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大宋-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剩妹怕蛄瞬⒉豢鳌�

    劝着杜中宵饮了一杯酒,冷员外道:“官人,现在毛皮货场这里的商人,因为前些日子都囤了不少香药,手里乏钱,毛皮生意受了不少影响。我们并州城里,多少人家靠着毛皮生意吃饭,这样下去可是不行。衙门总要想个办法,解此困境。”

    杜中宵淡淡地道:“有何影响?毛皮价格稳定,他们只管安心做生意就好。”

    冷员外叹了口气:“大家的钱都被香药存货占住了,卖又卖不掉,无法收生皮,怎么做生意?‘

    杜中宵道:“无妨,没有生皮,衙门可以赊给他们,只要付利钱就好。“

    冷员外一怔,这才想起衙门里还有大量毛皮存货,应该是前些日子没有卖掉的。这下可好,把毛皮赊给商人,还可以赚一波利息。不过冷员外心不在此,想的是把香药赶紧卖掉。就跟前些日子价格暴涨一样,这两日开始暴跌。眼看着手里的钱缩水,哪个受得了?

    一边的洪福通道:“官人,衙门可以赊毛皮,可我们工场里面,匠人工钱,买硝买水,一样都缺不了钱,又如何办?现在最要紧的,是城里员外们手里的香药,需赶紧卖掉。”

    杜中宵叹了口气:“你们说的容易,可衙门里的钱是随便花的么?买的价钱高了,转运使司查起账来,我如何解释?今年并州的毛皮生意做起来,声势不小,转运使司查了几次账呢!”

    冷员外忙道:“价钱不高,现在外面香药的价钱,已经是今年最低的时候了!”

    杜中宵摇了摇头:“可价钱依然在降啊!我不逢低买入,却在价钱降到一半的时候买,到时如何交待?有心人一道奏章,我如何分辨?”

    冷员外苦着脸道:“官人可怜小的们则个,这价钱再向下降,我们一年赚的钱,就全亏进去了!”

    “做生意,买低卖高,人之常情。这个道理你们都懂,看错了行情,亏钱不很平常么?来,且饮一杯酒!酒是解忧良药,饮得醉了,不理这些俗事!”

    见杜中宵举起杯来,一众商人哪个肯喝,一起苦苦哀求。

    洪福通道:“先前都说衙门要收买香药,卖出毛皮,大家才都一起囤积香药,想着赚一笔钱。到最后衙门却不买了,还把自己的香药抛出来,官人,害苦我们这些小民了!此事本就因衙门而起,最后不能不管我们哪!好歹把香药收买回去,亏的钱我们认了,留个本钱。”

    杜中宵把脸一板,正色道:“衙门要收买香药,你们就囤积货物,哄抬高价。奸商!是要坑衙门的钱么!若不是你们贪心,把香药的价钱抬起来,哪里有这许多事!”

    洪福通吓得脸色发白,“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抱着杜中宵的腿道:“是小的一时猪油蒙心,犯了糊涂,做了错事。念官人能不念旧恶,还是把我们的香药买了吧,小的们过个太平年!”

    其他商人见杜中宵神色缓和下来,互相使眼色,纷纷跪下,苦苦哀求。

    僵持了一会,杜中宵叹了口气:“唉,都起来吧。你们是本州子民,知州相公和我,终究心软,见不得百姓受苦。你们的香药不是不能买,但我要避流言,不能按市价买。”

    冷员外一咬牙:“官人开出价钱来,只要还留我们一口饭吃,必然答允!”

