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挥谢蠲幕帷5腥说墓梢杂枚芘聘竦玻腥说耐妒芏炔淮螅窒抛饔煤艽螅涫翟也坏教嗳恕D切┥砭僬街挥玫阶抛约好白藕粜ザ磁诘⒍宸娴哪Q途醯帽澈蠓⒘埂U约稳视心芰Π雅诨髅芏扰胶艽蟆

    “你等不敢南下灭宋么?”忽必烈语气轻松的问。

    那帮将领们仿佛被抽了一鞭子,都是打了个激灵。参加过鄂州之战的张柔上前一步,亢声说道:“大汗军旗所指,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他将领们连忙跟着表态。

    忽必烈哼了一声,却没有对他的将领说什么。转头看向廉希宪,忽必烈说道:“就买两门五斤炮,四门两斤炮。他们要白银,我们就给白银。”

    廉希宪听了大汗所命,立刻就想表示反对。忽必烈挥手制止了廉希宪开口,他继续说道:“我们禁止向宋国卖马,此禁令可以取消一下。宋国想要马匹,就让他们用白银付钱。”

    听大汗这样命令,廉希宪连忙表示遵旨。蒙古有大量牲口,这些牲口在宋国价格昂贵。用从宋国赚来的钱购买攻打宋国的武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确定了购买火炮样品的事宜,忽必烈这才看向将领们,“此次见识宋国军船与火炮,我们在海上不能与宋国争锋。该如何灭宋,尔等需用心。”

    闹出这些事情的罪魁祸首是赵嘉仁,史天泽是右丞相,面对已经偏离原本内容的讨论,他觉得自己该说话了,“陛下,难倒我们就真的任由赵嘉仁在边境上种地不成?”

    “他说想种三年地,我们南下时候要准备两年。这两年间只怕还需要买赵嘉仁的火炮,他若不是这么贪婪,我们只怕还没什么可以捏住他的地方。”忽必烈轻描淡写的答道。

    即便亲眼看着财物人员仔细验了白银,司马考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两门六斤炮,四门两斤炮,以及相应的火药,就赚到了五千斤白银。军火买卖的利润令司马考觉得太神奇了。

    乘着宋历十月的北风,司马考带着丰厚的货款开始返航。这位姑苏进士家也能拿出上万贯交钞,然而与贸易的额度一比,上万贯交钞就显得微不足道。

    高峰之后就是低谷,出发了一两天之后,司马考发现自己对这么多白银已经没了感觉,他忍不住考虑的就是蒙古人会怎么使用这些火炮。不管怎么想,结果都指向蒙古人会对大宋下手。司马考就陷入一种困惑。造不出上等火炮的蒙古,却能够用火炮对大宋造成巨大威胁。这样的悖论让这位姑苏进士感觉到困惑。

    蒙古并没有困惑,拿到了五斤炮之后,蒙古立刻就投入了逆向工程。测量火炮的各种尺寸,试图研究火炮的金属。工匠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种青铜炮。与赵嘉仁制作出来的其他火炮一样,五斤青铜炮制作的极为精致。

    为了买炮能拿出五千斤白银,为了铸炮的八九百斤铜更不在话下。铜的铸造性就是比铁好,加上又铸造铁炮的经验,很快拿出来的仿造的青铜炮。左丞相伯颜难得的亲自前去视察,至少从外表上看,蒙古仿造的青铜炮与购买的青铜炮相差不多。

    炮声隆隆,在大都城外的试验场上,两种火炮都装上火药进行试射。

    负责操炮与校射的是工匠,其中一个年轻的工匠一脸紧张的尽力气去瞄准,突然就觉得自己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几乎是条件反射,年轻工匠就缩身抱头。没有皮鞭的呼啸声,有人凑到年轻工匠身边愤怒的低声说道:“你瞄这么准是要害大家吃鞭子么?”

