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黑山军真的是牛,哪里是山贼,简直可以称作是另类的北方霸主了。但是人多也有人多的不好,粮食不够,分配不均,混不下去了。
张燕也很识时务,他跟张角不一样,张角要夺天下,他没有野心,都是贼寇乱匪,宋江想到的,一千多年前的他自然也能想到,张燕也想为自己和手下人谋个好前程,于是派人到朝廷主动请降,就是宋江说的请求招安。
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事实上,他最后也是三国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得了善终的黄巾贼领袖。
“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觽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历史上的张燕最后可是本人封侯,最终寿终正寝,子孙袭爵的好下场。
不得不说,作为狡猾,机会主义者,行走于高贵和土匪之间的张燕,总是选择能带给自身,最大好处的那条路。
这并不是公孙瓒,和黑山军的第一次打交道了。
自打董卓祸乱朝廷,天下诸侯讨董卓,起张燕也顺应时势,带着他的部队与各路诸侯结盟。
转眼间,天下诸侯自己又打起来了,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这次选择帮助公孙瓒。
公孙瓒跟他一样都属于从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不像是袁绍那样的公族子弟出身,公孙瓒在北方征战多年,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公孙瓒素有实力名望,白马义从谁人不知。
反而是袁绍公族出身,跟张燕本来不是一个阶层,又是客军来夺冀州,不像公孙瓒在北方多年,张燕自然从心底里选择支持跟自己一样出身逆袭,都在北方,比较熟,又有军事实力的公孙瓒了。
初平二年,袁绍与公孙瓒第一次争夺冀州爆发战斗的时候,张燕便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帮助公孙瓒,只是最终被袁绍击败,张燕的手下部众稍稍散去了一些。
张燕的黑山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与占据冀州的袁绍集团矛盾尖锐。从献帝初平年间开始,双方的冲突不断,故此被袁绍的谋士沮授视为心腹大患。
为了打败袁绍,张燕在三个方向先后发难。
他不仅在袁绍的腹地冀州挑起战事,还与幽州的公孙瓒集团联合,此外还派兵向兖州发展。
而在类似于袁绍版“隆中对”中,也曾提及黑山军的存在。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袁绍一生就奉行此策略。
其中,把“黑山”列为与公孙瓒同等的大敌。
况且张燕活动于冀州山区,更是心腹之患。而没有最终消灭张燕,不失为历史上袁绍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游击战和打了就跑战术的专家,张燕善于伏击和欺骗,善于让自己和自己的士兵们脱离危急情形,尤其是于深山作战的时候,他手下的精锐,几乎可以以一当十,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第736章 渊源()
可以说,作为一名汉室口中的所谓黄巾余孽,张燕,无疑算是做到了其中的佼佼者。
毕竟,昔日参加过黄巾三大战役的黄巾将领,存活到现在,已经不多了。
说到这里提及一句,黄巾的所谓的三大战役,分别是颍川长社战役、南阳宛城战役,以及冀州广宗战役。
这三大战役中,黄巾军总共投入兵力近五十万,三大战役之后,数以十万的黄巾精锐覆灭,活下来的黄巾,仅只有区区千余人。
尤其是南阳一地的黄巾军,更是因为被朱儁大军包围,几乎是被打得全军覆没。
而后来像什么汝南黄巾的刘辟、龚都,青州黄巾的徐和,哪怕他们的军队人数足够多,但是论起辈分,他们要比张燕,可还要矮一辈。
只有像张燕、周仓、裴元绍这一批黄巾,才是真正的黄巾老将。
当然了,现在已经基本上,除了那些张角的狂信徒外,也没有谁会傻到继续去坚持黄巾的口号了。
毕竟事实已经证明,已经被冠以贼名的黄巾军,实在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大汉朝。
尽管眼下大汉帝国的确是已经摇摇欲坠,但是不可否认,天下人心依然面向朝廷,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汉延续四百余年,根深蒂固,以至于天下人皆尊汉室,并以汉人自称,此大义也!
为何昔日黄巾的兵锋那般强盛,却亦无法推翻汉室?
皆因民心!——天下民心向汉!
大汉传承四百载,根深蒂固,可不是那么轻易便能撼动的传承,四百载的大汉,并不能以区区武力推翻,必须得以大义!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明明汉室早就没有了自主的能力,却依旧存在了数十年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给曹操带去了非常庞大的声望和利益!
而相对应的,则是那些黄巾军,自从张角去世后的几年中,黄巾在百姓中的口碑每况愈下,最终变成了山贼、强盗一流的恶贼。
。。。。
当然了,能不能拉拢黑山军,现在还只是荀攸的建议,公孙瓒那家伙,可还不知道,正一个劲的蒙着头准备着重新征伐的进程。
倒是让他麾下的谋臣们,一个个苦涩无语。
他们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如何劝说公孙瓒!