    杜中宵见众人点头,沉吟了一会道:“依现在外面的行情,价钱还要跌下去。这样吧,就以现在外面的行情为市价,打个八折,衙门里就收了你们的香药。想卖的就卖,不想卖的自便。不过说清楚,衙门里的钱也是有数的,不能保证全部都买,你们自己看着办。”

    众人一时不语。市价打八折,不甘心亏钱的可以不卖,急用钱的可以卖掉,当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卖一部分,留一部分。有了这一次购买,价格也该止跌回升了。

第26章 反噬() 
康成栋一边指挥着人向车上搬运货物,一边连连叹气,对身边的耶律不花道:“唉,本来好好一场生意,却不想因为一时贪念,有这一次磨难。好在最后官府收了香药,虽然亏钱,没有赔个精光。”

    耶律不花目光闪动,想了一会,突然道:“并州这里其实满有意思的,不需辛苦贩货,单靠买卖货场定单,便就可以做生意。只要本钱十足,便可让价格忽涨忽跌——”

    康成栋吓了一跳,忙道:“郎君,莫不可起这样心思!这次众商人如此之惨,不就是因为以为衙门必买香药,哄抬价格吗?结果衙门看着价高,干脆不买了,反赚了商人的钱。”

    耶律不花笑着摇了摇头:“员外,这事如果你反过来想,可就不一样了。有没有可能,最初的消息就是衙门放出来的,让大家把香药的价格炒上去,再把库里的香药卖出来。如此做,衙门不但是赚了一大笔钱,还把香药的价格压下去。这个时候,衙门的人再出来装好人,低价收了大家香药。”

    说到这里,耶律不花越想越是如此,脸上的笑容更盛:“到了最后,衙门确实卖了毛皮,还收购了香药,跟最初的消息一样。不过,顺序这样一颠倒,就成了商人亏钱,衙门赚钱。”

    康成栋被耶律不花的想法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说话。事情如果真是如此,这一波香药行情,并州的商人就被坑得苦了。亏了钱,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还要求着衙门低价买。

    “有意思,有意思——”耶律不花面带笑容,不住点头。

    康成栋定下心神,看着耶律不花,不解地道:“郎君,看你样子,怎么不为亏钱烦恼?”

    耶律不花笑着摇头:“无非几百贯钱,有什么好烦恼的。学到了这个法子,却是价值万金!等我回到大同府,也学着这里一样开处货场,嘿嘿,赚钱还不是易如反掌!”

    康成栋听着有些心惊,不敢说话。以耶律不花的身份,到大同府开处货场不是难事,如果真像他讲的那样操纵价格,赚钱确实容易。

    看了看康成栋的神情,耶律不花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员外,以后跟着我,不用再这么辛苦千里奔波了!安坐家里,就可以大把赚钱,是何等乐事!”

    州衙后花园,夏竦请河东路提点刑狱张旨饮酒,商瑶、王克臣、杜中宵一众官员作陪。

    酒过三巡,张旨对夏竦道:“近是并州城里香药价格暴涨跌,多有因此亏钱者,百姓喧哗——”

    夏竦浑不在意:“香药又不是盐米,寻常百姓并不使用,价格涨跌是有,哪来百姓喧哗!”

    张旨听了面色有些不好:“相公所言为是。不过,此次香药价格暴起暴落,城中亏钱的人家着实不少。有人以衙门官员操纵价格,搜刮小民钱财为由,告到了提刑司。”

    夏竦道:“告什么?买卖全凭自愿,亏了钱就告官,哪有这个道理?”

    张旨微微叹了口气:“相公,话不是这样说。现在外面有传言,此次香药涨价风波,是由衙门的人一手操纵,目的就是为了敛财。此事不管有还是没有,都于法无据,告不了什么。不过,衙门刻剥百姓钱财,终究不妥。一旦闹起事来,有碍观瞻。”

    夏竦笑道:“闹什么事?提刑,商人做生意亏了钱,就要闹事,这还得了!今年本州毛皮生意一下红火起来,州里各库毛皮山积,军兵和官吏俸禄多用毛皮折支,怨言载道。如果库里的毛皮不卖出去,惹得士卒愤怒,那才是会出事!现在把库里的毛皮卖出去,消了军兵怨气,大大的好事啊!”

    张旨叹了口气,心中明白,此次香药风波还真极有可能是衙门操纵的。不过这个年代没有相应的罪名,谁吃亏谁赚便宜,各安天命。提刑司就在并州,城里亏钱的人那么多,总有人不甘心,到张旨那里去告状。不指望把钱要回来,恶心一下主持此事的官员也是好的。

    夏竦举起酒杯,道:“不说这些,饮酒,饮酒!”

