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黛玉重生-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定疆的事又提上日程,甩下与扶桑谈判的重任,毕竟国土在上,谁敢拦着定远侯出京?

林睿不在朝上,镇国公依旧远守边疆,没个能跟肃王殿下拼枪杆子的人;纵有对这次朝堂势力重新整合不满的,也找不着个敢梗脖子上的人、出这个头。

侄子一向聪明,一点就通。是以林睿只是摇了摇头,冷淡道:“我本也不想管这些‘闲事’。”还是那句话,说到底他不过就是皇家的女婿,别搀和太多皇家事,尤其是现在争锋相对的那俩兄弟,个性真都是糟糕透顶。

林霁风也好笑,难得没作怪,只是摇头晃脑地叹了一声:“其实皇帝对你真够意思。”

这场既是对云征的“纵容”,也是对林睿的“保护”。俗话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不管今天的势力分割又会衍生出什么奇怪的说法,总归跟他们林家没关系。

虽然宫里那皇帝的个性实在够偏激,记仇得很,不过也记恩;纵观史册,能“附和”着这么个讲道理的皇帝,也算是他们林家真幸运。

“另外,皇上有意襄助暹罗复国。”

“啊?”林霁风懵了,这没头没脑的,怎么又扯到暹罗上去了。

南疆外的势力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分而治之方能安稳,襄助暹罗复国是个不错的想法;可若仔细盘算盘算……林霁风眯起了眼睛,连蒙带猜:“除了稳定南疆……皇上大概、想要复起甄家了吧。”

本朝也真是可怜了些,武将英豪辈出,可能撑得起的文臣却实在太少,春闱秋试不乏状元探花解元,可这些人大多入朝都没满十年,文臣不若武将,一战便可千古流芳,儒家最讲究积淀,太过“浅薄”的,如何能服众?

——那些“积淀”了十多年、数十年的文豪大儒都哪儿去了?

——当年在翰林院里头洋洋洒洒、谈笑风生的,好些个脑门儿上都挂着一个“林”,其他么,大部分都是“萧”家门下。

当年那些个翻覆之后,甄家算是硕果仅存的,偏又摊上个哭笑不得的通敌案。甄家流放后,想要取而代之、执文臣之牛耳的,譬如史昭仪家,就没有能站住的;是以,绕了一个圈儿,皇帝依旧打算复起甄家。

可暹罗王室那笔血债,甄清怎么都得背上一些。儒臣一向是最讲道理的,必须先助暹罗复国,做足了“补偿”,才有斡旋甄家余地——谁又能知道,那桩通敌案,竟是云翳做的孽;甄清就跟据说是污蔑了前太子造反的周诚一样,不过是个被推出来挡箭的靶子。

想到这里,林霁风不由庆幸,幸亏拦住了自家媳妇儿,没让她夸父追太阳似的去报仇,当年那桩案子,一个后面还藏了另一个,另一个后头没准又藏了十个……呵,这仇报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

“想什么呢!”林睿发现侄子走神,不由皱眉。

“咳咳……没啥,小叔你继续说。”当然不能说是想老婆,要不肯定挨揍。

“肃王虽是武将,可周家大部分都算是文臣。”

周秉肃还坐着左丞相之位,只是越发的尴尬而已;皇帝一定还需要能平衡朝堂的文臣,甄太傅大概是猜到了这点,才在接到赦免的圣旨之后,便立即带着全家一起回京。

朝堂还真是……翻脸不认人,转脸又好得如胶似漆,真是可笑,难怪大家都玩得挺开心。

感慨而已,现在的林家,林睿是武将,林霁风待的鸿胪寺叫两边帮忙却又两边不靠,不是正统的文,却也不怎么沾武,况且——“不过,南疆之事只是个备案,皇上现只让全力解决与扶桑之间的海疆争端,你协助鸿胪寺卿做好迎接准备便是。”

“我才新婚啊,又得被张狐狸抓壮丁。”林霁风嘀嘀咕咕,却又想了想,还是有点儿担心,“哎,小叔,这次这场,说到底是贾敬给牵出来的。贾敬却又跑了个干净,还差点赔上肃王一条命,这‘三皇子逆党’……真有翻天的本事啊。”