毕竟如今,袁绍的中军兵马众多且猛将如云,尤其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等人,都是一直跟随在他身旁。
而相比之下,界桥一战公孙瓒步兵损失不大,但是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和麾下骑兵确是损失惨重。
毕竟,见自家那位素来无敌,纵横于天下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们,竟然被人击溃到这种地步,作为公孙瓒麾下的士卒哪里还有丝毫斗志。
很多士卒们的心中,充斥着失望与迷茫,这一切都归罪于有一个男人剥下了白马义从那北地无双的桂冠!
望着眼前的公孙瓒,高郅微微叹了口气,说实话,这段时间以来不断辗转厮杀,并州到幽州,幽州到冀州,再杀回幽州。
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实在叫高郅他有些心力憔悴,本就并非好战人士的高郅,他迫切的希望能够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
不过,中原的战乱几乎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而改变,仍一如既往。
虽然交战的人员对象发生改变,但是混乱程度,却是更有甚之。
现在,他还是需要帮助公孙瓒,应对袁绍的大军,至少,得改变历史上覆灭的情况!
“主公,如今冀州我军已然不存,磐河附近城中兵马不足一万,城池防备不足,如果袁军来攻,磐河附近之守军远离我军,孤立无援,是否要让他们撤军?”关靖持着讯息,询问道。
前线界桥一役严纲一死,紧接着又是邹丹被杀,一下子公孙瓒连损两员信赖有加的大将,兵力也至少折损了两万多。
再加上刘虞之前的动乱,导致如今幽州的实力又薄弱了许多,想到附近仅剩的一万兵马,心中就不踏实,虽然不想提起界桥的事情,但军情紧急,他也不得不分析情况了。
这不,不久前,趁着公孙瓒重振军容的时间,袁绍除了消化冀州以外,还派军南进夺取北海,已然相当于间接的掌控了青州。
如今,袁绍已然手握青,冀二州大部领土,还有一部分幽、并之地,地跨四洲,治下子民恐有百万户不止,带甲十数万,手下良将名臣百千人,恐有替代公孙瓒,终成北方霸主的趋势。
说起来,谋士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可见大势所趋,英雄所见略同。
公孙瓒未尝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他心存希望,或者说,他的内心,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罢了。
麾下无可用之将,公孙瓒向袁军发起猛攻,显然是不理智的举动。
不过荀攸所建议的黑山贼出身的张燕,倒是盘踞太行一带,自山脉向袁绍后军发起进攻的成功的可能,倒是非常地大。
不过公孙瓒并没有立刻同意,反倒撇了撇嘴角。
“贼就是贼,某又怎么会主动向他们去求援?”
荀攸亦是不禁,被噎了一下。
确实也是,丝毫不在意谋士和猛将之类的、只关注士卒和声望的公孙瓒,确实对于其他什么的,都有点不太在乎。
而且很多时候,这家伙,有些容易上头。
要知道,之前公孙瓒最不爽的就是刘虞深得人心这件事了。
明明杀的异族不敢入侵幽州的是公孙瓒,但这功劳却都被所有人看作是刘虞的,只有公孙瓒自己清楚,这一点,同样也是他杀刘虞的理由之一!
“大丈夫不求马革裹尸,但求死得其所!”公孙瓒傲娇的一哼。
“让磐河的士兵撤回来,于此地汇合,某要与袁本初再决胜负!”
目光回转,撇见身后林立的士兵们,他的内心亦是一定。
这些人中,有什长、伯长、都伯、甚至是偏将,无容置疑,这些都是跟随公孙瓒的老兵,可能在眼下的这些幽州军中,他们并非是精英、并非是骨干,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是最拥护公孙瓒的那一批人!
沉重的盔甲着身,穿戴整齐,公孙瓒精神重新一振,他的心中一股豪情再度油然而生,征战疆场,马革裹尸,都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愿望。
他公孙瓒,不畏惧死亡!
第737章 忽悠()
“……”
说实话,对于公孙瓒的谜之气势,讲究理性的荀攸,表示无法理解。
在他看来,人确实需要傲骨,但是也要分在什么时候,须知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地过去才是英豪,纵观历史有名人物,勾践、韩信、刘邦,哪一个不是经历过奇耻大辱?
有些日子,轰轰烈烈的死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法。
人活着总会有希望,但如果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公孙瓒此人,太过偏激了!