    一听是师傅的声音,年轻工匠的恐惧心情大消。等脑子能正常运转之时,年轻工匠也明白了师傅的意思。大宋那边的火炮做的精致,不仅炮管外壁十分平滑,难以加工的炮管内部同样光滑规整。若是瞄的这么准,那就只会让人感觉出蒙古工匠铸造的火炮与大宋火炮的差距。想明白了这点,年轻工匠羞愧的低下头。

    师傅见徒弟明白过来,他拍了拍徒弟的肩头,“好好弄,别不上心。”然后就赶紧去忙自己的事情。

    年轻工匠站起身继续仔细的瞄准,这次有了明确目标,他觉得瞄准这件事再不用绞尽脑汁,而是变得非常容易。先开炮的是蒙古工匠造出来的火炮,根据蒙古火炮的落点方向调整宋国火炮的射击方向。既然宋国火炮比较准,那就要让宋国火炮向蒙古火炮靠拢,而不是反过来让蒙古火炮寻求宋国火炮的精准度。

    经过一番尝试,年轻工匠发现自己的思路还是有问题。既然上头的蒙古贵人看重的是火炮准确命中靶子的几率,那么具体方向都可以不用考虑,专门调整命中几率就好。于是年轻工匠的心理压力更大大降低,出手也自信起来。

    经过等量对比的实验,得到的数据证明,两种火炮的射程相差无几。负责监督铸炮的蒙古贵人们露出欢喜的表情,手也从鞭子柄上放开。之前仿造的铁炮都无法达成目标,监督此事的蒙古贵人只要看到火炮试射就会条件反射的握紧鞭柄,准备在试射结束后给工匠们吃一顿鞭子。看到这样的成果,工匠们也非常高兴,他们至少不用担心吃鞭子了。

    “继续试!”伯颜面无表情的下令。

    “伯颜丞相,这次只拨给了五百斤火炮,要是这么一个劲的试用,火药撑不了多久。”负责的蒙古贵人忍不住提出了反对意见。

    蒙古仿造的不仅有火炮,也仿造火药。火炮的材料、尺寸很透明,能通过搞逆向工程进行仿造。颗粒火药连却连仿造都做不到。经过‘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品’三种方式,蒙古工匠只能确定赵嘉仁提供的颗粒火药中有木炭、硫磺、硝石。至于配比是多少,宋国是怎么将这些粉末混合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他们统统无法想象。现在炮击用的宋国火药非常贵,蒙古火药也不便宜。要是按照伯颜的用法,大一笔钱就在毫无意义的试射中被用掉。

    伯颜能理解这个问题,不过赵嘉仁把威力巨大的五斤炮卖给蒙古,说明赵嘉仁一定有恃无恐。最大可能就是青铜炮如同铁炮一样,有蒙古无法仿造的部分。而这种部分必须在长时间尝试中才能清楚。

    想到这里,伯颜命道:“我会派人过来学用炮,到时候会多给你火药。”

    见到伯颜丞相并没有咄咄逼人,蒙古贵人与工匠们都松了口气。

    从试射的场地回来,伯颜前去求见忽必烈。忽必烈立刻要伯颜进去,两人坐下之后伯颜说道:“大汗,伐宋需要三路并进。我觉得赵嘉仁不可能不明白此事。他之所以敢在海州种地,大概就是因为他明白此事。”

    “为何?”忽必烈立刻就被伯颜的话激发了兴趣。

    伯颜解释道:“三路伐宋,中路攻打襄阳与樊城的乃是主力,其实走不走海州并不重要。以赵嘉仁的军船与火炮,我军无力与之抗衡。若是可以的话,倒是先避开海州为上。”

    以忽必烈的聪明,他也用了片刻才理解了伯颜的话。然后这位蒙古大汗露出了讶异的表情,“难倒赵嘉仁的谋划是建立在蒙古伐宋的最好办法之上?”