幸亏云征没死,要不然,也别考虑什么帮暹罗复国了,南疆那几十万守军说不定先得“水泊湘江”,朝廷得头大如斗,没准又是一场消耗靡费的内斗。

林睿却摇了摇头:“肃王哪是那么容易刺杀的。”

……

“肃王哪是那么容易刺杀的。”

一声长叹,贾敬无奈至极,对着面前之人深深揖礼:“功亏一篑,幸得世子相救,多谢了。”

贾敬就算能“策反”太上皇的近身侍卫,也不可能恰到好处的逃脱云征的一次次追杀,还能备下那么多见血封喉的毒箭。那些自然都是云珪的手笔。

“宁国公何必多礼。”云珪笑了笑,倚着一株风流的芭蕉——这又是个偏僻的寺庙,果然最虔诚干净的地方便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水至清则无鱼么。

“世子不必取笑,现在可没什么‘宁国公’了。”

云珪想了想,试探着笑问:“既然如此,那……贾道长?”

贾敬捻了捻浮尘,又抚了抚胡须,真一番仙风道骨:“世子见笑。”

云珪点了点头,似是考虑一番,才建议着:“京城现在极不安全,道长不妨前往江南。区区不才,但在江南有不少经营;道长不妨先去避一避,等风头过了,再徐徐图之。”

“说到底,还是我没用啊,赖得世子一次次相救。”贾敬掩袖擦了擦眼泪,似在拭泪一般,却掩住了眼底的冷冽——去江南,就是去你云珪的地盘,入了瓮就没那么容易爬出来了;世子殿下果然打的好主意,想扣住我,进而扣住当年三皇子留下的暗军,帮你夺皇位啊。

思及此,贾敬再次嘤嘤假哭:“哎,贾敬无用啊,对不起三殿下!贾敬做事瞻前不顾后,竟留下那般明显的把柄给人……若不是世子相救,贾敬的命早就交代了!”

——太医院那帮没出息的反水还乱咬,贤妃旧物更是铁证。可贾敬却明明早吩咐人去“清理干净”,为何还会都被挖了出来?

——那几日,云珪世子和绿蓁郡主,刚好就住在宫里,绿蓁郡主隔几日就去给皇贵太妃请安。

云珪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关切,似乎丝毫没听出贾敬的怀疑,继续邀请着:“在下在江南有一小庄,地处偏僻,最时候做隐居之所,不知贾道长可愿莅临寒舍?”

贾敬终于放下了袖子,居然倒头就拜,真切动容:“世子大恩,贾敬没齿难忘,必定肝脑涂地、以身相报啊!”

“贾道长何必如此?”云珪赶忙把人扶起来,却又叹了一声,“可惜我能力有限,只能帮得道长一人,道长的家眷……顾不上了。”

贾敬被云珪拖着,哭得更狠:“哎,没福啊,是他们没福!”

云珪再次长叹,真若遗憾非常,可心里多少鄙夷,只有他自己清楚——贾敬回“家”,存得不是亲情,而是冷漠,甚至看他们死也无妨的态度。为了报仇,贾敬心硬如铁、毫无顾忌,他对云室皇族的恨意如此之深,报仇之心如此坚决,叫云珪如何能不防备,如何能不想方设法控制住这个心思诡谲的“盟友”?

贾敬还在呜呜哭着,低着头,眼底的冷光更是森寒:这世上,能算尽天下人心、毫无疏漏的,只有三皇子殿下一人,贾敬一生也只认这一个主子;你云珪不过是个自命不凡的黄口小儿,自以为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却不知三皇子早就教过,凡事都得做两手准备。

那两个早该死去的太医,是贾敬“借”给云珪研究毒药的,云珪却提议将人藏在卫若兰之母曾经清修的寺庙中,才会被北静王擒获。虽然水溶又抓了其他刺客,可那两个太医才是最要紧的“证据”,连水溶都没想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却能抓着两条大鱼。

一心毕竟不能二用,那日寺庙外竹林里,云珪一心想把攸关贾敬的“证据”送到水溶手里,却忽视了另一头:据说已经跳崖自尽的,可不是他以为的那个、许檀县主。

——自己的屁股还没擦干净,却整天想着算计别人,贾敬暂且看着,你云珪能走到几时!

