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诗集和文集也就算了,杂记受众很小,所以少能流通,可前面的六本却是属于秘本范畴,多为世家和士族收藏,轻易不会外流的。

    柳管事有些犹豫的问,“姑奶奶是想印刷这二十本书?”

    “不,这些书便是印出来买的人也不会很多,雕版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柳管事大松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那姑奶奶的意思是?”

    “放到书铺里让人抄,”林清婉嘴角微翘道:“你不是说书铺里有很多寒门学子在抄书吗?交给他们抄写。抄好的书检查无误后分出一套给其他翰墨斋,让在他们铺子里抄书的寒门学子再抄出几套来售卖,这套用过后拿回来,我是要继续收藏在藏书阁里的。”

    柳管事犹豫着问,“这样的书只怕很难卖出去,且其中还涉及到些机密,其他各家都只收藏不出售的,姑奶奶若是想给寒门学子施恩,还不如送他们些纸张来得实惠,让他们抄书只怕领悟不到姑奶奶的好意。”

    林清婉就瞥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我是想多给他们那几文抄书钱?”

    林清婉抚摸着那些书,眼睛明亮的道:“于读书人来说,万物皆有价,但有一样东西是无价的。”

    “那就是知识!”她拍了拍手底下的书道:“战争损毁了不少的书,幸存的却又大半存在世家和士族家中,书铺里卖的书多是些常用的,有的书铺甚至连《左传》都找不到,寒门学子要出头只能通过科举,你觉得仅凭书铺里那些书他们能争得过世家,士族,勋贵还是豪绅?”

    柳管事说不出话来。

    “宝贵的是这书里的内容,送去吧,聪明人总会明白我的苦心,而若是连这点都领悟不到的人也不在我们的争取之列。”

    大梁的科举制承自唐朝,并没有后世明清那样的完善,相比之下还有许多弊端,但同样的也有许多长处。

    其一便是它考试的科目更全,录取的人才也更细致,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更多。

    现在大梁的科举多为常科,光种类就有五十多种,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

    除明经科和进士科常举行外,其他科都视情况而定,唐时因明算科和史科等常不举行,后面已经取消,但现在人才断绝,大梁建国时,太祖为了让朝廷运行下去,明算科还招过店铺的账房。

    到现在,明算科,史科和明法科等也经常召开。

    而这么多常科中以进士科和明经科最尊贵,明经科考的便是帖经和墨义。

    墨义很好理解,便是对经文的字句进行简单的解释。

    帖经则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蒙中,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上三个字,让考生填充。

    考试范围在十一部经书中选,有《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孝经》和《论语》。

    别说那些从小为科举读书的考生,就是婉姐儿和林玉滨也要学这十一书,要不是女子不能参考,林玉滨说不定还能给她考个明经回来呢。

    所以明经很容易考,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相比之下进士科就要难得多,因为它考试更重诗赋和策问,这就不是背诵和墨义就行了,更看重才华。

    进士科的帖经只从《礼记》、《左传》和老子里出,诗赋各一,但策问却需要写五篇,其中涉及到国家时下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

    这就不是只看考试类的书就够了,但寒门学子资源有限,很少能够争得过那些底蕴深厚的人家。

    哪怕是林家已经没了男丁,但林清婉每个月依然能收到朝廷的邸报,最先知道国家政策的走向,那些寒门学子知道吗?

    他们只能集聚在一起通过别人口中得知,为了能够借阅到更多的书籍和得到更多消息,当中有不少寒门子弟愿意给人去做幕僚。

    而林清婉现在就是在免费向他们开放一部分资源,她相信志在进士科的人肯定能明白她的苦心。

    不明白也没关系,她可以稍作引导一下,让他们明白嘛。

    除了书籍之外,她还会送他们一样大礼。

    林清婉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丫头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笑着说曹金和孟福的糗事,嘴角微翘的想,等草纸发明出来,纸价肯定会有所下跌,寒门子弟学习的机会则会更多了。

    白枫捧了个托盘进门,见丫头们都凑在一起说话,不由板了脸道:“出去时便见你们说话,回来时怎么还在说,姑奶奶不是让把园子里开的花摘了晒干吗?要是这边的做完了,明儿就回城里去,那么大一府的花还等着处理呢。”

    丫头们吐吐舌头,有一个年纪小的就弱弱的道:“那么好的花怎么都摘了?”

    “你知道什么?”白枫哼了一声道:“那些花都开了,再过几日也要谢了的,落在地上还不是浪费,不如晒干了,以后是做成饼干,香脂,药材,茶叶都可用。快干活去吧,不然让林嬷嬷知道了,小心你们的皮。”

    丫头们身子一抖,一哄而散。

    林管家站在林清婉身后脸都黑了。

    林清婉就哈哈笑道:“林嬷嬷很有威望,管家有福。”

    柳管事忍不住瞄了林管家一眼,林管家低下头去应了一声,耳朵尖有些发红。

第九十章 思念

    白枫端了托盘进来,“姑奶奶,谢夫人特意叫厨房给您炖的汤。”

    林管家立即拉了柳管事告退。

    俩人将那二十本书放在书篮里提了下去,屋里便只剩下主仆二人了,白枫便将汤碗捧给林清婉,躬身退到一边。

    林清婉用汤勺搅了搅汤,“谢夫人那里可有?”

