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力,把这些人全部运抵济州岛不过是两三个月内就能完成的事情。唯一问题就是没办法把这么多人集中安置,只要这帮人暂时有分散的地方住,还能有效通知他们,就算是解决了此事里面最大的问题。

    敬酒暂时停止,一种干部们对袁弘杰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讨论。大家觉得有试试看的价值。一加执行,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很多。那些住的近的人得知了有钱可赚,立刻发动力量。以他们推荐的地方,别说一万多人,就是临时住五万人都没问题。干部们甚至不用再去帮忙,他们只管去看看那些找到的临时安置点是否安全,对其挑挑拣拣就行。

    解决了此事之后,袁弘杰觉得自己变了很多。在确定自己不会被撵出核心圈子后,袁弘杰明白了自己以前总是因为无法得到这样的突破,所以活在‘不敢’之中。因为任何失败对他都是致命的,都将断绝他的一切。

    此时居高临下的看着级别低于自己的港口负责人无奈的接下了计划外的工作,袁弘杰笑道:“此事是我临时增加的,这次我回去之后给大家写加班申请。一定让大家拿到加班费。”

    听了这话,港口负责人才带着笑容答道:“这都是为了早点把人送到,应该的,应该的。”

    袁弘杰继续是一副谦虚谨慎并不盛气凌人的表情,他甚至准备现在就去把加班申请的事情给办了。有了稳固地位的现在,袁弘杰发觉自己终于可以按照圣人的教诲去做。做事不拖拉,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第89章 南辕北辙() 
把有港口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加班费申请文件交给了有关部门,袁弘杰到了福州知州衙门之外。赵嘉仁好歹是知州,总得有知州的工作。譬如大规模的人口外流,即便是明知这是福州知州的应运,下面的各县知县也得到知州这里汇报。

    得知了赵知州正在给县令们开会,袁弘杰就选择到衙门附近的航海行会的办公地等着。袁弘杰觉得这样的会不可能开太久。

    赵嘉仁原本也有同样的想法,然而那帮知县们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懂得变通。大家的看法还挺一致,‘县里人口减少,会影响考评’。

    干!赵嘉仁脸上有压抑不住的怒气,心里面更是愤怒的吼叫着。官僚体系经常会搞出各种幺蛾子来,譬如大宋虽然不禁止土地兼并,却认为县里人口若是大量减少,就是当地知县的工作有问题。

    如果这还是在大宋官府掌握大量公田的时代,也许可以说是个比较合理的考评。可现在各地的官府现在已经不掌握什么公田了。那些还在官府手里的土地基本都是无法耕种的土地,在土地兼并激烈的现在还要坚持人口增加,怎么看都是完全冲突的选择。

    然而县令们此时也都是一副‘求知州做主’的表情。赵嘉仁也知道自己避不过,他强行按捺怒气,开始询问这帮知县,“我读书少,所以不知道为何一定要对县里人口管得这么严。哪位知县可以不吝赐教的。”

    虽然赵嘉仁在一众官员里面年纪最小,虽然赵嘉仁在一众官员里面官位最高。可大家都是进士这一条,已经让知州与知县们有个基本的平等基础。赵嘉仁这么诚恳的询问,知县们先是面面相觑,最后新任临清县知县开口答道:“就我所知,大概是因为人口大量流失,就会有流民问题。若是天灾之时有些百姓去了外地,那时候朝廷还能调拨赈灾的钱物。可没有天灾之时就这么有大量流民,朝廷定然要怪罪的。”

    看得出这位四十来岁的知县很有想法,说出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赵嘉仁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其他知县们也纷纷点头。然而这并没有能让赵嘉仁感到开心,他非常不开心的说道:“这土地兼并过甚,就是比天灾还可怕的人祸!”

