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舰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舰队- 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西式船通过一些比较狭窄水域的时候,因为航道不是特别宽,中间有岛屿和暗礁,船队就无法再走“之”字型航路来利用风力。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有荷兰船、葡萄牙船和西班牙船在澳门更换船帆,把软帆换成硬帆。

    当年的一些文献资料中,都有提到换帆的事情,于是在台湾海峡到日本海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西式船体和桅杆,西式前三角帆和各种小帆,可是主帆却是中式硬帆的船只。

    其实中式硬帆,在逆风和侧风的情况下,对风力的利用率要高于软帆,因为软帆纯粹就是利用风力来推动船只航行;而硬帆,却有着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举例说,硬帆在接受大角度侧风的情况下,风是从斜前方吹来,几乎就算逆风了,在这种情况下西式软帆船是无法航行的,可是硬帆船可以。因为硬帆船在承受这种大角度逆风时,只要风帆转动一定的角度,就相当于机翼在空气当中往前推进,但是却能给飞机提供了一个由下往上的推力,推力和机翼的方向成九十度直角。

    硬帆船逆风航行,也是这个原理,风帆转动一定的角度,前面的风吹过来,在风帆的两面形成了速度不一样的气流,就给了船一个往前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有点不是很直,就依靠其他的小帆,还有后面的船舵来弥补。

    其实操纵帆船,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

    战列舰即将进入长江航道,顺风的季节已经过去了,狭窄的长江航道又不利于船只在长江中走“之”字型航路,所以要更换船帆。

    真实历史上后来发生的鸦片战争,英军舰队进入长江,是在东南风季节进入的,也就是在七月到八月份的时候进入长江,利用风向进入长江,所以英军船队不需要更换船帆。而明军南洋海军因为舰员训练等各方面的因素,原计划是五月份进入长江,八月份之前攻打江宁,但是计划有变,等舰队抵达崇明岛的时候,风向已经变了,所以只能更换船帆。

    这次攻击江宁的行动,除了南洋海军舰队之外,张煌言的三万浙军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论战斗力,张煌言的浙军战斗力远远比不上琼州军的战斗力。用王新宇的说法,浙军是只能龟缩在城堡内固守,很难在野战中打败敌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南洋海军的战舰,加上海军陆战队,完全可以配合浙军作战。

    另外,清军的主力都在武昌一带,就连漕运兵也被派去了武昌,江宁清军兵力薄弱,八旗兵都被调去武昌了,绿营主力也去了武昌,在江宁只剩下耿精忠的一万汉八旗和梁化凤的五千绿营兵,还有在江宁等地招募的八万民壮和辅兵。

    民壮和临时招募的辅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战斗力很差的,根本不算军队,只有借助城墙防御才能挡得住精锐部队。

    可是如此之多的战列舰和巡航舰,仅仅依靠舰炮,就能完全压制清军,摧毁城墙。明军还有攻城臼炮。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轰开城墙已经不成问题。一旦城墙被炸开,民壮和辅兵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根本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哪怕碰到浙军他们都打不过。

    要攻克江宁城,最关键的是耿精忠是否愿意配合。论战斗力,三万浙军未必能打得过耿精忠的一万汉八旗。若是耿精忠反了,梁化凤的五千绿营兵就根本不算什么。

    目前的浙军,也是半火器化的军队,浙军的远程武器主要是鸟铳,大约有九千鸟铳兵,其中装备了鸟铳八千支,自生火铳(燧发枪)一千支,炮兵一千人。其余的两万人都是冷兵器兵,配备长枪、长戟、长斧、苗刀、盾牌和弓箭等兵器。

    浙军炮兵,实力当然远远不能同琼州军炮兵相比。浙军的主要炮兵力量使用的都是红夷大炮之类的不容易移动的重炮,还有一些架在城墙上的小炮。因为大部分的火炮都没有便于移动的大轮炮架,所以浙军炮兵主力并未跟随大军出征,只派遣了一千新式炮兵出征。