    伯颜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了好一阵子,此时他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忽必烈这么问,伯颜断然的点头称是,“大汗,到现在看那赵嘉仁所图的都是他自己的好处。很有些阿里不哥的样子。”

    这个比喻让忽必烈的脸色不是那么好看,同时也让忽必烈完全理解了伯颜想表达的意思。忽必烈问道:“若是如此,那赵嘉仁觉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伯颜点头称是,“他的水军胜过我等,就算我们攻破临安也打不到福建。我军那时候与宋国拼的精疲力竭之时,赵嘉仁就可以出兵。若是再被他截断长江,我军就只能撤回北岸。那时候赵嘉仁进可以自立为南朝之主,退也可以成为南朝权相。到时候他大权在握,便可以竭尽全力与我们周旋。”

    听了伯颜的判断,忽必烈微微点头,萦绕在他心中的疑惑此时解开了大半。最终剩下了两个问题,赵嘉仁为何要这么做,忽必烈又该如何应对。

    最后忽必烈问道:“难倒就看着赵嘉仁这么渔翁得利不成?”

    “大汗,你可否还想灭宋?”伯颜反问道。

    忽必烈闻言一愣,片刻后却也明白了伯颜的意思,于是他断然答道:“当然!”

    听忽必烈态度坚定,伯颜答道:“既然想灭宋,那就以堂堂正正之师应对即可。我也看过些书。宋国当年能杀岳飞,能杀韩侂胄,现在未必不能杀赵嘉仁。只要我军能尽占长江以北,便要宋国称臣,割长江以北之地,杀赵嘉仁。大概宋国自己就会答应。到时我军再修整几年,恢复元气之后再次南下即可。就算宋国不答应,在长江以北,宋军也无力与我蒙古争锋。”

    忽必烈本来就不是个投机取巧之人,听了伯颜的建议,他连连点头。正准备发问,就听伯颜继续说道:“大汗,火炮乃是利器。不过此物可用而不可恃。我觉得赵嘉仁这般卖力的推荐火炮给我们,就是因为我们铸炮不如他。五斤炮威力虽大,可近千斤的份量,行动不便。我蒙古大车在远征西域之时行走万里,野战之时用一斤炮二斤炮即可……”

    就在伯颜与忽必烈商讨伐宋之事,司马考也回到了福州,交接了货款。这些忙完,司马考给赵嘉仁等干部做了个汇报,他又单独去见了赵嘉仁。一见面,司马考就讲述了他的看法,“蒙古如此醉心火炮,证明他们南侵的野心极大。”

    赵嘉仁听了这话之后忍不住笑了,“当下局面乃是楚汉争霸,不是楚亡就是汉亡。蒙古若是没有南侵的野心倒是奇怪了。”

    听了这话,司马考紧盯着赵嘉仁说道:“赵兄弟,我这一路上自习想来,若是你当了丞相,我大宋就能灭了蒙古吧?”

第120章 承担棉务() 
很多年了,赵嘉仁一直觉得大宋的文人们只会唱‘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现在终于有人表达‘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想法,这让赵嘉仁感达到了某种程度的震动。尽量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赵嘉仁笑道:“这些年大宋进士里面敢这么说的,大概司马兄是第一人。”

    “我自己也见过打仗,觉得赵兄弟的民团绝不比蒙古人弱。咱们打直沽寨并没有花费太大力气,蒙古人铸炮的水准完全不是咱们的对手。”司马考的声音里面都是激动,他曾经作为名义上的领军者参加了攻克直沽寨的战斗,现在又看到了蒙古对先进火炮的渴望。就自然而然的生出些自信出来。

    从赵嘉仁的角度看,司马考所说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过有这么一个敢说出用武力消灭蒙古的文人,赵嘉仁已经不想再吹毛求疵啦。所以赵嘉仁笑道:“想用武力消灭蒙古,就得有相应的制度。当然,更重要的是得有相应的准备,司马兄若是肯在这方面出力,那可就再好不过。”

    司马考疑惑的看着赵嘉仁,用不解的语气问道:“若是赵兄弟当上了丞相,大概就能推动吧?”