……

算计朝堂者,唯利是图;算计人心者,更是冷血无情。

贾敬再次脚底抹油,皇帝发下海捕文书,还伴着满腔的怒火,却都对着宁国府众人发了。

宁国府,满门抄斩。

幸亏,十四岁以下的女眷不必陪葬,只会被收为官奴。惜春最为无辜,不过十一岁的小女孩,贾敬诈死时、她还在襁褓之中;贾敬回来,跟这个女儿没说过十句话;贾敬犯事,惜春作为嫡亲的女儿,怎么都逃不脱。

全家人心惶惶,只有李纨抱着惜春不撒手,呜呜哭得动容,贾兰还小,幸亏有惜春陪她一同在佛堂里住着、也是护着,要不然,她这个无所依靠的寡妇早落得尤二姐一样的下场了!

开国八公之一的先辈之誉终究使得宁国府没摊上族罪,曾经的荣伯府众人赶紧收拾包袱逃走,也不管毫无着落,先挣得命重要!

可怜尤二姐小产后一直没养好身子,又因流言蜚语落下了心病,早病得起不了身。如今树倒猢狲散了,贾琏也顾不得她,可怜的尤二姐歪在榻上生死不知,没准儿连卷身子的破席都没有!

惜春冷眼看着人仰马翻的“家”,没有哭,还硬是挣开了李纨的胳膊:“大嫂子是节妇,还能保得些家私,快带着兰哥儿走罢——抄家的人快到了。”

“四妹妹,你放心,我会去求林姐儿,求她跟大公主说说情,帮帮四妹妹!”

官奴是要没入庭掖的,谁都知道大公主掌握部分宫权,若愿意帮帮……至少、不至于送四妹妹到教坊司那种地方啊!

“大嫂子不必操心,没用的。”惜春对着一张张彷徨无措的脸,看过去,更加森冷,“早有人想到林家姐姐了……这些年,总逼着人家,就没有个够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综上,这场是云珪坑了贾敬,贾敬坑了太上皇,皇帝肃王落井下石一起把太上皇坑死了。

但是,云珪不知道,贾敬也暗搓搓地坑了他一把——许檀妹纸哦~~

云朔:作为一个“讲理”的皇帝,真无奈啊……[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喵:没办法,不讲理就是另一种玩法了,你四哥立马反给你看!

太上皇:朕好无辜……

喵:谁让你造那么多孽,报应来了吧。

太上皇:聪明人的对决,把朕炮灰了!

喵:所以说你春虫虫啊!

皇贵太妃:儿子居然又跟云朔那臭小子合作,不开森!

喵:你儿子都跟皇帝做好交易了,这场也是他占便宜好不好!

皇贵太妃:可是儿子不理我了,桑心……

喵:你差点坏了他的计划啊,皇帝为了还他的人情,把林睿调出去给他腾场地,你还算计林黛玉,想逼林家入局不成!

皇贵太妃:呜呜呜,本宫好像只会给儿子拖后腿……

喵:不用怀疑,你的人设就是#专业坑队友五百年#。

黛玉副本一开刷~~【女主嘛,不止一个副本滴~~

第124章 游街造势孙绍祖寻姻求缘云绿蓁

在黛玉的前世;林家“死绝了”,荣国府、尤其是贾老太君看在亲缘之份上;收养了林黛玉这个外孙女。

转眼今世,境遇掉了个个儿;看在亲戚一场的份儿上;外孙女是不是也该帮一帮外祖母?

可从前接二连三的算计,外孙女早被伤透了心,如今还能“愿意”奉养外祖母一家么?

一家子凄凄惶惶、悲悲惨惨;过了今日却不知有没有明日;万一天家再次翻旧账;可不得跟宁府一样被灭满门!看着胆战心惊的一个个;贾母抹着泪;硬咬着牙做了决定:“还是去黛玉那儿罢……带着我的寿材去,大不了豁出我这条老命,总能给你们求来一条活路!”

虽然历经两次抄家,可贾母的那架子金丝楠木棺材却还在呢。毕竟,那么晦气的玩意儿,哪个官家会抄了去?

贾政大惊,本就青黑的脸都快紫了:“母亲……”

不等贾政说完,贾赦却一拍大腿,已然吩咐上了:“就按母亲说的办!”