    虽然从利益逻辑上,赵嘉仁并没有这么说的理由。没有过份兼并的土地,赵嘉仁从哪里轻松弄来七八万愿意到海外耕种的人口呢。但是此时的赵嘉仁是发自内心的对土地兼并非常不满。

    知县们此次前来福州可不是来听赵知州表他他个人对的政治态度,众人是要赵知州为他的人口迁移承担责任。此时若是赵知州敢推卸责任,这帮进士们就要想办法通过自己的渠道去处理。

    看着众人的眼神,赵嘉仁就知道自己没办法逃避。整个福建路也不过七百万人口,赵嘉仁一家伙把百分之一的人给弄走了,这事必须得有个给朝廷的交代。赵嘉仁把对政治的批评咽回肚子里,对着知县们正色说道:“此时我会写个奏章出来。诸位若是不放心,可以留在福州。我写完之后就由各位在奏章后面一起联名。”

    确定赵嘉仁要承担起政治责任,知县们纷纷表示愿意留在福州与赵嘉仁知州一同联署。看到这些精明如猴的进士,赵嘉仁叹口气,“大家现在就散了吧,我明日会请大家过来。”

    知县们走后屋子里空荡荡的,赵嘉仁并没有感到轻松,无形的压力依旧存在,那是要承担起政治责任而带来的压力。赵嘉仁若是告诉朝廷,老子我已经在北方开疆拓土,控制了巨大的岛屿。而且把咱大宋的子民送到岛上给老子我卖力卖命。大概朝廷立刻就会要赵嘉仁禀报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是糟糕的开始。

    然而赵嘉仁很清楚,在大宋的制度下,任何官员都不可能对下面一手遮天。咱大宋从制度上就避免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这么多知县里面只要有一个把事情捅出去,赵嘉仁都没办法。而且从制度上,赵嘉仁还没有狭私报复的可能。想报复的唯一办法就是如同以前的丞相史弥远杀韩侂胄那样用自家的杀手办事。

    而赵嘉仁现在是个知州而已,史弥远可是权倾天下的相公。史弥远可以这么做,赵嘉仁就没资格这么做。

    正在左思右想之间,有人禀告航海行会的干事袁弘杰求见。赵嘉仁就请袁弘杰进来。

    一见到赵嘉仁,袁弘杰立刻说道:“没想到济州岛那边造船就跟下元宵一样快。这么几个月就完工了六艘新船。”

    赵嘉仁对此根本不意外,美国佬利用北美廉价的优质木料,每年能造几百上千艘木船。那是美国佬造船业的巅峰时代。随着蒸汽船的普及,美国造船业进入衰落节奏。现在济州岛利用来自倭国与辽东半岛的木料,大有重走美国佬当年造船业崛起的路数。几个月造完六艘船什么都不算。

    心里面不在乎,脸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表情。袁弘杰看到赵嘉仁竟然毫不在意的模样,他连忙问道:“知州,难道遇到什么难事么?”

    赵嘉仁也知道袁弘杰其实很想有机会进入官途,所以他忍不住就把面对的难题告诉了袁弘杰。袁弘杰一听之后忍不住笑道:“知州真是个老实人啊。”

    “呃……”赵嘉仁觉得袁弘杰的评价有点毒舌,不过也听出袁弘杰有解决之道。

    果然,不等赵嘉仁提问,袁弘杰就说道:“知州就说那些人去南海开拓就好。”

    “啊?”赵嘉仁一愣。这种南辕北辙的谎言怎么看都不太对路。

    袁弘杰不敢卖关子,他随即解释道:“知州只要讲那些人分散在船队必要经过的那还诸岛上就好。难倒朝廷中的那些人真的会乘船前往南海诸岛仔细查看么?”

    “他们真的会信?”赵嘉仁害怕朝廷对此事较真。

    面对赵嘉仁的问题,袁弘杰则是反问:“他们为何不信?”

    这句话就有些摆脱了狭隘目的性而进入了普遍性的感觉。赵嘉仁先是一愣,接着就觉得心有戚戚焉。朝廷其实根本不在乎那点人,若是在乎的话就不会任由兼并横行。所以朝廷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都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只要赵嘉仁给了这个理由,事情就能过去。至于理由是不是真的,朝廷里面谁在乎呢。

第90章 联名上表() 
“赵知州,这就是你对此事的奏章?”临清县知县放下奏折,声音波澜不惊的问。

    赵嘉仁坦率的答道:“没错!”