    这话让赵嘉仁一愣,前后一寻思司马考的话,赵嘉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考希望的路线和赵嘉仁完全不同。赵嘉仁觉得大宋的制度已经无可救药,所以希望能推倒重来。然而司马考希望赵嘉仁沿着大宋当下的路子继续走,当上掌握实权的丞相,然后以这样的力量来推动改变。

    “这却不易。”赵嘉仁答道。他并不知道这是在对司马考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司马考慨然说道:“现在贾似道当权,赵兄弟想做丞相当然不易。但贾似道乃是奸臣,必不得善终……”

    这种士大夫特有的话让赵嘉仁心里面叹气,他并不认为贾似道是个奸臣。一个大奸臣不会玩命推动公田改革。公田改革的手段就是国家收购土地,损害的是地主利益,那就势必遭到地主们激烈反对。而公田改革的目的是让前线的军队能够得到充足的军粮与军饷供应,若非如此,赵嘉仁实在是没理由接下棉务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可一点都不欠贾似道的。

    此时司马考已经大大发表了一番对贾似道的抨击,等司马考说完,赵嘉仁说道:“司马兄,我已经接下了棉务的差事,现在是提举棉务。为了搞棉务,我可以在嘉兴府租用土地,开办工厂。现在我想请你到嘉兴府去,和其他干部们一起把这些事情办起来。”

    嘉兴府紧挨着司马考的老家姑苏,虽然是第一次听说提举棉务,大宋进士司马考也能根据名字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提举棉务和提举茶盐一样,都是个专营官。这种官员的手下没有几个常任官员,他们办事主要是靠私人幕僚。司马考这个退休官员干这个倒是挺合适。

    “好,我便去嘉兴府。”司马考回答的非常干脆。

    “去之前还要进行些培训。”赵嘉仁对司马考说道。

    能回家,能赚钱,司马考爽快的答道:“培训就培训!”

    这话说出来的两天内,司马考就觉得自己回答的太随意啦。大宋官员中不乏身体强壮之辈,司马考也觉得自己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存在,但是让他和普通劳工一起盖房,这就真的超出了司马考的想象之外。

    闽江边的水轮推动制砖机,不停的打出砖坯,砖坯送到马尾码头附近的砖窑。砖窑没用木柴,用的是大船运来的石炭。烧石炭的砖窑烟囱向外喷吐着黑灰色烟尘,每根烟囱都让晴朗的天空显得昏暗了一丝,几十根烟囱让砖窑厂附近灰蒙蒙一片。

    这片魔幻般的场景并非只制造出烟雾,大量红砖被烧制出来,并且送到附近的工地上。工人们开始按照图纸修建三层小楼。在司马考回来之前,大规模建筑已经开工。司马考在工地上干了五天,轮换了七个岗位,觉得他再干下去就要吐血的时候,批量建设的楼层中,第一幢小楼终于建成。

    中国是干五天休息一天,浑身酸痛的司马考在他的侍妾搀扶下硬撑着前去参观了第一个修好的小楼。在这栋小楼旁边都是封完顶,安装了窗户的同类型小楼。光从外面开,这些房子都已经完工。进到里面,司马考就发现了不同。有些小楼里面空荡荡的,连楼板都没装。有些小楼里面装了楼板,却没装楼梯。这个已经修好的小楼,所有楼板,楼梯,里面的房门都已经装好。甚至连墙壁都已经刷好了。

    不过来参观的人貌似太过于好奇了,司马考发现白墙被不少脏兮兮的手摸的脏兮兮的。而且还有不知道是谁在墙壁很高的位置上拍出了一个脏兮兮的手掌印。鉴于小楼里面空荡荡的,只能猜想是某个家伙高高跃起,拍出来的这么一个掌印。

    司马考一面觉得这么做的家伙真的很无聊,却又忍不住赞叹这厮竟然能蹦这么高。他此时只能拖着酸痛的身体走动,别说蹦这么高,大概是蹦都蹦不起来。

    侍妾扶着司马考的同时热切的左看右看,最后忍不住说道:“官人……,这房子倒是不错。”

    “嗯。”司马考也觉得不错。光从用地面积上评价,每一栋小楼只占了六十平方的样子。可这是三层楼,整个建筑面积就大大超过。特别是三楼,不仅通透,一楼那种湿热在这里变成了清爽。司马考觉得自己要是有了这么一栋楼,一定要把三楼当做自己的书房。只要想象在这里读书就会生出非常美好的感觉。

    从楼里面下来,司马考看着宽阔的土路两边一排排一栋栋这种建筑,他开始觉得自己到嘉兴府那边搞棉务也许是吃了亏。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