    白枫忍不住笑,“有了,谢夫人担心您不喝,还自己先喝了一碗呢。”

    林清婉摇头失笑,谢夫人似乎迷上了给她调理身体,这段时间总是向徐大夫请教调理方面的知识。

    一开始林清婉还能喝下她叫人炖的汤,但一天三次,汤里又加了些药材,味道总有些一言难尽。

    所以她喝了一段时间后就坚决不再喝了,谢夫人没办法,只能自己陪着她一起喝,林清婉这才勉强陪着。

    但大半个月下来林清婉的脉象依然没变化,倒是谢夫人又是补汤,又是每天爬一次山的脸色红润了不少,加上有林清婉给她折腾,心胸渐渐放开,眉上的悲戚之色也少了许多。

    杨嬷嬷看着开心不已,每天使劲儿的盯着厨娘炖汤,有时谢夫人忘了还有她提醒,所以林清婉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林玉滨对此向她表示深深的同情,然而每次林清婉看向她想叫她帮忙分担一下时她就溜走了。

    林清婉等汤变温,这才端起来慢慢饮尽,这是补气血的,林清婉觉得幸亏她吃的东西似乎都补不到身体上来,不然她肯定变成了一个大胖子,婉姐儿在阴间要哭死了。

    “大小姐呢?”

    白枫接过汤碗,向春晓苑努了努嘴道:“在谢夫人那里学琴呢,姑奶奶,大小姐真厉害,几乎是一学就会。”

    “林家人在学习上向来得天独厚。”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学霸型的人物。

    谢夫人的琴艺天下闻名,年轻时甚至被太后特意召见夸赞过,不知有多少人想拜在她门下。

    只是谢夫人虽好为人师,人却挑得很,至今能被她看上眼的除了婉姐儿,也就只有林玉滨了。

    林玉滨也会琴,但只是粗浅的学过一些,以前还有小姑指导她,但自从姑父逝去,小姑便不再动琴,林玉滨也不好提起让小姑伤心,所以回家时便只能自学。

    但现在有了谢夫人指导,林玉滨的琴艺可谓是突飞猛进,上次琴课上她可是拔了头筹。

    有了这样的成绩,林玉滨对琴越发喜欢,差点把才学的箭术丢下专门去学琴。

    只是小姑不许,要求她每日至少拿出三刻钟来练箭,还承诺她,“等你箭术学好了,我叫家里的大匠给你造两把袖箭。”

    林玉滨黑头,“小姑,明明是你想要嘛,干嘛拉我做借口?我并不想要袖箭。”

    林清婉不承认是自己想要,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强辩道:“危险无处不在,你以为如今是太平盛世?琴棋书画皆是陶冶情操的东西,但真正陷入险境,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无用,还不如跑得快来得重要,有一武艺在身,再有武器伴身,你活的几率要比常人多很多。”

    林玉滨不在意的道:“江南久安,从哪儿打仗都不可能先到江南来,小姑也太杞人忧天了。”

    话是这样说,每日下学回来她还是认真的学完了箭术才去找谢夫人学琴,每次休沐也会拿出半个时辰来拉弓弦。

    她希望若哪一日遇上危险,她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小姑,保护身边的人。

    林清婉倒是也想学,但她力气不涨,连弓都拉不开,根本学不了箭,这具身体好些被固定在了这个度上,不会生病,但也不会变得更加强健。

    她也就想着等大匠把袖箭做好了练练准头,也算了有了防身的技术。

    林清婉到春晓苑时玉滨正在学学古筝,弹的是古乐府的名曲春江花月夜,乐色清透,曲调婉转,她脚步不由一顿,站在路边看树下的俩人。

    谢夫人正在低声指点玉滨,抬头便看见了清婉,见她神色有些恍惚,正要招呼她的手便不由一顿。

    她怎么忘了呢,清婉和二郎常合奏这首曲子,现在玉滨弹的曲调还是二郎改过的。

    谢夫人就有些忧心的看着清婉。

    林清婉听着这熟悉却又陌生的曲调,忍不住靠在门上,她当然不是在想谢逸鸣,她是想祖父了。

    她十二岁后便戾气渐重,学校里要是有人叫她野种,或是背地里议论她没有父母要,她便不管不顾的跳出去揍人。

    那段时间,祖父几乎是每隔两天就要去学校一趟领她回来,看着祖父给老师鞠躬道歉,她也知道这不对,可她就是忍不住。

    压不住胸中的怒火和悲愤,往往头脑一热就已经出手了。祖父只能让她练字压气,可并没有用。

    祖父看着她几乎力透纸背的毛笔字,默默地给她报了古琴班。为了让她乖乖去上这个特长班,祖父特意把她领到乐铺里,借着里面的古筝给她弹了一首春江花月夜。

    他告诉林清婉,“只要你学会了古琴,那你也就学会了古筝,学一种乐器会两种,到时候你想弹什么曲子都可以。”