    又喝了几杯酒,张旨还是忍不住,又道:“相公,此次亏钱的,有些势力人家。我听说,这些人中有的在京城颇有势力,互相商量着,要构陷相公——”

    听了这话,夏竦的脸色沉了下来:“哼,我主持一路,怕这些闲话么!城中若是有这样做的人,提刑难道坐视不理?我们同朝为官,你不如明说,是哪些人如此大胆!”

    张旨摇了摇头:“我也只是听说,没有确信。并州比不得其他地方,多豪门大族,又有不少人在宫中为内侍。这些人官位可能不高,但亲近御前,相公不可等闲视之。”

    夏竦微微点了点头,面色阴沉。并州是五代时出武将的地方,如麟州的杨家,还有呼延赞等名将都出自这里,还有真宗郭皇后的郭家等等。大宋立国,这些人中的不少是从龙功臣,官位可能不起眼,但跟皇家有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并州本地的土豪,七拐八歪有不说跟这些人沾亲带故,坑他们的钱,一个不小心就不知道会中什么小阴招。更不要说这里还是不少内侍的老家,关系错综复杂。

    这些人的官位不高,掀不起大风大浪,但一旦被他们记恨上了,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恶心一下。

    张旨没有替这些人出头的意思,只是提醒一下夏竦。再者说了,提刑司在并州,自己作为本路几位巨头之一,这么大的事情,州衙做事竟然没有提前知会一声,难免心中不快。

    杜中宵在一边听着,心中无悲无喜。这些在京中有关系的地方土豪,是最麻烦的,便如苍蝇跳蚤一样,奈何不了自己,却能恶心人。但只要做事,就难免得罪他们,避也避不开。自己只是个签判,还不到被这些人针对的地位,担心也没用。只能看夏竦,最后怎么处置此事。

    一边的王克臣见场面有些尴尬,道:“世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自相公到并州,卖了永利监数十万斤土盐,建起毛皮货场,多少人因此得益。靠着这些发财的人,不见他们说一句好话,吃了一点亏,便就要闹出事端。地方为官,最怕这等人!”

    张旨默默点了点头,道:“事情已经出了,只能想办法安抚。城中亏钱的不定哪个员外,就跟京城里的皇亲国戚有亲,便宜占习惯了,吃亏自然不愿意。”

    夏竦抬起头来,冷笑道:“到底哪些人如此小人,略查一查,便就心中有数了。并州这几年正是赚大钱的时候,自己闹事,这钱就不要赚了!”

第27章 善后() 
花厅里,夏竦膝上盖着虎皮,烤着火,对杜中宵道:“今日张提刑所说的事,不可不虑。此次卖出毛皮,买入香药全是由你操持,这事情瞒不得人。此事你做得极好!为官数十年,我还没有见过理财能如你一般,举重若轻,鬼神莫测。只是这件事得罪了人,要小心应对。谅这些人也奈何不了我,但你就难说了。这样吧,等到年关过了,你到大通监去,处理那里的积铁。最好让那里冶铁,也如并州这里的毛皮生意一样,兴盛起来。趁着这个时间,我把城里闹事的那些人料理了,免出麻烦。”

    杜中宵拱手:“谢相公提拔,卑职遵命。”

    夏竦是什么人?庆历党人上台,实际针对的不是吕夷简,而是夏竦。可数年功夫,最后是庆历党人被贬,夏竦重又翻身。跟他斗,写文章辨论他不虚,玩阴的他更不虚。庆历新政失败的导火索,便是夏竦让婢女模仿石介的笔迹,让富弼行“伊霍之事”的那封信。这种阴招他都能用得出来,几个城中的富户员外,料理了就跟捏死几只蚂蚁一样。

    夏竦眯着眼,想了一会,才道:“那些欲乘机闹事的人家,你觉得如何处理好?”