赦老爷盘算盘算,这真是个好主意。曾听贾敬说起过,林家那小姑娘是备着要做太子妃的,名声上一点亏不得,就不信她能任由亲外祖母无家可归,带着具寿材在家门口苦苦哀求,外祖母也是亲长,谁家的太子妃能如此不孝不尊?横竖自家现在是块烂石头,拿去碰人家的金蛋,心疼的怎么都不是自家!

朝不保夕的,哪还顾得了脸?灰头土脸的老老少少一合计,还真打算就这么定了,真叫搂着儿子暗哭的李纨心凉了个通透,四妹妹说得没错,本就是没眼见更没脊梁骨的一家子老小,如今没落了,越发的全身骨头都软干净了!林姐儿心软且善,暗地里去求求,如何不行?非得往大了闹,蹬鼻子上脸赶着逼人家,逮着和善的欺负,真以为人家不会狠下心来报复?

若不是儿子还小需要照顾,李纨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她却不知,仅跟这“谋生计”的一家子一墙之隔的巷子里,挺着顶小巧的软轿子,轿里的人听着打探来的信儿,心也越发的冰凉,一双明眸渐渐染上淡淡的水汽。

春莺忍了又忍,才没冲过去啐一口,只咬着牙暗骂:“这些人、这些人,都是什么玩意儿!穷亲戚打秋风还知道带点儿土产呢,他们倒好,打算带棺材上门!姑娘一向身子娇弱,万一被唬出个好歹来……他们这到底是指望着外孙女救命,还是嫌自己倒得霉不够,硬要拖着外孙女一起!”

轿子半遮掩个纤细的身影,黛玉不说话,捻着轿帘的纤指却扣得紧紧,攥得越发的莹白。

春莺见姑娘伤心,越发的气闷,捏在手里的包袱也坠得更重。这是一整包的银钱,除了十大锭整银,还有不少零散的小银锭,皆是过了二遍炉火的土元宝,没印戳,可以随时随意花的那种。

这包袱银子,是黛玉打算用来“接济”的。

“‘接济’什么啊,那架子棺材贱卖了也值个几百两,真能饿死他们?姑娘压根就不该操别人家的心!”又是春莺,着急上火的。

康嬷嬷对着春莺皱了皱眉,示意她别再撩火气。丫鬟们未必看得透,可她心里清楚,姑娘这外祖家现在愁得是不钱,而是怕哪天就真没了命……不过,这手段,也实在下作了些。

黛玉终于松开攥得死紧的手,手心都被掐的疼,却是打下了轿帘,轻轻吩咐着:“走罢。”

春莺等丫鬟倒是没什么,康嬷嬷却轻叹一声,有些担忧:“姑娘不管是对的,可……就怕闹出什么流言蜚语来。”

“没什么关系,我不在意便是。”黛玉轻轻叹了一声,又稍稍掀起了轿帘,轻声道,“我暂且不回家里,去婶婶那儿借住几天。”

谁敢把寿材往长公主府门前放呢?这叫诅咒皇室,乃谋大逆之罪。

“姑娘能看开,正是好的。”过好自家的日子便是,何苦为了别人的事儿磋磨了自己!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说话,任由轿子晃晃悠悠地往长公主府走,可刚走都巷口,就听街上一片嘈杂,还有杂乱无章的掷物声。

黛玉从窗子里向外看,就见街上挤满了人,太过吵嚷,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康嬷嬷忙让轿子先避着,打发了个护卫去打探,那护卫纵是身手矫捷,也在人堆里头七拐八弯地钻着,好一会儿才挤到前头,看得清楚——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游街呢!

游街的是个木笼子,里头枷着个灰头土脸的囚犯,护卫仔细一看,乐了,这可是曾经京城的名人,号称中山狼的孙绍祖。

游街示众,犯的罪过不一定大,但必然值得“警醒众人”;孙绍祖属于数罪并罚,藐视皇室、再查出他与人通奸,哪条都够得上游街的。

看热闹一向是老百姓的消遣,烂叶子白菜帮子臭鸡蛋,反正也不能吃,何苦不用来砸着出气儿?可怜的中山狼游了半个时辰,已是满身的污秽,哼哼唧唧着都快没了气儿,丝毫没有昔日张牙舞爪的模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