别的不说,就拿公孙瓒和已经被干掉的刘虞一事来说,荀攸就可以看出公孙瓒的不沉稳,没有大局意识。
要知道,公孙瓒和刘虞,其实是非常合适的一个组合。
他们两个人,一个善于政事,可以收拢人心、发展内政;一个善于作战,勇猛无匹、所向披靡。
他们二人如果能够配合默契的话,恐怕就是袁绍解决了白马义从,都不一定能够说十拿九稳的干的过。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就是北方异族一个个都服服帖帖的,整个幽州稳定强盛无比。
只可惜这二人终究还是由于意见不合,最终关系恶化,相继而亡。
历史上,公孙瓒也是由于界桥一战惨败,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全军覆灭,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义士,被打得节节败退。之后由攻转守,开始走了下坡路。
再后来,已经丧失掉攻击强势的公孙瓒,基本上就是被袁绍给拿着各种吊打,最后更是直接逼得这货坚壁清野自守。
虽说很大程度上来说,公孙瓒的失败是注定的,但他的失败是从他和刘虞关系恶化开始,而他害死刘虞时,就决定了他灭亡的命运。
所以说,这两个人都不适合作为人主。
在荀攸看来,公孙瓒充其量,也就只能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别看,荀攸这段时间里面,跟着高郅四处晃悠,但其实他一直都有观察留心着时局的变化。
每一次的变动,对于荀攸来说都好像一场仗一样,虽然他自己未亲下战场,但却是统筹全局,远处观察着一切的动态。
在他看来,公孙瓒的性格,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彪!
这个家伙有着自己的主见,还偏激,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要去做什么,但你顺着毛捋他就容易听得进话了。
经过这段时间地观察,荀攸很快明白了这一点,转而用一种建议和诱惑的语气说道。
“公孙将军可能不清楚,并非是将军你要去请求黑山军出动,实际上,在不久前,张燕就已经有与将军联盟之意。”荀攸面不改色的编着瞎话。
“哦?此话怎讲?”
公孙瓒也不是傻子,同样清楚自己实力比起袁绍还是有差距的。
之前的拒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台面,现在荀攸主动给了台阶,语气自然就缓和了许多。
“唇亡齿寒,张燕是不可能望着我们与袁绍对决无动于衷的,只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他停止坐山观虎斗。”荀攸顿了顿,继续道。
“黑山的地势优势,对于我们对决袁军,有着不错的帮助。”
“将士士气虽盛,但是兵员数量却不足,况且又是深入敌军腹地,难保不会出现被围攻的状况。但是,如果让黑山军北上,屯兵于山脉附近之外,必然引得袁军忌惮,从而分兵防守,为我大军减轻压力。”
“需要多少人马?”
“精兵五千即可!”
“五千士卒而已?就算是在城外驻军,也不会引起袁军重视吧?太行附近的守军完全可以应付,如何能达到令其分兵的效果?”公孙瓒有些疑问。
毕竟,似公孙瓒这样的人物,一旦给了他丝毫喘息机会,那简直就是祸患日后!
他不认为,袁绍会对自己掉以轻心,这是公孙的自傲!
五千士卒拖住上万大军,这看似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如今变化的局势下,却是完全存在的。
因为,因为黑山军占据着流匪山脉!
两国一旦开战,如果公孙瓒的军队只是屯兵山泉和平乡两座城之外,这或许不足以让守城的袁军军队忌惮。
但是如果有太行山脉的黑山军数万士卒相策应,那么结果如何?
因为,现在驻扎在太行山脉附近的公孙瓒麾下大军里面,是整整五千身经百战的精锐!
如果黑山军进攻山泉城和平乡城,那么公孙瓒派遣的五千精锐大军,可以协助攻城,切断袁军援军。
如果黑山军的大军没有进攻太行山脉附近的几座城池,直接深入冀州腹地。
那么同样的有公孙瓒大军在一旁震慑,两座城池中的军队也不敢出城堵截,足以保证袁绍军队后方无忧。
这就是出兵先后的区别,也是占据地利的优势!
荀攸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到时候让黑山军的兵力,先别急着全面进攻,而是一直驻扎在太行山脉附近,成为一支灵活的机动部队,哪里需要去哪里。
最好就是一直呆在太行山脉附近骚扰,却又不仅仅只是拘束于小范围的移动,让袁军摸不透动向,只能在每一个可能被进攻的城池中,都安排军队防守。
这样一来,等于是黑山军的上万士卒,加上公孙瓒的幽州大军中共计一万五千军队,能够用于拖住了数倍于己的袁绍兵力!
“你是说,张燕他会坐山观虎斗,看我与袁绍两败俱伤,到时候再选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