    “如此奏章,我不能联名。”临清知县果断答道。

    其他没看到奏章的县令开始凑在一起看,看过奏章的知县们至少有一半和临清县知县站在一起。赵嘉仁这篇玩意是个议论文,开头就以福建路不少人到南海开辟为引子展开叙述。为何有这么多大宋百姓离开故乡远赴海外?赵嘉仁的理由是朝廷不禁土地兼并,百姓们逐渐失去土地。大家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也要挣扎求存,背井离乡就成为可以接受的选项。

    已经不用再看后面,光到这里的内容就让知县们极为不满。原本知县们的意思是赵嘉仁能够告诉朝廷,赵嘉仁征集开荒农民导致地方上有人口离开。如果事情这样发展的话,知县们的责任就由赵嘉仁承担,他们不再受有可能因为人口减少而遭到的考评影响。

    然而赵知州看来并没有想扛起责任的意思。若是按照赵知州的写法,不禁兼并导致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赵知州通过提供在南海开辟提供就业机会来拯救百姓。进士们固然能够理解这种写法,不过这么写就让知县们没办法将自己的所有责任抛干净啦。

    赵嘉仁从来没有上请罪奏章的打算,他也根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见到这帮人不肯联名,赵嘉仁也不强迫,“我就是准备这么上奏章,若是诸位觉得这奏章写的有问题,也可以自己去上奏章。我只能告诉诸位,我要上的奏章内容就是这样的。你们怎么应对,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有些知县看事情到如此地步,直接就告辞。其他的还有点希望赵嘉仁的态度能够先软化下来,没想到赵嘉仁竟然下了逐客令,“我现在要与左翼军统制谈事,若是诸位不愿联名,那就请自便吧。”

    最终没有一人联名,赵嘉仁倒也觉得轻松,他按照原先的计划接待了奉命而来的左翼军统领夏璟。夏璟见到赵嘉仁之后也没有寒暄,而是紧张的问道:“赵知州,不知你信上所讲的那几条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嘉仁微微一笑,先请夏璟坐下,接着把一份文件递给夏璟。

    夏璟有些为难的说道:“下官不太识字。”

    “没事,用的都是白话。”赵嘉仁强压住不满,尽可能还算温和的说道。

    看着夏璟带着一脸悲壮的表情去读章程,赵嘉仁心里面就很有些悲哀。南宋军中有种说法,若是岳飞不识字,大概就不会被杀。宋军将领本来就不爱读书,后来的这帮将领大概就添加了‘不敢读书’的属性吧。

    好在夏璟并没有做出‘读不懂’的发言。这可是赵嘉仁非常仔细的挑选的人写出的左翼军调整章程。若是夏璟真的读不懂,这位左翼军统制的识字水平大概也就是个半文盲。

    经过了一番痛苦的阅读过程,夏璟抬起头有些恐慌的说道:“赵知州,你的意思是要北上打仗么?”

    赵嘉仁总算明白师爷的作用是干啥的,遇到这样的阅读能力,用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真的是太糟糕啦。面对夏璟,赵嘉仁忍不住想到不久前和他打交道的那帮进士知县。这帮人对文字的驾驭和夏璟完全是两个世界,进士们不仅能够轻松驾驭文字工具,更能通过行文看懂写文的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想法。

    若是文人来看这些文字,肯定能看懂北上打仗根本不是最大的要点。不过赵嘉仁还是有些怀疑这位夏璟是不是装出来的。也许是21世纪形成的印象,赵嘉仁根本没办法想象一个夏璟这种级别的官员竟然读不懂这么简单的文件。

    忍住对夏璟是不是装猪吃老虎的怀疑,赵嘉仁解释起来。这里面的要点分三个,第一是在左翼军内取消刺字,通过宣传来拉动新的兵员加入。第二个则是加大对左翼军的投入,让这支军队拥有更高的作战能力,至少能够平定福建内部的各种内乱。第三个是近期要北上,进入燕地作战。

