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工们看到熟悉的人,眼泪忍不住流,“那些天杀的暴民来了五六百个,要不是东家先劝退了百多个,我们又提前做了准备,还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呢。”

第一百十七章 收拢

    “大兄弟也是运气不好,我们训练时便教过,要三人为阵,至少也得两个人,那样不至于落单,他冲得太快,一下把另两个人给甩下了,自己就被流民们围住,等我们抢过去,人的脑袋已经被开了口子……”

    另一边的长工也在跟另一家解释,“三郎是被一棍子敲在腿上摔倒,被后面的流民扎了一刀,那时太混乱,谁也没注意,事后清点的时候才发现他没了……”

    另一边则跪着个人,痛哭流涕道:“二堂哥是给我挡了一下,不然,不然死的就是我了,叔,婶,是我对不住你们……”

    “那些流民太凶狠了,照面就是一棍子,他躲避不及,正好被敲在了脑袋上,当时他晃了一下脑袋,觉得没事,谁知道杀到一半,他自己毫无预兆的倒下了,”另一个长工道:“当时我们觉得不好,把人拖回来交给徐大夫,可徐大夫说他脑袋里出血太多,救不回来了……”

    四家哭成了泪人,一时对流民恨得咬牙切齿,“天杀的东西,官府不是招了他们去做工,又有粮食拿,做什么还要来抢你们?”

    “东家说是有人鼓动他们来的,说东家有很多粮食,可谁都知道,今年东家买了不少东西,已经把钱花得差不多,粮食也只够我们自家用而已。”

    话说到这里,便有人忍不住问,“东家可有说怎么安置你们?”

    其他长工也凑过来道:“小郎他们已经是没了,活人却还得活着。这样的世道,你们得多为自己想想啊。”

    四家沉默。

    在林家做工是必须签订十年以上的契约的,他们四家因为穷,当时急着用钱,所以让孩子签的是二十年。

    这是活契的最高年限,再往上就是死契了。

    要不是林家当时不要死契的下人,冲着林家那待遇,他们其实是想签的死契。

    不过便是活契,林家也宽厚的给他们预支了五年的工钱,而更让他们感动的是,林家把五年后的五年工钱也拿了出来,每个月都发给他们孩子一半,这样钱虽少点,但孩子身上有钱傍身,偶尔还能支援一下家里。

    一般签了这么长的年限,人便相当于是林家的了,在做工期间,只要不是东家恶意杀害,一般生死都是要自负的。

    他们从没想过东家还会安置他们,能给孩子一口厚棺已经算是厚道了。

    有长工见他们犹豫,便忍不住上前道:“姑奶奶说了会好好安置你们的,你们不如去问问。”

    他们也想知道东家会怎么安置,要是真的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便可后顾无忧了。

    四家犹豫了一下,再见到钟大管事时便有些吞吐。

    钟大管事见了心中了然,引他们去见姑奶奶,“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便和姑奶奶说,我们姑奶奶很和善的。”

    这位小东家的确很和善,见了他们便让他们坐,还使人给他们倒了茶。

    见他们低着头不敢言语,林清婉就主动问,“我答应过他们会照拂他们的家人的,你们可有想过以后?”

    几人呐呐不敢语。

    林清婉就道:“既然你们没有主意,那我就给你们几个选择。”

    “一是我一次性给你们二十两的抚恤银子;”

    几人眼睛一亮,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林清婉。

    林清婉道:“我知道胡大郎和朱二郎已经成亲,且膝下各有一个儿女,若你们选择第一种,那我便将二十两一分为二,他们的父母拿一份,他们的妻儿拿一份。至于贾三郎和丁五郎,他们的钱则交给他们的父母。”

    这份抚恤银子在当下很高了,至少比军队的抚恤银子还要高。

    “二是我们依然当他们还活着,每个月的工钱我照发,你们每个季度可以来领一次。工钱也是一分为二,父母一份,妻儿一份。”

    几人沉思起来,面上都有些犹豫。

    林清婉继续道:“还有一个办法,你们或是也来林家做工,或是来此做佃户,我同样会照拂你们。”

    朱二郎的爹就忍不住问,“东家要怎么照拂我们?”

    “凡是你们租种的地,我只收三成租,时限是二十年。”林清婉道:“若是来做工,你们能有一份额外的抚恤领,每个月发放,直到他们的父母去世和孩子长大成人。”

    四家都犹豫起来,看着是第一种最赚,因为这笔钱是一下到位的,不必担心以后林家反悔。

    可从长远来看,第三种和第四种才最好,就算是舍不得离开家,选第二种也不错。

    就有人扯了扯父亲的袖子,老人们沉默着不理。

    林清婉便起身道:“你们可以想一想,明日给我回答便好。”

    林清婉离开,四家这才敢开始说话。

    “爹,有二十两银子我们家不仅可以起新房子,还能买头牛,有了牛,慢慢干着,总能积累下一份产业的。”

    “东家才提过你就忘了?这钱不仅有我跟你娘的,还有你嫂子和侄子的。”

    胡二郎看向一旁低头不语的嫂子,抿了抿嘴道:“房子是给家里建的,牛也是家里使的,嫂子和侄子都用得着,我想嫂子应该没有问题吧?”