    出征的一千浙军炮兵,使用的也是和琼州军一样的新式火炮,安装了大轮炮架,采用了炮车和弹药车的方式,可以用骡马牵引快速移动。另外,浙军炮兵当中还有四门六十四磅臼炮,可以用来轰击江宁城墙。

    当然了,一千浙军炮兵的火力还是不够,无法压制城内守军的大炮。但是没关系,有南洋海军陆战队配合。

    届时,在攻打江宁城的时候,一部分海军官兵可以把舰炮从船上拆卸下来,装上车运到城外攻城阵地上,在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用舰炮向城墙轰击。

    江宁城内,原本的南京故宫已经被清廷改成满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宫里面。清军占领了南京之后,对南京故宫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一些大殿之类的改成了将军和都统衙门,还有部分大殿被拆毁,改建成一栋栋居民的住房,用来供给旗人居住。原本南京故宫里面住人的建筑物,居住了清军高级军官和他们的家眷。

    南京故宫这时候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居住旗人的满城,清廷还加高了故宫城墙,在城墙上布置了大炮,用来防止城内汉人造反。

    耿精忠来到江宁之后,并没有住在满城内,而是另外选址,新造一座靖南王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 耿精忠的选择() 
耿精忠在江宁建造的靖南王府,是位于玄武湖南面的原国子监旧址上扩建的,那里原来是三国孙吴时期孙权的太初宫遗址,后来一直是南北朝事情南朝首都。隋炀帝灭了陈朝,太初宫和扩建的建康宫被隋炀帝一把火烧成平地。

    唐朝灭亡,南唐在定都金陵,在太初宫和建康宫的遗址上,建造了一座宫殿。不久之后,宋朝灭了南唐,宋在南唐宫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应天府书院,范仲淹等名人,曾经在应天府书院主持过,是宋朝最大的书院。

    元军攻下南京,应天府书院被毁。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在太初宫和建康宫的遗址上盖了可以容纳两万多人读书的国子监。但是后来永乐迁都北京,南国子监只剩下九千多学生。

    清军入关,南国子监被改成江宁府学。出了江南三大案之后,在江宁府学读书的读书人减少了很多。明军攻克浙江,江宁城内的读书人更是减少到低谷,江宁府学名存实亡。结果耿精忠来到江宁之后,就把江宁府学改成了自己的府邸。

    江宁靖南王府,位于玄武湖畔,可以说原来的南京国子监经过明朝一代代的读书人扩建,是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除了规模比不上明南京皇宫之外,其他的规格并不差。在国子监里面,有花园假山人工湖,有成片的院落,内有国子监官员们的办公场所,也有国子监祭酒等人居住的场所,还有学生读书的房间和监生的宿舍。

    原南京国子监内有各种建筑物两千多间,耿精忠并没有对国子监进行太大的改造,只是改建了部分建筑物,并重新装修了一下,于是国子监就变成一座金碧辉煌的靖南王府。

    此时,耿精忠坐在书房中,里面只有他的一名贴身亲信。

    “王爷,这是那边给您送来的信。”亲信从身上摸出了一封信,毕恭毕敬双手呈上。

    耿精忠接过信,那名亲信很识相的退了下去。

    信自然是用火漆密封的,而且是信封的两面都密封,防止有人从信后面拆开,偷看过之后再用浆糊粘好。两边火漆密封,就杜绝了任何人私自拆开信件偷看的可能性。

    耿精忠看了一眼两边火漆密封的信,心里暗道:明人还真是细心!他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封信,打开来一看,只见信上面写了一段话,不过这段话不是什么藏头诗还是藏尾诗,而是普普通通的一封信,耿仲格在信里面对耿精忠问长问短。

    倘若这封信不慎落入清军手里,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破绽,因为在信里面,只是说原福建靖南王府的几个家人目前在广东,他们过得很好,而且王新宇准备任命耿仲格为靖北王了,今后两人肯定要战场相见,所以现在问候一声。

