部人员。武装人员直接告诉司马庆他们,武装部会将这帮开拓者们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教育。而且还会帮他们修建有较好防御功能的寨子。有这些的话,那些零散的土人根本不用害怕。

    司马庆也是曾经志在读书考进士的人,得知他今后的人生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武装开拓团的头头,忍不住心中悲从中来。可他并没有选择退出。

    开拓团们很快就去上工。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土其实并不太适合种植庄稼,而且在岭南这种地方也只能满足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这三条。在开拓种植园的时候,赵嘉仁这边就免费提供给他们铁农具。

    有锋利的铁铲、镰刀帮助,那些容易清理的植物先被挖出来,在农业人员的指挥下堆积在比较低洼湿润的地方烧掉。目的是尽可能杀死此地的细菌与昆虫。司马庆的确感觉到了这种选择的必要性,点起火之前,地上就有很多来回爬的小虫子。大火烧起之时,虫子们纷纷飞起,尝试逃脱烈火焚身的危险。

    在整个劳动的过程中,这帮老爷们各个都浑身衣服扎紧。带着手套,脑袋上带了竹骨丝质的的面罩。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喷了特制的液体,防止被蚊虫叮咬。

    每天除了这些工作,还要去检查捕蝇器里面被饿死的苍蝇尸体是不是已经堆满。若是堆满的话,就要把里面的苍蝇倒出来烧掉。然而这些捕蝇骑满的如此之快,里面还有很多非苍蝇的蚊虫,后来农业学校的同学们干脆换了模式,这种竹制的捕蝇器只要快满了,就立刻拿去整个烧掉。

    原本司马庆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离开。见到农业学校的这种处置,他又决定再坚持一下。捕蝇器由竹子制作,网孔细密,那些个头不算特别小的虫子进入之后若只会乱撞,进去就出不来。光看材料与手工,应该比草鞋值点钱。

    打动司马庆的不是农业学校在捕蝇器上的投资,而是他们这种尽可能让大家少生病的努力态度。若是普通百姓,哪怕是个并不怎么值钱的捕蝇器,他们也不会烧掉。而是一定要用坏才行。

第156章 临安风传() 
在咸淳五年十月,临安朝廷里面开始流传一个消息。广南东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广州、两广沿海制置使赵嘉仁疯了。

    这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在朝廷里面传播的很广,在大宋的太学里面也流传起来。听说自己的三弟疯了,一直有志于科举的太学生赵嘉礼心里面五味杂陈。他还不得不发觉自己的心情中欢喜的部分也许稍微占了点优势。

    人类最近几千年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所以大家都很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当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和自己基本没怎么相处过的亲弟弟,这情绪就更加复杂激烈起来。

    赵知拙的夫人十年生了五个娃,之后就带着二女儿和三儿子回泉州,和在外地做官的丈夫呈现分居状态。所以赵嘉礼与赵嘉仁这两兄弟虽然是亲兄弟,却实在是生分的很。赵嘉礼三十出头,赵嘉仁二十八岁,见面次数还不到三位数。

    大哥赵嘉信为人宽和,有长兄风范。虽然也曾经与三弟很生分,却因为十几年前被老爹赵知拙派去监督当县尉的赵嘉仁,兄弟两人携手齐心开辟了事业。赵嘉信更是因为掌握了农学的秘术,开发出好些优质种子。不知道福清系列黄豆的江南田庄都不敢自诩说自己是种豆子的。此时作为提举棉务的幕僚统管嘉兴府事宜。

    三弟赵嘉仁更是年纪轻轻就官居从三品下,干了三任知州,出过两趟兵。即便在反贾似道的官员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评价,但是朝廷上下都认为再过十年,等贾似道老去,赵嘉仁就很有机会向丞相的地位发起冲击。

    夹在这两者之间的赵嘉礼就很尴尬,论能力论官位,他完全没办法和三弟比。论心胸论手艺,他也没办法和大哥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赵嘉礼想走科举道路,然而竞争者太多,即便不在科举大省福建,赵嘉礼也没办法在竞争者中突围而出。

    老爹赵知拙见长子与三子都很争气,又是大富大贵,便把自己大部分田产等给了二儿子赵嘉礼。若是被老爹大骂为没用的东西,赵嘉礼或许会感觉稍微好点。现在老爹摆明了偏心分家,两个兄弟对此根本不在乎。这就让赵嘉礼感觉自己实在是太没用啦。

    然而心里面不爽归不爽,这日子倒也没什么特别糟糕的地方。身为太学生,也不缺钱。赵嘉礼只是在比较的时候感到不爽而已。

    刚听到三弟疯了的消息,赵嘉礼其实并不信,好好的人哪里会因为做官就疯了。在岭南做官病死的几率远高过疯掉的消息。真的看了内容之后,赵嘉仁就不得不觉得自家三弟也许真的生了病。