    胡大嫂捏紧了衣角,脸上神色几经变换,最后一咬牙跪在公公前面道:“公公,我想和小郎到林家来做工。”

    胡二郎差点跳起来,但见其他三家都看过来,便压着脾气坐下,不过脸色很不好就是了。

    胡老爹沉默许久,最后点头道:“好,一会儿我们和钟大管事求求。”

    “爹!”胡二郎不太赞同的叫了一声。

    胡老爹就瞪了他一眼,“这是用你大哥的命换来的。”

    朱老爹便也看向他的二儿媳,“老二家的,你是怎么打算的?”

    朱二嫂抹着眼泪道:“我听公爹的。”

    “那好,我们家就选第二种,以后每季度你来领抚恤,每次都从我和你娘的那份里再匀出一半来存着,以后给大妞做嫁妆”

    朱二嫂低声应了声“是”,心中感激不已。

    家中公婆向来宽厚慈蔼,丈夫出来打工时便叮嘱过,让她听公婆的话就好。

    这两家选定了,贾家和丁家就更容易了,贾三郎和丁五郎还未成亲,所以没有这种利益纠葛。

    他们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贾家选择一次性拿足二十两,丁家则选择了来此做佃户。

    一是因为他们家没地,现在也是佃别人家的地种,林清婉给出的三成租子实在太过诱人;二则是这种世道背靠大树好乘凉。

    四家选定,便去找了钟大管事。

    花厅里发生的事并没有瞒过林清婉,她想了想道:“给胡老爹带走一半的抚恤,另一半以月发给胡大嫂。胡大郎的儿子才三岁,入府也干不了什么,让钟大管事给胡大嫂安排一个轻松些的活计,让她能照看孩子。”

    林清婉道:“告诉他们,以后若有为难之事可以来别院找我们,只要是占理之事,我们能帮的便帮。”

    这边才应下,那边偏院便全都知道了,有算术好的长工直摇头道:“亏了,亏了,我们一个月便有四百文,一年下来就将近五两银子了,二十两不过才四年多的工钱。”

    有人嗤笑道:“人都死了,东家肯给二十两算不错的了,何况东家不也说了吗,还可以选第二种,工钱发足二十年。”

    可谁能眼见着那么多的钱放在这儿不用?

    有那二十两,家里能做多少事?

    “要我说最会计算的还是丁五郎家,东家才要三成地租,他们家人多,租上二三十亩,辛苦些耕种,只怕没两年家就起来了。”

    现在各家普遍要的是六成租子,林家轻些,但也要五成,少的两成租子一两亩地看不出来,但租得多了,年限再一长……

    “可这也是东家说了算,要是东家中途反悔,他们上哪儿哭去?”

    “要我看不会,林家出了名的仁善,且我们在这里一年多,东家也不像是那样的人。只要林家还有地,我想东家便不会反悔的。”

    此话一出,不少家里地少的长工都心动起来,要是他们也把家搬过来,直接佃地种就好了。

    他们在这里做长工,家里则做佃户,不仅回家方便,农闲时还能帮一下家里。

    他们真出事了,东家也好照拂家里。

    在别院里讨生活可比在外面强多了。

    不管大家怎么议论,此事最大的作用便是安了长工们的心,林清婉这四条安抚措施让大家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他们知道,便是他们出了意外,东家也会妥当安排他们的家人的,现在林家庄在他们的眼里不再是他们打工的庄子,而是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家。

    林家庄好了,他们的家也才会好。

    只是钟大管事觉得后患有些大,“……要是以后丁家租的地过多,我们租是不租?而且以后还有那么多家。”

    林清婉笑道:“只要他们自家人能种,我们便租。”

    “我不怕来投靠的人多,只怕少了。”林清婉目中闪动着亮光道:“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我林家忠心,地,我们不缺,缺的是人。”

    现在的人还不够多吗?

    钟大管事眼中闪过疑惑,“姑奶奶还打算招长工?”

    林清婉垂下眼眸道:“种地要人,守护别院也要人,这点人还是少了。祖父在时,我们家光府军就上千呢。”

    钟大管事吓了一跳,“姑奶奶,那要花的钱可不少,您,”他压低了声音问,“您是要重建府军?”