    杜中宵拱手道:“此事简单,只要让毛皮和鞣革两个行会,不收这些人家,甚至不与他们做生意就好。现在并州城里,想赚钱离不开这两个行业,不得入行,急也急死他们了。”

    夏竦微微摇了摇头:“这些人都有家底,只是不让他们入这两行,只怕还不会痛。”

    “相公,凡事要向前看。毛皮和制革这两个行业的人,赚到了大钱,自然就会买房买地,做其他生意。他们手中有钱,谁能竞争得过?过上几年,其他人也就支撑不住了。”

    夏竦想了想,笑着点了点头。并州因为毛皮生意发财的人家,发迹非常快。手中有资本,免不了向其他行业扩张,其他行业的商人根本就竞争不过。最简单的,城中的酒楼,短短半年时间,就有近一半转到了毛皮商人手里。这种趋势不断向其他行业蔓延,要不了几年,每个行业的大商户,都会与毛皮产业有瓜葛。要么自己进入毛皮产业,要么被毛皮产业的商人收购。这是大势,改变不了。

    从亳州到河东路,夏竦雄心万丈,要借此翻身。边路最怕的是什么?没钱。河东路十几万大军,喂这么多张口可不容易。但话说回来,手里有钱,便就大有可为。

    夏竦正在策划过年之后,自己带大军去巡边,向契丹和党项显示武力。去年党项与宋议和,紧接着与契丹交恶,发生大战,最终战胜了契丹。两国交恶给了宋机会,哪怕不打仗,武力巡边也可以给两国施加压力,得到外交上的好处。这个时候杜中宵赚进大笔钱财,给了夏竦急需的财政上的支持。所以这个时候谁说杜中宵的坏话,夏竦就让他好看。

    向杜中宵交待了大通监的事务,又询问了对付闹事商人的办法,夏竦才让其离去。

    离了夏竦住处,杜中宵迎着寒风出了一口气,看着雾气在自己面前凝结。此次事件,夏竦从香药的价格涨跌中也赚了不少钱,不过对他来说,这不是支持杜中宵的理由。一起赚钱当然好,但夏竦不会因为给自己好处,便支持庇护一个手下。一个政治人物,首先从政治上考虑问题。

    从杜中宵在永城的施政,到并州之后,又解决了永利监土盐的难题,建起有利可图的毛皮产业,夏竦认识到杜中宵是个理财的能手。天下间许多难事,为什么难?归结到最后无非是缺钱二字。如果杜中宵能够给以财政支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同时与契丹和党项接壤的河东路有许多文章可做。这才是夏竦坚定不移地支持杜中宵,为他解决一切难题的原因。

    想到这里,杜中宵自嘲地笑了笑。自己这位上司,私财想要,公财也想要。私财自用,公财可以搏前程,缺了一样,自己在他眼里只怕就不合格。

    杜中宵的住处不远,院子里十三郎正在教陶十七练武,见到杜中宵回来,一起叉手唱诺。

    到厅里坐下,陶十七上了茶来,杜中宵道:“适才相公吩咐,等到过了年节,便就到大通监去。”

    十三郎听了,低声嘟囔:“才从那个永利监回来几个月,这就是要到大通监去。并州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多监?也不知离这里远不远。”

    杜中宵笑着道:“不远,一百余里而已。十三郎,听没听过并刀如水?这里自古以来就产铁,岂会没有铁监。永利监和大通虽然同为监,产的东西却不同。”

    十三郎喜道:“原来并州这里还产好刀!官人,我们可跟在永城一样,打些好刀。”

    杜中宵摇了摇头:“并刀说的是剪刀,天下名品,京城里价格格贵着呢。这里比不得永城,到处都是大军驻扎,打了好刀卖给谁去?只怕会被收到军里去。不过只要有铁,总有许多事情可做。”

    一边的陶七郎道:“说起铁来,官人,前些日子永城的苏官人不是来信,说是我们留在那里的那台蒸汽机,他改了又改,已经难跑了吗?还说要拿去耕地呢!既然并州有铁,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