    韶关地处广南东路北部,北江上游,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荆湖南路、江南西路交界,毗邻广南西路,乃是宋代已经打通的南下陆路上的一处。这里地处内陆,也出产石炭。距离广州有五百里的水路。

    赵嘉仁先是派人在韶关茶山开辟了矿场,又在矿场到河边码头之间建起了一条将近20里长的铁轨。用牛拉的矿车将石炭一车车的拉到河边的码头,再由水运一路送到佛山。

    据说铁轨是两条平行的轨道,轨宽一寸半,高一寸半,固定在枕木之上。连绵将近20里的铁轨上的车子竟然也是铁板制成,一车由四头牛或者六头牛拉动,每车能装千斤石炭。赵嘉仁还在建造许多从韶关到广州的运输船,专门运输石炭。

    与二十里铁轨相比,往返千里的石炭运输专线更是听着就令人讶异,这完全是钱多到烧的。这是疯子才能做出的决定。赵嘉礼也生出与朝廷中其他人相同的念头。

    赵知拙赵老爹虽然要致仕,不过六十多岁的他却发现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却不想彻底失去自己现任官员的头衔。所以本该致仕的他,就这么拖着不退休。好在有三儿子赵嘉仁,贾似道也不想难为赵知拙。于是这位现任官员也知道了三儿子疯了的消息。

    急匆匆回到家,赵知拙先把赵嘉仁的所作所为给夫人讲了,接着就忍不住抱怨道:“三郎在襄阳立下功劳之后竟然去岭南,那时候他只怕已经有些不正常。不过那时候他大概还没失心,你看他离开临安之时都没敢对我们讲。这到了岭南之后,怕是就病了……”

    赵夫人听丈夫居然这样讲她心爱的儿子,登时怒道:“你才是失心疯!”

    被夫人一声怒喝,赵知拙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再看着夫人如同护犊雌虎般的表情,赵知拙大大的打了个寒颤。在这一瞬,赵知拙彻底明白了三子赵嘉仁在他夫人心中的地位。他赵知拙这辈子是没机会赶上了。

    赵夫人此时完全陷入愤怒当中,一声怒喝完全无法纾解情绪,她接着怒道:“你见过失心疯能办成这样的大事么?你也是当过知州的人,我就问你,你在庆元府能做到这些么?”

    即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怒火,赵知拙却也觉得夫人的话倒是充满了理智。别说二十里铁轨,维护二十里官道都是非常艰难的工作。一个疯子是不可能办到这些的。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赵知拙觉得疯狂的是决定,而不是具体干办到的事情。

    为自家儿子辩护,赵夫人情绪饱满,思路敏锐。见到不中用的丈夫没了最初的那股子劲头,赵夫人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大声说道:“三郎才情能耐在天下都罕见。谁能十年间就拥有大船几千艘,若是十年前有人知道三郎想办成这样的大事,想来都觉得三郎疯了吧!”

    如果赵嘉仁知道母亲这么坚定的给自己辩护,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而且就算是不知道母亲的辩护,赵嘉仁依旧非常高兴。

    韶关煤矿本身投资巨大,赵嘉仁没敢让航海行会董事会们进行投资,他完全是自掏腰包完成了这个项目。过程中自然是艰困重重,然而让赵嘉仁非常欢喜的是两件事。首先就是真的有这么一票新人有能力承担重任。其次就是在赵嘉仁的口袋里面最后一个银币被掏空之前,连续生产的高炉终于能够生产出灰口铁。

    十年时间,从赵嘉仁招揽姑苏铁匠周师傅开始,他就有目的的在不断投入。真的是十年磨一年,大票的钱砸进去,终于砸出了个响声!

第157章 独门生意() 
……二郎,家里已经收到你寄来的钱。你现在出息了,大家都很高兴。家里想给你提个亲……

    看到这里,原本靠坐在棉被上的程钧忍不住长长的叹口气,从棉被上滑下来躺在床上,闭上双眼,把信纸给扣在自己脸上。

    这封信一看就是由程钧的母亲口授,由航海行会写信的人帮着写的。别人跟了赵嘉仁十年,都已经学的相当不错。程钧无法理解母亲跟着赵嘉仁干了十年,也上了不少夜校,虽然能读懂别人的信,却没办法自己写信。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程钧心里面很在乎干部学校同期同学刘红霞。在一众被选出来的人当中,程钧与刘红霞都在列。无线电报完成之后,刘红霞去了通讯研究所。冶金专业出身的程钧则分到冶金研究所,专攻高炉专业。现在能连续生产的高炉终于投产,十九岁的程钧与技术攻坚的同伴们都拿到了一大笔奖金。车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