    “钱会有的,”林清婉对他笑道:“如今最主要的是收拢人心,这些长工算是上过战场了,让方大同和易寒甄选一下,选出一些人来先培养着。只要是对林家立有大功的,别说是减租,哪怕是免租也做得。”

    反正她什么都不多,就是地多,还是不用交税的地。

第一百十八章 帮助

    四条措施中,第一条最诱人,因为是一次性发放二十两抚恤银,这笔银子的购买力不小,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看到过这么多钱。

    而从长远看,第三条才是利益最大化,佃租减两成,只要租种的地够多,老天爷又赏脸,就算不能发财致富,也很快能把家底填起来。

    林清婉的这个条件就是专为没地或地少的聪明人设的,她想吸引更多的长工把家搬来。

    一个长工最少也能带来三个劳动力,农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而且他们的家在此,长工们的忠诚度也会提高。

    到时候便是她没有与他们签下卖身契也可信得过他们。

    这个世界上,能够放弃家人投敌的人可不多。

    钟大管事领悟到林清婉的意思,开始不着痕迹的蛊惑长工们将家搬来。

    那些家里地不少的还罢,地少或是干脆没地的长工则心动不已,而那些地多,但兄弟也多的也想回去分家,把自己的家小带来。

    林家别院很快便从两天前的伤痛中挣脱出来,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期待起来。

    然而外界对两天前的暴动才将将做出反应。

    这个时代信息流转太慢,林家别院被流民围攻后,除了卢尚两家知道更多的实情外,其他家都是知道些消息罢了,更别说苏州城的百姓了。

    还是周刺史调兵驻扎城外,严控前来的流民,百姓们这才知道些消息。

    林清婉和林润推波助澜,没多久,林家别院独自歼灭四百二十八名暴民的事开始流传。

    前天给林家别院送药材的各家懵逼,一脸惊诧,“这么多?”

    他们只知道林家别院被暴民冲击,周刺史带兵去救援时林郡主已经把暴民打退,并不知道她具体杀了多少人,此时听了具体数字,不由怀疑。

    林家的府军在林家军上交给陛下时便一同交给了陛下,除了留下些护卫外便没有了。

    据他们所知,林清婉身边的护卫不到三十数,他们是怎么杀退这么多暴民的?

    难道林江还给她留了后手?

    不少人都是如此怀疑的。

    一时对林家也惊疑起来,赶紧回头扒拉自己对林家是否有过不敬。

    还留在苏州的赵胜也怀疑起来,“那些逃出来的流民果真没看清墙上的是什么人,有多少人?”

    “是,只是觉得声势浩大,人很多。”

    赵胜沉思,难道林江真的给林清婉留了后手?

    她那庄子不小,要藏人倒也容易。养私军是违法的,可赵胜还真不敢从这方面向林清婉开刀,因为赵家也有私军。

    在这个乱世,哪个大家族不养些护卫?

    他真从这方面入手,只怕林清婉还没反击,其他世家先给他按趴下了。

    因为那些世家养的私军更多。

    只有周刺史和那天去的将士知道,杀退暴民的是一群受训不过月余的长工。

    林清婉手中真正珍贵的是那些能把长工练成兵的人,还有可以给他们打造武器的工匠。

    而林家真正让周刺史佩服的则是他们的胸怀。

    发生了流民围攻林家别院的事,城中人人自危,以尚家为首的家族向周刺史施压,让他把流民拦在城外,不许他们再入城。

    可林家却主动站出来将那些围攻的流民定性为暴民,其性质与流民不一样。

    流民都是受灾,而不得不迁徙的普通百姓,林家主动提议帮助刺史府赈济这些灾民。

    周刺史看得出林族长是真的温厚,自然心悦诚服。

    他虽然恼恨这些流民给他找麻烦,也制定了种种严厉的措施应对,可要说直接把流民拒在城外也不可能。

    苏州城外也在他管辖之内,把流民拦在外面,没吃没喝的,城里的人倒是安全了,那城外的百姓怎么办?

    何况这与朝廷制定的国策也不符。

    可这次连卢家都没为他说话,他便只能顶着压力僵持着,这下受害人之一的林家都站在他这边了,他底气自然更足了。

    而且林润不仅态度鲜明的站他这边,还出面帮他说服了几大家族帮忙分流灾民。

    周刺史心中更是感激,他见林家宣扬拒敌的事,也乐得帮忙,顺便震慑一下流民,让他们不要再轻易惹事。

    林清婉见了,投桃报李的给他送了一条计策。

    这个时代君权的控制还不是很大,百姓们自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不管是大梁,南汉还是大楚,之前都同属于唐。

    所以在百姓们的心里,他们都是一国的,只不过现在上位者不统一,所以他们才分属不同国家罢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平时站在边境线的两端,你能说我家陛下的坏话,我就能骂你家的皇帝,可要是遇上辽人,大梁人和南汉人便能站在一起拿着锄头迎战。

    遇上贪官污吏,这边在骂,那边也会帮着骂,所以百姓们大抵是不介意换个皇帝的,只要那个皇帝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有个盼头。

    所以想要收买他们其实很容易。

    给他们一个希望,然后不断的与他们说,大梁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愿意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上位者再与他们共甘共苦一番,多的是人感激涕零,将心掏出来给对方。

    林清婉很早之前就想这么干了,然而她身份特殊,并不适合。反倒是周刺史为一地首官,再合适不过。

    周刺史看到这条计策都惊呆了,他的幕僚瞄了一眼,拍掌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