    赵嘉仁很清楚贾似道根本不认为宋军真的能在远离内陆的燕地站稳脚跟,贾似道所期待的只是能够创造一次有效的威慑,让蒙古清楚大宋军队能够从海上攻入燕地。只要自己不犯傻,进攻燕地的军事行动其实危险度很低。然而从夏璟的脸上看到的表情,说明这位夏璟对这次军事行动非常恐慌。

    听到赵嘉仁确定的确要派兵到燕地去,这位左翼军统领的脸变得煞白,虽然夏璟还是希望能够维持镇定,可他开口的时候声音都忍不住有些颤抖,“赵知州不要开玩笑。”

    赵嘉仁呵呵一笑,“我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赵嘉仁只是凭借猜测去考虑蒲寿庚叛乱的时候,作为泉州重要军事力量的殿前司左翼军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当时动手的是蒲寿庚收罗的各路海盗,赵嘉仁奋力抵抗时并没看到殿前司的军人。当时夏璟可是深受蒲寿庚信任的家伙,从道理上看,殿前司也不可能在此事里面毫无介入。

    看夏璟如此表现,赵嘉仁继续笑道:“贾相公要从海上运兵到燕地,上次咱们福建的义勇在水上打得蒙古人落花流水。夏统制觉得福建义勇能派船去,左翼军当然也可以。”

    听到此事竟然有贾似道贾相公介入,夏璟煞白的脸色又透出种病态的酡红色,他努力辩解道:“赵知州,你带领的义勇骁勇善战。可我们左翼军素来打不了什么仗,福建剿匪历来都靠淮西兵。福建本地的盗匪尚且解决不了,我们哪里能打得过蒙古人呢。”

    对于左翼军的情况,赵嘉仁当然非常清楚。他对左翼军的这个德行非常不满,声音也严厉起来,“所谓打仗,首先是要敢战。若是打仗的心思都没有,其他的完全不用讲。你等又没和蒙古人打过,怎么就知道打不过蒙古人。”

    夏璟统领的脸色又从酡红变成了苍白,他带着痛苦的表情答道:“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这还要去试么?”

    赵嘉仁对这种公然的唱反调极为恼火,若是让赵嘉仁的部下组成军队队对抗蒙古人,赵嘉仁的部队顶多是对怎么组建陆战部队有疑惑,却不至于没打仗就对蒙古人怕成这样。看着夏璟苍白的脸色,赵嘉仁不得不生出一种怀疑,左翼军已经和那些军阀部队一样,只有在反叛自己祖国的时候才能在新主子那边爆发战斗力。

    有了这样的念头,赵嘉仁心中陡然生出一股杀意。他的手已经忍不住摸向腰间,幸好不久前正在和知县们见面,赵嘉仁并没有佩戴刺剑。摸了个空,赵嘉仁心中也感觉恢复了起码的冷静。

    遏制住自己的激烈情绪,赵嘉仁尽可能的冷淡的说道:“你先回去和左翼军的兄弟们好好谈谈,左翼军是要打仗的。若是打不了仗的左翼军,还留着做什么?”

    说完,也不让夏璟做什么辩解,赵嘉仁就打发夏璟离开。看着这名统领踌躇的背影,赵嘉仁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贾似道为何用那么冷酷的手段对付军头。刘整等军头纷纷叛逃到蒙古,有不少人说是贾似道的责任。然而同样是被贾似道针对的对象,向士壁哪怕在被下狱,也没有丝毫叛国的打算。贾似道的确采取了错误的政策,这不等于可以帮助刘整那帮军头们开释。若他们认为叛国绝不可接受,怎么会那么麻利的做出叛国的选择呢。

    站到了贾似道的立场上,赵嘉仁又发现大宋制度的特点。即便赵嘉仁花费巨大的心力与物力去重建左翼军,赵嘉仁还是三年一任。三年一过,赵嘉仁就得离开福州。真的想解决大宋军队的问题,需要的是对大宋的军事体系,对大宋的思想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造。这样的改造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