    耿精忠打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小陶瓷瓶,拧开瓶盖,里面露出一个毛刷。他拿起连着瓶盖的毛刷,在信的背面刷了几下。

    原本是空白的信背面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字,原来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的是一种药水,这种药水是王新宇和宋应星一起研制的,配合另外一种药水,可以用来书写和显示密信。这种药水叫显示药水,另外一种叫密写药水。

    信上面写着,明军大约在两个月之后将会进攻江宁城,希望耿精忠配合。另外,在信上还提到了明军最新式的战列舰,也将会来到江宁,还有攻城部队装备了新式火炮。

    可以说耿精忠对琼州军的战绩是又惧怕又佩服,而且他对满清统治者也不是那么忠心,特别是来到江宁之后,也听说了不少因为剃发易服而发生的屠杀事件,耿精忠对清军犯下的累累罪行早已不满。

    “小六,你进来!”耿精忠道。

    亲信走进书房,耿精忠对亲信说道:“琼州军势大,他们已经有了如山巨舰了,红毛夷和他们打了一仗,也被他们打败了,还缴获了红毛夷好几艘巨舰。现在他们快来江宁了,如果我们不配合他们,就要白白送命!”

    “王爷,可是您的两位弟弟还在京城,若是您投降了明军,朝廷会杀了您的弟弟的。”亲信大吃一惊。

    亲信虽然很听耿精忠的话,而且他也不希望耿精忠死扛明军,最后给清廷尽忠。但是他又不想耿精忠放水太明显了,以至于被清军发现,而是应该装模作样的抵抗一番,最后是实在抵挡不住战败被俘,再顺水推舟投降,那样不会连累到被扣押在京城当人质的耿昭忠和耿聚忠两个弟弟。

    耿精忠冷笑一声:“本王那两个弟弟,本王还不清楚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和孔四贞勾结,讨好北面那个小皇帝!朝廷要削藩,削减我们福建军队的军费,这两个胳膊肘子往外拐,吃里扒外的家伙,居然听了孔四贞的话,还要配合朝天削藩,让父王很为难!如今本王反了,若是康熙小儿一怒之下杀了这两个二五仔,岂不是大快人心?”

    亲信道:“王爷,事情虽然是这样,可是您不顾手足之情,若是传出去,恐怕不好听。”

    “不顾手足之情的不是本王,是那两个小子!”耿精忠冷笑一声,“小六,你先出去一下,我要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喳!”亲信退了下去。

    耿精忠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封给耿仲格的回信。所谓的回信,都是聊了一些家常话题,根本看不出什么破绽之处。接着,等到信纸正面的墨水干了后,耿精忠又把信纸翻了过来,拿起另外一支毛笔,取出一个小瓷瓶,打开瓶盖,用毛笔蘸着里面的密写药水,在纸上写下了一封密信。

    密写药水写到信上,信纸上面出现了淡淡的痕迹。过了一会儿,水干了后,信纸背面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这封密信的内容,自然是同明军讨要好处,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好处。

    “小六,你把送信的人叫过来。”耿精忠道。

    外面的亲信把信使引进了耿精忠的书房。

    耿精忠当着信使的面,把信装入一封信封内,封好信,递给信使:“这是回信,麻烦你帮我送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朱白地升官() 
五尖山下,明军中军大营。

    “禀报大帅!我们抓住了一名鞑子的信使!是要给云南送圣旨的!这个家伙鬼鬼祟祟的,要从山中小路过去,被我们截住了!我们搜出他身上的伪清狗皇帝的伪圣旨!因为事关重大,所以给大帅送过来了!”夏韵姗带着两名女兵,押着一名和尚打扮,看起来贼头贼脑的家伙走进王新宇的中军大帐中。