    十二岁的林清婉很喜欢古筝的活泼,那音色清脆悦耳,就跟山泉水一样让人听了心生欢喜。

    所以她听了祖父的忽悠就去学了古琴,古琴厚重古朴,不仅难学,她不会弹时弹出的音调还很难听。

    但林清婉一向倔强,立下了目标便要完成,所以她压着心里的烦躁一点一点的试着弹。

    从一开始弹个十来分钟便狂躁的走来走去,到最后能坐在古琴前两个小时,哪怕弹错了也不再烦躁的跺脚,而是耐着性子回去翻乐谱,再到弹错也能无波无动的回头折磨时,她这性子便算磨成了。

    而那时候她也已经知道学会古琴并不是就会了古筝,只能说她再学古筝就要容易很多,可以一通百通。

    但那时候她并不生气,她已经能体会到祖父的苦心,她不再去学琴,但也不会再为了些闲言碎语就去跟人打架,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忽视掉那些恶意。

    “婉姐儿?”谢夫人满眼心疼的推了推她。

    林清婉回神,对谢夫人笑了笑,“母亲。”

    玉滨也丢下了古筝,小跑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胳膊笑道:“小姑,丹兰姐说外祖母想我们了,明天我还有一天假期,我们去看外祖母好不好?夫人也去,外祖母早就想见一见您了。”

    林清婉便看向谢夫人。

    谢夫人见清婉的注意力被转开,便也点头道:“也好,既来了苏州,是该去拜见老太太的。”

    谢家和尚家也有交情的,所以她去拜访自然不会是以林清婉婆婆的身份去,而是以谢家主母的身份。

    谢夫人扭头吩咐杨嬷嬷道:“着人给尚家递个帖子吧。”

    杨嬷嬷扫了一眼林清婉,见她脸上的恍惚已不见便笑着应下。

    谢夫人就拉住林清婉的手笑道:“来陪我说说话,这几日也不知你在忙什么,早上过后就看不到你人了。”

    谢夫人隐约知道林家是遇到了难题,她怜惜的看着林清婉道:“外头的事让他们忙去,若有为难之事就告诉杨嬷嬷,让她去帮你办。”

    林清婉没有拒绝她的好意,“等我解决不了再请杨嬷嬷出山,到时候母亲可不要嫌我占了您的人才好。”

    “你是我儿媳,便也是她的主子,以后都是要留给你的,我怎么会嫌弃?”

    这话听得林清婉心一跳,就是杨嬷嬷也诧异的抬头,不过她也只是看了谢夫人一眼便收敛了神色。

    倒是林清婉有些犹豫,看了眼杨嬷嬷道:“母亲要是把嬷嬷给我,我自然高兴,但母亲身边谁伺候呢?”

    谢夫人就笑道:“我总有老去的时候。”

    林清婉垂下眼眸,她不觉得自己能活得比谢夫人长,毕竟等玉滨长大嫁人生子,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短则七八年,长则十来年,她总要离开的,到时候便也是这具身体死亡之时。

    而谢夫人正当壮年,她要是想得开,肯定还能活很久的。

    见林清婉淡笑不语,谢夫人便有些心慌,强笑了一声问,“婉姐儿,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难题?”

    “也不是什么太为难的事,就是书局遇到些问题,我已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谢夫人微微蹙眉,“书局怎么了?你们林家的书局是老字号了,在晋时便有了,能有什么问题?”

    “所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林清婉浅笑道:“不过是有人不服气,觉得我们姑侄两个年幼,又是弱质女流,所以想取而代之罢了。”

    谢夫人脸一冷,“落井下石不是伪君子,就是真小人,是谁干的?”

    林清婉也不隐瞒,“江都赵家。”

    林玉滨气得眼圈发红,“怎么又是他们家?”

    “怎么,赵家还做过其他事?”谢夫人扭过头去看她。

    林玉滨委屈的点头,红着眼睛道:“自父亲死后他们就步步算计,若不是小姑机敏,我们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亏了。”

    谢夫人就嗔怪的看向林清婉,“这些事你怎么也不和我说?”

    “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林清婉笑道:“要是真遇上我解决不了的事,我是会求母亲帮忙的。”

    谢夫人见她说得诚恳,这才信了她,心中松了一口气。

第九十一章 透露

    虽然林清婉说不难,但谢夫人还是对赵家心生厌恶,连带着也不喜尚二太太,被尚二太太迎进门时脸色稍淡,只在脸上带了三分浅浅的笑,不至于失礼。

    林玉滨更不必说了,看到尚明杰时直接冷哼一声扭过脸去不说话。

    尚明杰不知自己怎么得罪表妹了,急得抓耳挠腮,围着她团团转,问道:“可是我做错了什么事,表妹告诉我,也好叫我改。”

    林玉滨冷笑道:“哪是你做错了,是我错了。”

    说罢绕开他便走。

    尚明杰张大了嘴巴,尚明远幸灾乐祸的问,“二郎怎么得罪表妹了?”

    尚明杰满脸迷茫,“我不知道啊。”

    尚二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