    其实夏韵姗亲自把抓住的清廷信使送来,也是为了见王新宇一面。这位年轻英俊的大帅,让她心中十分好感。

    “呈上来吧!”王新宇道。

    夏韵姗走到跟前,双手呈上她缴获的清廷圣旨。在递上清廷圣旨的时候,她偷偷的抬起头来看了王新宇一眼,却和年轻的大帅四目相对,夏韵姗的脸一下就红了,垂下头。

    王新宇注意到夏韵姗脸色的变化,见到这位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的巾帼英雄居然流露出一丝小女子羞涩的表现,他明白过来,这个女孩说不定对自己很有好感。

    “卑职告退了!”夏韵姗像一个男人一样拱了一下手行礼,退出帐外。

    退出帐外后,夏韵姗只觉得自己的脸颊和耳朵都发烫,她摸了摸自己的脸,觉得很热。

    “姐姐,你的脸怎么那么红?”紫馨突然问道。

    夏韵姗白了紫馨一眼:“哪里有!”

    “姐姐骗人!姐姐的脸都红得像红布了!”紫馨调皮的嘻笑道。

    “你这个鬼丫头!看我不打死你!”夏韵姗佯装生气,拍打着紫馨。

    大营内,王新宇打开女兵们缴获的清廷圣旨,发现这圣旨是康熙下的,上面有康熙的大印,圣旨的内容是希望吴三桂出兵,从背后夹击明军。而且圣旨里面,口气似乎有些不满。

    王余佑凑了上来,看了一眼,冷笑道:“鞑子伪帝看来对吴三桂很不满啊!前面已经好几封圣旨了,吴三桂都抗旨不尊!”

    ……

    贵州贵阳,云贵总督衙门。

    明军即将发动武昌大战的消息传来,云贵总督卞三元如坐针毡。

    云贵总督衙门和云南巡抚衙门,这两个衙门其实是清廷的看门狗,用来把守云贵大门。而这两条狗要防的是谁呢?不用想也知道了,清廷总是用对他们最忠心耿耿,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来担任这两个衙门的官职,自然是用来防范吴三桂!

    卞三元就是一个这样忠心耿耿的忠犬,只可惜他和前任赵廷臣相比起来可是差多了,本来赵廷臣在贵州的时候,就把云南的大门看得死死的,在云贵各地安插了眼线,吴三桂的一举一动都在赵廷臣的控制之中!

    可是卞三元却控制不住局面,半年之前,朝廷要吴三桂出兵的第一封圣旨已经送到了昆明,可是吴三桂却以军饷不足,年龄老了等原因公然抗旨,拒绝出兵!

    三个月前,朝廷的第二封圣旨又送到了云南,但是吴三桂仍然拒绝出兵!不但拒绝了,还狮子大开口,向朝廷讨要更多的军饷,他一开口,就要七百万两银子的巨额军费!

    “吴三桂贼子!朝廷待你不薄,连公主都许配给你的儿子了!可是你不知恩图报,反而漫天要价!吴老贼!难道你是想要造反吗?”卞三元愤怒的直跺脚。

    一旦明军攻克了武昌,那么云贵就真正成为一块飞地了!朝廷的圣旨很难送来这里,朝廷就算要拨军饷,发放粮食都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出现了那种结果,吴三桂将会何去何从?吴三桂成为孤军之后,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

    可以说现在已经是燃眉之急了,但吴三桂却丝毫看不出着急的样子,还在推脱,就是不肯出兵攻击明军的背后。

    “制台大人!有人来访,说是朝廷过来的。这是那人的腰牌,请大人过目。”就在卞三元如坐针毡的时候,外面有一名戈什哈走了进来禀报。

    卞三元从戈什哈手中接过腰牌,只见这是一面玉制腰牌,一面镶金,上面刻着:朱国治三个暗红色的字。

    “原来是朱国治啊!快,让他进来!”卞三元喊道。

    朱国治本来是江苏巡抚,在当地收刮无数,又一手炮制了江南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